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必考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五章《光现象》测试(答案解析)

(必考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五章《光现象》测试(答案解析)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一、选择题

1.如图甲所示是一种简单的潜望镜。若用该潜望镜去观察一只台钟,看到的钟面上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那么此时的实际时刻是( )

A.4时35分 C.7时25分

B.5时38分 D.7时35分

2.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为20° B.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 C.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3.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湖光倒影

B.狗的影子

C.筷子“弯折”

D.雨后彩虹

4.如图,在一个空罐的底部打一个小孔,再用一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将小孔对着烛焰,我们可以看到烛焰在薄膜上呈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烛焰相对于小孔向上移动时,成像相对于小孔向下移动 B.适当增大小孔面积能使成像变大 C.小孔的形状影响着像的形状

D.转动罐,我们可以看到薄膜上的像随之转动

5.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征“音调” B.“真金不怕火炼”——金的熔点高于一般炉火火焰温度 C.“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 D.“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

6.下列四个光学现象的原理与“体委检查班级纵队是否站直”所应用的原理不相同的是( )

A. 月食现象的形成

B. 日晷面上呈现晷针的影子

C. 白光通过三棱镜

D.小孔成像

7.如图所示,小明将两端开口的圆筒A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光屏,并把圆筒插入剪去顶部的易拉罐中,制成了一个光屏可移动的小孔成像观察仪,用观察仪进行小孔成像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该装置看到的是一个上下颠倒左右不颠倒的实像

B.如果要看见更大的像,可以将圆筒向外拉,增大光屏和小孔的距离 C.实验时,应将B端对着物体,眼睛在小孔处观察光屏上物体的像 D.应把A端朝着较暗的室外,B筒朝着明亮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8.如图这是一款“迷你KTV”,在大型商场中经常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其标配是:一个玻璃亭,一组由LED光源构成的触屏点唱机、两副耳机、两个麦克风,关上门,戴上耳机,你就可以沉浸在音乐世界里,尽情歌唱。关于“迷你KT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点唱机屏幕彩色画面是由红、黄、蓝这三种色光混合组成

B.玻璃亭可以减弱对周围环境的噪声影响,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耳机收听声音时,其内部不一定在振动

D.麦克风自带“修音”功能,使声音更加优美,这主要改变了声音的响度

9.以平面镜BC和CD为两个侧面的一个黑盒子里有一个点光源S,黑盒子的另一个侧面AD上开有一个小孔P,如图所示。当小李同学在盒外沿着与AD平行的方向走过时,通过小孔P能几次被点光源S所发出的光照射到(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10.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铅笔水平向左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大 B.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 C.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

11.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一种光的反射现象

B.a(最上面)是紫光,b(最下面)是红光 C.在真空中,绿光传播速度等于蓝光传播速度 D.这束彩色光带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2.小明将一张红色透明玻璃片和一张绿色透明玻璃片部分重叠,然后放在一张白色纸板上面,如图所示,若太阳光照射到玻璃片上,则白色纸板上各区域呈现的颜色,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全部是白色

B.甲区域主要呈现的是绿色 C.乙区域主要呈现的是黑色

D.丙区域主要呈现的是红色

二、填空题

13.唐诗《山亭夏日》中的“绿树浓萌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描写了酷夏特有的情趣,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从物理学的角度判断,“楼台倒影 ”是水中的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当水鸟从远处飞向湖面,其水中倒影的大小会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4.我们经常提到的像: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汽车观后镜中的像;④平静的水面映出岸上树木的倒影;⑤岸上的人看到河里鱼的像。其中属于实像的是_____,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_____,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_____。(填序号)

15.如图,小明用一束太阳光探究光的色散现象,AB间为彩色光带,则A处为______光,采用______(黑/白)色光屏实验效果好。将温度计液泡放在_______(A外侧/AB间/B外侧)区域温度上升最快。

