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校园暴力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校园暴力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教育 教研 校园暴力成因分新及对策研究 文/医欠阳丹 随着社会变迁,青少年道德观念、生活习惯、思考模式以 及行为准则方面等都产生极大的改变,全国犯罪率增加且犯罪 年龄层下降。校园不再单纯,校园暴力时常发生,已经演变成 不得不引起全社会重视的社会现象。据青少年犯罪研究会近期 一份统计报告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占了全国总犯罪 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的少年犯罪又占青少年犯罪总数 的70%以上; 《兰州晨报》曾向当地中小学生发放2100多份问 卷调查,从收回的900多份问卷中发现:50%的学生认为定自己 身边存在校园暴力。 一、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 (一)个人原因。青少年自我心理不成熟,心理调节能 力差,往往不能很好的承受外界环境带来的压力,特别是初中 阶段,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压力不能依靠自身进行心理调 节,也无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来宣泄,往往会选择 寻找刺激、欺负他人等外部行为来宣泄,在不知不觉中犯错。 (二)家庭原因。一些家长对独生之女的溺爱、放纵以及 不良的教育方式,造成孩子缺乏忍耐力和自我约束能力,情感 脆弱:有的家庭不和睦,家庭成员之间,甚至会出现“以牙还 牙”、“以暴制暴”的暴力现象;一些父母,特别是进城务工 人员,整天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成长,对自己的孩子的 学习、表现不闻不问,加上单亲家庭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孩 子的心理造成缺陷。 (三)学校原因。尽管我国早已确立了“德、智、体”全 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也有“教书育人”的优良传统。但由于现行 的考试制度,一个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一个学校领导的政绩如 何,一个教师的水平怎么样,都要由“中考、高考的成绩”来衡 量、来体现,导致许多学校的教育模式带有功利色彩,片面追求 教学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健康和德育美育的教育。 (四)社会原因。当前,我国处在高速发展的社会转型 期,不可避免存在一些现象,当前成人世界的拜金主义, 享乐主义、贪污受贿等腐化现象无不直接影响着学生。社会暴 力文化的泛滥诱发了学生文化营养的失衡,成为引发校园暴力 的一个主要原因。网络世界无奇不有,暴力、恐吓、凶杀、色 情等信息大量出现,对青少年有极强的示范作用,网络、电视 经常描绘暴力,没有反映人类的真实情况,而是用虚拟的暴力 情节去煽动人们热衷于暴的情绪。正所谓“暴力文化繁殖了校 园暴力行为,而法制的缺失助长了校园暴力的气焰”。 二.校园暴力的防范策略 (一)切实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前,学生的教育形 势越来越严峻,学校一定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缓 解中学生的心理压力,调节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不挤占心理健 康教育课,各学科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要认真挖掘出教材中 具有心理品质教育内容的因素,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 训练,将心理健康的教育思想、内容和行为渗透到每天的具体 教学中,随时随地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发现心理不健康的学 生,要及时对症下药,疏通、引导。学校要成立心理咨询室, 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定期开放,定期召开讲座,面向全 体学生,开展集体辅导和个别咨询相结合的心理健康咨询活 动,切实引导、帮助中学生健康、顺利度过青春期,减少校园 暴力事件的发生。 (二)多渠道加强家校联系,配合家长正确教育和监护孩 子。建立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结合教育网络。学 校成立家长委员会,坚持家校沟通与合作,让家长充分参与学 校管理,体现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的知情权,认真听取家长合 理化建议,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成立家长学校,定期给家长 开设家庭教育课,不仅提高家长的文化教育素质、思想素质, 更要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使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作 用,提高他们对子女的责任感,让他们正视家庭教育。 (三)明确学校教育使命,加强学校管理,建立预防校园 暴力的机制。学校教育的使命是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目的是培 养完整而具体的人。应把教育重心从知识灌输转移到学生综合素 质的培育上,在学校教育中,既要重视科学知识的灌输,更要注 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与教育,注意培养青少年的思维方 法,提高他们认知水平,正确判断真、善、美,学会处理人生中 遇到的各种矛盾。学校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主题系列活 动,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树立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精神, 增强校园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促使学生积极健康发展。 (四)社会各部门要联手,减少不良文化、不良环境对 学生的影响。社会各部门要认真学习2004年2月26日,中 央、下达的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 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深刻领会其精髓,共同治理学校周 边的环境。学校周边坚决取缔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的“三厅两 室”;、新闻出版等部门要联合采取措施,遏制“凶杀、 淫秽、暴力”的出版物的传播;学校要积极引导学生远离暴 力,健康上网,多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积极与当地 部门联动,把校内和校园周边不稳定的因素尤其是可能引起暴 力事件的因素及时报告机关,减少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总之,消除校园暴力问题任重道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 程。只有家庭、学校、社会方方面面紧密配合,共同努力,坚 持不懈,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让校园成为一方净土。■ (作者单位:福建福州第十四中学) (责任编校:张文杰) Ⅲo阳口日U^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