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l银行客户2 0 0 8年第8期 :零傻镶曩橇鑫 。文/袁鹰 金融已经逐渐闯进我们的生活, 行机制。它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合作机 这就是所谓的“联合履行机制”(儿)。 并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要了解 制:三是允许发达国家的投资者从其在 碳金融,还得从气候变化说起。 一是允许具有减排义务的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实施的、并有利于发展中国 1997年l2月,一纸 京都议定书》 之间相互转让它们剩余的排放配额,这 家可持续发展的减排项目中获取“经 为38个工业化国家规定了具有法律约 就是所谓的“国际排放贸易”机制(1ET)。 核证的减排量”(CER),以抵减其减排 束力的温室气体排放义务。《京都 二是允许发达国家从其在有减排义 义务,这就是所谓的“清洁发展机制” 议定书》在对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进 务的其他发达国家投资的节能减排项目 行总量控制的同时,还设计了灵活的履 中获取减排信用,用于抵减其减排义务, (CDM)。 利用这些合作机制,具有减排义 Bank&Customer f 2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特别关注 SPECIAL CONCERN 执占话靳 Iit ̄lit% ̄1.-I务的发达国家及其私人经济实体可以选 立碳基金,参与国际碳金融市场交易。 者应理性分析、审慎对待,既要善于捕 择在世界上任何成本更低的地方实施减 据统计,国际上的碳基金目前已达58 捉低碳经济催生的各种商业机会,又必 排,获得减排信用,用于抵减其减排义 只以上,规模超过100亿美元。 须对碳金融业务的潜在风险有清醒的认 务。由此,可以通过减排项目的全球配 由于我国目前尚没有国际减排义 识,在积极参与的同时必须关注并切实 置刺激国际投资,为各国实现“低碳” 务,国内也没有建立 控制好风险。其中特 的经济发展提供更有效率的实施手段。 类似欧盟排放交易体 “碳金融”就是与 别需要提醒两点。 “碳金融”可以说是在 京都议定书》 系的碳交易市场,也没 减少碳排放有关的所 一是性风 框架下应运而生。笼统地说,“碳金融” 有专门从事碳交易的基 有金融交易活动,既 险。因为目前主要 就是与减少碳排放有关的所有金融交易 金机构,碳交易主要是 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 的碳金融业务是基于 活动,既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产品的 基于清洁发展机制项目 生产品的买卖交易 《京都议定书 的框 买卖交易、投资或投机活动,也包括发 (CDM)的交易。因此, 投资或投机活动,也 架展开的,而《京都 展低碳能源项目的投融资活动以及相关 在国内,“碳金融”更多 包括发展低碳能源项 议定书 规定的减排 的担保、咨询服务等相关活动。 的是指依托于CDM的金 目的投融资活动以及 时限是2012年。后《京 目前全球最大的碳市场是欧盟排放 融活动。截至2008年6 相关的担保 咨询服 都议定书 时代,国 交易体系,其他比较有影响的还包括英 月,我国已经有224个 务等相关活动。 际碳减排如何安 国排放交易体系市场(UK ETS)、澳 获得注册的CDM项目, 排,还取决于各国在 洲新南威尔士体系(NSW)和美国芝 共核发CERs额度1.1 新一轮气候谈判中的 加哥气候交易所(CCx)。亚洲一些地区 亿多吨,市值超过l1亿美元。 博弈结果。届时,我国是否需要承担一 和国家目前也着手建立碳交易市场,如 尽管碳金融在我国的发展目前还只 定的减排义务也存在不确定性。这些将 交易所2008年年初开始推动碳排 是开端,但前景非常广阔。作为世界上 对碳金融业务的进一步发展产生直接影 放权的结构性商品交易;东京证券交易 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占世界消费量的 响,因此在业务规划和产品设计时须予 所与东京工业品交易所共同规划建立碳 3l%),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居世 以考虑。 排放权交易所。 界第二位,预计到2020年左右,温室 二是市场风险。目前,国际上尚未 随着这些市场的兴起,国际碳金融 气体净排放量将与美国相当。而且我国 形成一个较为统一的碳权交易市场,现 交易发展迅猛。据统计,2006年全球碳 能源利用率较低,万元GDP能耗相当 有的市场交易体系处于分割状态,制约 交易量为17.45亿吨,交易值312.35 于2.6吨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0倍, 了交易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再加上市 亿美元;2007年交易量达29.83亿吨, 是日本的20倍。我国已经提出到 场投机因素的作用,碳信用的交易价格 交易值倍增到640.35亿美元。预计至 2010年万元GDP能耗指标必须降到2.1 波动较大,尤其是那些结构复杂的衍生 2020年,交易市值可望达到2兆欧元(约 吨,“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 碳金融产品,价格波动更大。对于那些 3.12兆美元)的规模。 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这在 直接参与碳权交易的投资者来说,在深 正因为有大量极具发展潜力的碳交 给我国节能减排工作提出巨大挑战的同 入了解市场规则和价格波动规律之前, 易市场和相关金融需求,国际投资银行 时,也预示我国碳金融发展的巨大潜力。 一定要慎之又慎,否则极有可能陷入类 非常看好碳金融这一潜力巨大的“蓝 碳金融的发展一方面推动了气候变 似于“次贷危机”的危局之中而万劫不 海”市场。致力于全球发展的世界银 化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也为市场创造 复。■ 行专门成立了碳金融业务部门(Carbon 了大量新的商业机会。去年,北京银行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 Finance Business Unit),还设立了总 和民生银行等也开始涉足碳金融领域。 额达10亿美元的8只碳基金,用于全 中国银行和深士JlI发展银行还分别推出了 球环境保护项目。 “挂钩海外二氧化碳排放额度期货价格” 许多国家的和金融机构积极设 的理财产品。对于这些商业机会,投资 栏目主持:陈翎 22 l Bank&Custo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