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任务书
国际经济与贸易
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中国“低碳之路”选择的影响研究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通过提出我国排污许可证等制度的不足,阐述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内涵,借鉴欧盟“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研究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可行性等问题,同时指出碳排放交易机制对我国“低碳之路”的影响因素,找到中国参与全球“碳排放交易”,走中国特色“低碳之路”的途径。 《京都议定书》建立的国际排放贸易、联合履行机制和清洁发展机制三种的国际合作减排机制,其中CDM是唯一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实施的双效机制。目前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需要加快构建中国的碳排放交易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探索和建设本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中国走“低碳之路”具有重要意义。 二、主要研究内容 建议论文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国内碳排放交易机制。提出目前排污许可证等制度的不足,说明国内CDM市场的现状。 2.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相关理论。重点放在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内涵,明确其重要性。 3. 国外典型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主要是国际两大碳排放交易市场:欧盟温室气体排放交易体系和芝加哥气候交易所。重点描述欧盟“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运作模式。 4.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可行性等问题。得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建立是完全可行的结论。 5.关于我国参与全球碳排放交易,走中国特色“低碳之路“的途径。纵观全文,归纳相关信息,提出从碳排放交易机制角度,建设中国“低碳之路”对策建议。
三、实施方案(调研、实习方案,进度安排等) 调研方案:本文是对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对中国“低碳之路“的影响的研究,需要大量的理论支持及文献资料作为研究的基础,特别是对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现状及运作模式的探析,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可行性研究,同时提出重点建设我国碳排放交易机制的相关对策。因此,需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大量阅读碳排放交易机制方面的文献资料,查看相关的统计年鉴,收集近几年中国碳排放交易的相关数据,并深入了解国内外对此领域的研究情况及最新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选取切实可用的数据,运用一定的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对比研究,提出建议和对策。 进度安排: 第六学期第19-20周至第7学期第1-5周:完成毕业论文选题和文献的收集与阅读; 第七学期第6-8周:指导老师制作、上传任务书; 第七学期第9-12周:完成外文文献、文献综述和开题;完成详细提纲; 第七学期第13周:毕业论文开题答辩; 第七学期第14-20周:写作毕业论文,上传初稿; 第八学期第1-7周:修改、完善毕业论文,上传、上交定稿论文;为答辩做准备;参加毕业实习; 第八学期第8-13周:毕业论文答辩。 四、推荐阅读文献 [1]孙法柏等.碳排放交易市场机制的比较与借鉴[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2]饶蕾等.欧盟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对企业的经济影响分析[J].环境保护,2008(06). [3]姜鑫民.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低碳之路[J].中国金融,2009(24). [4]杨华等.碳交易的法律问题初探---《京都议定书》减排机制及我国的应对[J].上海学院学报,2008(2). [5]李蜚等.关于建立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设想[J].中国环境管理丛书,2010(02) [6]马晓飞等.中国步入低碳经济时代---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之路[J].广会科学2009(06).
1
[7] 孙高洋.中国针对CDM 机制的策略选择研究. [J]环境保护2008(0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