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联系实际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是在理解了体积的概念和体积的单位以后教学的,教师通过切开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看看它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体积单位,引入计量体积的方法.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是不能用切开的方法来计量物体的体积的.教师采用了让学生用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拼摆长方体的实验,引导学生找出计算长方体体积的方法。教师考虑到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要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考虑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情况,(如,不是所有物体都能切开,)怎样才能更好更快的解决问题,(如,找到计算长方体体积的公式,)从而从实践上升到理论,找到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
二、加强实际操作,发展空间观念。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重大的发展。然而此时,学生对立体的空间观念还很模糊,教师特别注意到加强实物或教具的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深对长方体计算公式的理解。在教学时,教师给了学生12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让学生摆放出不同的长方体,并把长、宽、高的数据填入表格中,启发学生思考,根据记录的长、宽、高,摆这个长方体一排要摆几个小正方体,要摆几排,摆几层,一共是多少个小正方体。再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个长方体所含小正方体的个数,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最后,通过学生自己比较、发现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在教学完长方体的计算公式后,教师继续启发学生根据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联系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自己推导出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正是教师正确把握了本册教材的重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强实际操
作。通过实际观察、制作、拆拼等活动,学生清楚地理解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来源,并能够根据所给的已知条件正确地计算有关图形的体积。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小组合作交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教学观念阻碍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和创造力的培养,要改变传统观念就要实现三个转变:教学目标,由以知识传授为主改为增长经验、发展能力;教学方法,由以教师为中心改为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气氛,由以严格遵守常规改为生动活泼、主动探索。在新的教育观念的指导下,教师在本节课中大胆地实践,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给学生最大限度参与学习的机会,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掌握了数学建模方法。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热情让每个听课老师都能感受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因为它不仅仅让学生学会了一种知识,还让学生培养了主动参与的意识,增进了师生、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并从活动中形成了数学意识,学会了创造。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在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立体图形,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学生以前虽然接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但只是直观形象的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还有一定难度。本单元前几课时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这节课要在此基础上掌握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掌握公式的意义和用法。这是下一步学习体积单位进率的基础,更是以后学习容积的基础。因此,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必须掌握熟练。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作,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
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体积公式的意义。 二、说教法 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好奇心促使他们什么事都要自己去动手尝试。而他们的思维特点又一般都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然后形成表象,再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领悟,进而内化为己有,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学生动手***作,同时配合多媒体课件演示. 三、说程序
这部分内容分3课时进行教学。第1课时教学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第2课时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第3课时进行综合应用,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激情引趣,揭示课题。
任何新知识都是以原有知识体系为依托,因此在复习中我设计了如下内容来为新课做好铺垫。
