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 《海浪》中伯纳德的形象分析 李玉红 (河南轻m,_lk学校基础教学系450000) 摘要:在《海浪》中,伯纳德是唯一一个自始自终都历历在目 路易、苏珊、珍尼、罗达和以及其他成千上百的其他人,很难把 的人物。他作为一个观察者和记录者,在冥冥之中站在远处,叙述着 他们按次序排列整齐,很难通过总结讲出总的效果。这又是音 人生的辛苦历程,品位着人生的酸甜苦辣。本文主要从伯纳德的意象 乐,有和谐音和不和谐音,有高音部和复杂的低音部,组成了一 “圆环”入手,分析他的个性特征以及在本书中所起的作用。 曲多么美丽的交响乐。”Nd,说的最后一部分,通篇是伯纳德一 关键词:伯纳德;圆环;意象 人来总结他们的一生: “现在来总结一下吧,现在来向你说明一 下生活的意义吧。生命并不是单一的,我甚至并不总是知道自己 一、意象主义 究竟是男是女,是伯纳德还是奈维尔、路易、苏珊、珍尼或罗 在本世纪2O年代,意象派出现在英美现代诗坛上,其主将庞 达,我们全那么奇怪地彼此交融在一起。我额头上总感受到波西・ 德、洛威尔等十分推崇中国古典诗歌,尤其是李白王维等人的作 瓦尔坠马时受到的打击,我颈予背后感受到珍尼对路易的吻,我 品。他们出版的英译中国古诗,对意象派以及其后的英美诗歌创 眼睛里满含着苏珊的泪水,我远远望见罗达所见过的那根像一条 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意象派的兴起使西方学者们在诗歌研究领 紧线般闪闪发光的圆柱。” 域对意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伍尔夫对诗化小说《海浪》的建 孩童时代的伯纳德曾经说过:“我们通过辞藻互相融入了对 构正是以此为契机,使人物并不是指向单个人,而是具有广泛的 方。我们的边界模糊不清。我们组成了一个虚幻渺茫的王国。” 抽象性和概括性,从而达到了非个人化的写作。人物意象化,它 在大学时代,他曾经在不同的阶段把自己认同为各式各样的角 带给人物的不是典型性格,而是人物抽象化,使之成为一个情感 色,如哈姆雷特,雪莱,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某个主人公, 符号。 还有拜伦等。他终生信仰词语的魔力,在一生中他不断地记着各 《海浪》中这六个情感符号所构成的情感空间,尤其是那 式各样的笔记。通过词语的编织,他像一张蜘蛛网似的把其他人 些具有相同本质含义的意象巧妙的叠加、并列在一起,使读者引 的生活联接的总结性独白,堪称一部可以成章的,讲密度压 起了一系列的感受。伯那德“蜘蛛网”、苏珊“黄色的板”、珍 缩到极致的中篇小说。 尼“红色的丝带”、路易“跺脚的野兽”等,通过这些具体意象 《海浪》中作者所探讨的人生真意可以用作品中的人物伯纳 所阐述的内涵,读者就会感到超越了个人的小我而融入到大我之 德最后的总结来概括: “在我的身上也涌起了浪潮。它在逐渐扩 中,超脱于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上,而体验到个人与宇宙、与人类 大,高高耸起。我又一次觉察到了一种新的欲望,有什么东西从 化为一体的高层次的审美意境。正如伍尔夫所言它表现的不是个 我心底里涌起,就像一匹骄傲的骏马,它背上的骑手先用马刺踢着 人的悲欢离合,而是全人类的悲欢离合,度读者在阅读时能自如 它,然后又把它向后勒住。现在,正当我骑在你背上伫立着,在最 地伸缩自己的审美空间。 后一段跑道上跃跃欲试时,我们究竟望见了什么样的敌人正在向 二、伯纳德的意象——圆环 我们迎面扑来呢?这就是死亡。这敌人就是死亡。