16.疫情期间,医护人员通过平面镜检视防护服的穿戴情况。医护人员在平面镜中的像是_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当医护人员走**面镜时,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7.坐在电影院的每一位观众都能看到银幕上的图像,是由于银幕发生了_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教室里的一些同学感觉黑板反光,看不清楚黑板上的字,是因为黑板发生了_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18.洛塘河水面平静,某处两岸河堤高出水面1m,河堤上一棵树高4m,这棵树在河水中的像高______m。1.5米高的小明站在树边的河堤上,他的头顶与他在水中像的头顶相距______m。小明沿某段笔直的河堤以1m/s的速度往前走,此时他相对于他在水中的像的速度为______m/s。

19.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路线,其中_______是入射光线,_______是反射光线,_______是折射光线,其中_______是分界面,反射角为_______,折射角为_______。

20.如下图,平面镜MN竖直放置,镜前有一个发光物体S,现将平面镜绕M点从MN转过40°到MN′位置过程中,物体S在平面镜中的像S′离M点的距离______(选填“越来越近”、“越来越远”或“保持不变”)。像S′绕M点转过的角度为______。

三、解答题

21.汽车给我们的交通出行提供了便利。汽车的制造和使用过程中涉及到许多物理知识: (1)汽车的“心脏”是汽油机,在它的工作循环中_____冲程为汽车提供了动力; (2)汽车挡风玻璃是倾斜的,目的是使车内物体所成的_____像(选填“实”或“虚”)位于玻璃的上方,不妨碍司机视线;

(3)汽车后视镜给司机提供了更大的视野空间,它利用了光的____(选填“反射”或“折射”)的知识。

22.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无知的代价

本报3月8日讯:(记者张宏明 通讯员刘兆清)福山区一姓王蔬菜大棚种植户突发奇想,将大棚原来使用的白色塑料薄膜换成了绿色薄膜,结果棚内种植的蔬菜生长缓慢,甚至枯萎,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老王喜欢观察与思考.他注意到蔬菜的叶子多数呈现绿色,由此他猜想,蔬菜的叶子是绿色的,可能是由于蔬菜喜爱绿色的缘故,假若将温室的白色薄膜换上绿色的,又让阳光中的绿色光通过并照射蔬菜,这样蔬菜就会生长得更快,产量更高.有了这样的想法.于是他就将大棚全部用上了绿色薄膜,结果酿成了悲剧.通过了解农科所的科技人员他才恍然大悟,原来,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光来决定的,叶子呈绿色,说明蔬菜反射的是绿光,也就是说绿色正是蔬菜所不喜爱的.只给蔬菜照射绿光,蔬菜就会因缺少所需要的其他色光,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因而生长缓慢,直至枯萎死亡.

(l)绿色蔬菜喜爱_____颜色的光; (2)请你分析.红花会反射_____颜色的光;

(3)在姹紫嫣红,色彩缤纷的花的世界里,我们看到的黑色花却很少,原因是_____; (4)银幕常用粗糙的白布做成,其优点在于:一是白布能反射_____颜色的光,能使观众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二是利用_____使坐在各处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

23.万里长江第一江心州——枝江市百里州,将会有大桥飞架南北,天堑将会变通途。2020年5月14日,枝江百里州大桥的钻孔勘探工作正式启动,该桥预计2025年建成通车。闻此喜讯,家住百里州的小华同学决定双休日骑上自己心爱的山地车,绕长74公里的环江堤防骑行一周。周六到,小华早上8∶00准时出发,发现江面上还有淡淡的薄雾,他边骑边欣赏沿堤美景,9∶00停下休息时,在堤旁平静的池塘边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的有趣现象。以后的骑行中,小华每50min休息一次,小华每次休息的时间为10min;最终,小华于中午12∶00准时回到出发地。问:

(1)小华在江堤上骑行时,看到江堤两边的树向后退,他是以______为参照物的; (2)小华在堤旁平静的池塘边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请你说一说这一有趣现

象是怎么形成的?(____)

(3)小华绕环江堤防一周骑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大?(____) 24.请阅读《彩虹的秘密》回答下列各题。

彩虹的秘密

雨过天晴,一条彩虹挂在天空,它的美丽和神奇曾引起了人们无限的遐想。是谁在天空架起了这样色彩缤纷的桥梁?在中国神话中,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彩虹即五色石发出的彩光;在希腊神话中,彩虹是沟通天上与人间的使者。而实际情况,彩虹是阳光照射在水滴上形成的。

在阳光对水滴的照射下,各种入射角都有,因此光线可以向任何的方向散射。虽然要找出形成影虹的各道光线并不难,但是还有其他的无数条的光线跑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散射出的光线强度,只有在彩虹附近才能看见呢?