1.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用学具手势或其他方式描述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分别有多大。
2.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利用动画演示把它们切割成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请学生说一说他们的体积分别是多少?是怎样知道的。从中使学生体会到长方体、正方体是由多少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它的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
这时学生就会产生疑问:生活中遇到的计算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问题,多数不能切开来数,这种方法在实际生活中行不通,又该怎么办?这样就在学生心里形成了一种悬而未决的状态,一方面自然而然地引出这节课要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另一方面也激起了学生探索新知识强烈愿望。 (二)***作想象,探索公式。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根据这一特点,先利用直观学具,引导学生进行实验***作,首先吸引学生,刺激感官,启迪思维,提高兴趣,在头脑中建立清晰的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也是引导学生的思维逐步由形象走向抽象。 具体的过程是: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长方体,边摆边在表格里记录:长、宽、高和体积
(2)汇报交流,学生在事物投影上演示讲解,教师依次板书在表格中。 (3)请学生观察所摆的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它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这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他们充足的讨论时间,让他们有机会各抒已见,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共同总结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4)用字母表示公式,要注意书写形式的指导。 (5)完成例1,学以致用,加深理解。 (6)利用关系,类推公式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并且在刚才的实验***作中,也有学生摆出了正方体,因此学生很容易就能够由长方体的体积公
式推导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需要注意的是用字母表示公式时,使学生明确三个a相乘也可以写成a3,3写在a的右上角。 (三)巩固练习,扩展应用
练习是数学中教学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使学生能正确运用公式,我设计了多层次的练习:
1通过让学生完成教科书第33页的“做一做”的第一题,先让学生动作***作,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掌握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2.做第33页“做一做”的第二题,巩固刚学过的“立方”的知识,要使学生弄清,什么情况下可以写成一个数的立方,一个数立方应该怎样计算。做题时,如果发现学生把3个相同数连加与连乘混淆起来,教师应及时纠正。 3.完成练习七第1题,让学生运用公式计算。
4.完成练习七的第7题,要注意这道题算式的运算顺序。 5、拿出课前准备得长方体物体,同桌合作计算出它们的体积。 学生明确求体积应先量出它的长、宽、高,再进行计算。这样设计,既能使学生加深对计算长方体的计算方法的掌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全课,质疑解惑。
(1)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这样设计目的对新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的回顾,梳理,内化的过程,同时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和回顾与反思的习惯。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如图的三角形ABC中,AD:DC=2:3,AE=EB. 甲乙两个图形面积的比是( )
A.1:3 2.一个体积为40
B.1:4 C.2:5 D.以上答案都不对
的长方体木块,从顶点挖掉一个棱长为1dm的小正方体后,( )。
A.表面积变小,体积变小 C.表面积变小,体积不变
B.表面积不变,体积变小 D.表面积不变,体积不变
3.表示12比x的3倍少8的式子是( ) A.3x+8=12
B.3x-8=12
C.12-3x=8
4.长方体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 ) A.成正比例 C.不成比例
B.成反比例
D.既可能成批比例,又可能成正比例
5.钟面上分针走一圈,时针转动的角度是( ) A.90°
B.60°
C.30°
D.10°
6.如图所示是一个正方体展开图,和这个展开图对应的正方体是( )
A. B. C. D.
7.分母是8的全部最简真分数有( ) A.8个
B.4个
C.6个
D.5个
8.一块钟表的分针长4cm,O是圆形钟面的圆心,当前时间是下午3时,分针尖端所在位置为E点,过了( )分钟后,分针尖端所在位置为F点,扇形EOF的面积为25.12cm2。 A.50
B.20
C.30
D.40
9.一种商品先涨价10%,后又降价10%,现在的商品价格与原来相比( ) A.升高了 B.降低了 C.没有变化
10.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①男生比女生多25%,那么女生比男生少20%;②一个长方体恰好可以切割成两个相同的小正方体,已知每个小正方体的表面积是30平方厘米,那么这个大正方体的表面积就是60平方厘米;③5克糖放入95克水中,糖占糖水的5%;④将一段圆木锯成两段共用8分钟,照这样计算,如果将这段圆木锯成3段要用16分钟;⑤既能表示数量的多少,又能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统计图是条形统计图。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二、填空题
11.甲、乙二人各有若干元,若甲拿出他所有钱的20%给乙,则两人所有的钱正好相等,原来甲、乙两人所有钱的最简整数比是(______)。
12.王老师买钢笔和圆珠笔各x支,圆珠笔每支1.5元,钢笔每支5.6元,一共要付_____元。 13.生产一批零件,生产一个零件的时间和完成任务需要的时间成______比例.
14.在很小的时候,我们就用手指练习过数数,一个小朋友按如图如示的规则练习数数,数到2006时对应的指头是______(填出指头的名称,各指头的名称依次为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
15.2022年亚运主场馆奥体博览城核心区占地A5B3C00平方米,A为最小非零自然数,B为最小合数,C既是奇数又是合数,这七位数是___,四舍五入到万位约为____万平方米.
