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 ………线…………○…………
八上提升7
一、选择题
1.下面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深刻地感到,一张报纸的生命力在于能否为读者奉上丰富、新颖、优质的精神食粮。
B.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C.对两院院士历年来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出的重大贡献,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D.在专业研究、实验方面有优势的单位,有派出讲学人员、接受访间学者、举训训练班以及对其它协作单位提供帮助的义务。 【答案】D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__○_…__…_…___……__…:…号…订考_订_…___……___……___……:级…○班_○…___…_…__…_…___……:名…装姓装_…__…_…___……___……_:校…○学○……………………外内……………………○○……………………A.为了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办学水平,学校加快了校园环境改造的速度和规模。....
B.这条隧道已使用多年,里面相继出现了顶部渗漏、路面坑陷、道路泥泞等。 C.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
D.近年来,我国日渐增多的灰霾天气不仅给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而且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答案】C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屋粗制烂造B.这副劳动者的忧郁面孔上笼罩....,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 C.在即将亲眼见到大活人之前,..着消沉的阴影,滞留着愚顿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含首低眉..和压抑。 ,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 ....敬重D.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
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 ..【答案】D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记得那时我从私熟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或放牛去了。
......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B.母亲那种勤劳检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象。
....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C.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忍D.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答案】D
..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列夫·托尔斯泰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无垠的宇宙。
....B.鲁迅的许多作品都会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一些小巧玲珑的生活细节上。C.他们两人的爱好、处事方法迥然不同,谁也没法了解谁,谁也没法.... D.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盘古,只是众神之一,影响不大,从未享受过顶礼膜拜...
的待遇。 【答案】B
....6.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要塞(sài) 颁发(pān) 羞愧 粗制滥造B.屏.. C.滞.息(bǐng) 黝黑(yǒu) 吹嘘 杳无消息 留(zhì) 沥.青(lì) 宽恕 单精竭虑D.烂漫(.màn) 不逊. (n) 妯娌 振耳欲聋 【答案】B
.xù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颔首低眉。 B.她身材髙挑,有一头瀑布般的长发,无论走到哪里,都似鹤立鸡群....
C.臣受此殊誉,诚惶诚恐,感激不尽。 ....,分外夺目。 D.这对夫妇在客厅里正襟危坐........
地等待从国外归来的儿子。 试卷第1页,总6页
………线…………○…………
【答案】D
8.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胡髭(zī) 尴尬(gāngà) 粗劣(lüè) 两颊(jiá) .....B.侏儒(zhū) 粗糙(zào) 甲胄(wèi) 纠缠(jiū) ....C.广袤(mào) 无垠(gēn) 掩饰(shì) 鬈发(quán) ....D.敦实(dūn) 颔首(hàn) 锃亮(zèng) 长髯(rán) ....【答案】D
9.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夏水襄陵(升到高处) 不见曦月(日光) ..B.属引凄异(连接) 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C.戾天(至、到达) 甚箭(超过) ..D.负势竞上(凭依) 望峰息心(使……停止、平息) ..【答案】A
………线…………○………… 10.下列对《三峡》及《与朱元思书》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三峡》一文的作者是北魏的郦道元,《与朱元思书》一文的作者是南朝的吴均。 B.由《三峡》一文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以联想到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C.《三峡》与《与朱元思书》两文中都写到了猿鸣,并且以猿鸣之“哀”突出了环境的悲凉凄清。 D.《三峡》一文的“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与朱元思书》一文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在描写水势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C 二、课外阅读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钴鉧潭西小丘记(节选)
柳宗元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姆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②
,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④
之登于山。
(注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箱。②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③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④罴(pí):棕熊。
1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 道:道路 B.当湍.C.殆不可数.而浚者为鱼梁 湍:急流 殆:几乎,差不多 D.若.牛马之饮于溪 若:好像 12.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就(.