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个问题,我们以一个水滴为例来分析。当红单色光以入射角(入射后,经折射—反射—折射,最后射出水滴光线的传播方向由偏向角E决定,图1画出了彼此平行的10条光线经过某一水滴后的出射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当以入射角59.47的入射角射入水滴的光线(该光线也称为成红光线),其附近的其他光线从水滴射出时都接近成虹光线的偏向角(如图2)。可见,大多数出射光线密集在成虹光线的出射光线的方向,正是由于光线密集,人们才可以看到彩虹现象。且此时最终的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

E42.52,这个角度被称为红光的“彩虹角”。我们所看到的彩虹中红色部分均来自这

一角度附近。

另外,由于水滴对不同色光的折射效果不同,从而各色光的彩虹角略有不同,如对紫光,可计算其彩虹角为40.60°,彩虹中不同的颜色来自于不同的水滴(如图2),且主虹的色彩为红光在最上面,紫光在最下面。

有趣的是,彩虹出现在半空中的位置不是特定的,它会随着观察者的位置而改变。虽然每一个人看到的彩虹的仰角相同,但他们看到的不是同一条彩虹,因为他们所看到的彩虹的光线来自不同的位置,不同的水滴,可以说每个人看到的是专属于自己的彩虹。 当以人的眼睛为顶点,把所有与平行入射光线成42.52°的彩虹角的光束连接起来,就形成一个圆锥体,圆锥底面的圆弧就是彩虹。而实际上,我们在地平面上看到的彩虹是半圆环形的,那是因为它们下半部分被地面遮住了(如图3)。只有在晴朗的天气,站在高山顶上或飞机舱中,才可能看到彩虹的全貌,即完整的七彩圆环。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红光的彩虹角___________紫光的彩虹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因此彩虹出现时,红色光带同紫色光带相比位置更___________(选填“高”或“低”); (2)如果小东同学看到的彩虹出现在东边,那么,他最有可能看到该彩虹的时间是(______)

A.上午7:00 B.中午12:00 C.下午5:00

(3)相比于冬季,彩虹更容易出现在夏季,请结合文中的内容,做出合理的解释___________。

25.我们的家乡沈阳是一个四季分明的城市,夏天鲜花盛开但炎热,冬天雪花飞舞且寒冷。

(1)空调扇具有“送风,加湿和降温”等功能而成为人们夏季消暑纳凉的常用电器,如图甲所示为小明家买的某品牌空调扇及其结构示意图,空调扇为了轻便好移动,外壳通常用密度较_____(填“大”或“小”)的材料制成,为了使制冷效果好,水盒中放置的是冰水混合物,在标准大气压下其温度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0℃; (2)如图乙所示,是工人用高压水向车上喷水刷车的情景,被洗过的车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是因为光在它表面发生了_____(填“镜面”或“漫”)反射,洗车店内很凉爽与室内的水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吸热有关;

(3)冬天对自来水管的保护十分重要,如果保护不好,水管内的水就会结冰,不仅影响正常的生活用水,有时还会把水管冻裂,那么水管为什么会冻裂呢?请你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简单的解释。对裸露的自来水管你会怎样进行保护呢?请写出你的合理有效的做法。并简单说明你这样做使水管不被冻裂的物理依据: 合理解释:_____; 做法及依据:_____。

26.美丽孝感,我的家乡,山清水秀,步步风光,如图甲是公园一景,李刚同学在周末从家到公园游玩,一半路程骑自行车,一半路程步行,他运动的时间和路程图象如图乙所示。

(1)图甲中湖边的树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_____形成的,栈桥上栏杆的影子是光的_____形成的。

(2)图乙中AC、BC、AB三段的哪一段对应骑自行车运动,骑自行车的速度是多少_________m/s?

(3)李刚在步行图中需经过一段长12m人行横道,这次步行过马路他需要多长时间(以秒为单位)____?

(4)李刚从家里到公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_________?

