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一、单选题

1.为世界古代文明的概况。由此可知,古代文明( )

发源地 北非尼罗河流域 南亚印度河、恒河流域 中国黄河、长江流域 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地区 A.濒临大河、农耕为主 C.文字多样、交流频繁

文字 象形文字 印章文字 甲骨文 腓尼基字母 建筑(水利工程) 胡夫金字塔 那兰陀佛寺 都江堰 帕特农神庙 B.丰富多彩、多元发展 D.宗教主导、相互交融

2.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进步的过程。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根本原因是 A.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衰落 C.氏族社会的战争频繁

B.男性的力量超过女性 D.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

3.人类在早期区域文明诞生过程中创造了诸多成就:如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孟斐斯城;古代中国的甲骨文、二里头宫殿遗址;古希腊的字母文字、雅典城等。据此判断,人类走向文明时代的显著特征是( ) A.文字的出现和社会分工的发展 C.私有制的产生和王宫建筑出现

B.文字的出现和城市的兴起 D.阶级的出现和农业的产生

4.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A.建筑技术的进步 C.饲养水平的提高

B.人工取火的发明 D.生产工具的改进

5.在初级农业文明阶段,亚欧上的人类诸文明还只是散布在一些大河流域,彼此相距遥远,阻隔着崇山峻岭、沼泽沙漠,互不相连。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当时 A.亚欧文明发展缓慢 C.交通运输能力有限

B.地理环境较恶劣 D.生产力水平低下

6.公元前3500年左右,西亚地区产生了最初的文明。古代西亚取得了辉煌的文化成就,其中包括

试卷第1页,共5页

①《汉谟拉比法典》 ①楔形文字 A.①①①

B.①①①

①狮身人面像 C.①①①

①史诗《吉尔伽美什》 D.①①①

7.在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初创之时,仅是一种记账的工具,朴素而简陋。其后,两河流域的居民用楔形文字来辅助记忆。接着,楔形文字成为记录口头的体系。最后,楔形文字则成为表达和沟通思想的工具。这表明 A.文字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B.文字的功能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C.文字产生之后就不具备完善功能 D.文字的书写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演变

8.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定期泛滥造就的肥沃土壤发展了农业,观察尼罗河水定期泛滥的规律,制定了太阳历。古希腊人因为粮食种植业的欠发达而高度依赖商贸活动,并不断进行海外殖民扩张创建新的城邦。材料表明( ) A.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发展 C.农业是文明产生的前提

B.商业经济具有明显的扩张性 D.世界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点

9.某旅行社配合某高中的研学旅行,制作了下面的旅行广告,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句广告词是 ( )

A.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 B.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种姓制度,欣赏古巴比伦城遗址 C.在恒河南岸观光,了解楔形文字,感受古代印度的风采

D.参观罗马历史博物馆,看刻有《汉谟拉比法典》的石柱,感叹海洋文明的魅力 10.2017年5月,**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不同文明、宗教、种族求同存异、开放包容,并肩书写相互尊重的壮丽诗篇,携手绘就共同发展的美好画卷。”上述涉及的“文明”不包括 A.埃及文明

B.中华文明

C.印度文明

D.爱琴文明

11.与下图所示制度直接相关的是

试卷第2页,共5页

A.法律地位平等

B.皇权思想突出

C.职业分工明显

D.佛教气息浓厚

12.苏格拉底认为,任何一个国家的治理,都需要有政治头脑、富有政治知识、拥有管理经验的人来承担,而不能把权力交到一个毫无政治知识的普通公民手中。这主要说明了古希腊

A.直接民主的弊端 C.人民主权的危害

B.精英文化的缺失 D.城邦制度的衰落

13.《国忆录》中写道,\"苏格拉底说,既然正义和其他美好的事情都是美德,很显然正义和其他一切美德都是智慧\",苏格拉底的这一观点 A.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C.源于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B.强调以德治国 D.主张思想自由

14.逻辑学之父亚里士多德在谈论雅典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运行过程时说:“一场精彩绝伦的演讲,无论正确与否,公民都会无条件地举双手赞成。”亚里士多德旨在强调( ) A.直接民主政治存在弊端 C.公民行使权利范围有限

B.演讲技术决定公志 D.主权在民致使城邦崩溃

15.在雅典城邦的司法审判中,想参加陪审团的公民按先后秩序依次进入,直到既定的人数到齐为止。开庭审理前,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这( ) A.有利于保证判决的公正 C.体现了审判程序的民主

