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南杨作文文言文课堂讲解资料

南杨作文文言文课堂讲解资料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南杨作文文言文课堂讲解资料

一、于令仪不责盗

曹州于令仪(人名)者,市井①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富裕。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之,乃邻舍人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②,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于令仪如其所言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③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①市井:指做生意。②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的事。③十千:指十贯铜钱。

21.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诸子禽之 禽:通“擒”,抓获 B.汝素寡悔 素:一向,平时

C.问其所欲 欲:欲望 D.卒为良民 卒:最终

22.翻译: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3分)

23.请简要概括于令仪的性格特点。(2分)

二、王羲之诣门生

王羲之尝诣门生家,见棐几①滑净,因书之,真草②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③见一老姥④,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⑤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⑥,皆此类也。

①棐(fěi)几:用榧木做的几案。棐,通“榧”,木名。②真草:楷书、草书。④老姥(mǔ):老年妇女。⑤王右军:指王羲之。⑥重:看重,推崇。

1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王羲之尝诣门生家 (2)姥初有愠色

15. 翻译: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

16.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羲之的书法“为世所重”?请简要概括。(3分)

1

三、蔡勉旃坚还亡友财(11分)

蔡璘,字勉旃,吴县人。重诺责,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而致之。

1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故不语郎君 故: ②且父未尝语我也 语:

③亡何,其人亡 亡: ④而翁知我 而: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

②卒辇而致之。

20.本文表现了蔡勉旃怎样的优秀品质?(3分)

四、孝绪不慕财

孝绪七岁,出继①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②,虽蔬菜有味亦吐之。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③,闻其笳管④,穿篱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⑤之及?”竟获免。

①出继:此处指把孝绪送给堂伯阮胤之做儿子。②绵纩(kuáng):指丝织品。③:指王晏遭杀身之祸一事。⑤坐:因事入罪。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闻者咸叹异之 (2)不服绵纩(3)孝绪度之必至

22.下列句子中的“其”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2分) · A.屡至其门 B.故人不独亲其亲

2

· C.安陵君其许寡人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3.翻译: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

24.选文中的阮孝绪具有哪些品质?(3分)

五、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3. 给下列句中加点释义。(4分)

①啖粥而读 :____________②辄以水沃面 :____________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 ①每以天下为己任: ·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 》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_______________的作用。(2分)

六、王右军免祸

王右军①年减②十岁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④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⑤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纵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①王右军:王羲之。②减:不足。③大将军:王敦。④钱凤:人名,字世仪。

19.解释:⑴屏人论事 ( )⑵乃阳吐污头面被褥( )

20.与例句“大将军甚爱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怅恨久之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3

· C.小大之狱 D.宋何罪之有

21.文中大将军和钱凤为什么“大惊”?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2.文中的王右军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分)

七、纯孝之报

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②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④即日便征。遗以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⑤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⑥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注释】①铛(chēnɡ):平底浅锅。 ②贮录:储存,收存。 ④袁府君:袁山松,晋朝吴郡太守,孙恩攻沪渎,袁山松固守,城陷而死。⑤未展:来不及。 ⑥军人:这里指官军。

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 ⑴母好食铛底焦饭 ⑵袁府君即日便征

24.翻译下面句子。(2分) · 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

25.请就选文写一句富有文采的读后感言。(2分)

26.陈遗是一个怎样的人?

八、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注释: 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4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 2.术未尽也( )

3.先则恐逮于臣( ) 4.夫诱道争远( )

二.翻译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 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 :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 为人类造福。

注释:①管仲,隰(x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② 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③掘:挖。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春往而冬反( ) 2、迷惑失道( ) 3、遂得水( ) 二,翻译

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故事是成语_____的来历,现比喻________________。

5

十、穿井得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③ 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 ) 2、国人道之( ) 3、不若无闻也( )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1、 吾穿井得一人 ( )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 2、 三,翻译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

十一、南辕北辙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臣曰:“君之楚, 将奚为北面 ”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③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④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②之:动词,往,到。③ 用:资用,即路费。 ④御者:驾车的仆夫。 精练 一, 解释加点的词

1、我欲之楚( ) 2、将奚为北面( ) 3、吾马良( ) 4、此数者愈善( ) 二, 翻译

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成语______出自本文,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

6

十二、千里之马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① 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③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注释:①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 ②捐:白白费掉。③市:买。

一,解释加点的词 1、 君遣之( ) 2、而捐五百金( ) 3、于是不能期年( ) 二,辨析下列”以”字的意义

1、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3、而吾以捕蛇独存( ) 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三,涓人为什么用五百金买下马的骨头 (用文中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翻译

1、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①,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②耶 民亦无恙耶 王亦无恙耶 “使者不说③,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 苟无民,何以有君 故有舍本④而问末者耶 ”

注释 :①发:启封。②恙:灾害,忧患。③说:通”悦”,高兴。④本:根本的,重要的。 一, 解释加点的词

1、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 2、不然 ( ) 3、苟无岁( ) 二,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赵威后的言论体现了___ _思想,历史上还有哪些哲学家,思想家有类似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中包含有成语________,意义是_______________,

