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规定抚养费给付期限一般至子女18周岁,但对于未成年或不能生活的子女,父母仍有抚养义务。成年子女在校接受高中及以下教育属于不能生活,应继续支付抚养费。最高规定了父母应支付抚养费的情形。抚养费可以一次性给付或定期给付,也可以以物折抵。当经济状况变化时,可以申请增加、减少或免除抚养费。费用分摊应协商确定,特别是涉及较大费用如择校费时更需协商解决。
法律分析
根据法律的规定,抚养费的给付期限,一般至子女18周岁为止。但是,这一给付期限并不是绝对的,父母对未成年或者不能生活的子女有抚养的义务。根据相关司法解释规定,尚在校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学历教育的成年子女属不能生活的子女,应继续给付孩子的抚养费。
为保护确无生活能力和条件的成年子女的合法权益,最高人民在《关于人民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12条中又作出规定:尚未生活的成年子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父母又有给付能力的,仍应负担必要的抚养费:
1、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但其收入不足以维持生活的;
2、尚在校就读的;
3、确无生活能力和条件的。
在抚养费的数目确定后,如何履行
(一)一次性给付
对于这种给付的方式,虽然有人认为应谨慎使用,但目前因人们经济收入有显著的增加,工作调动甚为频繁,也考虑到的执行效率;在判决离婚涉及子女抚养费的,往往大多都采用这种方式。而且这种方式被大部份当事人所接受。
(二)定期给付和以物折抵
定期给付一般以月或季或年给付,以物折抵往往适用于下落不明的一方。
一次性给付或以物折抵一般是以十八周岁为底线,即具体数目是按月或年的抚养费的数额乘以将子女抚养至十八周岁为止,计算总数一次性给付完毕。子女抚养费发生法律效力之后,由于生活具有变动性,在父母的经济状况抚养能力及社会实际生活水平发生变化时,可以提起要求增加、减少或免除抚养费;子女要求增加抚养费的事由包括:
1、原定抚养费数额不足维持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
2、因子女患病、上学等,实际需要已超过原定数额。
如果上述理由发生以后,不抚养孩子一方,如果不增加费用,由抚养一方承担,显然不太公平。当然,无论生活费、教育费都应从实际出发,对于涉及数目较大的,必须由双方协商确定,否则将由决定的一方个人承担。现在较为突出的是择校费。如农村孩子送到贵族学校学习。一次性要交五万、十万元,都应由双方协商费用如何承担。
结语
为保护无法生活的成年子女的合法权益,法律规定父母应继续支付抚养费,尤其是对于在校接受高中以下教育的子女。最高人民明确规定,父母应负担必要的抚养费,包括丧失劳动能力、收入不足以维持生活以及确无生活能力和条件的情形。抚养费的履行方式可选择一次性给付或定期给付和以物折抵,具体根据双方协商和判决而定。在父母经济状况和生活水平变化时,可以提出增加、减少或免除抚养费的要求。双方应公平协商费用承担,特别是涉及较大费用如择校费时,需要明确协商确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二十四条 赡养人、扶养人不履行赡养、扶养义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老年人组织或者赡养人、扶养人所在单位应当督促其履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2020修订):第六章 保护 第九十五条 民政部门进行收养评估后,可以依法将其长期监护的未成年人交由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收养。收养关系成立后,民政部门与未成年人的监护关系终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二十条 经老年人同意,赡养人之间可以就履行赡养义务签订协议。赡养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的规定和老年人的意愿。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老年人组织或者赡养人所在单位监督协议的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