【参】***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用该潜望镜去观察一只台钟,经两次平面镜反射后,看到钟面的像与钟面一致,此时的实

际时刻是7时25分。 故选C。

2.C

解析:C

A.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入射角为70°,据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角为70°,故A错误;

B.当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角也增大5°,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10°,故B错误;

C.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入射角减小,则反射角减小,那么反射光线靠近法线,故C正确;

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 故选C。

3.A

解析:A

A.湖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 B.狗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筷子放在水中,看起来像弯折了,是光的折射造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A

解析:A 【分析】

小孔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像的性质是倒立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或等大的,像的形状与小孔形状无关,由物体形状决定。

A.根据小孔成像的特点可知,薄膜上呈现的是烛焰倒立的实像,当烛焰相对于小孔向上移动时,成像相对于小孔向下移动,故A正确; BC.小孔成像与小孔的形状、大小无关,故BC错误; D.转动罐,我们可以看到薄膜上的像不动,故D错误。 故选A。

5.B

解析:B

A.“高声语”是指大声说话的意思,所以是指响度,故A错误;

B.金的熔点高于一般炉火火焰温度,所以才会“真金不怕火炼”,故B正确; C.桃花红的原因是反射了红光,它本身并不发光,故C错误; D.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是液化,故D错误。 故选B。

6.C

解析:C

A.排队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月食现象的形成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原理相同,故不符合题意;

B.影子的形成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与排队原理相同,故不符合题意; C.白光通过三棱镜时发生了折射,与排队原理不同,故符合题意; D.小孔成像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与排队原理相同,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B

解析:B 【分析】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结合小孔成像时光路的特点可逐一做出判断。

A.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物体上部发出或反射的光,通过小孔后照射到了光屏的下部,下部的光照到了上部,所以小孔成的像上下是颠倒的;物体左边发出或反射的光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右边,右边的光射到了左边,所以小孔成的像左右是颠倒的,故A错误;

B.由光的直线传播可知,如果将圆筒向外拉,也就是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物体的像变大,故B正确;

C.实验时,应将小孔对着物体,眼睛在B端观察光屏上物体的像;而不是将B端对着物体,眼睛在小孔处,故C错误;

D.小孔成像时,光通过前面的小孔,像落在后面的光屏上,同时为了便于观察,应将A端对着明亮的室外物体,眼睛在B处观察光屏上物体的像,故D错误。 故选B。

8.B

解析:B

A.红、绿、蓝三种色光是光的三原色,点唱机屏幕彩色画面是由红、绿、蓝这三种色光混合组成,故A错误;

B.玻璃亭可以减弱对周围环境的噪声影响,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正确; 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耳机收听声音时其内部一定在振动,故C错误; D.麦克风自带“修音”功能,使声音更加优美,这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色,故D错误。 故选B。

9.D

解析:D

S发出的光线从小孔P射出,有以下四种情况:由S发出的线SP;由S发出经过BC反射直接通过P的光线;由S发出经过CD反射直接通过P的光线;由S发出经过BC反射再经过CD反射通过P的光线。 故选D。

10.D

解析:D

AB.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大小一致,铅笔水平向左移动时,像大小不变,故AB错误;

C.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的位置不变,故C错误;

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与镜面的夹角为45°,像与镜面的夹角也为45°,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故D正确。 故选D。

11.C

解析:C

A.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是光的折射现象,故A错误; B.a(最上面)是红光,b(最下面)是紫光,故B错误;

C.在真空中,光的速度为3×108m/s,绿光传播速度等于蓝光传播速度,故C正确; D.这束彩色光带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 故选C。

12.C

解析:C

A.红色透明玻璃片只透过红色,绿色透明玻璃只透过绿色,甲区域是只透过了红光,故是红色,A选项错误;

B.由A选项可知,甲区域主要呈现出红色,故B选项错误;

C.乙区域是两片玻璃重合的地方,由于上方绿色透明的玻璃说明透过了绿光,绿光无法透过红光,故没有光线到达乙区域,故乙区域为黑色,故C选项正确; D.丙区域是只透过了绿光,故是绿色,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13.虚像不变

