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薄弱学校如何走出困境
——考察学习杭州现代实验学校所获
南山区西丽小学 李进新
一、前言
受杭州市下城区教育局安排,我到杭州市现代实验学校考察学习三天。这三天,时间虽然很短,但收获颇多。我感受到了杭州市现代实验学校全体行政的热情好客、自信开放的为人品质,更感受到了杭州市现代实验学校全体教师“因工作而美丽,因教育而崇高”的精神风貌。
进到杭州市现代实验学校校园,彭音校长就给了我选择的权力:我想参加学校什么样的活动,学校就提供什么样的活动;我想看什么资料,学校就提供什么资料;我想和哪位教师聊,学校就安排这位老师和我聊;我想到学校分部参观,学校就派车接送,安排学校领导引领……
我的整个学习内容都是由我选定的,杭州市现代实验学校给了我全力的配合。我参观了学校的三个分部,参加了一次完整的学校行政会,还走访了学校的主要中层干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彭音校长在百忙中抽出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接受了我的采访。
考察学习,是一种体验式学习,也是一种研究式学习,既要我们实实在在地深入到活动之中、人群之中了解其教育教学及其管理的现象,更要我们从现象中抽象其本质,并从中寻找与我校实际相一致的规律性知识,以求解决我们学校当前发展中面临的疑难问题。
二、 杭州现代实验学校概况
杭州市现代实验小学位于老城区的农村结合部,前身为一所半日制的艺校,现由一个总部、两个分部组成,即由原朝晖二区小学、原朝晖六区小学和现代城配套小学构成。现有教学班28个,在校学生919名,教职工79名。教育理念:开放、人文、民族。校训: 乐学、善思、博爱、健体。 特色:民乐、棋类、水墨画。教师队伍呈现高学历、年轻化、专业型特点,其中省教坛新秀1人;市教坛新秀4人。本科学历教师占总数的一半。
杭州市现代实验小学以教学质量高而著称,区教育局机关干部的子弟大多选择在这所学校就读,也是市教育局授权接收外籍学生就读的学校。
三、杭州市现代实验学校的发展状态
杭州市现代实验学校,高扬现代意识,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现代的硬件、现代的师资、现代的教育质量打造“现代”的教育品牌。几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捷报频传。学校通过“德”的培养、“智”的开启、“体”的锤炼、“美”的熏陶、“劳”的养成等一系列的活动,创立了“全面和谐发展”的特色。
现代实验小学从昔日的“培养人就走”到今天的“人才回流”,从昔日的“质量立足”到今天的“良性循环”,以她良好的生态和旺盛的活力,在千帆竞发、百花争艳的教育天地中展示其独特的魅力。
1.杭州现代实验学校发展阶段
①第一阶段:从艺校到全日制学校——1986年,由半日制的艺术学校改制为小区配
套的全日制小学。
②第二阶段:从一个校区发展到三个校区——2005年,办集团式学校,向文化发达地区延伸,力图成为品牌学校。2005年新区招生仅20人,现已无法满足择校生的要求。
③第三阶段:从三个校区(可能)发展为四个校区——2010年始,在不久将来必将成为全国知名学校。
2.杭州现代实验学校的管理方式
①一线领导:一把手校长担任一个班的语文教学,行政人员都任主干学科课程,深入一线教学,深入一线教研,深入一线科研。
②合议事务:事务性工作在会议上协调,行政人员个个是参与者,以线管理。
④真情互动:以关怀留人,以关怀激励人,制度不是用来堵的,是用来引导人的,学校有请假制度,但至今还没有严格的考勤制度。
3.杭州现代实验学校的教育教学常规工作
①教育活动真抓实干:以民族文化教育为主线,抓四个平台,国学进校本课程;礼仪教育进《思品与社会(生活)》课程;大型民族文化活动常态化;通过与外籍学生家长会、与国际教育参观团的互动,既强化学生的民族情怀,又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②教学质量常抓不懈:学校以教学质量为学校的生命线,评价教师注重教学质量,对于质量不过关的教师,梯级名师评比一票否决,宁愿空出名额,也不让教学质量差的教师
上。
③队伍建设不留死角:配合教育局梯级名师认定工作,新教师结队帮教活动,青年教师在备课小组、科组、学校三级教学比赛中培养,星级教师教学展示,常态课开放;班主任通过案例学习、专题研修;双向选择课题,各环节有效辅导,各阶段按计划操作。
4.杭州现代实验学校发展的办学特色
①教学质量优于一切。学校将常规教学质量作为第一要务,立足常规教学,向常规教学管理要质量,在区内抽测中名列前茅。
②校本课程自成体系:学校编写并开设了以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礼仪和环境保护等为主题的各种校本课程,在民乐、棋类、水墨画等方面形成了特色。
四、 薄弱学校的内在发展机制
