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三单元导学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三单元导学案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冬阳·童年·骆驼队》导学案

年级 :五年级 学科 :语文 主备人:闫玉红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本读懂课文,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3、根据注释,理解课文大意,体会文章语言的精妙之处。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从作者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学习重点】

通过反复朗读、分角色朗读,体会文章描写的细腻,感受小英子的天真可爱。 【学习难点】

在反复朗读与揣摩中感受林海音对童年生活的思恋,体会她对第二故乡北平的苦念。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歌曲激情,解释课题

1.上课前,咱们先一起来听一支歌,会唱的跟着一起唱,认真听注意歌词。(课件播放歌曲:《童年》)

2.谁能说说歌词都写了什么?(生自由说,师板书题目)

3.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何不同?(题目的三个词语中间有两个间隔符号)。

老师读题目,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温暖的冬阳下,一群骆驼队从远处走来,驼铃声悦耳动听,童年的“我”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

这个题目把三种事物编织在一起,充满诗情画意,会令我们产生许多遐想。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童年发生的事往往充满稚趣,又很有意思,它们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收藏在我们的记忆里,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他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齐读课题

4、简介作者与背景 二、学案自学

【想象情境,感情朗读】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我会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毡 卸 咀嚼 漠 寞 袄 袍 傻

(二)、我知道

《冬阳童年骆驼队》选自( )的《 》这是一部( )的小说。本文讲的是主人公在( )经历的童年往事。 (三)、我不解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那些不明白的问题,写在下面。

【课中】(第二课时)

一【合作探究】

1、课文以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2

2、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

二、【班级展示】

汇报交流

课文以季节的推移为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这几个片断:先讲冬天“我”看骆驼咀嚼(4自然段);再讲了“我”关于骆驼系铃铛的想象(5—9自然段);然后讲冬春之交骆驼脱毛的情景(10自然段);最后讲夏天不见骆驼的影子(11—14自然段) 三【质疑探究】

理解了课文意思,你现在有什么感受?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哪句话?为什么?

四、【自悟自得】

1、请说说人物语言的巧妙性,你更喜欢哪个人物的语言?为什么? 2、妈妈那样的回答,你觉得好不好? 3、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说话的例子,说一说。

五、【达标测评】

1、我会读

毡帽 缷煤 咀嚼 沙漠 袍子 2、我会填

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太阳特别地暧和,暖得让人想把( )。可不是么?骆驼也脱掉它的( )啦!它的毛皮( )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 )。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 )。

3、师: 这些童年生活的片断,像一朵朵洁白的浪花,翻滚向前汇成了一条记忆的长河,以至于多年以后仍然记忆犹新

童年是美好的,光阴是宝贵的,这正是这篇课文要向我们诉说的。而你此时是不是也想起了自己许多有趣的经历呢?(鼓励学生说自己的童年趣事)阅读《金色童年》

4、教师小结。

【课后】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你自己的表现如何?你有什么收获?今后你的努力方向是什么?

《祖父的园子》导学案

年级 :五年级 学科 :语文 主备人:闫玉红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2.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理解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会认8个字,会写12个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蚂蚱、瞎闹、樱桃、水瓢”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 【学习重点】

通过反复朗读、分角色朗读,体会文章描写的细腻,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学习难点】

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

学案自学

(一)我会读:

蚂蚱 瞎闹 樱桃 水瓢 (二)我知道:

1.课文写了哪几件事?

2.结合上下文或查字词典理解“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画波浪线。 (三)我疑惑: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那些不明白的问题,写在下面。

【课中】

【想象情境,感情朗读】 一【合作探究】

(一)自主学习,明确学习目标:

1、从课文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童年生活的快乐?

2、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用“——”画出来,说说你的体会。 (二)小组合作探究:

1、提出你认为值得讨论的问题,也可以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朗读课文前三个自然段,想想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再和同学交流。 3、反复品读,读出感情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 二、【班级展示】 汇报交流

课文以季节的推移为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这几个片断:先讲冬天“我”看骆驼咀嚼(4自然段);再讲了“我”关于骆驼系铃铛的想象(5—9自然段);然后讲冬春之交骆驼脱毛的情景(10自然段);最后讲夏天不见骆驼的影子(11—14自然段) 三【质疑探究】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四【自悟自得】 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细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哪一部分最令你快乐?为什么?有感情的读给大家听。 五【达标测评】 (一)我会写

( ) ( ) ( ) ( )

蚂蚱 樱桃 瓜瓢 倭瓜

(二)我阅读:

1、《祖父的园子》一课,分别叙述了————、————、————、————,表达了————。

2、花园里,——-——!———————,新鲜漂亮。 (三)我概括:

读了这篇课文,最大的感受是:我觉得祖父的园子里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满了( )的气息。这里是自由的,( )是自由的,( )是自由的,( )是自由的,( )是自由的,什么都是自由的,( )里弥漫着自由,童年的作者也是( )的,这( )是她童年( )的源泉。

【课后】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你自己的表现如何?你有什么收获?今后你的努力方向是什么?