16.在一幅比例尺是1:200的图纸上,量得一个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厘米,这个花坛实际占地________平方米;在花坛外周围修一条宽1米的环形小路,小路实际面积是________平方米. 17._____÷36=20:_____=
1=_____(小数)=_____% 418.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高也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底长9厘米,三角形的底长_______厘米。
19.34090900≈________万 4000000000=________亿 20.如果ab=cd,那么a:c=(_____): (_____) 三、判断题
21.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不可能相等。 (____) 2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6dm,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______)
23.一个盒子里装有同样大小的黄、白乒乓球各3个,要想使取出的乒乓球中一定有两个黄乒乓球,则至少应取出5个球。(_____)
24.2:3可以写成 ,也可以读成:三分之二. (____) 25.条形统计图用宽度相等的条形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 (____) 四、作图题
26.用圆规画一个周长是9.42厘米的圆,并用字母o、d标出圆心、直径. 五、解答题
27.温州南→杭州东G7540次动车有关信息如下表: 车次 G7544 发站 温州南 到站 杭州东 发时 09:00 到时 12:00 里程 429km 二等座票价 167.00元 这列动车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8.中国古代有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器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它是为便于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流传至今。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其中第一个字“春”是指立春,为春季的开始,但在气象学上,入春日是有严格定义的,即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超过10℃又低于22℃,才算是进入春天,其中,5天中的第一天即为入春日。例如:2014年3月13日至18日,北京的日平均气温分别为9.3℃,11.7℃,12.7℃,11.7℃,12.7℃和12.3℃,即从3月14日开始,北京日平均气温已连续5天稳定超过10℃,达到了气象学意义上的入春标准。因此可以说2014年3月14日为北京的人春日。
日平均温度是指一天24小时的平均温度。气象学上通常用一天中的2时、8时、14时、20时4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作为这一天的日平均气温(即4个气温相加除以4),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下表是北京某区2017年3月28日至4月3日的气温记录及日平均气温(单位:℃): 时间 3月28日 3月29日 3月30日 3月31日 4月1日 4月2日 4月3日 2时 6 7 7 8 8 11 13 8时 8 6 9 10 7 7 11 14时 13 17 15 19 18 22 21 20时 11 14 12 13 15 16 17 平均气温 9.5 a 10.8 12.5 12 14 15.5 根据以上材料解答下列问题。
(1)求出3月29日的日平均气温a。
(2)请指出2017年的哪一天是北京某区在气象学意义上的入春日。
29.王大伯在2012年12月存入银行5万元,存期半年,当时的定期存款年利率为3.30%,王大伯到期能拿到多少钱?(2008年10月9日至今,我国暂时取消了原来5%的利息税)
30.由于油价逐渐上涨,现在快递价格比原来上涨了20%,每件物品的快递费达到12元.原来每件物品的快递费是多少元?
31.李奶奶存款3000元,定期2年,如果年利率是4.68%,利息税率是20%,到期后,她可以取出本金和税后利息多少元?
32.2019年2月1日开始,红红5天看了60页书,照这样计算,红红2月份一共可以看几页书?(用比例解决)
33.校服厂原来做一套校服,用布需要2米,现在改进了裁剪方法,每套节约用布一成,原来做120套这样的校服所用的布,现在至多可以做多少套? 六、计算题 34.直接写得数。
=
0.1÷10%= a - a=
35.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1)+ +
(2)+( - ) (3)(4)
+ + + + -
(5)+( - ) (6)-( +
【参】***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B 二、填空题 11.5:3 12.1x 13.正 14.无名指 15.154 16.56 15.7 17.80 0.25 25 18.18 19.40 20.d b
C D B C B D )
三、判断题 21.错误 22.错误 23.√ 24.错误 25.正确 四、作图题
26.
五、解答题 27.143千米/时
28.(1)11℃;(2)3月29日 29.50825元 30.10元 31.元 32.336页 33.133套 六、计算题
34.
35.(1)(2)(3)3 (4)(5)(6)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如图,三角形EAD的底和高分别与长方形ABCD的长和宽相等,F是长方形长的中点.阴影部分甲、阴影部分乙和空白部分丙的面积之比为( )
A.1:2:3 B.2:3:4 C.1:3:4 D.1:2:4
2.在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时,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等份后,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 ) A.圆的半径