B.充分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优越性 D.体现了民主程序与公正结果的一致性

16.古代埃及人相信“灵魂不死”,为此法老建造了保存自己肉体的 A.神庙 B.金字塔 C.空中花园 D.宫殿

17.受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历史》的影响,长久以来人们认为修建金字塔的是奴隶。古埃及学家哈瓦斯经过考古发现,在距离金字塔不远的遗址中有许多建造者的坟墓。哈瓦斯认为地位低下的奴隶的坟墓不可能直接建在法老墓旁边。因此他认为建造金字塔

试卷第3页,共5页

的不是奴隶而是平民。对此,我们可以得出 A.历史因时代久远变得扑朔迷离 为真实

C.历史在学者的修正中不断接近真实 的不足

18.雅典城邦的精英阶层没有政治决策权,他们只能通过提出合理建议的方式来获得领袖地位,而且每一项及建议都必须经过公民群体的讨论和投票决策。据此可知,雅典城邦( )

A.集体议政避免决策失误 C.直接民主方式备受重视

B.政治精英控制公民大会 D.社会等级差别逐步消失

D.考古发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文献B.希罗多德的著作时间离古埃及更近更

19.考古学家对古代雅典公民大会会址进行发掘后研究发现,这一考古发掘的意义在于( ) 时间 公民大会会址面积 容纳公民最大人数 6000 公元前460—前400年 2400平方米 公元前400—前345年 2600—3200平方米 6500 公元前345年以后 5500平方米 13800 B.揭示雅典人口持续增长的原因 D.表明观剧津贴发挥了积极作用

A.说明雅典民主政治不断发展 C.表明雅典公民权利不断扩大

20.在古代雅典,妇女不能地行使公民的权利;“未长成”和“超龄”的儿童和老人不具备参与城邦公共生活的能力和资格;外邦人“不能担任公职,拥有土地”,也不被允许参加公民大会。这说明古代雅典( ) A.公民内部血缘等级色彩较浓厚 C.公民资格保证了城邦制的繁荣

B.民主政治具有排他性 D.民主运作程序不规范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时期,周王自称“天之子”,其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之国),文献准确记载的区域大致在黄河流域。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范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罗马帝国初期所能明确认识的地理范围已远远超过了古希腊,

试卷第4页,共5页

但仍限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中西部。上述三个文明对于远离其统治区域的地方则认识模糊。

材料二 东周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经济、政治都得到迅速的发展。……人的思想现在可以自由驰骋了。……中国这一思想繁荣的时代与古希腊的哲人时代、希伯莱的先知时代及古印度的佛陀及其他早期宗教领袖的时代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明就此分道扬镳,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下去。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概括材料一中各文明对世界认知的共同之处。试分析形成这种共同认知的原因所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理解“使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明就此分道扬镳,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下去”主要观点。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代埃及……水源是许多条热带河流,它们分布的范围很广……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为河谷带来大量的沃土,而且保障了这种条件的持续,即避免了困扰两河地区的土地盐碱化问题。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希罗多德曾说:“希腊人一出生就与贫穷为伍。”希腊半岛大部分土地都荒瘠不毛,无法大量种植农作物,可当时人口增长速度很快。但这样的条件并没有阻碍古希腊的文明化进程。古希腊人或到海外经商、或到远方开辟殖民地。通过频繁的海上贸易,古希腊人把本土生产的经济作物和手工制品销售到四面八方。

——摘自吴昊编著《古希腊城邦史》

材料三 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

——摘自《**总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埃及易于从事的主要经济活动和形成的政治制度。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希腊的主要经济活动并指出其形成的独特政治文明。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影响古埃及和古希腊两种政治文明形成的主要因素。 (3)综上所述并结合材料三,谈谈对人类早期文明的认识。

试卷第5页,共5页

参:

1.B

【详解】依据材料“北非尼罗河流域……南亚印度河、恒河流域印章文字……”,可以看出古代文明丰富多彩,具有多样性,B项正确;古希腊文明不属于农耕文明,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交流频繁,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宗教主导,排除D项。故选B项。 2.D

【详解】依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D项正确;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衰落、男性的力量超过女性以及氏族社会的战争频繁是原因之一,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BC项。故选D项。 3.B