《晏子使楚》导学案

年级 :五年级 学科 :语文 主备人:闫玉红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2.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的危险”的含义。 3.会认8个字,会写12个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胚胎、绞尽脑汁岂止、困窘天赋”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 【学习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体会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2通过反复朗读、分角色朗读,体会文章描写的细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

学案自学 (一)我会读:

胚胎 绞尽脑汁 岂止 困窘天赋

(二)我知道:

1.课文写了哪几件事?

2.结合上下文或查字词典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 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的危险”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话波浪线。

(三)我疑惑: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那些不明白的问题,写在下面。 (四)想象情境,感情朗读

【课中】

一【合作探究】

1、从课文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童年生活发明的快乐?

2、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用“——”画出来,说说你的体会。 二【班级展示】

1、提出你认为值得讨论的问题,也可以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朗读课文前三个自然段,想想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点,再和同学交流。

3、反复品读,读出感情,体会童年生活发明的快乐。 三【质疑探究】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四【自悟自得】 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细读课文,想想哪一部分最令你感动?为什么?有感情的读给大家听。 五【达标测评】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说说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

的风险。

3、写一写自己的“发现”。

4、归纳小结。(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填空)

1、本文是对往事的回忆,回忆的内容按( )先后安排。文中有多处( )的描写。这些描写把“我” ( )过程中及( )前后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来了。

2、本课讲的是作者( ),反映了儿童( )的特点和惊人的( )。

3、课文先概述了( ),然后具体叙述( ),最后写( )。

4、作者语言( ),对自己童年的发现颇( ),对因童年的发现而被老师误解有一丝的( )。

【课后】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你自己的表现如何?你有什么收获?今后你的努力方向是什么?

《杨氏之子》导学案

年级 :五年级 学科 :语文 主备人:闫玉红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六个生子,以及新词;

3、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的巧妙艺术;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 【学习重难点】

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地巧妙艺术;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

学案自学 【知识链接】:

罗斯福在当选美国总统之前,曾在海军中任要职。有一次,他的一个朋友问他关于在加勒比海的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罗斯福小声问他的朋友:“你能保密吗?”他的朋友回答:“能保密。”罗斯福接着说:“我也能。”

一个小小的问题,罗斯福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告诉朋友了吗?你从哪儿知道的?

对,你读懂了这个故事。罗斯福拒绝了朋友,但是他并没有正面的拒绝,而是采用了一种委婉的方法,这里就体现了语言的艺术。本单元我们学习的主题就是“语言的艺术”。像这样体现语言艺术的经典故事,古今流传的很多。

【学法指导】

通过诵读体会孩子的聪慧 【自主学习】

(1) 我能把课文读通顺 (2) 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课中】

一【合作探究】

品读句子,体会杨氏之子应答的巧妙之处。 1“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2、学习思考,并做好批注。

3、各小组交流。

4、杨氏之子的聪惠表现在哪? 二【班级交流】

重点点拨:

(1)、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孔君平由杨梅而联想到小儿家的姓,就给杨家小儿开了一个玩笑,语言很风趣幽默。(板书:杨梅)

(2)、杨家小儿听出了孔君平的话外之意,并立刻做出反应,知道客人在拿自己的姓开玩笑,所以马上由孔君平的姓联想到孔雀,所以以孔雀给他开玩笑。

(板书:孔雀)

(3)、品位杨氏之子的话外之音:

如果你认为杨梅是我家的水果,哪孔雀就是你家的鸟罗! 三【质疑探究】

揭示中心词“聪惠”。

四【自悟自得】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五【达标测评】

一、读拼音,写词语。

liáng guō cōng huì zào yì ( ) ( ) ( ) 二、选词填空。

爱慕 爱惜 珍惜

1、桃子、石榴、苹果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 )之心。

2、我们要( )今天的幸福生活。

3、我们要( )粮食,( )农民用汗水换来的劳动成果。 三、认真读短文,理解下列词句。

1、聪惠: 2、此是君家果: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课后】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你自己的表现如何?你有什么收获?今后你的努力方向是什么?

