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8
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2019 年第 6 卷第 100 期2019 Vol.6 No.100
探讨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周妙兵
(如皋市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500)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纳入实验对象,随机抽取50例。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将实验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微创锥颅血肿抽吸术治疗,给予应用组患者小骨窗开颅手术,观察两组患者血肿体积变化情况以及患者满意程度情况。结果 应用组患者血肿体积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应用组患者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中,小骨窗开颅手术比微创锥颅血肿抽吸术更具临床价值,有利于提升治疗有效率,降低对患者神经系统的损害程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神经外科手术;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100.8.02
高血压脑出血是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具有突发性、死亡率极高的特点。微创锥颅血肿抽吸术和小骨窗开颅手术作为较为常用的神经外科手术,均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疾病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回顾性分析探讨两种神经外科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并汇报如下。
从而抽取淤在其中的血液。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持续引流,每引流一次做一次记录,直到血肿彻底清除后拔出金属引流管。
给予应用组患者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手术前,医护人员应在麻醉后引导患者以仰卧姿势手术,并把肩部抬高,以充分暴露血肿部位。然后,医护人员应在脑镜检查的协助下确定手术切口,然后将患者头部的血肿吸出来。在各个环节中,医护人员都应注重保护患者的大动脉,以防医疗事故产生。在手术结束以后,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不同手术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抗生素干预,以防止不良反应事件的产生。
1.3 观察指标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血肿体积变化情况,数值越低,证明治疗手段越有效果。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满意情况。1.4 统计学方法
SPSS 17.0软件应用分析,x2检验数值,以(%)体现,t检验数值,以(x±s)体现,若出现结果P<0.05,分析存在统计 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纳入实验对象,随机抽取50例。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将实验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微创锥颅血肿抽吸术治疗,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0例,最大年龄为81岁,最小年龄为47岁,平均年龄为(57.74±6.7)岁;给予应用组患者小骨窗开颅手术,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9例,最大年龄为80岁,最小年龄为51岁,平均年龄为(59.85±7.2)岁。组间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可比。
1.2 方法手术前均对两组患者实施头颅降压药物干预,并进行脑CT检查,协调好时间日后进行手术。
给予对照组患者微创锥颅血肿抽吸术治疗:手术前,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通过脑CT检验确定微创切口。然后,将金属引流管插入患者头部的血肿中心,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血肿体积变化对比
如表1,应用组患者一周和两周后的血肿体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血肿体积变化情况
组别对照组应用组x2P
n2525
治疗前血肿体积26.±1.0126.78±1.100.52080.084
治疗一周后血肿体积
24.54±1.6718.78±1.2422.98070.0000
治疗两周后血肿体积
19.86±1.3512.41±1.2828.31700.0000
2.2 两组患者治疗满意率对比
对照组满意5例、一般满意14例,不满6例,治疗满意率76%;应用组满意15例、一般满意9例,不满1例,治疗满意率96%;两组满意率对比差异显著(x2=6.383.P<0.05)
3 讨 论
血压的骤然升高是产生高血压脑出血的主要原因,患
者情绪与其密切相关[1]。如若患者长期存在血压高的情况,其脑动脉会呈现出玻璃样状态,往往会导致患者脑部血管呈现肿胀状态,一旦血压升高动脉硬膜破碎,就会造成高血压脑出血,很有可能夺走患者生命[2-3]。微创锥颅血肿抽吸术和小骨窗开颅手术是常见的手术形式,其具有各自特点。根据上述实验报告可知,小骨窗开颅手术能有效缩小患者的血肿体积,还能够提升治疗满意率,有利于患者后
(下转10页)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10
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2019 年第 6 卷第 100 期2019 Vol.6 No.100
2.2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平均术前等待时间、平均住院费用比较
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减少了平均住院日,减少了手术