B.圆的直径
C.圆的周长
D.圆周长的一半
3.如图:这个杯子( )装下3000ml牛奶。
A.能 B.不能 C.无法判断
4.用15克盐配制成含盐率为5%的盐水,需加水多少克?正确的列式是( ) A.(15﹣155%)5%
B.15×5%﹣15
C.15÷5%+15
D.15÷5%﹣15
5.在含糖率20%的糖水中加入5克糖和20克水,这时的糖水比原来( ) A.更甜了
B.不那么甜了
C.一样甜
D.不能确定
6.把10克糖放入100克水中,糖与糖水的重量比是( )。 A.1:10
B.1:11
C.10:11
7.从前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形状都是三个正方形的图形是( )。
A. B. C. D.
8.小军乘长途汽车去奶奶家,14:30发车,经过7小时到达,这时小军看到的景象可能是( )。 A.旭日东升
B.烈日当空
C.夕阳西下
D.满天繁星
9.贝贝想调制一杯含糖率为20%的糖水,现在他在60克水中放入了10克糖,要想满足要求,他应再( ) A.加入2克糖
B.倒入5克糖
C.加入20克水和10克糖
10.下列各数中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是( )。 A.
3 12B.
5 6C.
1 21二、填空题
11.一个圆柱侧面沿高展开是正方形,这个正方形一周的长度是24cm,那么圆柱的侧面积是(_______)平方厘米,圆柱的表面积是(_______)平方厘米。(第二个答案用含π的算式表示即可) 12.按规律填数:
(1)2、7、12、17____、____. (2)2、8、32、128____、____.
13.在8、10、25中________和________是互质数。 14.7
8
3
这个四位数能同时被2、3、5整除,个位上能填(____),百位上最大能填(_____)。
3
15.45cm=_____dm
9090千克=_____吨_____千克 3时15分=_____小时
16.用1,4,5,6四个数,通过四则运算(允许用括号),组成一个算式,使算式的结果是24,那么这个算式是________.
17.如下图,在平行四边形中,甲的面积是36平方厘米,乙的面积是63平古厘米.则丙的面是________平方厘米.
18.因为24÷6=4,所以________和________是________的因数,________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倍数。
19.把3.07扩大(_______)倍是3070,把38缩小1000倍是(_______)。 20.把下面的数改写成用“亿”做单位的数. 800000000=________亿 三、判断题
21.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等底等高,他们的体积和是36立方米,那么圆锥的体积是9立方米。(_______) 22.每一个圆的直径都相等. (____)
23.一件商品的原价是200元,先提价20%,再八折出售,仍卖200元。(____) 24.一瓶饮料重650升. (______)
25.在2、3、8、5、2、6、7、2、4这一组数中,它的中位数是4,众数是2. (____) 四、作图题 26.操作题
1以直线MN为对称轴作图A的轴对称图形,得到图形B; 2将图形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0,得到图形C。
五、解答题
27.一间办公室的地面要用方砖铺地,用边长3分米的方砖,需要192块;改用边长4分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
28.商店里有一批货,第一天运走了总数的货物共有多少吨?
29.95号汽油原来每升7.4元,现在加油站搞活动,单价降低5%,每升便宜多少元? 30.在算式中的合适的位置上添上小数点,使算式成立。 48×35=16.8 2394÷63=0.38
31.青岛至济南高速公路全长318千米,甲乙两分别从两地同时相对开出。2小时后还相距18千米。已知甲车每小时行7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32.有一根铁丝,用去了它的一半少1米,结果剩下5米,问这根铁丝原来长多少米? 33.解方程
3x+1.6×3=9 x:六、计算题 34.直接写得数。
43-15 = 270+90 = 4050= 1.60.5= 3.1-0.6= 30.2=
21,第二天运走的比总数的多4吨,这时还剩17吨,这批5411=2: 23331152-= += 4= 6= 48354935.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8
+5﹣6
+0.75; 3×8﹣3+3×3.75;
3,07﹣(3.07﹣1.8); 9+99+999+9999.
【参】***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A D C B A D B A 二、填空题
11.+36
12.27 512 2048 13.25 14.9
15.045 9 90 3.25 16.4÷(1-5÷6) 17.27
18.6 24 24 4 6 19.0.038 20.8 三、判断题 21.√ 22.× 23.× 24.错误 25.√ 四、作图题 26.略 五、解答题 27.108块 28.60吨 29.37元
30.83.5=16.8 23.9463=0.38 31.80千米 32.8米 33.x=1.4;x=3 六、计算题
34.28; 360; 2000; 0.8;15; 38; 815; 15; 335.8;37.5;1.8;11109
; 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