) 例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A.负土而.B.三十而C.博学而.出 立 笃志D.出淤泥而.13.下列句子中,与“若牛马之饮于溪”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不染 ) A.何陋之有 B.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尝射于家圃 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14.这篇文章写景的时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1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2)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答案】 11.A 12.C 13.D
试卷第2页,总6页
……○ …※○※……题※……※…答…※…订※内订…※……※线……※…※…订…○※※○…装…※…※……在※……※装要…※装…※不……※……※请……※※…○○……………………内外……………………○○……………………………线…………○………… ………线…………○…………
14.示例:“其碳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把向下的岩石比作牛马在溪边饮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岩石的奇形怪状(“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黑之登于山”,把向上的岩石比作熊派在山上攀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岩石的奇形怪状)。 15.(1)鱼梁的上面有个小山丘,生长着竹子和树木。
(2)那些高耸突出、如兽角斜列往上冲的石头,好像是在山上攀登的棕熊。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戏题盘石 王 维
①
可怜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杨拂酒杯。 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
(注)①可怜:可爱。
……○ __○_…__…_…___……__…:…号…订考_订_…___……___……___……:级…○班_○…___…_…__…_…___……:名…装姓装_…__…_…___……___……_:校…○学○……………………外内……………………○○……………………16.请发挥想象,描绘一、二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17.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三、四两句。
【答案】
16.在清澈的泉水边上,一块如席子般大小的巨石矗立着。春风习习,碧绿的垂柳飞舞在岸边的巨石之旁,不时拂过高高举起的酒杯。 17.三、四两句诗歌采用了反问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反问说如果春风不解人意的话,为什么又要吹送落花来?这同时也是拟人,春风更是善解人意,为独酌之人送来落花助兴。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陶醉于山间盘石的自得意趣。
四、综合性学习
18.学校准备开展以“人无信不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班级准备出一期小报,要求每人从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中搜集有关“诚信”方面的名言警句,请写出一句你搜集到的名言。
(2)上图是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2017年消费维权年主题的宣传海报,请简要介绍海报的内容,并写出2017年消费维权年主题的核心含义。 内容: 核心含义:
(3)阅读下面的故事,说说你的感想。
“曾子杀猪”的故事流传千古。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儿子在一旁哭闹着也要一起去。妻子说:“你在家待着,我回来了杀猪烧肉给你吃。”妻子从集市上回来后看见曾子正在磨刀准备杀猪。妻子马上制止他说:“我只不过是哄哄小孩玩的。”曾子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龄小,不懂世事,处处学习父母的样子。今天你欺骗他,是教他说谎话、欺骗别人。”妻子听了很后悔,于是和曾子一起杀猪烧肉给孩子吃。 【答案】(1)(示例一)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示例二)诚信为人之本。——鲁迅
(2)内容:海报画面的主体是一个大大的“信”字,并有一些典型的网络消费符号点缀其间,“信”字上面是“2017年消费维权年主题——网络诚信 消费无忧”,“信”字的下面是“中国消费者协会”。核心含义:网络消费要以信为本。 (3)(示例一)做人应言而有信,诚实待人。
(示例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影响。(言之有理即可)
19.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试卷第3页,总6页
………线…………○…………
材料: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每篇作品,都是反复修改而成的。他的小说《为克莱塞尔乐章而作》发表时只有5页,可是手稿却有800页。他写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时,仅开头就改过12次。
最后才定稿为“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句充满生活哲理的名言。
(1)请为这则材料拟一个标题。
(2)你从这则材料中受到了什么启发?请任选一个角度说明。 【答案】(1)示例:名家改稿铁事
(2)示例一:托尔斯泰的写作态度十分严谨,对自己的作品要求精益求精,我们应该学习他的这种认真的态度。示例二:好文章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改出来的。
五、现代文阅读 新闻阅读
………线…………○………… _________________的郭晶晶
寂若无人,4000多人的跳水馆静极了,连观众都出现了一种少有的平静,因为前四轮动作比下来,跳板上的郭晶晶已经成了“无敌”的代名词,郭晶晶最后一轮走上跳板时很平静,毕竟,她已经历了17年的水拍浪打。
错练跳水
17年前的她只有6岁,还在幼儿园。
当时体校教练来挑小队员,一眼就看上了她,她以为是去学游泳,使乐呵呵地跟教练去了。到跳水池前一站她就有点后悔,怎么都不肯往下跳,被教练逼着跳了一次吧,嘿,就选上了。
11岁时,郭晶晶一次随队赶赴南京集训,被当时的国家队教练于芬看上了。于芬问她:“想到国家队来么?”她天真地回答:“想!”一条辉煌的冠军之路使逐渐在她面前铺开。
“1994年全国跳水锦标赛,郭晶晶独揽女子十米台和三米板的两枚金牌后,人们都惊呼:中国又出了一个年仅13岁的奇才!