【详解】根据“如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孟斐斯城;古代中国的甲骨文、二里头宫殿遗址;古希腊的字母文字、雅典城等。”早期 文明出现的标志是文字与城市,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社会分工、私有制、农业,且这些也不是其显著标志,排除ACD项。故选B项。 4.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由于生产工具不断改进,劳动能力的不断提高,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D项正确;ABC项不是最主要原因,排除。故选D项。 5.D

【详解】由于生产力的落后,初级农业文明阶段的人们无法越过自然地理环境的阻碍,D项正确;根本原因主要是生产力的层面,ABC项都是影响因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BC项。故选D项。 6.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西亚取得了辉煌的文化成就,包括《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史诗《吉尔伽美什》,①①①正确,B项正确;狮身人面像是北非古埃及文明的遗存,①不正确,其他三项均包含①,排除ACD项。故选B项。 7.B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楔形文字由单纯的记账工具到辅助记忆,再到记录口语,最后成为表达和沟通思想的工具,这表明文字的功能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B项正确;“文字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文字产生之后就具备完善功能”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文字的功能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而非“文字的书写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演变”,排除D项。故选B项。 8.A

【详解】由题干材料可知,埃及人根据定期泛滥的尼罗河制定了太阳历,古希腊山多地少,农业欠发达而发展商贸和海外殖民,这些特点都是受地理环境的影响,A项正确;古希腊海

答案第6页,共5页

外殖民的原因在于地少人多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不在于商业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不同地区的文明特点,不是文明的产生,排除C项;题干材料的确反映了世界文明具有多元性,但没有表现出相互交融走向一体,排除D项。故选A项。 9.A

【详解】古代埃及位于尼罗河流域,象形文字和胡夫金字塔均是其文明成就,A项正确;种姓制度产生于古代印度,排除B项;楔形文字是苏美尔人的文明成就,排除C项;《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文明的成就,排除D项。故选A项。 10.D

【详解】通过材料信息“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这些地区分别产生了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材料并未包括爱琴文明,D项符合题意;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11.C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在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下,不同的种姓从事不同的职业,分工非常明显,C项正确;比较明显反映的是古代印度的种姓等级制度,而不是强调法律地位的平等,排除A项;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体现不出皇权思想,排除B项;材料中印度的种姓制度并没有浓厚的佛教气息,排除D项。故选C项。 12.A

【详解】根据材料“不能把权力交到一个毫无政治知识的普通公民手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实行的直接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误用和滥用,故A项正确;这一弊端是民主制度导致的,故B项错误;人民主权是近代启蒙思想的内容,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城邦制度走向衰落,故D项错误。 【点睛】 13.C

【详解】据材料“正义和其他美好的事情都是美德,很显然正义和其他一切美德都是智慧”,可知苏格拉底强调美德的重要性,知识即美德,这与当时雅典道德沦丧,城邦制度走向衰落相关,这是对社会现实反思的结果,C正确;依所学,苏格拉底处在雅典民主制由盛转衰时期,排除A项;材料主要强调美德与知识,而未涉及到治国理念与方法,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道德与知识的关系,而未涉及到思想自由等情况,排除C。 14.A

【详解】亚里士多德指明了公民大会上,民众将演说者演讲好坏作为决策的依据,因此雅典直接民主政治存在弊端,A项正确;B项是表象,且“决定”太绝对,排除;C、D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项。 15.C

答案第7页,共5页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在雅典城邦的司法审判中,想参加陪审团的公民按先后秩序依次进入,直到既定的人数到齐为止。”可见雅典尊重公民的权力;根据材料信息“开庭审理前,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可见这避免事先有人说情、贿赂等,所以公民的平等不仅仅是形式的,体现出审判程序的民主,C项正确;材料中可见陪审团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陈述,这样的判决很难保证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排除A项;材料中可知这样的流程无法真正保证判决的公正,还有改进的空间,故无法得出充分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优越性,排除B项;该流程体现出民主程序,但结果并非一定公正,排除D项。故选C项。 16.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古代埃及人相信有来世,期待能死而复生。为了给自己的来世安排一个舒适的宫殿,继续今世的生活,法老下令修建金字塔,在里面摆放各种各样的生活必需品。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古埃及神庙是宗教建筑,不是法老为保存自己肉体而建造的建筑;C选项错误,空中花园是古巴比伦建筑;D选项错误,法老建造了保存自己肉体的金字塔,不是宫殿。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17.D

