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福建省宁德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检测物理试题及参

福建省宁德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检测物理试题及参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宁德一中2024届高三第一次检测

物理

本试卷共8页,25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2023.8.28一、单选题(3×14=42)1.物理学家通过对实验的深入观察和研究,获得正确的科学认知,推动物理学的发展。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A.普朗克提出了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17B.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147N获得反冲核8O,发现了中子C.玻尔的原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D.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2.图甲是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气体分子速率分布曲线;图乙是两分子系统的势能Ep与两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同一温度下,气体分子的速率都呈“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B.甲:气体在①状态下的内能小于②状态下的内能C.乙:当r大于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D.乙:在r由r1变到r2的过程中分子力做负功核能是一种重要的能量来源,我国目前正式投入运营的核电站利用的核反应是(3.A.重核裂变,核燃料为铀C.轻核裂变,核燃烧为氘B.重核聚变,核燃烧为铀D.轻核聚变,核燃料为氘)4.现利用固定在潜水器体外的一个密闭气缸做验证性实验:如图,气缸内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轻质导热活塞可自由移动。在潜水器缓慢下潜的过程中,海水温度逐渐降低,则此过程中理论上被封闭的气体()A.单位时间内气体分子撞击单位面积器壁的次数增多B.压强与潜水器下潜的深度成正比C.体积与潜水器下潜的深度成反比D.分子的平均动能变大5.竖直放置的粗细均匀,两端封闭的细长㺳璮管中,有一段水银柱将管中气体分为A和B两部分,如图所示。已知两部分气体A和B的体积关系是VB3VA,温度相同,将玻璃管温度均升高相同温度的过程中,水银将(A.向A端移动C.始终不动)B.向B端移动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6.如图所示为水平放置的固定圆柱形汽缸,汽缸内被A、B两活塞封有一定质量的气体,活塞之间用硬杆相连(硬杆的粗细可忽略),活塞与汽缸壁之间可无摩擦地滑动而不漏气。现缸内气体温度为T1,活塞在图示位置保持静止,若缸内气体温度缓慢下降到T2,且降温幅度很小,外界环境压强不变,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缸内气体将做等体积变化,活塞不发生移动B.活塞将向右移动C.活塞将向左移动D.活塞再次静止时,缸内气体的体积、温度、压强与降温前相比都发生了变化7.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了如图所示的ab、bc、cd、da四个过程,其中ba的延长线a、b、c、d四个状态气体的压强与温度如图所示,通过坐标原点,则()A.气体在ab过程中内能的增加量小于cd过程中内能的减少量B.气体在ab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大于cd过程中放出的热量C.气体在bc过程中体积的变化量小于da过程中体积的变化量D.气体在bc过程中体积的变化量等于da过程中体积的变化量如下左图是用于研究光电效应的实验装置,右图是氢原子的能级结构。8.实验发现n4跃迁到n2时发出的某种光照射左图实验装置的阴极时,发现电流表示数不为零,慢慢移动滑动变阻器触点c,发现电压表读数大于等于0.8V时,电流表读数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4跃迁到n2的光电子动能为2.55eV

B.滑动变阻器触点c向a侧慢慢移动时,电流表读数会增大C.其他条件不变,一群氢原子处于n4能级跃迁发出的光,总共有3种光可以发生光电效应D.用不同频率的光子照射该实验装置,记录电流表恰好读数为零的电压表读数,根据频率和电压关系可以精确测量普朗克常数9.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温度由5C升高到10C,体积的增量为V1;温度由283K升高到288K,体积的增量为V2,则()A.V1V2C.V1V210.下列四幅图涉及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B.V1V2D.无法确定A.图甲中①、②、③三种射线分别为射线、射线、射线B.图乙中氢原子发出的三条谱线波长1、2、3的关系为123C.丙图是原子核的比结合能曲线,由图可知不同原子核的比结合能是不一样的,中等大小的核比结合能最大,这些核最稳定D.丁图是光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图。由图可知a、c两束光的频率相等且大于b光的频率11.