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国环境监测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我国环境监测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科学论坛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I 我国环境监测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秦立栋李飞葛毅 (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及助工710054) [摘要]本文主要提出我国环境监测的发展现状以及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根据发展的现状分析其发展应该解决的问题,科学的预测环境监测的发展 趋势。 [关键词]环境监测 现状 问题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7—0217—01 一方面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另一 6、环境质量的表达方式方面:发达国家已从用大屏幕显示区域环境质量状 方面由于我国的工业化技术不是很成熟,许多企业的环境意识比较淡薄,过于 的追求经济效益,从而忽视了社会环境带来的潜在危害,使环境污染继续蔓延 和加剧。而新的污染物质和潜在型持久性污染物的危害也逐步显现,环境监测 就体现了其重要的价值。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环境执法和评价环境 质量现状与变化趋势的重要手段,是在逐步认识到环境问题,提出一系列的政 策措施,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指槲1]。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起步比较晚,约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但是在近些年发 展比较快,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不断的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我国环境监测的发展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以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三废”为 主要监测对象的“三废”监测阶段t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监测阶段。以区域、 流域为中心的环境质量监测阶段和污染与生态监测并重的监测阶段。 由于我国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带来了经济陕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把工业化 和城市化作为发展的方向。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缺乏的大国,实现工业化还是存 在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先发展、后治理的现象。存在很多浪费资源和破 坏环境的问题,尤其是在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方面缺乏 有效机制。 在监测环境因子方面,我国的工业发展比较迅速,程度也大大加深。工业发 达的地区环境监测的环境因子较多,主要包括大气、地表水、噪声、生态、固体废 弃物、土壤、放射性、振动、电磁波、地面沉降、恶臭等。为了掌握污染源排放动态 变化情况和配合排污收费工作,以及人们的生活健康,生态建设等一系列问题, 各个省市县及自治区的主要城市都开展了水生生物监测、植物含硫量、污灌区 的突然发含有重金属指标的前侧等。然而对固体废弃物、放射性等的监测才刚 刚起步,甚至有的环境因子的监测还属于空白的阶段。如振动监测、电磁波监测 和地面沉降监测等。不过现在也逐步的开始注意这些方面的问题,随着社会、经 济的发展,这些环境因子的监测也将逐步开展[2】。 监测手段方面: ’ 发达国家在环境监测手段方面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仪表的先进性,二是自 动化水平比较的高。尤其是在与人们关系最为密切的大气、地表水、噪声以及污 染源监测等方面,自动化监控程度非常的高。基本上可以做到自动化采集,自动 化分析、自动化数据处理以及传输,并能用大型显示板自动显示区域环境质量 状况。同时,将一些新技术应用于区域环境检测。而在我国,监测手段方面与发 达国家相比有比较大的差距[3J。 1、环境污染物的监测种类方面:我国2005年的大概检测项目不足200项,其 中水质监测不足80项,大气监测仅十多项,近几年有了较快的发展。 2、大中型分析仪器方面:我国的发展很快,尤其是在近几年,有相当一部分 城市重点监测都装备了大批进口和国产分析仪器。 3、建立污染物分析方法方面:我国已建立的各类监测方法约为400#5项, 而且普遍存在污染物监测方面滞后于污染物标准的现象。 4、实验室质控和质量保证方面:我国近些年在实验室里的质控工作做的比 较多,特别是在水质监测方面做得比较好。近几年,空气和地表水自动监测系统 的发展较快,但是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不足。 5、环境监测的科研领域:我国环境监测的科研领域主要以污染源排放的动 态变化规律、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有机污染物的标准分析方法以及有机环境 标准物质等为主要研究领域。 况,转向用微机进行声、像、图、表、文等多媒体方式演示。 目前,我国已制定各类国家环境标准,覆盖了大气、水质、土壤、噪声、辐射、 固体废物、农药等领域。已开展了环境质量监测、环境质量周报、日报、预报监 测.污染源监测、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污染物总量控制监测、污染源解析监测,环 境污染治理工程效果监测等等。需监测的污染因子达百余种。 环境监测的发展趋势 第一,由于我国经济条件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在环境监测上的投 入是增建比较快的 但是由于技术设备等条件,目前以人工采样和实验室分析 为主,逐步向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为主的监测方向发展。这也是发展的必然 趋势。由于全球环境问题的突出,环境保护的呼声也越来越大。面对全球的资源 环境问题,我国相继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二,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方向发展,不仅我国在社会经济发展中 是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方向发展。我国的环境监测事业也将逐步由劳动 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发展。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监测人力,也可以大幅度的提 高技术含量,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度,提供可靠的快捷的环境数据。技术密集型 的环境监测,将利用技术与先进的设备提供比主要依靠人力的环境监测跟可靠 的数据,实现环境监测的自动化,提高精确度,也大大缩短监测流程与监测时 间,提高了环境监测的效率,更具有时效性。 第三,由较窄领域监测向全方位领域监测的方向发展。我国现行的环境监 测还主要是在大气、地表水、噪声以及污染源监测等方面。监测项目也主要集中 在环境污染的水、土壤、大气、噪声等方面。在两型社会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 建设发展进程中,环境监测的项目的监测将监测更多的环境因子,也将进一步 完善地区的环境监测 建立全面的环境因子信息数据库 第四,由于我国的电子技术的发展,卫星遥感技术、雷达监测等新技术的发 展,由单纯的地面环境监测向与遥感环境监测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第五,环境监测仪器将向高质量、多功能、集成化、自动化、系统化和智能化 的高技术,向物理、化学、生物、电子、光学等技术综合应用方面发展。从我国对 环境保护等的投入来看,我国近十年投入近万亿元,而且正在逐年快速增加。 从环境监测方面,可以看到我国的设备和技术都在快速更新。 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我国环境监测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的社会发展,以 及支持,技术的发展革新,将日趋自动化、高精度化、高效率化、多样化。 参考文献 [1】李国刚,万本太.中国环境监测科技发展需求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 2004,20(6):5-8. [2】万本太主编,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编Ⅸ中国环境监测方略》.中国环境科 学出版社,2005.02 l一5. [3】但德忠.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测试技术,2005, 3l(5):1—5. 作者简介 秦立栋(1975.10.8)性别:男、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陕西省宝鸡市眉 县)、2007年毕业于西安国际商务学院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现供职单位全称:陕 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及助工、本科、环境监测,单位邮编710054。 科技博览l 2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