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光学专题(提优)期末复习
1.(2019东营 ) 新年第一场天文奇观﹣﹣“日偏食”如约而至,如图是东营市民拍摄的日偏食照片。下列光现象与日偏食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2.(2019鄂州 )周末阳光明媚,小红和妈妈一同来到梁子湖边散步,看到湖中柳影摇曳,鱼儿戏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看到的柳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B. 看到的柳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C. 看到的鱼儿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D. 看到的鱼儿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3.(2019内江 )光从玻璃射向空气中,在玻璃与空气的交界面上发生折射和反射,以下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4.(2019株洲 )图为某同学游酒埠江时拍下的一张照片。根据这张照片可推断( )
A.山峰有多高,湖水有多深 B.照片中实景在上,倒影在下
C.群山通过照相机镜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D.倒影通过照相机镜头成倒立、缩小的虚像
5.(2019无锡 )若要使图中的反射光线射中墙上的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
A.水平向右移动 B.水平向左移动 C.竖直向上移动 D.竖直向下移动
6.生活中,人们可以利用电视遥控器来实现对电视节目的选择,遥控器使用时发射的是
A.红外线 B.紫外线 C.超声波 D.次声波
7.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A. B. C. D.
8.如图所示是丰子恺的一幅漫画,画中配诗“临水种桃知有意,一株花作两株看”其中呈现的光学现象是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9.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发生的现象是 A.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B.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 C.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D.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10.去年暑假,小梦陪着爷爷到湖里叉鱼。小梦将钢叉向看到鱼的方向投掷,总是叉不到鱼。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叉不到鱼的原因是
11.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路灯下人在地面上的“影子” B.湖边的树在湖水中的“倒影” C.从水面上看到水中的“鱼” D.在平面镜前看到镜中的“自己”
12.取一个大烧杯,里面充以烟雾,倒扣在桌上,用手电筒射出一平行光束,如图所示。要使射入杯中的光束发散,应在杯底放置的器材是
A.平板玻璃 B.平面镜 C.凹透镜 D.凸透镜
13.甲同学拿着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去看离他1.5m远处的乙同学,乙同学却通过放大镜看到了甲同学眼睛成正立放大的、清晰的虚像。则放大镜与甲同学的距离
A.小于10cm B.大于10cm小于20cm
C.大于20cm D.等于10cm
14.某同学在做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透镜20cm的地方,当它向透镜移动时,其倒立的像移动速度大于蜡烛移动速度,则可判断此透镜
A.是凸透镜,焦距为20cm B.是凸透镜,焦距可能为15cm C.是凹透镜,焦距为20cm
D.是凹透镜,焦距可能为15cm
15.如图是眼睛的成像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 乙
A.甲是近视眼,应戴凸透镜眼镜 B.甲是远视眼,应戴凹透镜眼镜 C.乙是近视眼,应戴凹透镜眼镜 D.乙是远视眼.应带凸透镜眼镜
16.太阳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m/s。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________。
17.电视机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_____,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适当的_____照射有助人体合成维生素D(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
18.用透明玻璃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因为它既能透光也能____光;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用光屏接收,说明它是____像;小汽车的前挡风玻璃是倾斜的,车内物体经它所成的像偏向车子的____(上/下)方,因而不会干扰驾驶员对前方的观察.
19.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
(1)A点与光屏在水中所成的像是______像(选填“虚”或“实”); (2)A点与水面相距3m,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______m; (3)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1m,说明水位______(选填“上升” 或“下降”)了 ____m.