7

形容_________________。

十四、齐欲伐魏

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①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于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②,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③,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④其兵,弊⑤其众, 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

注释 :①淳于髡(k n):战国时齐国的上大夫。齐王:齐宣王,战国时齐国国君,姓田,名辟疆。②环山者三:相当于”三环山”,意思是围绕着山追了三圈。③无劳倦之苦:意思是没有费一点力气。④顿:困倦,这里是”使……困倦”的意思。⑤弊:疲劳, 这里是”使……疲劳”的意思。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天下之疾犬也( ) 2、各死其处 ( )

3、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 ) 4、谢将休士也( ) ( ) 5、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 二,翻译:

1、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环山者三,腾山者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故事与寓言故事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处,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寓言故事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赵襄子饮酒

赵襄子①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②,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③, 而殊不④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 谓优莫曰:“然则⑤吾亡乎 “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⑥! 然亦殆矣!”

注释 :①赵襄子:名无恤,春秋末年晋国大夫。②废酒:停止饮酒。③矣:语气词,了, 表示已经实现的事情。④殊:副词,很,极。殊不,意思是,一

8

点也不。⑤然则:(既然) 如此,那么。⑥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相亡:一块儿灭亡。

一,解释加点的词 1、 我诚邦士也( ) 2、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 )( ) 3、今天下尽桀也( ) 4、不亡何待( )

二,选文”然亦殆矣!”中”殆”的意思是______,我们还学过,_____,百战不殆。

三,翻译

1、 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优莫把赵襄子饮酒五日同纣的行为作_______,语意深长。

十六、沛公至咸阳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①知天下隘塞,户口②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③。

导读:“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一 “皆”一”独”,将萧何的”深谋远虑”刻画得淋漓尽致,刘邦得萧何可谓天助也③。

注释 :①具:通”俱”,全,都。②户口:人口。③者……也:裹判断。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 ) 2、以何为丞相( )( ) 3、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 ) 二,翻译

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萧何是刘邦的谋士,夺得天下的功臣之一,刘邦得天下,其功不可没,历史上还有一个关于萧何和韩信的著名典故,即___________。

十七、四面楚歌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①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②,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账中。有美人名虞, 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③。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④!”歌数

9

阕⑤,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注释 :①诸侯:指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等。②楚歌:楚人之歌,用楚国方言土语唱的歌。③不逝:是说被困而不得驰骋。逝,向前行进。④奈若何:把你怎么安排。若, 你。⑤数阕:几遍。乐终叫阕。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 ( ) 2、项王则夜起( ) 3、自为诗曰( ) 4、莫能仰视( ) 二,翻译

1、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歌数阕,美人和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项王兵败垓下,在___自刎,有关历史上这一典故,李清照曾写诗:生当做人杰, 死 亦 为 鬼 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 达 对 项 王 的 _______________ 之情; 毛也写过一首诗, 其中有: 宜将剩勇追穷寇,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八、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闻之①,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 ”孙叔敖蹴然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 ”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②。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 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 ” 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犹病诸③。”

注释 :①仆闻之:我听说。仆,谦称。②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归,归结。③尧,舜其犹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感到患苦。尧,舜,传说中的圣君。病,患苦。诸”之乎”的合音。

一,解释加点的词 1、 孙叔敖蹴然易容曰( ) ( ) 2、仆闻之( ) 3、小子不敏( ) 4、官大者,主恶之( ) 二,翻译

1、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善哉言乎!尧,舜其犹病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三,狐丘丈人说”三利必有三患”,其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九、孔子见罗雀者

孔子见罗雀者①,所得皆黄口②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③不得,何也 ”罗者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黄口从大雀,则不得;大雀从黄口,亦可得。”孔子顾谓弟子曰:“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从为祸福。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④也。”

注释 :①罗雀者:张网捕鸟的人。②黄口:雏鸟的嘴为黄色。后又借指雏鸟。③独: 表示转折,相当于”却”。④戆(zhu ng):愚。败:祸乱,祸害。

一,解释加点的词

1、 大雀从黄口( ) 2、孔子顾谓弟子曰( ) 3、利食而忘患( ) 4、善惊以远害( ) 二,翻译 1、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孔子教育其弟子要“慎其所从”,与亲_____而远_____有相似之义。

二十、教子

王大司马①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②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 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梁元帝③时有一学士④,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揜⑤藏文饰,冀其自改。年登婚宦⑥,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

注释 :①王大司马:即王僧辨( ~555 年),南朝梁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字君才,初仕北魏,归粱后任湘东王萧绎的左常侍及司马。②湓(p n)城:也称湓口,古城名。③梁元帝:即萧绎(508~554 年),字世诚,南朝梁兰陵(今江苏武进西北)人, 梁武帝第七子。初封湘东王,镇守江陵(今属湖北),侯景叛乱时,派王僧辨,陈霸先等讨景,事平后,在江陵即帝位。在位三年,为西魏所掳,被杀。④学士:官名,南北朝时,学士为编纂撰述之官。⑤揜:同”掩”,遮蔽,掩盖。⑥婚宦:结婚和做官。此指成年。 一,解释加点的词

11

1、性甚严正( ) 2、年逾四十( ) 3、少不如意( ) 4、揜藏文饰( ) 二,翻译

1、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将魏老夫人教子与梁元帝时一父亲教子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 作一正反_______,来说明教子的重要性,切不可一味娇惯溺爱自己的子女。

四,试举历史上有名的教子故事。(正面,反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一、王安石辞妾

王荆公知制诰,吴夫人为买一妾,荆公见之,曰:“何物也?”女子曰:“夫人令执事左右。”安石曰:“汝谁氏?”

