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岛芍I 究 o梁懿涛 三角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之一,是高考考查的 面积相等关系,IJ得点M到直线( 的距离为f(x)=I 重点内容和热点。高考中三角函数题一般是以“一 小一大”的形式呈现,考查的是基本内容、基本运 si似c。 1. 1sin2xI,且当 =号时上述关系也成立, 算,属容易题。选择题、填空题考查三角函数的基 故函数,( )的图像为选项C中的图像。 本概念、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诱导公式的运 答案C 用、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三角函数的求值与化 点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可在单位圆 简、三角公式的变换与计算、正余弦定理、解斜三角 上得到形象地展示,因此常用来考查考生对三角函 形。解答题重点考查三角函数的性质与值域、三角 数定义的掌握程度以及数形转换的运用能力。此 函数与正余弦定理的结合、解斜三角形等,常与平 外,三角中的基础性概念与方法,如弧度制、同角三 面向量相结合,偶尔也会出现三角应用题,文科理 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与诱导公式等,也要理解并熟 科差异不大。 练掌握。 考点一、三角函数的概念 考点二、三角恒等变换与求值 例1 (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如图,圆0的 例2(2014年江苏卷)已知 ( ,竹),sin 半径为1,A是圆上的定点,P是圆上的动点,角 的 始边为射线OA,终边为射线OP,过点P作直线OA : 一 5。 的垂线,垂足为 ,将点 到直线OP的距离表示成 的函数-厂( ),则Y=_厂( )在[0,1T】的图像大致为 (1)求sin(詈+ )的值; ( ) (2)求c。s( 一2 )的值。 ), y 1 l 解析(1)因为01 (2 -, ),sin = 5, () D A B 所以c…:一、俪:一 。 y y l 1 故sin(号+ )=sin寻c。s +COS qT s‘1n O D C.D. = 2×c一 ,+譬× =一鲁。 解析 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点M(COSX,0), (2)由(1)知, △ w面积为 l sinxcosxl。在直角△oPM eF,根据 si sin…s ×(_竽卜了4, * 。 高中生之友.2o14 11上旬刊 责辅蔡志敏schr0dlnger123@sina.com (:0s2 =1_2sin2 =l一2×(譬) :÷, 所以c。s( 一2 )=c。s c0s2 +sin sin2 型)的图像与性质在高考题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正 确理解三角函数的性质,掌握三角函数图像的特点 (起点、对称中心(轴)、 J期等)与画法,利用图像辅 助解题,是解答这类题的常用技巧。 例4 (2014年江西卷)已知函数f( )= =(一譬) 了3 1×(一了4)=一 。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 ( +2 ̄OS2X)c。s(2 + )l勾奇函数,且 詈)=o,其 关系、两角和的正(余)弦公式、二倍角公式,从中可 中 ∈R,0∈(0,订)。 看出,高考已淡化三角变换公式的复杂转换,注重 (1)求0,0的值; 一些基本公式的运用与计算。值得注意的是,三角 函数值的计算要记得通过角的范围来确定值的正 负,而且要尽量避免判断正负,如本题中sin2 ̄、 eos2o/的计算就是通过二倍角公式,而不是利用 sin +cos 1。 考点三、函数Y=Asin(出+ )的图像与性质 例3(2014年安徽卷)若将函数_厂( )=sin(2x + 丌_)的图像向右平移qo个单位,所得图像关于y 轴对称,则 的最小正值是。 ——解析方法1:将,( )=sin(2x+—'_TI_)的图像向 右平移 个单位,得到,( )=sin(2x+{一2 )的 图像。