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发展观领引“两型”学校建设,促进我校又好又快发展
月山镇中学 彭召辉
“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所谓“资源节约
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所谓“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建设资源节约型的学校符合我们创建“两型”社会的发展需要,更符合学校自身的根本利益。在教育领域,“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是教育发展“好”的具体体现。我们必须用科学发展观领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理念与实践向学校的各个层面渗透,通过“两型”学校建设,推动我校的“两型”社会建设,为促进我校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第一,进一步增强建设“两型”学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发展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目的而是手段,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存在异化现象,新发现的财富的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根源。这说明把物作为社会发展的目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观必须以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根本目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学校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两型”学校的建设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必须明确教育在创建,“两型”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努力形成“两型”学校教育特色,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明确创建“两型”学校的工作内容,引导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建设“两型”学校的重要性和对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重大意义,进而增强创建“两型”学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营造“两型”校园文化氛围,是创建“两型”学校的基础。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节约意识、资源意识和环境意识,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消费理念,形成浪费可耻、节约光荣和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这是“两型”学校创建的文化基础。当前,我们要大力建设“两型”校园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进行春风润物、潜移默化的“两型”社会教育。通过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从更为广泛的意义上讲,全体教职员工必须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上与“两型”社会建设所倡导的价值理念产生共鸣。通过管理育人、教书育人和服务育人,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理念审视我校工作、管理学校、教育学生和优化环境。通过多种宣传和教育渠道,强化“两型”学校建设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形成浓厚的“两型”校园文化氛围,使广大师生主动地将“两型”学校建设的责任内化为自身的信念和自觉行为,从而为“两型”学校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第三,加大“两型”学校建设的学科教学渗透力度。“两型”学校建设领域宽泛,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学科教学亦是渗透“两型”文化、“两型”社会、“两型”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为了畅通渠道,巩固阵地,市属我校要开展渗透式环境教育课,结合学科教学的相关内容,加大学科渗透力度,将“两型”社会和“两型”学校的理念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具体而言,“两型”学校建设的学科渗透途径,是指寓“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学校建设的理念于各类学科和各门课程的教育教学之中,充分发挥各类学科和各门课程在创建“两型”学校中的“载道”和“渗透”作用。
首先,在教育教学中的“两型”理念渗透。人文社会科学主要是指文学、历史学、哲学、艺术学、社会学、新闻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学科。在人文社会科学中进行“两型”社会和“两型”学校的理念渗透,即寓“两型”理念于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教学之中。文科各类课程的“两型”理念渗透,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因为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以科学文化知识为载体的,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大量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的资源意识、环境意识的思想观点、价值观念的影响和熏陶。
其次,教育教学中的“两型”理念渗透。在教育与“两型”社会和“两型”学校的理念,看起来是风马牛不相及、毫不相干,这从学科内容而言似乎是正确的。但是,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两者之间却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在在教育教学之中进行“两型”社会和“两型”学校的理念渗透,可以使学生从新的角度和更高层面理解所学专业的内涵,从而内化和强化创建“两型”社会和“两型”学校所要求的资源意识、环境意识。具体而言,在教育教学中的“两型”社会和“两型”学校的理念渗透,是指通过阐述和讨论本专业领域的历史与传统、所涉及的社会经济问题和环境问题以及所面临的道德伦理问题,帮助学生超越技术层面的狭隘性,跳出专业看专业,站在更高的层次看待专业问题。
第四,努力拓展“两型”学校建设的有效途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型”社会和“两型”学校建设理念的生机与活力在实践。就当前的“两型”学校建设而言,首先,要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两型”学校创建。我们要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俭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新机制。因为,只有坚持深入实践,才能获得“两型”社会建设和“两型”学校建设的真知灼见。其次,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两型”学校教育的重要手段。我校可以开设网上“两型”社会建设和“两型”学校建设的专栏、论坛,通过集思广益,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使广大师生积极地参与到“两型”社会建设和“两型”学校建设之中,充分发挥全校教职员工参与“两型”社会建设和“两型”学校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再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渗透“两型”社会和“两型”学校教育。通过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从心理上认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理念,消除“炫耀性消费” 极探索,加大“两型”学校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的整合力度,以“创建节能校园,培育环保人才”为主题,广泛开展“两型”学校创建活动;要以社会主义合格中学的培养目标为引导,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建设“两型”学校工作进行全方位整合和全面性指导;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研究“两型”学校建设,为新时期学校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新内容、新形式和新方法。通过市属我校的“两型”学校建设,推动我校市的“两型”社会建设,为促进我校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处理好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具体问题。最后,在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中进行“两型”学校教育。
综上所述,“两型”学校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命题,可供借鉴的经验还不多。我们老师应该要积极探索,加大“两型”学校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的整合力度,以“创建节能校园,培育环保人才”为主题,广泛开展“两型”学校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建设“两型”学校工作进行全方位整合和全面性指导;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研究“两型”学校建设,为新时期学校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新内容、新形式和新方法。通过我校的“两型”学校建设,推动我校更快的发展,为促进我校成为“两型”学校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