A P B Q
20.在各种不同色光中,____、绿、蓝叫做三原色光。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将发光体放在离透镜25cm的主光轴上,所称的像是倒立、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像到透镜的距离____20cm(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1.在图中画出光线经平面镜后的反射光线;
22.右图为发光点S和竖直放置的平面镜的位置情况。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完成下列两小题:
(1)在图中用光路图作出发光点S的像点S' (2)推导证明S'点和S点到平面镜距离相等
23.小丽站在池塘边看见水中A点有一条鱼,试确定鱼大致的实际位置A',并画出看见A点的光路图。
24.在图示的光路图中,分别填入合适的透镜 25.教材实验情景再现: (1)实验一:“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如图甲所示为实验装置图。让一束光线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将纸板向后折,此时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此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图甲中,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到平面镜上,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此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 O 平面镜 甲
E F E N O M 平面镜 乙
(2)实验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如图甲是实验装置图。在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竖直玻璃板后出现蜡烛的
像,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当移到A'处时,看到它跟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_________法。经三次实验,分别将图乙中像点A'、B'、C'和对应物点A、B、C连接,发现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__。
玻璃板 A' B' A' C' 放置处 A 白纸 乙 26.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甲 A B C
B A (1)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光屏各一个,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还缺少的器材是_______,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_______.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___(选填“前”或“后”)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像.
(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7.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从水面上方看水中的物体变浅了.为了确定水中物体所成像的位置,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v/mm 140 灯泡b 0 cm 1 8 图甲
120 100 80 60 40 20 水面 O 30 60 90 120 150 180 u/mm
图乙
A.把一个小灯泡a放在水中某处,观察灯泡所成像的位置.
B.将另一个相同的小灯泡b放在水面上方,调整其位置,使它的像与灯泡a的像重合.
C.用刻度尺测量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
(1)测量时,把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准灯泡b,水面处对应的刻度如图甲所示,则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为__mm.
(2)灯泡a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与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一定相等,依据是平面镜所成的像__.
A.是虚像 B.和物体大小相等
C.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D.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3)测量时,如果直接将刻度尺竖直插入水中,使看到的零刻度线与灯泡a的像重合,则刻度尺在水面处的示数表示__.
(4)某小组实验时,每次都从灯泡a的正上方观察,测得灯泡a到水面距离u和灯泡a的像到水面距离v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u/mm 30.0 60.0 90.0 120.0 150.0 180.0
v/mm 23.0 45.0 67.0 90.0 113.0 134.0
根据表中数据,请在图乙坐标中描点作出v-u的关系图线.由图线可知,v和u的定量关系是__.
28.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光具座
50
60 cm
0 c m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正确安装调节好实验装置后,小明开始试验。图乙是他某次的实验情景,此时他在光屏上看到了烛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_____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2)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上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_____。(选填“完整”或“不完整”)
(3)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时,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一个焦距适当的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才能实现。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就是利用这种透镜矫正的。
(4)实验过程中,蜡烛在燃烧中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
甲 乙
答案
1. B 2. D 3. D 4. B 5. D 6. A 7. A 8. B 9. A 10. D 11. C 12. C 13. A 14. B 15. D
16. 3×108 色散 17. 红外线 紫外线 18. 反射 虚 上
19. (1)虚 (2)6 (3)下降 0.5 20. 红 缩小 小于 21.
22. (1)以下两图均可得分
(2)如左图所示,NN′为法线,SO′为垂直于镜面的入射光线, OM为入射光线SO的反射光线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得:∠ MON=∠SON 又∵∠S′ON′=∠MON(对顶角相等) ∴∠S′ON′=∠SON
∵法线NN′与镜面垂直 ∴∠S′OO′=∠SOO′
又∵ OO′为△S′OO′和△SOO′的公共边 ∴Rt△S′OO′≌Rt△SOO′ ∴S′O′= SO′ 23.
24.
25. (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等效替代 相等
26. (1)刻度尺 位置 (2)前 等效替代法 (3)虚 (4)不变 27. (1)81.5(81.3~81.7) (2)C (3)灯泡a的深度
(4)如图 v=0.75u(m)
v/mm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u/mm 30 60 90 120 150 180 O
28. (1)照相机(或摄像机、摄像头) (2)完整
(3)凹透镜 近视 (4)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