《晏子使楚》导学案

年级 :五年级 学科 :语文 主备人:闫玉红 【学习目标】

1、阅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句,提高文言文解读能力。 2、体会晏婴机智的辩才,学习他热爱国家从容应对的谈吐机智。 3、学习晏婴在外交场合从容对答,不辱使命,不卑不亢的处世态度。 【学习重、难点】

人物形象和情节分析。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

学案自学

一、 辩论使人睿智,睿智使人语言犀利。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

曾经有一个美国记者问周恩来总理:“我们美国人总爱仰着头走路,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总是低着头走路?”周恩来略加思索后回答:“走下坡路的人,总是仰着头走路,走上坡路的人自然是低着头走路了。”这个记者听后,倍感羞愧。

其实,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政治家、外交家在维护国家尊严的关键时刻,表现出了超人的智慧,同时也表现出他们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将眼光投射到遥远的诸侯纷争、战火频仍的春秋时期。在诸侯争霸的春秋战国,各国不仅在军事上角逐还在外交上展开激烈的争斗。各国的外交使节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为各自国家的利益展开了机智的外交斡旋,显示了国家的实力。同时也展现了他们各自的机智辩才。晏子正是这样的一位政治家和外交家。 二、自主学习

请大家看课文。请你将认为应积累的词圈点起来,不清楚的地方请打上“?”号。

【课中】(第二课时)

一【合作探究】

1、小组内一生读课文,其他学生就他的断句、读音、语气、语调等进行评议、订正。可全组齐读全文。

2、小组内一个同学把这个故事讲出来。

只有一个要求: 尽量忠实于原文。其他学生评价,修订。

3、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个故事。

4、在楚强齐弱的态势下,晏子出使楚国,遭到楚王的侮辱,就不足为怪了。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结果都被晏子巧妙地反击了。思考: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2)、晏子是如何反驳的? (3)、晏子的哪些话说得很精彩? (4)、精彩在什么地方?

(师给出对比项,小组讨论师生共同完成。) 二【班级展示】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2)、晏子是如何反驳的? (3)、晏子的哪些话说得很精彩? (4)、精彩在什么地方? 三【质疑探究】

(一)感悟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晏子出使楚国,与楚王三次交锋,从他的从容应对,从他绵里藏针的语言中,你对他有了哪些认识?用一句话概括。

(二)楚王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从楚王的身上,我们又应该获得哪些警示?

让我们一起读席勒的这句话:

不会尊重他人的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他!

让我们在生活中对别人多一些尊重,这样自己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三)全文描写了楚王与晏子的问答,用墨不多,文字精练,论辩双

方的神态、辩词的锋芒,皆表现得准确而生动。特别是人物语言的运用,颇符合人物的身份。试找出传神的语句分析之。

(四)晏婴保护了自己也保全了国家的尊严,靠的是什么?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根据吗?

四、【自悟自得】 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五、【达标测评】 1成语填空:

一( )一( ) 二( )—( ) 五( )十( )

三( )二( ) 万( )千( ) 十( )十( )

九( )一( ) 七( )八( ) 百( )百( )

2 在正确字下画“√”。

①这(搜、艘)船不但(戴、载、栽)客多,(隐、稳)定性好,而且(束、速)度快。

②周总理深受全国人民的爱(戴、代、带)。

③老师的话(启、起)发了我,我(觉、决)心(刻、克)苦学习。

④小学生(遵、尊)敬老师,(遵)守纪律

3 策略选择填空题(以避为攻,请君入瓮,后发制人)

第一答中晏子答非所问,用的是( )战术;

第二答中晏子假装害怕,用的是( )战术;

第三答中晏子全力,用的是( )战术。

【课后】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你自己的表现如何?你有什么收获?今后你的努力方向是什么?

《半截蜡烛》导学案

年级 :五年级 学科 :语文 主备人:闫玉红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伯诺 德 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学习重点】

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

学案自学 一、熟读课文。

1、熟读课文,划课内字词

2、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字词书写在下边。

3、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概括) 二、自主学习

1、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2、伯诺德夫人一家人为了保护这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他们都想了哪些办法在跟敌人周旋?请同学们用心地读读课文,画一画,说一说。

【课中】(一二课时共用)

导入:

同学们,晏子的能言善辩,使我们体会到了机智应对的语言魅力。今天我们要学习从《半截蜡烛》中去感悟文中人物语言的机智巧妙。 一、【合作探究】

1、在情况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却一次又一次地与三个德官周旋,最后终于保住了那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这三个人你最佩服谁?为什么?(小组分角色朗读)

2、想象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谁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试着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你脑中的这个人物形象,写一写。 二、【班级展示】

交流每个人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并说一说,你的印象来自于课文中的那些词句,有感情的朗读。 三【质疑探究】

续编故事: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下面的故事会怎样发展呢?

四【自悟自得】 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五【达标测评】

(一)、写一个最贴切的成语

1.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 )

2.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

3.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 (二)、补充完整

厉声地____ 从容地____ 娇声地____ 镇定地__ 轻轻的____ 默默地__ (三)、阅读

(猛然、突然),小女孩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么大的小女儿。”杰奎琳(镇定、镇静)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1、划去括号里使用不当的词。 2、从杰奎琳的举动中,你体会到什么?

【课后】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你自己的表现如何?你有什么收获?今后你的努力方向是什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