曾经沧海
1994年和1995年两年的异彩乍放,让国人对她的期望值迅速攀升,但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给她带来了人生中第一次重大挫折。
虽然在女子十米跳台的奥运预赛时,她的积分还领先于所有对手,但到决赛时却因失误终落第五。之后她从板台兼顾改到了专攻跳板,而“跳水天后”伏明霞的复出,使得郭晶品往往只能屈居亚军。来雅典前,郭晶晶参加了两届奥运,只捞回两枚银牌。
出征雅典
不管外界对郭晶晶是何种看法,中国跳水队教练非常清楚郭晶晶的实力所在。带过她的几个教练都说这个队员起跳有力,动作协调性好,悟性也高,若非“野心”不足,伏明霞在役时恐怕也会被郭晶晶击败。
事实的确如此。多年的积累使郭晶晶在伏明霞退役后迅速巩固了中国在女子跳板上的霸业。2001年世锦赛、2002年世界杯、2003年世锦赛,每年跳水最高级别赛事的女子三米板单人冠军都没逃出她的手心。
出征雅典,心里有底的郭晶晶,求胜心很强。首战便和队友吴敏霞合作,夺取了双人三米跳板的金牌。
心静夺冠
单人预赛她跳砸了一个动作,但曾经沧海的她已经磨出了一颗平常心。平静地比过半决赛后,郭晶晶规定动作的积分已经升到了第一位,决赛四轮动作下来,郭晶晶几近完美,将对手远远甩在身后。
最后一跳,郭晶晶平静地理了理头发,走板起跳,向外翻腾一周半接转体两周半,她在空中干净地完成了动作,“刷”的一声入水,现场的五星红旗立即挥舞不止。出水后的郭晶晶笑容像碧池中的涟漪漾了开来。
20.请在文章标题中心词前加个简短的定语,将标题补充完整。
21.全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请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22.文中“郭晶晶平静地理了理头发,走板起跳,向外翻腾一周半接转体两周半,她在空中干净地完成了动作,‘刷’的一声人水”一句使用了哪种描写方法?你觉得这里采
试卷第4页,总6页
……○ …※○※……题※……※…答…※…订※内订…※……※线……※…※…订…○※※○…装…※…※……在※……※装要…※装…※不……※……※请……※※…○○……………………内外……………………○○……………………………线…………○………… ………线…………○…………
用这样的描写方法有什么特殊作用? 23.请赏析本文尾段中最后一个句子。
【答案】
20.示例:无敌的(坚强的)
21.从结构上来看,加四个小标题可以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从内容上来看,能概括每部分大意,便于读者快速了解郭晶晶的运动生涯与重要成就。
22.用了动作描写。生动描绘郭晶晶跳水这一精彩瞬间的几个关键动作,一是表现了郭晶晶注意形象和沉稳,二是表现了郭晶晶的果断和奋力拼搏精神,能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23.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还用了新闻通讯中常用的特写手法,这样写让读者对郭晶晶开朗阳光的形象与印象更深刻。 现代文阅读
……○ __○_…__…_…___……__…:…号…订考_订_…___……___……___……:级…○班_○…___…_…__…_…___……:名…装姓装_…__…_…___……___……_:校…○学○……………………外内……………………○○……………………爸爸教我读中国诗
程怡
①十个月时,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接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扬扬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诗的意思,我很得意地嚷喊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年秋,我上小学。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怆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热人。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驿外清江十里秋,雁声初到获花洲。征车已驾展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爸爸在我童年时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无可移易的存在! 24.文中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记叙了三件事,请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学前,爸爸教“我”理解《示儿》诗中的句意;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第④段爸爸高兴得流泪,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根据全文,概括爸爸的形象。 27.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的理解。
【答案】
24. (1)孩提时,爸爸以自己奇特的吟啸教“我”记住了陆游的诗 (3)上学
试卷第5页,总6页
………线…………○…………
后,爸爸教“我”理解杜甫诗中思念亲人的感情 25.还未上学的“我”小小年纪居然懂得了诗的意思
26.①爸爸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②爸爸又是一个深爱孩子、懂得教育孩子的慈父。
27.爸爸教“我”的诗令“我”永生难忘:这些诗蕴含的精神情怀(爸爸的人格魅力)影响了“我”的一生;表达了“我”对爸爸的感谢与怀念。
………线…………○………… 试卷第6页,总6页
……○ …※○※……题※……※…答…※…订※内订…※……※线……※…※…订…○※※○…装…※…※……在※……※装要…※装…※不……※……※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