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言实词巧解三法

文言实词巧解三法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文言实词巧解三法

一、利用语境,巧妙确定答案

解释文言实词的难点在于一词多义。尽管一个实词可能有若干个义项,但在特定的语境中,也就是这个词一旦进入了某一个句子,它的意义就会随之确定下来,只能有一种解释。根据这一特点,在做题时,结合上下文的特定语境,往往能确定正确答案。

[典型例题](2007年高考全国卷Ⅱ第8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夫妇讼其子不孝者

讼:控告 暴:突然 谨:严格 诘:追问

B. 重荣起于军卒,暴至富贵 C. 契丹骄甚,高祖奉之愈谨 D. 而姑息重荣不能诘

[运用点拨]C项把“谨”解释为“严格”,明显不合语境,因为这句话是说在契丹骄横的情况下,高祖对待它的态度,所以,据此可以推断,“谨”在这里不能是“严格”,而应该是“小心”。于是,在不读原文的情况下,就可以确定不正确的一项是C。

二、立足语法,机智推断答案

词语用到句子中,就会成为句子的一种成分,并和前后词语构成一定的语法关系,其意义也会受到这一语法关系的制约。做题时,要善于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推断词语的词性,再由词性来推知词语解释的正确与否。虽然有许多解释文言实词的题目看起来很难,但若能恰当地运用这一技巧,因难就会迎刃而解。

[典型例题](2004年高考全国卷Ⅱ第11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

至孝;极为孝顺 祷请:向神灵祈求 访问:咨询,打听 行旅:旅行,游览

B. 郡中连旱二年,祷请无所获 C. 太守殷丹到官,访问其故 D. 于是行旅不至,人无物资

[运用点拨]这道题利用语法分析的方法,可判断选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是否正确。A项“寡妇至孝”是主谓关系,又不难看出“至孝”是形容词性的偏正短语,解释为“极为孝顺”是正确的;B项“祷请无所获”是动补关系,“祷请”是动词,解释为“向神灵祈求”是正确的;C项“访问其故”是动宾关系,“访问”是动词,解释为“咨询,打听”是正确的:D项“行旅不至”是主谓关系,由此可知,“行旅”应是名词,指某一种人,所以该项中解释为动词“旅行,游览”就明显不正确,答案只能选D项。

三、反向思考,筛选正确答案

为了考查考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命题人也经常出一些运用排除法筛选答案的试题,这就要求考生善于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通过排除熟悉的词,判断生疏词的正误,从而智取答案。这样就会降低理解难度,缩小选择范围,快速找到答案,提高答题正确率。

[典型例题](2007年高考海南、宁夏卷第4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 B. 始城州,周十三里 C. 法废人慢,当济以威 D. 与若期一月还之

孤:幼年丧父

城:构筑城墙 济:渡过难关 期:约定时间

[运用点拨]从相反的方向来把握各项中加点的词,就能够轻松地选出这道题的答案。A项中“幼年丧父”是“孤”的常见义项,不难看出这里的解释正确,故排除:B项中“城”与“州”两个名词连用,既不是偏正关系,又不是主谓关系,由此判断只能是动宾关系,“城”活用为动词,“构筑城墙”的解释正确,故排除;D项中“约定时间”也是“期”的常见义项,又加上用在人称代词“若”之后,不难看出这里的解释也正确,故排除。据此,不正确的只能是C项,应为“救助”。 [强化练兵]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城之不拔者二耳 B. 齐人未附

拔:被攻取 附:归附 乘:巡视 北:指败逃者

C. 使老弱女子乘城 D. 齐人追亡逐北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 B. 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C. 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 D. 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

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威自京都省之 B. 不审于何得此绢

省:探望 审:知道 樵:打柴 信:使者

C. 自放驴,取樵炊爨 D. 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专以射为戏,竟死

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将兵:将领和士兵 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

B.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 C. 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D. 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5.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致能歌者 B. 徒行见公曰

致:使„„到来 徒:步行 逮:赶上 委:任命

C. 兼于涂而不能逮 D. 委之百姓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数被嗟异 B. 以功除岷州刺史 C. 尽用市药

数:多次 除:授予官职 市:买

D. 讼者多两让而止 [参] [强化练兵]

1. C (应为“登城防守”)

两:再次

2. A (B南面:指代尊位。C鼓噪:擂鼓呐喊。D扰乱:混乱不堪) 3. C (应为“木柴”)

4. D (A竟死:一直到死。B将兵:带领。曲折:委曲详细) 5. D (应为“送给,分发”)

6 .D (应为“双方”,可译为“互相”)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