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就业能力为培养目标的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基于就业能力为培养目标的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青年与社会 斗教论坛 基于就业能力为培养目标的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张瑜 710014)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自由贸易的进程逐渐加快。尤其在我国市场经济确立的条件下,企业的运 行机制逐渐趋向世界化,因此,物流的运作成为贯穿整个时代的新链条。很多高校的物流管理课程逐渐开设起来,培养符合 社会需求的物流专业人才管理队伍成为大势所趋。 【关键词】就业;物流管理;课程设置 一、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发展情况概述 (一)物流的概念一发展概述。从近几年的社会发展 情况来看,统计出我国社会物流的总费用占GDP的比例为 16.5%左右,而许多发达国家的比例远远不如我国。物流产 值越大,市场交易的价值也就越大,能够带动整个社会经济 水平的进步与发展。我国如今的物流管理专业人员已经达到 了两千多万,而这项数据还远远达不到社会发展的需求。随 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将会越来 越大,物流管理的空缺岗位也会逐渐增多。 (二)物流管理专业就业情况。对于高校学生的就业能 力状况,很多学者对于就业能力的定义还比较模糊。物流的 基本内容包括:产品的包装、运输、加工储备、产品送达以 及信息的交流等主要环节。在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中,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培养目标的优化课程能够满足 社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其主要的培养内容为:基础能 力的培养、专业技能的培训以及个人和团队实践技能的培养。 二、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模式与缺陷 (一)课程设置体系不全面。在我国高校的物流管理专 业课程设置中,普遍缺乏全面完善的课程体系,并且在教学 方式上缺乏科学性和灵活性。我国引进物流这个概念已经有 二十余年了,而且正处于蓬勃发展的势头。物流管理学科作 为一门新引入的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能。它在教学中要 具体结合社会学、经济学以及管理学科。我国的物流管理课 程起步较晚,教学的经验相对比较缺乏。 (二)缺乏特色物流课程。任何一个专业设置都应该有 属于自身特色的方向与目标,特色专业应该与社会经济政治 文化大背景遥相呼应,与特色企业的发展、职业要求的规划 都能协调一致。对于物流管理专业来说,特色课程的精准定 位是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在创建特色专业的道路上,要注 意求同存异、价值体现以及目标的可行性战略。在我国大部 分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设置中,大多缺乏一个处于中心位置 的特色方案,对人才的培养方式上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三)理论灌输与实践培训的脱节。物流管理课程对实 践应用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中,实践技 能的培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高校学生在学习了物理管理 的理论知识后,就要加强自身实践能力的培训,才能更好的 应对未来的职业生涯。然而在很多高校的物流管理课程设置 过程中,都把理论课程作为学习的重中之重,考核体系中也 大多以理论知识作为标准。实践课程的课时相对较少,导致 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 三、基于就业能力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一)公共管理基础理论课程。公共管理基础课程体系 是高等教育的必修课。每个学校的每个专业都会设置这样一 门公共基础课。其内容根据各个专业的不同特点可以大致分 为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实践基础课程。公共管理基础理论 课程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目标,使学生的科学文化 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都能得到提高。在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 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体育课程的设置是为了提高学 生的身体素质,给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178-2013.V0L.531.NO.21 (二)专业理论培训课程。专业理论基础课程的设置为 学生的专业知识培训提供了重要保障。学生只有在专业基础 理论知识上有所突破,才能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创造更多的财 富。专业理论基础课程在整个物流管理课程设置中起铺垫作 用,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目标。如经济基础课程、高等 数学以及代数运用课程等对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和个人技能 水平的提高都有重要作用。此外,社会管理学这门课程的设 置在个人就业能力中提高了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对学生自 我的发展大有益处。 (三)专业特色课程。在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 中,应该要有特色化的核心课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分清 主次,着重把握难点。物流管理的专业特色课程包括特色理 论和特色实践技能的培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专业能 力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主要课程应该包括物流管理基础理论 课程、物流信息技术、国际物流、信息交流与生产运输的管 理以及管理系统的方案设计等多方面的课程内容。这些课程 设置都应该配有相应高低不等的学分,在进行课程考核时参 照标准进行,让学生在毕业之际能够对自身的专业水平有清 醒的认识。 (四)技能实践课程。物流管理专业这门课程的实践性 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比较强。学生一定要有主动思考和分析 探究的能力,综合性的实践能力水平是考验学生是否有效完 成课程学习的试金石。因此,在实践课程体系中,根据社会 发展的形势和市场就业趋势,结合具体的目标来设计主要的 学习课程。并且注重教学课时与教学预期方案的协调一致性。 在实践技能培训课程设置中,要贴近物流管理的实际运作过 程,可以在校内设置实验基地、培训实验室以及参与到工厂 的物流管理实践过程中,使得学生在获得物流管理知识的同 时也能结合自身实践找到属于自身的技能方法,提高了职业 技术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的高等职业能力是 一项复杂的工程。传统化的教学课程无法满足社会人才发展 的需求。因此,学校在设置课程的过程中要紧跟时代前进的 步伐,随时进行完善和整合,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为 国家培养更多的专业型物流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郭英立,秦颐.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 【l1.职业技术教育,2008(32). 【2】韦宏,张延龙.基于就业能力为培养目标的高校物流管 理专业课程设置[I1.商场现代化,2013(01). 【31秦颐,贾金凤.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 [11.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8(06). 基金项目: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科研项目项目合 同编号:YJ120032;课题项目编号: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 计划项目2013JK023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