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发生地的人民管辖,劳务合同纠纷可通过仲裁前置程序解决,不满仲裁结果可向起诉。员工起诉通常在劳动合同履行地,企业起诉可能与仲裁地不一致,双方都起诉应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管辖。劳动合同履行地与用人单位所在地不一致,仲裁由劳动者提出,起诉由企业提出。
法律分析
由劳动争议发生地的人民管辖。
1、劳务合同纠纷属于劳动争议的一种。劳动争议处理采用仲裁前置的处理程序,对仲裁结果不满意的,—方可以依法到起诉。
2、对于仲裁的结果,劳务合同纠纷(劳动争议)双方的当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向提起诉讼。
这种诉讼会有三种情形,一是员工起诉,二是企业起诉,三是双方都起诉。
若员工起诉,那么员工一般是在劳动合同履行地起诉,这样就不会出现仲裁管辖地与管辖地不—致的情形;
若企业起诉,那么就有可能出现起诉地与仲裁地不一致的情形;
若双方都起诉,那么从便于劳动者的角度出发,应当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管辖。
3、劳动合同履行地与用人单位所在地不一致,仲裁是由劳动者在合同履行地提出的,起诉是由企业在用人单位所在地提出的。
拓展延伸
劳务合同纠纷案件管辖的适用原则
劳务合同纠纷案件管辖的适用原则是指在劳务合同纠纷发生时,确定哪个有权审理此类案件的规定。根据我国法律,一般情况下,劳务合同纠纷案件应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调解,如果调解不成,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提起诉讼。但在特定情况下,如当事人约定的选择、合同中的争议解决条款等,可能会影响管辖的确定。此外,根据地域、案件性质等因素,也会有一些特殊的管辖规定。因此,在劳务合同纠纷案件中,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具体情况,合理确定管辖的适用原则,以确保案件能够得到有效审理和解决。
结语
劳务合同纠纷案件管辖的适用原则是根据劳动争议发生地的人民管辖。劳动争议处理采用仲裁前置的处理程序,对仲裁结果不满意的一方可以依法到起诉。根据不同情况,劳动合同履行地与用人单位所在地可能会不一致,导致起诉地与仲裁地不一致的情形。在员工起诉、企业起诉或双方都起诉的情况下,从便于劳动者的角度出发,应当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管辖。在劳务合同纠纷案件中,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具体情况,合理确定管辖的适用原则,以确保案件能够得到有效审理和解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三条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