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创新实践、学科交叉”提高轻工技术与工程研究生理论创新能力——以江南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专业为例

“创新实践、学科交叉”提高轻工技术与工程研究生理论创新能力——以江南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专业为例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2020年9月教育教学论坛Sept.2020第38期EDUCATIONTEACHINGFORUMNo.38“创新实践、学科交叉”提高轻工技术与工程研究生

理论创新能力

———以江南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专业为例王金晶,陈鹏程,方芳,刘龙(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122)

[摘

要]该文结合轻工技术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理论创新能力不足问题,提出“夯实专业基础、突出创新实践、注重学

科交叉”的培养理念,通过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工科研究生挖掘工程问题的理论根源能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关键词]轻工技术与工程;创新实践;学科交叉;理论创新能力

[基金项目]2019年度江南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轻工技术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的研究”

[作者简介]王金晶(1985—),女,浙江玉环人,博士,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教授,主要从事发酵工

程研究。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38-0151-03

[收稿日期]2020-02-24

随着工程技术及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发酵工程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机统一,全面提升行业的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对了研究生的培养水平和科研素养。学院为研究生设立人才的需求有了新的要求。企业除了需要具备较强实教育基金,鼓励广大研究生树立远大理想,加强自身践能力的技术人才,更需要具有技术创新、理论水平理论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提升,以“奖励先进,激励勤高,能够直接参与企业从头创新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学,刻苦钻研;培养更多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高级工的研究型应用人才。程技术人才,为生物技术产业做贡献”为宗旨,促进广研究生培养作为高校中人才中的重要任务,工科大研究生积极自主地提升个人全方面素质,造就行业研究生的理论水平普遍不高,对科学问题的凝练能力精英。不够,导致对工程或实践问题的理论根源理解不够深二、培养研究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入,不能真正解决工程实践问题,进而使成果的推广(一)目标导向锻炼研究生挖掘工程问题中的理应用受到,无法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自主论根源能力创新能力要求日益提高的形势。因此,如何提高工科以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为基础,发展代谢工程前院校研究生的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成为高等教育持沿科学理论和技术体系,开展生物催化剂的发掘、理续关注的焦点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性设计和定向改造研究,创新基于合成生物学与系统针对目前轻工技术与工程研究生理论水平普遍生物工程的微生物改造与应用技术,拓展传统食品发不高的现状,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以培养轻工技术酵与过程工程研究。每个学科方向分别由相关的责任与工程专业研究生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提出教授负责,形成了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学术骨干为基了“夯实理论基础、突出创新实践、注重学科交叉”的础的学术团队。研究生入学之后在课题及导师选择上人才培养理念,以“文化建设、交叉培养、组团管理”三采取双向选择方式进行,由学生向感兴趣的方向的导位一体的培养模式,提升工科研究生的理论水平与自师提出申请,并由导师组团对其进行评估,最终确定主创新能力。其责任导师及课题方向,确定研究目标,在培养过程一、建设“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文化中要求导师对学生全程负责,以课题目标为导向培养开展“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学院文化建设,传研究生在研究过程中挖掘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承和发扬老一辈“发酵人”的高尚学术品德,开设“朱题的能力。宝镛大讲堂”,培养研究生正确的学术道德思想,养成(二)合理配置师资结构,多专业交叉培养扩大研敢于吃苦”的精神。通过“发酵精神传承”究生国际视野等系列品牌活动培养研究生坚韧的创新精神,通过创通过多年的积累,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已经建-151-

