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判缓刑的人有案底,会留下犯罪记录。缓刑是对轻罪犯的宽恕,但仍需接受监管与考察。缓刑考验期最短2个月,最长5年,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缓刑期满后原判刑罚不再执行,但刑事处罚记录仍存在。缓刑有条件地变更,表现良好可缩短缓刑考验期,再犯罪则撤销缓刑。缓刑对罪犯有利,但会对个人留下一辈子的影响。
法律分析
一、被判缓刑的人有案底吗
被判缓刑的人有案底,判处缓刑的也属于形式案件,刑事处罚。那么肯定会留下犯罪记录。只要是犯罪记录都会被永久保存,并且不能消除。缓刑是一种法律宽恕的判决,它主要针对犯罪情节较轻和影响一般的罪犯(暴力犯罪除外),被判处缓刑的罪犯,只是不用进监狱服从而已。但是你要接受派出所、司法所、社区的综合监管与考察,随叫随到不能离开当地,保持24小时联络畅通。
二、缓刑考验期的期限是多长时间
缓刑考验期最短为2个月,最长为5年,应根据具体情况。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缓刑适用条件的,可以宣判缓刑。拘役的缓刑考验期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但不得少于2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但不得少于1年;自宣判缓刑之日起算。
三、被判缓刑会有什么影响
1.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期间没有违反规定,缓刑期满后原判刑罚不再执行,但是在个人信息中依然会留下刑事处罚的记录。
2.对罪犯来讲,要是被判缓刑的话自然是很有利的,但这也是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毕竟缓刑并不是免于刑事处罚,此时可以说是有条件的不执行原判刑罚,但也会给罪犯留下案底,而因为案底不能被消除,因此会对其产生一辈子的影响。
3.缓刑有条件地变更有两种情况,一是罪犯在缓刑期间表现良好,不再犯罪,可以在缓刑期满后不再执行原判或者缩短缓刑考验期。二是罪犯在缓刑期内又犯新罪,则应由撤销缓刑,按照数罪并罚的原则决定处以新的刑罚。
结语
被判缓刑的人在法律上依然有案底。缓刑是一种法律宽恕的判决,对于犯罪情节较轻和影响一般的罪犯而言,他们不需要进监狱,但仍需接受派出所、司法所、社区的综合监管与考察,保持24小时联络畅通。缓刑考验期的长度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最短为2个月,最长可达5年。在缓刑期间,如果犯罪分子没有违反规定,缓刑期满后原判刑罚将不再执行。然而,个人信息中仍会保留刑事处罚的记录,对个人可能产生终身影响。同时,如果在缓刑期内再次犯罪,有权撤销缓刑并决定处以新的刑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2012修正):第四章 狱政管理 第七节 对罪犯服刑期间犯罪的处理 第五十九条 罪犯在服刑期间故意犯罪的,依法从重处罚。
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四节 拘 留 第一百二十九条 对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经过审查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经县级以上机关负责人批准,提请审查批准逮捕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
对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经县级以上机关负责人批准,提请审查批准逮捕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本条规定的“流窜作案”,是指跨市、县管辖范围连续作案,或者在居住地作案后逃跑到外市、县继续作案;“多次作案”,是指三次以上作案;“结伙作案”,是指二人以上共同作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五章 审判监督程序 第二百六十条 第一审人民判决被告人无罪、免除刑事处罚的,如果被告人在押,在宣判后应当立即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