近年来,我国重大科学工程“人造太阳”再破世界纪录,成功实现可重复的1.2亿摄氏度101秒和1.6亿摄氏度20秒等离子体运行,向核聚变能源应用迈出重要一步。若221该聚变反应的方程为1H1HX0n,已知氘核的质量为m1,比结合能为E,中子的质量为m2,反应中释放的核能为E,光速为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聚变反应需克服两氘核间巨大的核力B.反应产物X为42He)C.X核的质量为Em22m1c24EE3)D.X的比结合能为12.根据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量既能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也能够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B.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吸收了热量,则气体温度一定升高C.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如果体积增大,就会对外做功,所以内能一定减少D.物体从单一热源吸收的热量可全部用于做功13.水银气压计在超失重情况下不能显示准确的气压。若某次火箭发射中携带了一只水银气压计。发射的火箭舱密封,起飞前舱内温度T0300K,水银气压计显示舱内气体压强为1个大气压p0。当火箭以加速度a=g竖直向上起飞时,舱内水银气压计示数稳定在p10.6p0,已知水银气压计的示数与液柱高度成正比,如图所示。可视为起飞时重力加速度恒为g,则起飞时舱内气体的温度是(A.250KB.300KC.360K)D.400K14.历史上因为阴极射线管真空度不高,高速电子运动时受空气阻力的影响,没有观察到电子的有效偏转,人们一度认为电子不带电,后来卢瑟福改进仪器,才发现电子在电场中的偏转,进而说明电子是带负电的另一种新粒子.某同学为了自制真空管,采用抽气装置对某一体积为V的玻璃管进行抽气,初始时,气体的压强等于大气压p0,1已知每次能从玻璃管中抽走气体的体积为V0,V0V,抽气过程温度不变,经过n次9抽气后,玻璃管中气体的压强p和剩余气体的质量与原有气体质量的比值分别为(99A.p0,10101010C.p0,1111nnn)910B.p0,1011nnnn109D.p0,1110n二、多选题(4×8=32部分选对得2分,选错不得分)许多光学现象在科学技术上得到了应用,以下对一些应用的解释,正确的是(15.A.紫外验钞机利用的是紫外线的化学作用B.X光透视利用的是光的穿透作用C.工业上的金属探伤利用的是γ射线具有极强的穿透能力D.红外遥感技术利用了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的特点)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晶体一定具有固定的熔点,但不一定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B.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如果体积不变,分子每秒平均碰撞器壁次数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C.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等压膨胀过程中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D.当两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间的距离越大,分子势能越大17.下列关于微观世界中原子和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A.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认为,电子绕核运行轨道的半径是任意的B.电子束通过铝箔时的衍射图样证实了运动电子具有波动性C.若氢原子从n4能级跃迁到n2能级时所发出的光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该原子从n5能级跃迁到n1能级时所发出的光也一定可以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2351139951

D.某重核裂变的核反应方程为92U0n54Xe38Sr20n,该反应会释放出能量,235139

且54Xe的结合能比92U的大18.下列四幅图涉及到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图1中三种射线中,α射线速度最快、β附线电离作用最强、γ射线穿透能力最强B.图2中,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和中子C.图3中,核反应堆的镉棒作用是为了调节中子数目,以控制反应速度D.图4中,核裂变反应中生成物的结合能大于反应物的结合能19.静止在O点的146C原子核发生衰变的同时,空间中加入如图所示的匀强电场。之后衰变产物A、B两粒子的运动轨迹OA、OB如图虚线所示,不计重力和两粒子间的相互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两粒子均带正电B.146C原子核发生的是α衰变10C.A粒子为4Be

