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桃花源记》教学设计课题与反思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课题与反思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基本信息: 课题 作者及工作单位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21课《桃花源记》 黄琴 兴文县共乐初中 教材分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7~9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这样的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桃花源记》编排在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一篇脍炙人口的记述性散文,居单元之首,是单元的重点课文,属初中必背课文。诗人“以文为辞”,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美好的理想境界——世外桃源。其文描写生动传神,语言精练优美,主题深刻含蓄,很有欣赏价值,因此,学习本文对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培养文言散文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文质兼美,要让学生多读,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及作者思想。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己经有了一定的文言阅读能力,结合课本上的注解,疏通文意已不是难事。学习这篇文章,词语解释、内容的理解翻译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课文注解,小组内相互补充疏通,教师针对疑难点进行点拨强调。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动,爱发表见解,希望受到老师的表扬。因此,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一特点,创造条件和机会,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学习,注重他们自身对知识的理解、领会和积累。通过对内容由浅入深的学习,逐步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又能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老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作者及相关作品; (2)准确朗读并流利背诵课文;理解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积累常用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 (3)整体感知,把握课文通过对桃花源“美”与“乐”的分析,领会本文的主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整体感知全文,培养文言文语感; (2)参考注释,理解文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自读能力; (3)通过对桃花源美景的描绘,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作者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为追求理想的生活而努力学习,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准确朗读并流利背诵课文;积累常用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 2.感受桃花源的美境,理解文中作者所表达的美好理想。 教学难点:理解评价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在舒缓的音乐中,展现几幅景色美、人情美的画卷。教师提问:同学们,这些画儿美吗?(学生:美!)教师继续提问:美在哪儿?(学生:景色优美,一、人们的生活美好。)导入新教师作抒情式的引课,激发导:是的,早在一千兴趣 多年前,我国田园诗人陶渊明就在《桃花源记》中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景美人乐,与世隔绝的人间仙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课文,一起走入桃源胜境。 学生听音乐,看美图,沉浸在美中,并根据老师的提问作感性认识。 通过声音、画片的熏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生活在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时代。因对统治阶级的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二、的生活。又因他的洁边听讲边结简介作身自好,后人称其为1了合课下注释○者,知人“靖节先生”。诗歌解作者生平。 多以表现田园山水、论世 归居之乐见长,是我国第一位山水、田园诗人。代表作有诗歌《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诗》和今天我们所要学的散文《桃花源记》。 1、播放配乐朗1、认真听读带。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技巧,注意语读,注意朗读的速、语调、停顿,教语速、语调、停师作适当提示。 顿。 积累文学常识; 便于学生理解他产生“世外桃源”这种理想社会的思想及其社会根源,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2学生自由朗读课2、教师示范朗○文,整体读。 朗读。 感知 3分组朗3、学生分组朗○读后,教师及时表扬读,每组一段,读的较好的那一组,比赛哪个小组读并对其它组做出激励得最好。 性评价及提出要求。 培养学生的听读能力及文言文语感。

1先自主利○1、提出要求:用书本上的注学生结合课下注释,释,理解词语,自主疏通文意;学生疏通语句;再在不能自主解决的可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小组内交流讨论。 疑难。 四、2、检查学生的自主合作,疏通自学成果:解释词语、翻译句子。 文意 3、分析解决学生的质疑。 4、强调重难点词句。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理2展示自学○解文言文意的成果:解释词语、翻译句子。 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3学生质○疑。 4听老师点○拨,纠错,修改笔记。

1、提问:渔人进访的桃花源是一个美丽怡人的“绝境”,其“美”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其中的“景美”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呢?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描绘桃花1根据老师源美景的句子大声读○的提问,采用自出来并作归纳。 主、合作、探究3、古文文字简的方式思考问约,蕴含却极其丰题,并派代表发富,寥寥几句,向我言。 们展现的是美不胜收2在课文中五、的桃源美景,请同学○抓住们发挥你的想象,用勾画出描绘桃花“美”现代汉语来描绘一番源美景的句子,“乐”,桃源美景。要求:描并大声的朗读出来;全班有感情品析文本 绘时抓住具体的景物,展开合理的想地朗读诗文中一象,尽可能采用一些二段。 贴切的修辞,最后以3按照要求,○抒情结束你的描写。 发挥想象力,用4、提问:文中现代汉语来描绘描写桃花源村民生活一番桃源美景。 的句子有哪些?他们是怎样对待渔人的?说明了什么? 5、提问:桃花源人在如此美丽安适环境中生活得怎么样?①用一个字概括;②文中哪几句话可以体现出来。 通过此教学环节的设计,突出重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加深理解和体验,实现研究体验式教学法。

1、环境如此优美、生活如此幸福的桃花源,在当时是否真实存在?从文中那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六、根据老师的2、既然桃花源问题探问题采用自主、并非现实存在,作者究,深入合作、探究的方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主题 式积极思考。 个美好无比的世外乐土呢? 3、我们今天应如何看待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1、熟读、背诵《桃花源记》,熟记课文中注解里的基础字词。 布置作业 使学生明确作者借此文表达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这一意图。 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七、布置作业,温故知新 夯实基2、整理本课础,积累沉淀 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同义词及成语。 板书设计:

桃 花 源 记 景美:清新、美好、宁静、迷人 进 人美:淳朴、热情、友善、好客 社会生活美:没有剥削、没有压迫,老有所养,幼有所 长、人人安居乐业。 人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出 踪奇:处处志之;遂迷,未果 对社会现实(政治黑暗,连年战乱)的不满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小组间展开的朗读比赛先由学生评价再由教师评价。 2、分小组合作探究自学解词,翻译句子这一环节由小组长评价。 3、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回答老师的问题,答后先由学生评价,老师再评价。 教学反思 1、备课虽认真,可在教学流程上,我还是采用了传统文言文教学的固定模式,没有新的突破,没能做到言文合一。 2、在教学实施上,让学生描绘桃花源美景那一环节所给时间不够充分,没能达到预期效果,以后我会适当延长课堂练笔的时间或者在课后布置小作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