学校是一个复杂系统,影响学校的变化与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是非线性的,这些因素不单影响着整体,也影响着相互作用的因素。按照复杂科学理论,一所学校之所以良性循环式的发展或恶性循环式的倒退,就是因为在系统演进的关节点上,某一种因素的作用,一旦从无到有,并不但扩大,就将“支配”“役使”其它因素卷入同一种模式作用于系统。因此我们解构杭州现代实验学校发展的内在发展机制,探求杭州现代实验学校的借鉴意义,就是要寻找在杭州现代实验学校发展过程中起“支配”“役使”作用这些积极的因素。
我们认为“幸福”“质量”“特色”三要素是杭州现代实验学校的发展的本源性因素,它们彼此确认、彼此激励,构成了良性循环的动力体系。“幸福”“质量”“特色”也是构成
薄弱学校艰苦创业期、社会认可期、高速发展期的内在发展机制。
1. 求美:以幸福引领创业——“因工作而美丽,因教育而崇高”,这是杭州现代实验学校教师精神追求的写照,大家的工作状态已到了自由、自足的审美境界。
由于历史的原因,薄弱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面临学生家庭文化背景、教师专业水平方面的恶性循环,包括优生去选择更好的学校,而不是优生择校而来;优秀教师培养成熟后就走,而不是引进名师等,这就是薄弱学校至命的无助与无奈。
如何从恶性循环中走出来呢?引导全体教师享受工作的快乐是本体性的,也是根本性的,即使是通过名校兼并的方式促进高位均衡也是如此。只有引领教师面对困境而自由、自主的创造,才会感受到快乐,才能耐得住寂寞,才会迎来发展的机遇。杭州现代实验学校的高速发展,无疑与集团式办学有关,但更多的还是靠其幸福心态与坚忍不拔的毅力——在工作中享受快乐,在享受中积蓄能量,在享受中迎接学校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这是杭州现代实验学校创业期的秘诀。
杭州现代实验学校是从一所半日制的艺校走来,与区内其它学校相比,无论是生源还是师资都没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他们有的是永远也不会丢弃的精神财富——在工作中享受,在享受中工作的创业精神。彭校长是非常漂亮的西子姑娘,生活幸福指数很高,将工作视为享受。为了不让教师数量超编,更为了自己的教育情怀,她还教一个班的语文,享受着语文教学;为了避免教师的猜忌,学校行政班子宁愿将教育局下发的梯级名师认定的指标闲置,自己也不报名参评;为保证学校领导力,确保学校的快速发展,彭校长宁愿放弃支教的机会,致使自己失去参评中学高级教师的资格。这就是校长的价值引领,或者说幸福引领,这是比学习引领、道德引领、课程引领、制度引领更为有效的引领。有人问起彭校长,如何应对教师质效工资评定工作中的矛盾,她甜甜地一笑,并没有细致作答,“关
键在于跟教师沟通,关键在于引导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享受美丽、享受幸福。”
2. 求真:以质量引领发展——将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这是杭州现代实验学校教师工作目标的真实写照。
对于一所比较薄弱学校而言,怎样才能让社会接纳、认可?怎样才能培养出优秀教师?怎样才能让优秀教师留下来发展?这是摆在众多校长面前的难题。为数不少的学校选择的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想通过参加多种比赛获奖来征得大众的认可与尊重,但最终都不如人意,有的甚至还得了个不务正业的骂名。转变薄弱学校没有别的路线可以选择,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关节点,无论在社会的经验判断还是教育目标的逻辑判断都是如此,杭州现代实验学校的发展更是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一个新校区,第一年一共才招到20多名学生,社会当时是如何评估这所学校的呢?可为什么只用了不到五年的时间,这所学校就成了大众选择的对象——区教育局机关工作人员的子弟大多都来该校入读呢?就是因为该校抓教学质量,这些年来教学质量总是名列前茅。这是杭州现代实验学校认可期的秘诀。
抓教学质量,学生而言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但它的功能也是多方面的,对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无疑是全方位的。由于抓教学质量是一个综合工程,既有学习态度的教育,也有学习方法的教育,既有学习知识的教育,还有学习能力的教育,抓教学质量能全方位地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由于抓教学质量是一个综合工程,是学校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根本性工作,更是关键性工作,无论是对基础薄弱的学校还是对基础较好的学校,都是攻坚仗,因此教学质量高,既能被行内人士认可,也能够被社会大众认可,能让教师获得自信心、成功感甚至是尊严感。由于抓教学质量是一项实打实的工作,任何人来不得半点虚伪,必须按规律办事,按常规办事,因此能培养教师的工作责任心与良好的工作态度,特别是能培养教师钻研精神与团结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学习型学校文化。