【分析】考古发现属于第一手史料,可信程度高,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文献的不足,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历史也有自己的真实面目,不会因时代久远变得扑朔迷离,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时间更近不一定更为真实,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历史的真实不是靠学者修正的,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详解】 18.C

【详解】本题考查古希腊民主政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雅典公民大会由城邦全体公民组成,政治精英的及建议都要经过公民大会议决,反映出雅典城邦对直接民主方式的重视,C项正确;公民大会集体议政可以减少决策失误,但无法完全避免失误,排除A项;公民大会拥有决策权,并未受制于政治精英,排除B项;雅典城邦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社会等级差别明显,排除D项。故选C项。 19.A

【详解】通过观察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雅典公民大会会址及其可容纳人数的增加,说明公元前5世纪中期后,公民大会的规模扩大,民主政治得到了发展,A项正确;雅典公民大会会址的扩大是参政公民增多的结果,并非雅典人口持续增长的原因,排除B项;仅公民大会会址及其容量的发展,不能说明雅典公民权利不断扩大,排除C项;观剧津贴的积极作用与古代雅典公民大会会址变化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20.B

答案第8页,共5页

【详解】结合材料“妇女不能地行使公民的权利;‘未长成’和‘超龄’的儿童和老人不具备参与城邦公共生活的能力和资格;外邦人‘不能担任公职,拥有土地’”可分析出雅典民主政治具有狭隘性,是少数人的民主,B项正确;雅典的公民不包括妇女、儿童、 外邦人等,因此,材料体现的不是公民内部,排除A项;公民资格保证了城邦制的繁荣说法太绝对,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运作程序,排除D项。故选B项。

21.(1)共同之处:各文明都认为神灵在世界中占有统治地位;都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所能清晰认知的世界范围相对狭小;与其他文明之间缺乏交往和认识。

形成原因: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局限,各大文明区域范围有限;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各大文明相对孤立、分散。

(2)地中海文明:用理性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或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南亚文明:佛教主张众生平等,抨击种姓制度高下分明的等级体系,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东亚文明:儒家思想主张以“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以“礼”来规范人们的言行。 【详解】(1)共同之处,根据材料一“周王自称天之子,其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之国)”“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得出各文明都认为神灵在世界中占有统治地位,都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据材料一“上述三个文明对于远离其统治区域的地方则认识模糊”得出三者所能清晰认知的世界范围相对狭小;再结合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前,世界各大洲相对隔绝,各文明之间缺乏交往和认识。原因,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各文明都认为神灵在世界中占有统治地位,都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这种认知与当时各国生产力水平低下有直接关系,受生产力水平和地理环境的因素,各大文明相对孤立、分散,各大文明区域范围有限等结合生产力发展水平、地理环境等方面因素分析。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中海文明工商业发展,用理性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或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南亚文明,在公元前6-前4世纪,北印度产生了多个重要的思想流派,佛教是其中影响最大的派别,创始人释迦牟尼主张众生平等,抨击种姓制度高下分明的等级体系,赢得了大批信众,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东亚文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儒家思想以“仁”“礼”作为思想核心,规范人们的言行。 22.(1)经济活动:农业生产。政治制度:君主。

(2)经济活动:工农业生产;商业贸易;早期殖民活动(开辟海外殖民地)。政治文明:古代民主政治。主要因素:自然地理环境。

(3)认识:文明是多元的;文明是平等的(要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文明是包容的(要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详解】(1)经济活动:根据材料“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为河谷带来大量的沃土”并结合所学可概括出农业生产。政治制度:结合所学可知,古埃及实行法老制度,属于君主。

答案第9页,共5页

(2)经济活动:根据材料“古希腊人或到海外经商、或到远方开辟殖民地。通过频繁的海上贸易,古希腊人把本土生产的经济作物和手工制品销售到四面八方”并结合所学可概括出工农业生产;商业贸易;早期殖民活动(开辟海外殖民地)。政治文明:结合所学可知,古希腊大多数城邦实行直接民主政治。主要因素: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古埃及属于大河文明,有利于农业发展,而古希腊属于海洋文明,多山少平原,有利于工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因此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了二者的政治文明。

(3)认识:本问较开放,言之有理即可,如文明是多元的;文明是平等的(要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文明是包容的(要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答案第10页,共5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