)D.衰变后瞬间A、B粒子速度比为5:220.有一种测量气温的简易装置,其结构如图所示,大玻璃泡A内封闭有一定量的空气,与A相连的B管插在水银槽中,管内水银面的高度x可反映玻璃泡内空气的温度(即环境温度),已知该温度计是按照标准大气压p075cmHg进行温度刻度的。当温度为27℃时,B管内水银面的高度为16cm。B管的体积与大玻璃泡A的体积相比可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测温装置利用了气体的等容变化的规律B.当温度为27℃时,封闭气体的压强相当于91c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C.若把该温度计置于高山顶进行测温,已知高山顶的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则温度的测量值偏大D.若该温度计因某种原因漏掉一部分气体,则温度的测量值偏大2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是悬浮微粒受周围分子撞击作用的不平衡引起的B.清晨叶面上的小露珠呈球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C.一物体在某物理性质上表现为各向同性,该物体一定是非晶体D.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如果体积不变,温度降低,分子与器壁每秒平均碰撞次数会减少22.如图所示,某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静止在匀强磁场中的P点,该原子核发生α衰变后,放出一个α粒子和一个新核,它们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轨迹的半径之比为45:1,重力、阻力和库仑力均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射性元素原子核的电荷数是902382344

B.可能的核反应方程为92U90Th2He

)C.α粒子和新核的动量比为1:45D.衰变前核的比结合能小于衰变后新核的比结合能三、实验题(2×3+2×2=10)23.在估测油酸分子大小的实验中,具体操作如下:①取油酸1.0mL注入2500mL的容量瓶内,然后向瓶中加入酒精,直到液面达到2500mL的刻度为止,摇动瓶使油酸在酒精中充分溶解,形成油酸酒精溶液;②用滴管吸取制得的溶液逐滴滴入量筒,记录滴入的滴数,直到达到1.0mL为止,恰好共滴了100滴;③在边长约40cm的浅水盘内注入约2cm深的水,将细爽身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再用滴管吸取油酸的酒精溶液,轻轻地向水面滴一滴溶液,酒精挥发后,油酸在水面上尽可能地散开,形成一层油膜,膜上没有爽身粉,可以清楚地看出油膜轮廓;④待油膜形状稳定后,将事先准备好的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在玻璃板上绘出油膜的形状;⑤将画有油酸膜形状的玻璃板放在边长为1.0cm的方格纸上。(1)利用上述具体操作中的有关数据可知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含纯油酸体积为位有效数字)。(2)于老师在该实验中最终得到的油酸分子的直径和大多数同学的比较,数据偏大。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求得的油酸分子直径为m3,(此空保留一mA.计算油酸膜面积时,错将所有不完整的方格作为完整的方格处理B.水面上爽身粉撒的较多,油酸膜没有充分展开C.求每滴溶液体积时,1mL的溶液的滴数多记了10滴24.在“探究气体等温变化的规律”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用注射器封闭一定质量的空气,连接到气体压强传感器上,用传感器测量封闭气体的压强,用注射器刻度读出气体体积。(1)多次改变封闭气体的体积,测量出不同体积时气体的压强,用电脑记录下来,并生成p-V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猜测p与V可能填“成正比”、“成反比”、“不成比例”)(选(2)实验完成后,某同学做出的图像如图所示(其中实线为实验所得,虚线为参考双曲线的一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操作实验时用手握住注射器C.注射器内气体向外泄漏。B.实验时环境温度降低了D.有气体进入注射器内四、解答题(16)25.如图所示,导热良好的固定直立圆筒内用面积S100cm2,质量m1kg的活塞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能无摩擦滑动。圆筒与温度300K的热源接触,平衡时圆3筒内气体处于状态A,其体积VA600cm。缓慢推动活塞使气体达到状态B,此时体积VB500cm3。固定活塞,升高热源温度,气体达到状态C,此时压强pC1.4105Pa。已知从状态A到状态C,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Q14J;从状态B到状态C。气体内能增加U25J;大气压p01.01105

Pa。(1)求气体在状态C的温度TC;(2)求气体从状态A到状态B过程中外界对系统做的功W。1.C参【详解】A.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故A错误;17B.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147N获得反冲核8O,发现了质子,故B错误;C.波尔的原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故C正确;D.卢瑟福通过对α射线散射的研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故D错误。故选C。2.A【详解】AB.图甲中,同一温度下,气体分子的速率都呈“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①状态下速率大的分子占据的比例较大,则说明①对应的平均动能较大,即气体在①状态下的内能大于②状态下的内能,故B错误,A正确;CD.