曰:“妾之夫为军大将,部米运失舟,家资尽没犹不足,又卖妾以偿。”公愀然曰:“夫人用钱几何得汝?

曰:“九十”公呼其夫,令为夫妇如实,尽以钱赐之。

【注释】

①王荆公:即王安石,因封荆国公,故又称王荆公。②知制诰:职官名称,掌握为皇帝起草诏书之事。③汝谁氏:你是谁家的。④军大将:指军中。⑤部米运:指监督运米。

1、解释:

①失 _______ ②偿_______ ③愀然_______ ④几何_______

2、翻译:

①夫人令执事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家资尽没犹不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③尽以钱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文中的两个“妾”:

①“吴夫人为买一妾”中的“妾”是指_______;

②“妾之夫为军大将”中的“妾”是指_______。

4、理解:这则故事说明王安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二、贾人渡河

济阴之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 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 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之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 渔者曰:“是许金不酬者也。” 立而观之,遂没。

1.下列短语中加点字的注音释义错误的一项是。( )

A、贾人渡河(gu,经商。) 栖于浮苴(qi,停留。)

B、予尔十金(yu,给以。)勃然作色(bao,蓬勃。)

C、向许百金(xiang,刚才。) 黯然而退(an,不舒服。)

D、舟薄于石(bo,迫近。) 许金不酬(xu,答应。)

2.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号”有两种读音,并有若干不同义项。一读“hao”,义项有:①作名词,表某一名称。②作量词,表人数及次数。③作动词:如“号脉”。一读“hao”,义项有:①拖长声音大声叫喊,②在声哭。“号”在以上文章中出现两次,请根据文意参考字典分别指出其读音并解释其意义。

(1)栖于沲苴之上,号( )焉。

(2)未至,贾人急号( )曰:„„

13

3.文中“渔者载而升诸陆”一句中的“诸”与《愚公移山》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一句中的“诸”意思相同,可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

“若,渔者也”一句中的“若”与《陈涉世家》一文中“ ”句中的“若”意思也相同,可解释为:

4.文中与“向许百金”中的“向”相对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舟簿于石又覆”中的“又”相呼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贾人许百金而酬十金的原因是:(用文中语作答。)

渔者见死不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语作答。)

对此,你的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三、王翦将兵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

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①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龟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②,大破李信军,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目:“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③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大破荆军。

【注释】:

① :果断。 ②顿舍:停止。 ③为:惟。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4分)

① 而好兵———— ②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

③于是引兵而西———— ④李信果辱秦军————

14

2.下列句中的“以”与“寡人以不用将军计”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始皇以为贤勇 D.扶苏以数谏故

3.翻译下列句子。(3分)

② 翦者,频阳东乡人也。

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儿何人而足? ’

4.你怎样看待王翦由“谢病”而重新“将兵”大破“荆军”的举动?试结合义段作简要分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四、张齐贤用人

宋张齐贤,尝为江南转运使①。一日家宴,一奴窃银器数件,齐贤于帘下熟视而不问。尔后张齐贤三为宰相,门下奴仆皆得迁,唯此奴不沾禄。

奴乘间②再拜而告曰:“吾待相公③ 久矣,门下奴皆已得官,相公独遗吾也?”因泣下不止。

齐贤悯然曰:“予欲不言,尔则怨我。尔忆当年江南日,盗吾银器数件乎?我怀之三十年,不以告人,尔亦应知也。吾为宰相,进退④百官,志在激浊扬清⑤,安敢荐盗贼为官乎?念汝事我久,今予汝钱三十万,去吾门下,自择所安。”奴震骇,泣拜而去。

——选自郑瑄《昨非庵日纂》

【注释】:

①转运使:官职名称,主管水陆运输。

②乘间:乘着主人空闲。

③相公:古代对宰相的称呼。

15

④进退:任免。

⑤激浊扬清:揭露丑恶,发扬正气。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一奴窃银器 ( )

(2)不以告人 ( )

(3)汝去别则所安 ( )

(4)泣拜而去 ( )

2、张齐贤是怎样的人?请结合他的具体做法加以简要分析。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尝为江南转运使 为:____ (2)念汝事我久 念:______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奴震骇,泣拜而去。

译文:___________

5.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谈谈你对张齐贤这样处置奴仆的看法?(2分)

___________

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