3. 求善:以特色引领超越——开展个性化教育,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一所薄弱学校,一旦经历了艰苦创业期、社会认可期之后,往往因为先天的不足而后劲不够,这就要求学校必须要有资源意识,在一定的程度上还要有反向思维,要在自己的劣势中找优势,以极大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这是杭州现代实验学校高速发展期的秘诀。
杭州现代实验学校从半日制的艺校一路走来,教师专业水平可谓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但这个问题今天来看可能就变了,这就是彭音校长的思维。历史遗留下来的这些艺术专业教师,比哪一所学校都多,学校的艺术教育的历史比区内的哪一所学校都远久,这一批艺术教师在今天看来就是难得的财富。
杭州现代实验学校将学校的特色定位在民族文化教育上,学校充分利用自己拥有的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在民族 艺术上握掘潜能,在民乐、水墨画、舞蹈、园艺、合唱、棋类、编织等方面自成体系,获得了兄弟学校无可比拟的优势。学校编写并开设了以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礼仪和环境保护等为主题的各种校本课程,在民乐、棋类、水墨画等方面形成了特色。
这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我们常说的教育资源大多是一个物的概念,其实教育资源应该是一个人学概念。我们与当下的环境建立联系,我们对当下的环境赋予教育意义,这时的环境就是教育资源,我们就必须尽可能地去发现、激活与利用这些资源,让这些教育资源为学校的特色建设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资源,我们就可以打开自己的思路,无论对优质学校而言,还是对薄弱学校而言,都非常重要。乡村相对城市而言,经济可能落后一些,但如果将落后的经济环境引入课程,可以让学生观赏还没有开发、没有破坏的自然生态,可以引导学生去构想未来农村的发展。城中村或者说城乡结合部,的确比闹市区的
市政建设差一些,但它一方面兼有农村得天独厚的优势,也兼有城市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些优势一旦引入课程,其教育意义是不可低估的。特色建设的关键就在于寻找并利用区别于他者的环境。
五、后记
学校与学校之间相比,有太多的相同,也有太多的不同。如果只注意相同的方面,我们会发现,大家差不多都在做同样的事,两个学校之间似乎没有什么可以学习的,如果只注意不同的方面,我们又会发现,两个学校由于历史、文化的原因,两个学校似乎没法学。显然,这两个看法都是不对的。我们所要学的,就是在对待同样的事情上,是否有更有效的做法,在对待不同的问题上,是否共性的方法。换句话说,我们所要学的,就是要在相同的问题上学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事情中有着相同的方法。
我之所以如此热衷于杭州市现代实验小学等的考察学习与研究,是因为这所 学校与我校西丽小学有太多的相同。我们都是从薄弱学校走来,都在经 历着社会认可期和高速发展期,我们有必要运用薄弱学校走出困境的内在发展机制------以幸福、质量、特色引领学校发展。
能这样由表及里地研究一所学校,或者说学习一所学校,单有自身的学习欲望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一系列的条件,包括这所学校是否对你毫不保留地全面开放,是否尽情地表达自己、表现自己,还包括你是否有较足够的学习时间,等等。教科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教育人力资源成长工程区际联动项目,区别于单向性、倾斜式的扶贫、支教、挂职培养方式,这是一种平等的互动,这是我们不曾见过的。作为第一期交流学习的学员,我们衷心地感谢教科所创造性地为我们架起了的学习桥梁,感谢下城区教育局,感谢杭州市现代实验小学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素材,也感谢教育局为我们学习提供了机会!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