“求真务实、.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2020年9月教育教学论坛Sept.2020第38期EDUCATIONTEACHINGFORUMNo.38成一支本领域最完整的国家级拔尖人才组成的教学管理,以“课题组+专家组”团组指导模式进行研究生科研团队,拥有国内发酵工程领域唯一的工程院院培养,提升研究生的理论水平。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研究生开始实验前,指导老师对相关仪器设备的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使用进行专项培训和指导,研究生只有熟练掌握仪器家等等。拥有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科技部重点领设备的使用方法时方可开展实验。在论文进行过程域创新团队、4个省科技创新团队、1个111引智基地和中,依靠学校信息化平台,《江南大学研究生开题管理1个国际联合实验室。办法》的相关要求,在研究生的选题、开题、论文阶段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际会议,定期邀请国际知名小结、中期审查、答辩申请、论文评阅等流程反复强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推荐优秀学生进入国际一流团队导师与研究生的认识,明确各个环节的指标与要求。深造学习,拓宽学术视野,培养研究生掌握高水平的在初期选题、开题环节,要求硕士研究生统一做正式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国际交流平台,开展国报告,参照《江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与开题的际学术流与合作活动。近年来,学院举办多场国际来要求及管理办法》的规定,相关学科的教师或专家参访学者的学术报告会,举办本领域重要的国际学术会与讲评,论证研究课题的创新性、规范性和可行性,不议10余场。这些学术研讨会虽然规模不大,但由于在合格的研究生需要进行重新开题。中期主要《参照江本校举行,为本学科的教师和研究生提供了家门口的南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与筛选办法》,由导师严格督国际交流机会,包括在会上作英文口头报告,会议提促学生完成日常研究小结、课题组讨论、文献汇报等问,以及和国际学者的直接交流等。环节,并以中期汇报的形式审查硕士研究生的研究进(三)优化课程体系,校企融合模式培养研究生展,评估课题的可完成性,及时找出存在问题,快速着积极开展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教学改手改进。后期在学术论文发表、学位论文检测等环节革研究与实践,产学研联合培养,提高工科研究生的组织辅导和帮助,强调论文盲审和格式预审核制度,理论水平。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尊重其系统性、严格按照学校规定推进学位答辩流程,主要对论文格参与性、开放性、实践性和科研性的特点与规律。其式规范、语言写作、创新点凝练等几项进行监控。中,知识获取是基础,实践训练是关键,科学研究是重(二)强化学位论文质量管理点。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科研为中心,以教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要求指导老师开展系列讲座,促进科研,以科研带动教学,实现教学和科研的良好包括实验设计方法、研究软件使用、文献查找阅读、论互动。研究生教学改革采取启发式教学,即“问题的引文写作指导等,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研究方法,出—理论分析—解决方法—问题的引申”,使学术研提高科研素质和能力。在学位论文质量方面,学院对究方法和学术研究思维在教学中得到应用。学生严格要求,抓三个关键节点:第一,提高毕业要学院建有多个校内国家级科研平台包括粮食发求。在《江南大学学术型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和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发酵技术国家工程研《江南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基究中心、工业酶国家工程实验室、黄酒国家工程实验础上,学院学位委员会讨论制定了《生物学硕士研究室、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糖化学与生物生培养方案》,其毕业要求高于学校的硕士毕业标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实验室、江苏省生物活性制品加第二,执行学校抽盲审制度。对于研究生申请答辩的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现代工业发酵协同创新所有毕业论文,由学校研究生院抽查送到外校进行中心,为学生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效地保障。同“双盲审”评阅,通过者方可进入答辩程序。对于研究时,学院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包括茅台集团、中粮集团、生论文外审、省抽审中出现不合格者,视不合格数量希悦尔(荷兰)有限公司、百威英博投资(中国)有限公多少,启动对导师及学科点的追责机制,包括导师减司、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招、停招,学科点警告、减招和停招等,对优良率和不青岛蔚蓝生物集团有限公司、无锡药明康德生物技术合格率等数据进行公示;第三,严格执行格式预审查有限公司联合共建校外实践基地,夯实学生的工程能环节,显著提高了论文的质量。力。四、理论创新能力培养的成效三、以完善的培养体系保障培养过程依托学科优势,整合产学研创新资源,江南大学(一)全过程管理的培养体系轻工技术与工程专业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引领行业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学院对指导老师提出要求,技术发展,成为轻工领域产业制造最重要的技术转要求老师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培训和管理,同时由学院移、产业领军人才和高技术人才培养的基地,及国家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对研究生培养过程节点进行指导和行业相关标准的制定与咨询基地,为推动国民经济-152-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2020年9月教育教学论坛Sept.2020第38期EDUCATIONTEACHINGFORUMNo.38和行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从未工技术与工程学科在全国学科评估中持续获评A+,并发现有学术不端行为,培养大批学生成为行业龙头企入选了国家“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业技术骨干。研究生就业率一直在96%以上,高于全参考文献省同类学科96.16%的平均水平。数据统计,95%的学[1]孔凡功,韩文佳,王守娟,等.创新实践人才培养及助推行业生从事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工作,工作的专业相关度健康创新发展[J].轻工科技,2018(3):139-140.

高,高于全省同类学科85.25%的平均水平。产学研解[2]石海强,郭延柱“以科研思维推动理论课程建设”.硕士研决行业技术难题,研究成果获2013、2015、2017年国家究生教学模式改革———以大连工业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学技术发明二等奖,获中国发明专利金奖。研究生第一科(制浆造纸工程方向)为例[J].中国轻工教育,2018(5):-68.作者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授权多项中国发明及国际[3]陈启杰,胡可信,王萍,等.全日制轻工技术与工程专业学位发明专利。培养了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以本学科研究研究生双导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9,46生人才培养成效及科研成果为重要依托,江南大学轻(20):159-160.

InnovativePracticeandInterdisciplinarytoImproveTheoreticalInnovativeAbilityofLightIndustryTechnologyandEngineeringGraduateStudents:ACaseStudyofLightIndustryTechnologyandEngineeringMajorinJiangnanUniversityWANGJin-jing,CHENPeng-cheng,FANGFang,LIULong(SchoolofBioengineering/KeyLaboratoryofIndustrialBiotechnologyoftheMinistryofEducation,JiangnanUniversity,Wuxi,Jiangsu214122,China)Abstract:Aimingattheshortageofinnovativeabilityoflightindustrytechnologyandengineeringgraduatestu-dentsduringthetrainingprocess,thispaperputsforwardtheconceptof\"consolidateprofessionalfoundation,highlightinnovativepractice,valueinterdisciplinaryhethree-in-onetrainingmodeltoimprovetheabilityofminingthetheorysourceofengineeringproblemsandimprovetheindependentinnovativeabilityoflightindustrytechnol-ogyandengineeringgraduatestudents.

Keywords:lightindustrytechnologyandengineering;innovativepractice;interdisciplinary;theoreticalinnovationability

-153-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