解析:虚像 不变

[1]水中的是“楼台倒影 ”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2]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当水鸟从远处飞向湖面,其水中倒影的大小不变。

14.①②③④⑤【分析】(1)实像和虚像的区别不同点:①成因不同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②像的正倒不一样实像一般是倒立的而虚像是正立的;③呈现效果不同实像可以用

解析:① ②③④ ⑤ 【分析】

(1)实像和虚像的区别、不同点:

①成因不同,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

②像的正倒不一样,实像一般是倒立的,而虚像是正立的; ③呈现效果不同,实像可以用光屏接收,而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

(2)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

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4)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1][2][3]①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 ②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③汽车观后镜中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④平静的水面映出岸上树木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⑤岸上人看到河里鱼的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成变浅了的虚像。

综上可知:其中属于实像的是①;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⑤;由于光的反射的是②③④;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⑤。 【点睛】

本题考查区分三种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了解三种现象的成因及相关实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5.紫白B的外侧

解析:紫 白 B的外侧

[1]太阳光经三棱镜之后分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红光偏折最小,紫光偏折最大,故A处为紫光。

[2]黑色光屏吸收所有色光,不反射光;白色光屏不吸收光,反射所有色光,故用白色光屏实验效果好。

[3]红外线的热效应最强,故放在红光之外B的外侧温度上升最快。

16.虚像不变

解析:虚像 不变

[1]根据平面镜的成像原理,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是虚像,所以医护人员在平面镜中的像是虚像。

[2]根据平面镜的成像原理,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当医护人员走**面镜时,医护人员大小不变,那么像的大小也不变。

17.漫反射镜面反射

解析:漫反射 镜面反射

[1]银幕是凹凸不平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银幕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进入不同方向的人的眼睛,不同方向的人们都能看到,因此光在银幕上发生漫反射。

[2]黑板“反光”是因为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黑板反射的光线比粉笔字反射的光线强,使人无法看清黑板上的字。

18.50

解析:5 0

[1]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因为树高4m,所以树的像的高度也是4m。 [2]这个同学头顶到水面的距离为

L11.5m1m2.5m

平面镜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则头顶与他在水中像的头顶间的距离为

L2L122.5m5m

[3]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当小明沿某段笔直的河堤以1m/s的速度往前走时,小明相对于他的像的位置不会改变,故小明相对于他的像速度为0m/s。

19.BOOAOCMN60°35°

解析:BO OA OC MN 60° 35°

[1][2][3][4]光在两种介质中传播时,在界面会有一部分光发生折射,一部分光发生反射。由图示知,∠AON=∠NOB。据光的反射定律知,这两个角分别为反射角和入射角。那么BO为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则MN为界面。 [5][6]由图示知,反射角为60°,折射角为35°。

20.保持不变80°

解析:保持不变 80°

[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分别作出平面镜在MN处S的像S′和平面镜在MN′处S的像S″,如图

由图可知,S点绕M以SM长为半径转动,所以它的像的轨迹应该是圆弧,即为曲线,由图可知,S′离轴M的距离始终不变。

[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知,当物体不动,镜面转动时,像转动的角度为镜面转动角度的两倍,所以像S′绕M点转过的角度为

40°×2=80°

三、解答题

21.做功 虚 反射

(1)[1]在做功冲程中,高温的燃气内能很大,燃气对活塞做功,使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为汽车提供了动力;

(2)[2]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因为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所以挡风玻璃倾斜按装,是为了避免由于平面镜成像而使车内景物的像成在车的正前方,影响司机视线; (3)[3]汽车的后视镜是凸面镜,是通过光的反射成正立、缩小的虚像,相同面积的凸面镜比平面镜观察到的范围大。

22.其它 红 黑色的物体吸收所有色光,吸收7种色光,受高温伤害就更大,也更难生

存 所有 漫反射

试题分析:①白光是复色光,包括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 ②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只能透过与它颜色相同的光,而吸收其他颜色的光,白色透明物体能透过所有颜色的光,白色的物体反射所有光;黑色的物体吸收所有色光;

③光在物体的表面发生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解:(1)绿色蔬菜之所以呈现绿色,是由于它只能反射绿光,而吸收其它颜色的光,因此绿色蔬菜喜欢绿光以外的其他色光.

