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案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案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教材原文

  全文见2009学年三年级上册《一次成功的实验》,p120:

  一次成功的实验

  一位教育家来到一所小学,请校长找来三个学生,让他们做个游戏。

  这位教育家从手提包里拿出一个瓶子,又取出三个系着绳子的小铅锤。他把瓶子放在地上,把三个小铅锤分给三个学生,让他们拿着绳子头,先后把铅锤放到瓶子里。

  他对这三个学生说:“这个瓶子是一口井,不过现在井里没有水。你们手里拿着的铅锤代表你们自己。井口很窄,一次只能上来一个人。”说完,他又问:

  “记住了吗?”三个学生齐声回答:“记住了。”

  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他一边灌,一边喊:“危险!快上来!

  一……二……”

  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三”字刚出口,三个学生就顺利地把小铅锤一个一个提了出来。

  教育家问这个女孩:“你刚才跟他们俩说了什么?”

  女孩如实地告诉了他。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教育家问。

  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这位教育家激动地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他对校长说:“这个实验我做过许多次,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拉铅锤,结果铅锤都堵在瓶口,一个也拉不出来。今天,我的实验终于获得了成功。”

  磁场指瑕

  实验成功,原文归因为女孩的先人后己。女孩让别人先出去,因而不再重现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拉铅锤而使铅锤都堵在瓶口的情况。

  教参(人教社教师用书)则把实验成功归因为合作。

  笔者认为,先人后己与合作不失为成功原因之一之二,但决不是主因。

  笔者认为,主因是有人指挥,次因是指挥得当,第三位原因可算是合作,第四位原因可算是先人后己。

  如果像原文那样归因为先人后己,那么,人人谦让,谁也不先上,结果可想而知,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铅锤都留在瓶底。

  如果像教参那样归因为合作,那么,两个先决条件“谁来分配”与“如何分配”还没解决时,互相配合即合作从何说起?

  有人指挥,是解决谁来分配的问题;指挥得当,是解决如何分配的问题。

  有人指挥。实验中,女孩挺身而出,机智果断地对两个同伴发号施令,这是成功的首要保证。相反,如果没有这一角色或还要选举才能产生,那么,时间与时机稍纵即逝。

  指挥得当。实验中,女孩说的“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一强调速度,二清晰次序,这是成功的重要保证。相反,慢则坐失良机;仅是“快”则会争着上而堵在瓶口,因为瓶口窄,每次只能上一个。“快”也得有快的做法。“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使得“快”能鱼贯而出,畅通无阻。

  女孩的先人后己,使得她面对铅锤脱离瓶口的临急之事时能够心无旁骛,能够当仁不让,能够发挥遇事机智即刻提出又快又好的办法。女孩的先人后己,使得她的决策易为同伴接受——女孩安排自己最后才离开。

  在解决了“谁来分配”与“如何分配”后的合作,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才能“‘三’字刚出口,三个学生就顺利地把小铅锤一个一个提了出来”。

  教育家大呼“实验终于获得了成功”之时,在笔者看来,是“实验终于又告失败”之日,因为教育家的归因错了。这个失败只是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如果您刚好在某月8日买彩票中了巨奖,您能归因为“8”就是“发”的吗?

  如果某人住进某楼盘14楼后去世,您能归因为“14”就是“实死”的吗?

  那年那月,中国足球队输球,有人归因于不能像外国球队那样牛奶任饮,猪扒任食。现在可好,中国足球队吃香喝辣的与世界一流强队不遑多让,怎么就还是打不赢的呢?

  教育家的归因错了,折射出教育家的浅薄。他的“激动”,他的“结案陈词”式的总结,好比是一出小小的闹剧。

  这样的教育家,不“家”也罢。

  教育家的归因错了,如果并不扩散,那只是个人的自娱自乐;如果用以指导教育实践,那将是教育的不幸;如果进一步扩大至用以待人处事,那将是人与事的不幸。

  这样的归因,亟须下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