图乙中,当rr2时,分子势能最小,此时分子力为0,则当rr2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当rr2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在r由r1变到r2的过程中,分子势能减小,则分子力做正功,故CD错误。故选A。3.A【详解】我国目前运营的核电站是利用重核裂变获得能量的,核燃料为铀,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4.A【详解】A.在潜水器缓慢下潜的过程中,压强增大,温度降低,则单位时间内气体分子撞击单位面积器壁的次数增多,故A正确;B.气体压强pp0gh压强与潜水器下潜的深度成一次函数关系,故B错误;C.根据pVCT得VCTCTpp0gh可知体积与潜水器下潜的深度不成反比,故C错误;D.温度降低,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故D错误。故选A。5.B【详解】假设水银柱不动,两部分气体都做等容变化,根据查理定律有ppTT所以ppTT两部分气体初状态温度T相同,升高的温度T相同,初状态气体A的p大,则pApB水银柱所受合外力方向向上,应向上移动,即向B端移动。故选B。6.B【详解】ABC.令外界环境压强与密封气体压强分别为p0,p1,对活塞与硬杆整体分析有p0SAp1SBp1SAp0SB解得p0p1可知,气体发生的是等压变化,根据盖—吕萨克定律有V1V2T1T2可知,当缸内气体温度缓慢下降到T2时,密封气体体积将随之减小,由于活塞用硬杆相连,两活塞移动的距离相等,当体积减小时,活塞应向横截面积较小的活塞一侧移动,即活塞将向右移动,故AC错误,B正确;D.根据上述可知,活塞再次静止时,缸内气体的体积、温度与降温前相比都发生了变化,而压强没有发生变化,故D错误。故选B。7.C【详解】气体在ab、cd过程温度变化量相同,则气体在ab过程中内能的增加量等于cd过A.程中内能的减少量,故A错误;B.ab过程中体积不变,则Wab0,cd过程中体积减小,则Wcd0,则ab过程中吸收的热量QabΔUab,cd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QcdΔUcdWcd其中ΔUabΔUcdab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小于cd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故B错误;CD.气体在bc过程是等温压缩,压强增大到b状态的1.5倍,则体积变为b状态的;da过程是等温膨胀,压强变为d态压强的2,则体积变为d态体积的2倍;因ab两态体积相等,21设为V,则c态体积V,d态体积V,气体在bc过程中体积的变化量小于da过程中体积的32123变化量,故C正确,D错误;故选C。8.D【详解】A.n4跃迁到n2的光子能量为2.55eV,当电压大于等于0.8V时,溢出来最大动能的光电子被截止,说明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为0.8eV。根据光电效应方程hW0U可知该材料的逸出功W01.75eV故A错误;B.滑动变阻器触点c慢慢向a端移动,增加反向截止电压,电流表读数会减小,甚至有可能出现电流读数为零,故B错误;2C.从n4向下跃迁,一共可以发射出C46种光,其中n4跃迁到n3的光子能量小于逸出功,所以总共5种光可以发生光电效应,故C错误;D.根据光电效应方程hW0U可知只要记录光子频率、截止电压就能精确测量普朗克常数,故D正确。故选D。9.A【详解】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由盖-吕萨克定律VCT得V所以V1V2TVT5V12785V2283因为V1、V2分别是气体在5C和283K时的体积,而V1V2278283所以V1V2故选A。10.C【详解】A.射线带正电、射线不带电、射线带负电,根据左手定则,则图甲中①、②、③三种射线分别为射线、射线、射线,选项A错误;B.图乙中氢原子发出的三条谱线,根据波尔理论hc1波长1、2、3的关系为1hc2hc31选项B错误;1213C.丙图是原子核的比结合能曲线,由图可知不同原子核的比结合能是不一样的,中等大小的核比结合能最大,这些核最稳定,选项C正确;D.丁图是光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图。a、c两束光的截止电压小于b光的截止电压,根据12UcemvmhW逸出功2由图可知a、c两束光的频率相等且小于b光的频率,选项D错误。故选C。11.D【详解】A.要发生聚变反应,两个原子核要足够近,故需要克服两氘核间巨大的库仑斥力,A错误;B.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知X的质量数为3,电荷数为2,所以反应产物X应3He,B错误;为2C.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2得到E2m1mxm2c2解得mx2m1m2C错误;D.根据Ec24EE3Ex解得Ex4EE33D正确。故选D。12.D【详解】A.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能够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但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故A错误;B.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UWQ,可知物体内能的改变是外界对物体做功与物体吸收的热量的和。所以物体吸收热量,又对外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可能减小。故B错误;C.