前的等待时间和降低了平均住院费用,它们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等待时间、住院费用比较
项目观察组对照组
住院时间(天)
14.45±0.7
术前等待时间(天)
7.4±1.216.7±2.4
平均住院费用(元)5430.83±48.426070.45±57.20
3 讨 论
当前老年性白内障依然是我国最为常见的致盲性眼病,虽然近20年来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是由于我国医疗资源的有限和优质医疗资源的不平衡,白内障百万人口的手术切除率(CSR)与发达国家仍然有非常大的差距。加之我国人口老年化的加快,老年人口基数增大,白内障防盲任务依然艰巨,如何把有限的医疗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在这一方面“日间手术”的提出符合我国的国情。“日间手术”在欧美等西方国家有20多年的历史,已经成为主流的手术模式,特别是在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方面。2015年国家卫计委和中医药管理局下达了《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卫医发2015-2号),特别要求在有条件的医院推行“日间手术”[4]。
我院眼科自2016年推行日间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以来不断改进门诊检查、住院手术、术前、术后告知、术后应急管理的流程,完善各项服务,使术前术后、住院前住院后实行无缝对接,选取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经验丰富的医生以及主治以上的管理医生搭配,保证了手术安全,以及夜间24小时的应急开放式服务,使患者对日间手术的安全性充满了信心。
本研究选取实施白内障单病种以来2017年10月~2018年 10月共102例156眼,分为观察组(日间手术组)60例80眼, 对照组(传统手术组)42例76眼,分别比较患者术后一周的最佳矫正视力、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患者的术前等待时间和患者剔除人工晶体后的住院费用,结果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一周的最佳矫正视力没有明显的差别,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与传统的住院手术相比,日间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而且在住院天数、患者术前的等待时间和住院费用方面,日间白内障手术有绝对的优势,降低了三者的天数和费用,提高了医院床位的使用、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了医疗费用,并且达到了住院手术同等的安全和术后效果。
单病种日间白内障手术具有“快速、操作简易、安全效果等同”的特点[5、6],但是在实施方面仍然要遵从一些原则:①医生和患者的选择需要有准入原则。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仍然是非常复杂和精细的手术[7],需要选派高资历的白内障手术专家为手术者以确保手术的质量,除此之外,日间白内障患者的选择仍然要有一定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②需要有的工作人员和专门的医疗场所。日间白内障手术都是批量手术,每个环节和流程都要控制好,否则难以保证医疗安全,配置固定的场地和人员便于熟悉环境和流程[8],做到最小化的减少差错;③确保24小时在线的应急预案。白内障日间手术的患者在完成手术后2小时离开医院,脱离了医护人员的监管,为确保患者的医疗安全和术后病情的变化,必须24小时开放式应急管理,患者有特殊情况立即绿色通道安排患者接受检查,保证了医疗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赵家良,崔 浩.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 国际日间手术学会.日间手术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3] 刘小南,余德梁,赵青川,等.关于日间手术模式的研究及应用进
展[J].医学与哲学,2014,35(4B):56-5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进一步改善医疗
服务行动计划[EB/OL].(2015-01-28)[2016-05-20].
[5] 缪传文,钟力炜,王理伟,等.不同管理模式在日间手术中应用实
践[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3):21-22.
[6] 张继东,闻大祥,范关荣,等.日间手术对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影
响.[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11):27-28.
[7] Shum J W H,Cheung J J C,Lee M M N,et al.Randomized Crossover
Study Showing Nurse-Led Same Day Review Replacing Next Day Review in Uneventful Phacoemulsification to Be Safe and Efficacious[J].Journal of Ophthalmology,2017,2017:1-7.
[8] 张秀丽,杨 星,杨娟娟,等.白内障患者日间病房模式的建立及
效果评价.国际眼科杂志2018;18(4):720-722.
本文编辑:董 京
(上接8页)
期恢复。
综上所述,小骨窗开颅手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疾病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08):90-91.
[2] 万正平.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观察[J].黑龙江医
药,2017,30(01):166-168.
[3] 罗成军,王 山,张 召,等.三种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
临床疗效比较[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20):2999-3002.
参考文献
[1] 崔领库,徐志杰.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的分
本文编辑:董 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