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
辑
课题 教学设计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授课时间 课型 月 日 学讲 总第 课时 1.掌握造纸术发明与改 进的基本史实,识记东汉时期医学成就及地位,掌握司马迁撰写《史记》的基本史实,知道佛教和道教 在秦汉时期的发展情况。 目标要求 2.理解华佗发明“麻沸散”的世界意义和张仲景成为“医圣”的原因。 3.理解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 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学习重点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史记》、道教和佛教。 学习难点 历史巨著《史记》的地位及影响 教法教具 多媒体 学 习 内 容 导入新课 古人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但这也反映出书写工具的落后。在中国古代,读书人不用学习五大车的竹简也可达到“学富五车”的程度,这种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什么朝代,你知道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自主学习 教 学 过 程 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造纸术的发明”内容(包括插图),回答下列问题。(分组回答,每组回答一个问题) 问题1.造纸术发明前,古人是怎么记录文字的? 问题2.最早的纸出现在什么时候,又是谁改进的? 问题3.蔡侯纸优点有哪些? 问题4.造纸术发明的意义? 学生:造纸术的改进是人类文明传播载体的巨大飞跃,加速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历史与现实:今天人们大力提倡使用“再生纸”有什么重要意义? 环保专家提供的资料表明:一吨废纸可生产品质良好的再生纸850千克,节省木材3立方米(相当于261 / 3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
辑
棵3~4年的树木),节省化工原料300千克,节煤1.2吨,节电600度;并可减少大量的废弃物。 意义:①减少污染,保护环境;②节约资源。 教师补充: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节约用纸、爱惜书籍,保护好环境,也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 2、阅读课本“张仲景和华佗”的内容(包括教材插图),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1.张仲景的医学成就? 问题2.华佗的医学成就? 3、搜集司马迁生平事迹材料并阅读课本“历史巨著《司马迁》”的内容(包括教材插图),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1.编著成《史记》的原因? 问题2.《史记》的体例、范围、内容、地位? 4、搜集世界三大宗教资料,阅读课本“道教和佛教”的内容(包括教材插图),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1.道教创立的时间、派别、教义? 问题2.佛教创立的时间、创始人、起源地、教义、影响? 巩固练习 1.东汉以前,我国主要用竹简或木简作为书写材料。西汉文学家东方朔向汉武帝上奏,用了三千片竹简,由两个人抬进宫殿。竹简(木简)作为书写材料,其主要缺点是( ) A.笨重,不便搬运阅读 B.质劣,不能长久保存C.稀少,不易找到原料 D.昂贵,不能广泛采用 2.“伦乃……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这一历史现象发生在( ) A.春秋 B.战国 C.秦 D.东汉 3.右图是河南省南阳市区的一著名景点——医圣祠,导游向你介绍时,肯定会介绍到下列哪一部作品( ) A.《本草纲目》 B.《史记》 C.《伤寒杂病论》 D.《论语》 4.下列哪一位医生为减轻病人在手术过程中的痛苦发明了“麻沸散”( )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张衡 5.东汉时期,我国涌现出众多优秀的科学家,他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科学成就,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下关联错误的一项是( )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张衡——创造“五禽戏” C.华佗——制成“麻沸散” D.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 6.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是( ) A B C D 7.俗语“家家观世音,人人阿弥陀”一定 程度上反映了佛教在中国民间的盛行。请问佛教传入我国是在( ) A.秦朝时期 B.西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 8.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各项( ) ①佛教在古印度创立 ②汉明帝修建白马寺存放佛经 2 / 3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
辑
③汉明帝派人到印度取经求佛 ④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 9.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和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的共同点包括( ) ①都创立于东汉末年②都以治病的方式进行传道 ③对贫苦人民有吸引力④都认为人们生来是受苦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下列科技成就,对人类文明传播影响最深远的是( ) A.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司马迁编写《史记》 C.华佗发明了“五禽戏” D.张陵创立五斗米道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58年考古学家、诗人郭沫若参观我国西汉一著名史学家故里时,留下这样的诗句:“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膺斧,吐气作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 (1)这首诗称赞的人物是谁?他的代表作是什么?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鲁迅在评价这部书时,说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为何对这部书评价这么高? (3)司马迁有句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对照司马迁的经历和成就,你如何看待这句话?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出哪些人生道理? 12.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闲来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一到,一切都报”,世界无常、实际平等、大千世界、清规戒律、抛砖引玉、昙花一现、一针见血、心心相印等等都来自佛教经典。 材料二 道教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 (1)佛教和道教传入我国之后,很快就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扶植。根据以上两则材料,你能看出这是为什么吗? (2)请举两个实例谈谈佛教对我国文化产生的影响。 板书 设计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