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如果压强不变,体积增大对外做功,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结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温度一定升高,内能增大,故C错误;D.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物体不可以从单一热源吸收的热量全部用于做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也就是说在引起其它变化的情况下,物体可以从单一热源吸收的热量可全部用于做功,故D正确。故选D。13.C【详解】设当火箭以加速度a=g的加速度竖直向上起飞时,仓内气体压强为p2,对气压计内的水银柱,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p2Smgmamg解得p22mgS设此时水银气压计内液柱高度为h,有mgghS又0.6p0gh解得mhS0.6p00.6p0SSgg所以p21.2p0以仓内气体为研究对象,有p1p01atm,T1300Kp21.2p0,T2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体等容变化有p1p2T1T2解得T2360K故选C。14.A【详解】抽气过程温度不变,第一次抽气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p0Vp1Vp1V0又1V0V9解得p19p010同理第二次抽气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p1Vp2Vp2V0解得9p2()2p010第n次抽气后9pn()np010设未抽气时气体质量为m0,第一次抽气后玻璃管中的气体与抽气装置中的气体密度相同,两部分气体质量和与初始状态相同,则剩余气体的质量与原有气体质量的比值为m1V9m0VV109同理第二次抽气后剩余气体的质量与原有气体质量的比值为m2V9()2m0VV109第n次抽气后剩余气体的质量与原有气体质量的比值为mnV9()nm0VV109故选A。15.BCD【详解】A.紫外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照射印刷在钞票上的荧光文字,发出可见光,使这些文字能被肉眼看到,利用了紫外线的荧光效应,故A错误;B.X射线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在医学上用它来透视人体,检查病变和骨折情况,故B正确;C.γ射线具有极强的穿透能力,工业上的金属探伤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故C正确;D.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红外遥感技术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故D正确。故选BCD。16.AC【详解】A.晶体不一定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但一定具有固定的熔点,故A正确;B.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如果体积不变,温度的降低,则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气体压强减小,分子每秒平均碰撞器壁的次数减小,故B错误;C.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等压膨胀过程中,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C可知,气体温度T升高,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UQW,可知U0,W0,则Q0,即气体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故C正确;D.当两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则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故D错误。故选AC。17.BC【详解】A.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认为,电子绕核运行轨道的半径是不连续的,只有特定的地方才有轨道,A错误;B.电子束通过铝箔时的衍射图样证实了运动电子具有波动性,B正确;C.因为n5能级比n4能级高,n1能级比n2能级低,那么,原子从n5能级跃迁到n1能级时所发出的光子的能量一定大于氢原子从n4能级跃迁到n2能级时所发出的光子的能量,根据光电效应方程,若氢原子从n4能级跃迁到n2能级时所发出的光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该原子从n5能级跃迁到n1能级时所发出的光也一定可以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C正确;235235139139D.因为92U裂变成54Xe时要释放能量,所以92U的结合能比54Xe的结合能大,D错误。故选BC。18.CD【详解】A.三种射线中,γ射线速度最快、α射线电离作用最强、γ射线穿透能力最强,故A错误;B.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得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B错误;C.核反应堆的镉棒作用是为了调节中子数目,以控制反应速度,故C正确;D.核裂变反应的过程中释放能量,所以生成物的结合能变大,故生成物的结合能大于反应物的结合能,故D正确。故选CD。19.ABC【详解】AB.