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期间,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需遵守法律、服从监督,定期向执行缓刑机关报告活动情况,遵守会客规定,离开居住地需获批准。缓刑适用于3年以下有期徒刑,不适用于中期和长期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累犯、犯罪集团首要分子。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称为“死缓”。
法律分析
一、在缓刑期间可以开车,缓刑期间,除了不能出国,不能随便离开居住所在地外,其他权利与正常人没多大区别。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遵守法律、行规,服从监督;
2、按照规定定期向执行缓刑的机关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3、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4、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缓刑适用于3年以下有期徒刑(数罪并罚时决定执行的有期徒刑刑期到中期的情况下,若其中一罪有判处缓刑的量刑,应附加吸收原则,使缓刑不再执行),中期和长期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累犯、犯罪集团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另:死刑缓期两年执行通常称为“死缓”,是收监,注意区分。
拓展延伸
被判缓刑的人是否有驾驶执照的合法权利?
根据法律规定,被判缓刑的人在缓刑期间仍然享有一定的权利和自由。然而,是否有驾驶执照的合法权利需要根据具体法律和司法解释来确定。一般来说,判缓刑的人在缓刑期间可能受到一些,其中包括驾驶车辆的。具体的可能因司法判决、犯罪性质、缓刑期限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因此,被判缓刑的人应该咨询律师或相关法律机构,以确定他们是否有驾驶执照的合法权利。遵守法律规定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包括被判缓刑的人。
结语
缓刑期间,被判缓刑的犯罪分子需遵守一系列规定,但在其他方面与正常利相差不大。然而,是否有驾驶执照的合法权利需要依法确定。具体的因司法判决、犯罪性质、缓刑期限等而异。因此,被判缓刑的人应咨询律师或相关法律机构,以明确自己是否有驾驶执照的合法权利。遵守法律规定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包括被判缓刑的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七十七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规或者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第七十三条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第七十四条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