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理念下小学教育惩戒存在的问
题与对策
摘要:教育惩戒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则能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健全学生的人格;反之则贻害无穷。树立正确的惩戒观,有利于防止教育惩戒实施过程出现不理性的行为,有利于教师艺术地运用惩戒这一教育手段,发挥教育惩戒这把双刃剑应有的育人效果。家校合作理念下小学教育惩戒有利于学生明辨是非、实现家校共育、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基于此,班主任有必要在实施教育惩戒的过程中纳入家校合作理念,重视家长的声音,构建家校育人共同体。
关键词:家校合作理念;小学教育惩戒;问题;对策 引言
学生成长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指导,还需要家长的理解与呵护,因此建立高效的家校合作体系至关重要。因此,基于家校合作的视角对小学教育惩戒问题进行研究,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以期为家校合作理念下的小学教育惩戒提供参考与借鉴。
1教师惩戒权的界定
惩戒与体罚这两个概念需要区分开来。无论什么时候,体罚都是违法的不适当的行为,并且也应当被严厉禁止;而惩戒则注重于“戒”这一字,即学生一次犯错后应当知道不会再犯这种错误,帮助学生矫正不合学校行为规范的不良习惯。教育学生惩戒权的目的不是为了强行惩罚任何学生,教育学生才是其根本目的。学校教育学生惩戒权其实是学校教师专门用来强行惩罚任何违反国家学校生活法和行为自律规则的全体学生的一种权力,惩戒权的实施主体是学校教师,惩戒对象是学生,主要是针对学生的不合适的行为。教师惩戒权是教师应当拥有的权利,实施惩戒权有利于帮助学校正常进行日常活动。
2小学教育惩戒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不合理使用惩戒权的现状比较普遍
以是否具有合理性为统一标准,可以将教育惩戒分成这两个部分:即合理与不合理。合理的惩戒是符合法律规定、符合道德观念并且是具有教育意义的;相反,不合理的惩戒违法了法律法规,与道德观念相违背并且违背了教育规律。具有强制教育性的学校惩戒,虽然是在符合国家法律相关规定和社会道德规范方面,但是在老师实施教育惩戒和授权这一点的过程中也并没有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会直接导致一些学生无法保持身心健康或者受到一定的心理伤害。
2.2教师不行使惩戒权现象不稀少
当前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指出教师惩戒权的相关依据,对于惩戒的范围不好界定。有的学生在家备受宠爱,有的家长对于惩戒权的使用会不依不饶,因此老师也怕因行使惩戒权而承担带来的不良后果。并且当前很多教育教学观念都倾向是以教师赞赏表扬为主,有的教师可能会觉得既然赞赏表扬有用,那么行使教师惩戒权就没有一定的必要,这种教育认识上的严重偏差,也许就是不少人不愿意积极行使教师惩戒权的一个借口,但也不否认是对惩戒权的片面观点。当然也可能会出现一些老师什么都懒得不管的现象,在一些课堂上老师看到或是有一些学生上课违纪老师也都会不予理会,甚至有的老师会交代班干部自行惩罚班里学生,这就很容易导致部分家长和学生的不满。
3家校合作理念下小学教育惩戒的策略
3.1.建构完善的教育惩戒制度,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
《规则》向教师提供了一套相对完整、合理、科学的教育惩戒规则,建构了较为完善的教育惩戒制度。我国可以积极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征集多方建议,完善符合中国特色的教育惩戒制度。在保障教师教育惩戒权的同时,把握教育惩戒的“度”,细化惩戒制度,使惩戒措施逐渐合理化、规范化、全面化。学校是教师实施教育惩戒、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一方面,学校需建立切实可行的教育惩戒制度。第一,学校应组织相关专家、教师认真解读《规则》,分析并整
理出符合本校实际的教育惩戒细则;第二,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任课教师以校规为标准制定出符合自己班级的教育惩戒制度。另一方面,为教师开通教育惩戒申诉渠道。为避免教师在实施教育惩戒中受到不公平待遇,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教师实施教育惩戒所面临的问题,为教师提供发表言论的平台;也可以让教师参与学校制度建设,加强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联系,建立自下而上的教师申诉渠道,让教师反馈自己在惩戒中遇到的问题。
3.2牢铸师德根基,提升教师心理素质
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首要条件是具有高尚的师德。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流,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惩戒需要借助道德权威。学生有着天然的向师性,一方面,教师应该通过书籍、媒介等工具学习教育惩戒相关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不断学习中提高自我修养;另一方面,尊重每一位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公平合理,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懂心理学,这就如同一个心脏专业医生不了解心脏的构造。”在实施教育惩戒的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面临着学校、家长、社会各方面的期望与压力,如果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情绪就容易失控,因此,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教师可以学习相关心理学知识,通过阅读书籍、听讲座等方式对自身进行心理疏导,并鼓励学生向心理健康专职教师进行心理咨询;其次,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更新教育理念,用爱心与责任心浇灌祖国的“花朵”,在处理教学问题时,及时情绪,学会跳出问题本身去解决问题;最后,学校要采取应对措施,如建立心理检查制度、开设心理咨询热线及信箱等,减轻教师的心理负担。
3.3贯彻家校共育理念,形成教育惩戒合力
家校共育是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学校一是要组织有关教育惩戒知识的讲堂,向家长和教师普及相关的教育制度;二是要促进家校间相互沟通交流,建立家校互助平台,如QQ群、微信群、家校微课堂等;三是要成立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协助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应在观念上辨清教育惩戒与体罚的差异,树立家校共育理念。一方面,教师在学校的教育培训中,既可以通过“圆桌论坛”的形式解读并整理教育惩戒相关制度,还可以针对媒体所报道的相关事例,分析并总结教育惩戒经验,将其应用到现实的教育教学管理中;
另一方面,正确看待教育惩戒和赏识教育,将二者结合并应用于当下的教育教学中,以期建构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家长应该理性看待教育惩戒。一方面,家长要熟知教育惩戒、教师惩戒权、赏识教育等概念的内涵,通过不断的学习与自我成长,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另一方面,家长要改变自己错误的教育方式,在宠爱孩子的同时,理性对待孩子的不当行为,做到严慈相济。另外,家长还可以主动参与到家长义工服务社,了解学校最新教育动态,与教师交流教育惩戒相关细则与方法,提出心中的疑惑,围绕各种惩戒问题进行探讨,做成长型家长。
结束语
教育惩戒需要每一位教育人认真对待,班主任要在实施教育惩戒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家长参与,加强家校合作,产生教育合力,真正让教育惩戒助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夏正江,梅珍兰.教师“惩罚”学生的教育学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9(22):46-51.
[2]张梦琦.法国教育惩戒制度的法理基础与实践特征[J].教育家,2018(44):30-31.
[3]郑可春,李晓波.教育惩戒的现况与改进策略——基于高等学校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1(8):72-75.
[4]陈彬,陈磊,高雪春.教师惩戒权的法律效力、现实意义及其实现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20(4):103-109.
[5]周勇.教育惩戒权“入规”的舆情调查与思考——兼评《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J].当代教育科学,2017(11):49-53.
家校合作理念下小学教育惩戒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普宁市大坝镇东坑小学
杨育辉
手机:138****5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