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职业指导现状及对策
作者:陈位妮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中下旬刊》 2014年第2期
陈位妮(黄石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当前职业指导没有引起职业院校的足够重视,其课程体系不科学、定位不准确,专业职业指导师资缺乏的现状已经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因此要改变当前这种现状,必须要有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职业指导 现状 对策
随着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各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职业指导。就目前来看,高职院校的就业率相对来说要好于一般的本科院校,但是其就业质量却并不乐观,各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为此高职院校也开设了一些职业指导课程,但是这些指导课程形式内容单一、零散,缺乏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因此学生不能接受到系统的职业指导的学习,这也是导致学生就业
率不高及就业质量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高职院校中改变职业指导课程的现状已迫在眉睫。
1 当前职业指导现状
1.1 重视程度不够
其实对于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国家、及教育主管部门都比较重视。近年来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法规,如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 号),同时教育部也制定《高职高专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建设标准(试行)》等等。面对这些的出台,大多职业院校对于职业指导方面的工作还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真正按照以上法规要求来落实的学校并不多。他们很少将职业指导提升到规范化、系统化地进行课程建设的高度。而学生方面,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学生,他们进入职业院校学习可以说是无奈的选择,当初在选择专业时是随意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前景缺乏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对于自己今后的职业规划更是迷茫,他们今后的职业去向一般是被动的接受家长和学校的安排。所以对于学校安排的职业指导课程也未必能引起他们的重视。如果学校把这些课程以选修或者讲座形式来开设的话,这更加剧了他们对这些课程的懈怠心里。
1.2 缺乏完整、系统的课程体系,课程定位不准确
一般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只是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却没有开设职业规划课程。对于他们还只是将职业指导课狭义地理解为就是为毕业生介绍就业形势、,提供就业信息,指导就业方法,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间牵线搭桥而已。对于学生的职业规划、职业素质培养等方面的内容却没有涉及。实际上职业规划是能够真正帮助学生对自已能够清晰的认识今后发展方向的课程。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职业规划在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中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方面学校本身也根本没有认识到这是职业指导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学校认为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另一方面,职业规划指导对师资的要求较高,而很多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师资又十分缺乏,所以干脆不安排这部分内容。同时,有安排的仅是蜻蜓点水似的开设几次讲座,由于没有专业的教师授课,在教学中教师无法将学生本身结合当前社会与企业需求进行分析,并让学生自己能够结合当前实际来分析今后的职业发展,从而转化成一种职业能力,所以这种课程的开设现状无非就是一种形式而已。最终学生所学的这些知识难以满足就业过程中的实际需要,当然不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
1.3 职业指导师资队伍缺乏
高职院校一般都非常重视专业技能的教学,所以很多学校会大量引进专业技能教师,来加强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而大多数学校根本没有足够认识到职业指导课程体系的重要性,所以忽视了职业指导方面的师资引进和配备。导致了很多院校没有专门从事职业指导教学的教师,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就是由就业指导中心的行政人员、辅导员及思政课的教师来担任。但是从工业发达国家的职业指导实践来看,从事职业指导与培训工作的人员,大都接受过广泛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知识的培训,并且是在比较成熟的理论指导下开展工作的。目前国内各高职院校缺乏专职的职业指导教师,而上述的兼职职业指导教师对职业指导的理论和实践还缺乏比较系统的了解,缺乏有效的评价学生心理特点的方法,难以成为学生职业规划和发展的主要指导者。所以职业指导师资队伍缺乏已是当前高职院校中普遍现象。
2 构建职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对策
2.1 转变观念,重视职业指导课程
从学校层面,正确认识职业指导课程在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要把职业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纳入大学教育的常规内容。并且要在所有学生中全面铺开。组建相应的职业指导研究平台,学校邀请相关企业或者行业专家参与研究,并能够及时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分析,构建一个立体的职业指导研究平台。同时学校要多管齐下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让学生自己正确认识职业指导课程,改变他们只重视专业课程,而忽视了职业指导课程的学习,使他们从被动接受家长和学校就业的安排,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后,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前社会和企业需求,主动来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从而使学生从以前的被动就业逐渐变为主动就业。因为是学生主动就业,所以学生就业后稳定性也会提高,这样可以改变高职院校就业质量。
2.2 构建系统、完整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强化学生就业能力
2.2.1 建立完整、系统的课程体系
职业指导课是一个系统工程。职业指导课程要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因此职业指导课应从新生开始,面向全体学生,分阶段进行,贯穿在学生整个大学学习期间。在贯穿全程的基础上,还要讲究针对性。根据不同阶段,职业指导内容应各有侧重,在一、二年级为专业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基本技能培训阶段,主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增强就业意识,强化竞争意识,培养创业精神,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通过就业指导课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加强综合能力的训练。三年级着重就业技能培训及自主创业等方式的指导。
2.2.2 成立专门部门,负责职业指导的教学
各高职院校都设有就业指导办公室,其主要职能是全面负责学生就业,却没有负责职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职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在很多院校由教务部门负责。这种现状导致职业指导课程的教学与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的实际操作脱节。实际上如果由就业指导办公室来负责全校就业指导课程计划的建设和组织实施,能够根据学生就业的实际案例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样更利于职业指导课程目标的体现和作用的实现。
2.2.3 联系实际,注重指导实效
开设职业指导课的目的是使学生对能够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正确地选择自己的职业,所追求的就是实效。因此我们在职业指导课的方式、方法上不要搞形式主义,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企业、社会需求来制定相应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最好能将毕业生的就业实际作为教学案例,给学生进行分析,以求得最好的实效,实现课程教育性、知识性、实用性的紧密结合。在实践中,除了正式的课堂讲授外,还必须与开展个别指导、咨询等活动渠道结合起来,实现多渠道、多形式地教育和培养学生。
2.3 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能够保证职业指导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要根据学生人数配备相应数量的职业指导教师。实现职业指导课程教师的专业化,并定期对职业指导人员的工作进行考评;其次,要拓宽专业职业指导人员的来源,鼓励就业创业指导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并聘请行业、企业优秀专家担任授课教师或辅导老师,探索建立双向学习的新机制,并通过开展教学大赛、就业创业指导名师评选等多种手段,选拔和培养一批优秀教师,建立优秀就业创业指导教师脱颖而出的机制。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作为高职院校应该正确认识当前就业形式,在学生的就业以及职业规划方面积极探索科学、可行的教学方式,正确引导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正确的选择自己的职业。
参考文献
[1]吴家霆,梁鹏,刘贤桂.试论高校职业指导推动和开展[J].价值工程,2010(05).
[2]窦苏明“. 精细化”理念下高职院职业指导工作探究[J].价值工程,2013(17).
[3]丁振波,戴晓磊.加强职业指导,提高择业能力[J].价值工程,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