由该函数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可知 sin(手一2 )=±1,即sin(2 ̄一手)=±1,故2 一 = +号, z,即 = , z。所以当 >0时, = 。 方法2:画出函数/( )=sin(2 +手)的图像, 如图所示,将其向右平移得到图像关于Y轴对称,只 要将Y轴左边的对称轴平移到与Y轴重合即可,显 然最小的平移是 ,即 …= 。 、 3 /, \.一 / 0 \ 点评三角函数(包括正弦型、余弦型、正切 (2)若,(孚)=一÷, (詈,竹),求 sin( 十—33 ")的值。 解析(1)-厂(子)=( +1)c。s(詈+ )=一(。 +1)sin0=0,因为0∈((1,可),所以sin0≠0。所以rz +1=0,口=一1。又因 I厂( )=(o+2cos )COS(2x +0)为奇函数,所以f(0)=cos0=0。因为 0∈(0,丌),所以0= 。 (2)由(1),得 ):(2cos 一1)c。s(2 +{r_) =一sin2XeOS2 =一 1 sin4 。因为f(等)= 一 鲫÷ :一“ 一 ,2, ( ,了31",竹)竹 ,,所以c所以∞ 一。s :一÷。 。 所以sin( +詈)=sin ̄,eos 5耵-+c。s sin詈=了4× 1 3 4—3 一了 芎 。 点评本题利用了“若奇函数l厂( )在 =0处有 定义,则-厂(0)=0”的结论。此外,也可以利用奇函数 的定义,由l厂(~ )=l厂( ),得到COS(一2 +0)= 一cos(2 + ),结合0∈:0, ),得出0= ;或由函 数Y=。+2COS 是偶函数,知Y=cos(2x+0)必为奇 函数,又0∈(0,1T),得出0= 。 ,考点四、三角函数压Z用题 例5 (2014年湖:『匕卷)某实验室一天的温度 (单位: )随时间t(单,立:h)的变化近似满足函数 关系 £)=10一 c。s‘ "IT—sin f’f Eo,24)。 (1)求实验室这一天的最大温差; 高中 之友_201 4_11_上制 (2)若要求实验室温度不高于l1 ,则在 段 一时间实验室需要降温? sinA=一 ,【大1为C=耵一(A+B),所以sinC= 解析 (1)因为l厂(£)=10—2(等c。 ,f£+ sin(4+ :sinAc。sB+c。sAsinB:√5 -×(一拿)+ 寺sin ,IT f)=10—2sin( 了,f),又o≤ <24,所以 了6×等=了1。因此,AABC的面积s= 1。6sinc= 詈≤ t+詈 ,一 ≤sin( +詈)≤ 。当 = ÷×3×3 ×了1= 。 J2时,sin( £ 5 -)=1;当 =14时,sin( +子) 点评在正、余弦定理的选择上,一般遵循“角 =一1。于是_厂(£)在[0,24)上取得最大值12,取得 最小值8。 (2)依题意,当f(t)>1l时实验室要降温。由 (1)得, )=10—2sin( 十号),所以10 —2sin( +詈)>ll,即sin‘ ,f +詈)<一 1。义 o≤ <24,因此 < +詈< 10< <18, 故在10时至18时实验室需要降温。 点评二=三角函数应用题主要以正弦型函数为主, 其实质是在一定问题背景下,对Y=Asin( +妒)+b 图像与性质的应用的考查,如丽数的值域、最值、解 角不等式等。本题解题关键是把 + 视为一个整 体,将Y=Asin(tox+ )+b的问题转化为Y=Asinx+b 的问题,化繁为简,降低了思维难度。 考点五、正、余弦定理与解斜三角形 例6(2014年山东卷)AABC中,角A,B,C所对 的边分别为8,6,c。已知0=3,cosA:,了/6B=A "IT,。 (1)求b的值; (2)求AABC的面积。 解析 (1)在△ BC中,由题意知sinA= = =43、 了,又因为B=A+ ,所以sinB= sin(A+ Tf)=c。sA=等。由正弦定理得6= = 堂 √3 3 (2)由B=‘4+{,得c。sB=c。s(4+詈)= 22 高中生 友.201411上旬刊 多用正弦定理、边多用余弦定理”的原则,但在实际 应用中,优先考虑余弦定理,因为用正弦定理要考 虑一解或两解的问题,而用余弦定理则无此问题。 用余弦定理时,要注意检验 边长要符合“任意两 边之和大于第 边”。此外, 角形的面积公式的 选择可根据题中涉及的角来选择 例7(20l4年北京卷)如l ,在 AABC中,/_B= ,AB=8,点D在 日c边上,且CD:2,cos/_ADC:—二-1。 (1)求sin/_BAD; C (2)求BD,AC的长。 解析(1)4 ̄'AADC中,因为c。s/ADC=__1, 所以sin ADc:生 。所以 in BAD:sin( ADc AB)=sin/_ADCcos B—COSZ_ADCsin B 4√3 1 1 √3 3,/3 一了 __。 (2)AABD中,由正弦定理,得BD= :sinZADB 蜷 在△4 … c中 。” ,由触定“ 理得,AC =AB2+曰c2—2AB・BC.eosB=8 +5 一2 8×5×÷=49。所以Ac=7。 点评正、余弦定理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应 将题设条件集中于某一个三角形中,创造 适合运 用正、余弦定理的条件。此外,有关平面几何中三 角形的有关性质也应熟悉,如本题中用到的“j角 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另外两个内角的和”。 考点六、三角函数与向量 例8(2014年辽宁卷)在AABC巾,内角A,B, —解析(1)由/( )=XCOSX—sinx得_/’( )=COSX XSinx—c。s =一xsin 。因为在区间(0,— ]上 c的对边分别为。,b,c,且a>c,已知 ・Bc=2,b =3,cosB= 1,厂(l )=一 sin <0,所以 )在区间[0, 7r]上单调 习 : 递减。从而厂( ) 0)=0。 (1)a和c的值; (2)COS(B—C)的值。 解析(1)南BA・BC=2,得c・a・cosB=2。 (2)当 >0时,‘‘ 苎>0”等价于“si似一似> 又cosB=÷,所以ac=6。① 由余弦定理得a +c :b +2accosB。又b:3, 所以a +c =9+2×2=13。② 由①②,解得 =2,C=3或。=3,C=2。 因为a>c,所以a=3,c=2。 (2). ̄AABC中,sinB:\ : , 由正弦定理,得sinC= C sinB=了2× = 4 。 因为a=b>C,所以C为锐角。 因此cosc: =÷。 于是,COS(B—C)=cosBcosC+sinBsinC 1 7 2,/2 442 23 丁 。 点评 角函数与平面向量的综合体现在三 角甬数恒等变换公式、性质与图像与平面的向量的 数量积及平面向量的平行、垂直、夹角及模之间的 交汇,一般是先利 }}j向量知识建立三角函数关系 式,再利用j角函数知识求解;或是将三角变换公 式与正余弦定理交织在一起。平面向量主要是起 一个描述题设条件的作用,其实质是三角的问题。 考点七、三角函数与导数 例9 (2014年北京卷)已知f( )=XCOSX— sinx, [0, ]。 (1)求证 )≤0; (2)。<一smx<b在(0, )上恒成立,求。的最 大值与b的最小值。 0”;“一SlnX<6’’等价于“sin—b <0”。 令g( )=sinx一“,jⅡ0 g ( )7--COSX—C。 当c≤0时,g ( )>l1,g( )在(0,— )上单调递 增,g( )>g(0)=0对任意 ∈(o, )恒成立。 当c≥l时,对任意 ∈(O, "iT),g ( )=c。SX—c <0,g( )在(0, )上单凋递减,g( )<g(0)=0对 任意 ∈(0,7 -)恒成立。 当0<c<1时,存在惟一的 (0, ),使得 g (‰)=COSX0一C=0。 因为g( )在区间[0.‰]上是增函数,所以g(‰) >g(O)=0。由g( )>O对任意 ∈(0, ,f)恒成立,则 g(号)=l一号c>/0,即0 c≤ 。 综上所述,当。≤ 时,g( )>0对任意 ∈(0, .-f)恒成立;当(≥1时,g( )<0对任意 ∈(0, Ti")恒成立。 因此,若。< slnx<b对任意 (0,詈)恒成立, 则n的最大值为三,6的最小值为1。 点评导数作为T具,应用非常广泛。近几年的 高考题出现了一些导数和 角函数相结合的题目,给 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给三: 函数问题注入了新的血液, 这也成为今后考查: 角函数的一个重要方向。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外国语学校) 辩 高中生之友_20 11l上旬刊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