(2)红花只能反射红光,而吸收其他颜色的光,因此它喜欢红光以外的其他色光. (3)黑色的物体吸收所有色光,吸收7种色光,受高温伤害就更大,也更难生存,所以黑很少;

(4)银幕常用粗糙的白布做成,是因为白色的物体反射所有光,光遇到粗糙的物体会发生漫反射,使坐在各处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

故答案为(1)其它;(2)红;(3)黑色的物体吸收所有色光,吸收7种色光,受高温伤害就更大,也更难生存;(4)漫反射.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体的颜色的相关知识,掌握“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是解题的关键. 23.小华自己 见解析 18.5km/h

(1)[1]小华在江堤上骑行时,江堤两边的树相对于小华自己向后退,他是以小华自己为参照物。

(2)[2]“云在水中飘”是光的反射,把天上的云倒映在水里的虚像,从而出现了“云在水中飘”的情景;“鱼在云上游”是光的折射,将水中的鱼所成的虚像呈入人眼,鱼所成的像与云所成的像相重合就出现了鱼在云上游的情景。 (3)[3]小华绕环江堤防一周骑行的时间

t=12∶00-8∶00=4h

平均速度

vs74km=18.5km/h t4h24.小于 高 C 因为夏季多雷阵雨,雨滴也较大。往往一阵雨过后,很快转晴,空中飘浮着很多小水珠,经太阳照射后就形成了彩虹。冬天一般天气干燥,下雨机会少,阵雨就更少,所以冬季较难见到彩虹

(1)[1][2]彩虹中紫光的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最大,红光最小,因此红光的彩虹角小于紫光的彩虹角,人眼看到的光线紫光在下面,红光的光带笔紫色光带位置更高。 (2)[3]由图可知,人眼看到的彩虹光线和入射光在彩虹的同一侧,因此看到彩虹在东边的话光线是从西边入射过来的,此时只能选下午五点钟,故A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3)[4]因为夏季多雷阵雨,雨滴也较大。往往一阵雨过后,很快转晴,空中飘浮着很多小水珠,经太阳照射后就形成了彩虹。冬天一般天气干燥,下雨机会少,阵雨就更少,所以冬

季较难见到彩虹。

25.小 等于 镜面 汽化 水凝固成冰后体积变大,把水管胀裂了 用防寒的材料把裸露的水管包起来,使水管的温度不低于0℃,水就不能结冰了 【分析】

(1)根据G=mg=ρVg分析;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等于0℃。

(2)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平而光滑反射面上,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汽化是吸热过程。

(3)合理解释:根据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水凝固变成冰,结合密度公式比较水和冰的体积大小,据此分析。

做法及依据:水凝固的条件:①温度低于0℃,②继续放热,据此分析。

(1)[1][2]根据G=mg=ρVg,在体积一定时,密度越小,外壳的重力越小,故空调扇为了轻便好移动,外壳通常用密度较小的材料制成;为了使制冷效果好,水盒中放置的是冰水混合物,在标准大气压下其温度等于0℃。

(2)[3] [4]汽车表面非常光滑,平行光线入射到平而光滑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所以洗过的汽车表面在阳光下非常耀眼,这是因为汽车表面发生镜面反射造成的。水汽化吸热有致冷作用,洗车店内很凉爽与室内的水汽化吸热有关。 (3)[5]合理解释:水凝固变成冰,根据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冰的质量等于水的质量,但因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根据密度公式V了。

[6]做法及依据:用防寒的材料把裸露的水管包起来,使水管的温度不低于0℃,水就不能结冰了。

26. 反射 直线传播 6m/s 10s 7.2km/h

【解析】(1)树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影子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2)骑自行车的速度大于步行的速度,故图乙中BC段对应骑自行车运动,骑自行车的速度是v1=1=m知 ,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把水管胀裂

st12400m= 6m/s.(3)李刚步行的速度300ss1800ms12m=10s.v2=2==1.2m/s,经过一段长12m人行横道需要时间t3=3=1.2mt22560sv2ss3600m(4)李刚从家里到公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v===2 m/s=7.2km/h.

t3060s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