我正在向着死 《海浪》正文开始的部分,伍尔夫奠定了每一个人物的意 亡冲去,平端着我的长矛,头发迎着风向后飘拂,就像一个年轻人, 象。通过这些意象来使人物有个象征性的符号,他们与人物直 就像当年驰骋在印度的波西弗那样。我用马刺踢着马。哦,死亡 接相连,且时时相伴.这种儿时的心理积淀一经形成,便日积月 啊,我要一直向你猛扑过去,永不服输,永不投降!” 累,成为人物的一种印记。 三、伯纳德——观察者和记录者 在《海浪》开头几个人物的独白: 小说的最后一个章节,完全由伯纳德的描述总结了几个主要 “我看见一个圆圈,”伯纳德说, “在我头顶上悬着。四周 人物的性格和处境,以及从他们身上升华起来的意义,对生活的 围着一 光晕,不停晃动。” 感慨。他成为一个对平凡小人物的内心进行挖掘的观察者、记 “我看见一片浅黄色,”苏珊说,“蔓延地老远,最后接着 录者,也就是一个伍尔夫所提倡的开启缄默历史的传记作者。这 一条紫边。” ・ 时,伯纳德成为了伍尔夫的理想化身。 “我听见一个声音,”罗达说,“卿、卿、卿,一会儿高, 弗吉尼亚・伍尔夫用诗人的眼光和情怀,以宏观的视野俯瞰 一会低。 人生,以海浪为象征,试图探索在自我受到压抑和抹煞的时代,人 “我看见一个圆球,”奈维尔说,“在连绵不断的山坡前, 是否依然保持着地位和社会归属。海浪的流动,潮汐的起落 象一滴水似的挂下来。” 与人物从幼年到老年的经历相吻合,命运、理想、梦幻交织,生活 “我看见一条排红色的丝带,”珍尼说,“上面编织着金灿 的无奈,理想的破灭,梦幻的憧憬,就如海浪中的浪花一样来了又 灿的丝线。” 去,去了又回。寻寻觅觅,人生的轮同中,不知该如何评判不同人 “我看见有个东西在蹬脚,”路易说,“一头巨兽的脚上拷 物命运中谁优谁劣。人们在品味人生辛酸的同时不得不紧紧扼住 着锁链,就在蹬脚,不停地蹬呀蹬呀。” 命运之喉,试图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可是终究还是摆脱不了命运 “瞧阳台角落里的那张蜘蛛网”伯纳德说,“上面粘着一粒 的安排与摆布。 粒水珠,那是点点白色的光。” 伯纳德的意象是蜘蛛网,他足六个人物中最为重要的一个。 参考文献 因为他象蜘蛛网一样连接着每一个人物,并且白始至终出现在作 【1】曹元勇.《海浪》.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 品的各章节中,直到最后由他一个总结,正如柯林斯所说:“伯 f21杜娟“死与变:《达洛维太太》、《到灯塔去》与《海浪》的深 那德象一张蜘蛛网似的把别人的生活连接在一起”。伯纳德的特 层内涵”.外国文学研究.5(2005):65—73. 点是喜欢做笔记、编织种种故事,正如奈维尔所言,他们好象是 [3]朱艳阳.“弗吉尼亚・伍尔夫“非个人化”艺术理论及其在《海浪》 伯纳德的一一个个故事“我们全都是伯纳德所讲故事里的漂亮词 中的应用”.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4 2(2(}05):76—79. 藻,全都是他在他笔记本里的事情,有的在A栏,有的在B栏”。 [4]甄艳华.“论《海浪》中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边疆经济与文化8 在童年时曾说“我选用的词句只是一串六条小鱼,他们被我捉 (2005):68—69 住了。而千千万万条其它的鱼却跳呀!蹦呀,从我的指缝间溜走 『5]武跃速,毛晓霞.“论伍尔夫的诗小说《海浪》”.晋东南师范专科学 了,一张一张脸重现出来,他们把他们的美丽容貌凑在奈维尔、 校学报6 3(2003):43—49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