根据A、B两粒子的运动轨迹,可知其所受电场力均与电场方向相同,A、B两粒子均带正电,146C原子核发生的是α衰变,故AB正确;C.根据A、B两粒子的运动轨迹,该核反应方程为14C104Be+2He衰变过程,动量守恒有mAvAmBvB0104可知质量越大,速度越小,4Be的初速度小于2He的初速度,粒子在磁场中做类平抛运动,则有xvty1qE2t2m解得qEx2y2mv21010可知当两粒子竖直方向的位移相等时,4Be粒子的水平位移较小,A粒子为4Be,故C正确;D.衰变过程,动量守恒有mAvAmBvB0可得衰变后瞬间A、B粒子速度比为vA:vB2:5故D错误。故选ABC。20.AC【详解】A.根据题意,B管的体积与大玻璃泡A的体积相比可忽略不计,可知在B中液面移动时,可近似认为气体体积不变,即该测温装置利用了气体的等容变化的规律,故A正确;B.温度为27℃时,封闭气体的压强pp0h75cmHg16cmHg59cmHg即封闭气体的压强相当于59c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故B错误;C.根据查理定律有pCT其中pp0x即有p0xCT可知,温度升高,管内水银面的高度x降低,即管中刻度从上往下,表示的温度逐渐升高,若把该温度计置于高山顶进行测温,由于高山顶的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对管中气体有pp0x温度一定时,管中气体压强运动,大气压强减小,可知管内液面的高度比山底的低一些,则温度的测量值偏高,故C正确;D.根据pVnRT可知,若该温度计因某种原因漏掉一部分气体,管中气体的压强减小,可知管内液面上升,根据上述,温度的测量值偏小,故D错误。故选AC。21.ABD【详解】A.布朗运动是悬浮微粒受周围分子撞击作用的不平衡引起的,故A正确;B.清晨叶面上的小露珠呈球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故B正确;C.非晶体和多晶体在某物理性质上均可表现为各向同性,故C错误;D.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如果体积不变,温度降低,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CT可知,该理想气体的压强一定减小,而压强是由于大量分子对器壁的碰撞而产生的,压强减小即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分子对器壁的平均碰撞次数减少,故D正确。故选ABD。22.BD【详解】AB.由于放出的粒子和新核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v2有qvBmR解得RmvBq则它们的轨道半径与它们所带的电荷数成反比,所以有q粒:q新1:45则新核所带的电荷数为90,粒子的电荷数为2,为氦核2He,由于核反应过程电荷数守恒、4质量数守恒,则放射性元素原子核的电荷数是92,所以可能的核反应方程为232234U90Th42He故A错误,B正确;C.由于放出粒子和新核的过程中,系统的动量守恒,则有m粒v粒m新v新所以氦核和新核动量大小之比是1:1,故C错误;D.衰变过程是原子核从不稳定到稳定的转变,又比结合能越大越稳定,故D正确.故选BD。23.4101241010B乙丙【详解】(1)[1]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含纯油酸体积为111063V0m41012m32500100[2]由图可知油膜中大约有112个小方格,则油膜面积为S112(1102)2m21.12102m2则油酸分子直径为V041012dm41010m2S1.1210(2)[3]于老师在该实验中最终得到的油酸分子的直径和大多数同学的比较,数据偏大,根据dV0SA.计算油酸膜面积时,错将所有不完整的方格作为完整的方格处理,则油膜面积测量值偏大,油酸分子的直径测量值偏小,故A错误;B.水面上爽身粉撒的较多,油酸膜没有充分展开,则油膜面积测量值偏小,油酸分子的直径测量值偏大,故B正确;C.求每滴溶液体积时,1mL的溶液的滴数多记了10滴,则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含纯油酸体积测量值偏小,油酸分子的直径测量值偏小,故C错误。故选B。(3)[4]陈老师把熔化的蜂蜡薄薄地涂在两种材料所做的薄片上,用一根缝衣针烧热后用针尖接触蜂蜡层的背面,熔化区域的形状如甲、乙两图所示,乙图形状为椭圆,可知传热各向异性,乙图中的薄片一定是晶体;[5]液晶的分子排布与液体和固体都有区别,这种排布使液晶既像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又具有各向异性,丁图中分子排列杂乱无章,不是液晶分子示意图,丙图中分子排列有规则,是液晶分子示意图。24.成反比BC/CB【详解】(1)[1]根据图线进行猜测,p与V可能成反比;(2)[2]实线与虚线进行比较,当体积V一定时,实验中气体压强偏小,结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气体温度降低,即实验时环境温度降低;当压强一定时,实验中气体体积偏小,说明可能注射器内气体向外泄露。故选BC。(1)350K;(2)11J25.【详解】(1)气体在A状态时,根据平衡条件有pASmgp0S气体从状态A到状态B的过程中发生等温变化,根据波意耳定律有pAVApBVB气体从状态B到状态C发生等容变化,根据查理定律有pBpCTBTC其中TATBT300K联立以上各式解得TC350K(2)由于从状态A到状态B气体发生等温变化,即气体温度不变,因此UAB0而从状态A到状态C,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有UACQWAC由于状态B到状态C气体发生等容变化,即气体体积不变,则可知WBC0因此可得WACWABWBCWAB而UACUABUBCUBCU联立解得WAB11J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