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服务设计思维的非遗荷花灯再设计研究

基于服务设计思维的非遗荷花灯再设计研究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235 l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艺术百家2018年第3期总第162期 HUNDRED SCH00I IN ARTS 口 文章编号:1003-9104(2018)03—0235—05 基于服务设计思维的非遗荷花灯再设计研究 陈嘉嘉 (1.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江苏南京210023;2.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摘要:本文以非遗荷花灯为起点,探寻了其历史文脉背后的“事…‘物”逻辑,并就此 逻辑分析了其面临的困境,接着导入服务设计思维对其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可能性加以分 析,尝试建构非遗荷花灯的产品服务系统,以期为当下的地方文化产业振兴及基于本土文化 的创意产品设计的研发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设计艺术;服务设计;非遗荷花灯;再设计 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识码:A 非遗荷花灯不仅是满足照明功用的器具,还是精 宫灯,由于汉代帝王崇尚佛法,常以灯火来敬佛,灯彩 神寓于实用、现实生活与祈福文化相结合的一种象征 便逐渐演变为帝王“表佛”的道具。但由“表佛”而诞 性表达。其制作有一套几百年传承下来的规矩,做一 生的观灯习俗并未在民间普及,只是在统治阶级的礼 盏灯有几十道手工工序。尽管每年的南京秦淮灯会 仪中延续下来。三国时期的东吴把“表佛”观灯的习 吸引了大批群众观赏,但传统灯彩手工艺人的生活却 俗发展为燃灯,加之淮水之畔的贸易集市日益繁荣, 不尽人意,传统灯彩也面临着萎缩与消亡的危险,其 使得这一习俗渐渐地走向民间。六朝时,南京作为中 设计的承继与转型迫在眉睫。服务设计是传统设计 国南方的文化中心吸引了众多文人、士大夫阶层聚居 领域在后32业时代的新拓展,其目的在于创造有用、 于此,统治阶级的观灯习俗也经由文人颂赞快速传人 好用且人们希望拥有的服务,进而营造更好的物质和 民间,因深受百姓喜爱,秦淮灯彩得以发展起来。到 精神体验。服务设计的价值在于打破传统造物思维 了梁代,由于梁武帝笃信佛教,使得“表佛”的次数及 的局限,将造物、谋事整合于一个叙事的系统中,不仅 规模都比以往提升了许多,民间也自然而然地将观灯 可以将造物变得更有意义、更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前 的习俗固定在元宵节。到了南唐,元宵节的习俗不再 景,也借由谋事,将服务与产品进行有机地整合,使得 以祭神敬佛为主,而是成为具有喜庆、礼俗等特征的 整件“事”的设计更深入、更贴近人们的新时代生活 一种节日活动。尽管历史上秦淮灯彩曾多次遇到发 需求。 展瓶颈,但元宵节闹花灯的习俗——“事”却一直保 一、非遗荷花灯的“事”“物”逻辑 留了下来。改革开放以后,国家重视民族非遗文化发 展,各级不余遗力地打造地方特色产品,成就了 非遗荷花灯是秦淮灯彩中的一种,秦淮灯彩,顾 今日“秦淮灯彩甲天下”的美名。 名思义,是生活在秦淮河边的手工艺人扎制的灯彩。 从历史文化溯源来看,秦淮灯彩的发展从统治阶 其流变及发展的过程不仅内嵌于南京历史文化发展 级“表佛”的道具①、士大夫阶层效仿宫中礼仪习俗的 的框架之中,更是民众因地制宜、民生自给的一种生 道具转变为普通民众喜庆娱乐、岁时礼俗的道具。秦 产方式选择的结果。秦淮灯彩的雏形来源于汉代的 淮灯彩已经传承了1700多年,之所以能够延续至今,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中外服务设计产业应用的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5BG102)阶段性成果 之一。 作者简介:陈嘉嘉(1980一 ),女,汉,江苏南京人,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 师。研究方向:服务设计,产品设计。 口 } 寺音秸莶丁服劳议计思筌lE的非遗荷花灯再设计研究 HUNDRED SCH00LS IN ARTS 是因为使其成为道具背后的“事”一直保留了下来。 “娱人”作用主要是因其视觉效果而带来的赏心悦目 的感官体验,也体现了佛心吉莲的美好愿望。 而这个“事”的内容虽然在各朝各代有着不同的内 涵,但依然作为一种民族文化习俗传承到现代社会。 因而,对于秦淮灯彩的研究不能拘泥于其作为造物结 果本身的研究,要跳出微观认知,去探寻其背后的 “事”的演变,探寻发展至今日的“事”的新的扩展内 容。 二、非遗荷花灯的困境与分析 历史上的花灯艺人开始多为能工巧匠,随着观灯 的习俗普及至民间,普通民众也自发地练就了自己制 灯的能力,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以家庭作坊模式为主 的生活补给方式,形成了花灯艺人的雏形——“灯花 子”“灯乞丐”。从名称上来看,古时的花灯艺人社会 那么,秦淮灯彩在南京元宵节中发挥着怎样的作 用呢?元宵节之“元”字,来于《4L)E正义》中的描述: “元,善也。”而“善”即为美好的意思。元宵节中 地位低下,可以推测出的是,这些古时的花灯艺人一 方面在技艺水平上与能工巧匠有一定的距离,另一方 面也因为无法获得文人、士大夫阶层的教养机会与学 “宵”字为夜晚的意思。元宵节通常是指农历新年第 一个月圆的“美好的夜晚”。古代中国农业社会中重 要的习俗为每年开春之际,天子为农祈谷,伴随着一 系列的祭祀典礼。而农业祭祀典礼的一大特征即为 “燔燎告天”②火堆或火把,借由火燃形成的烟云以期 与神灵进行沟通,同时进行春日狂欢。可见,元宵节 的灯彩与火光有着不解之缘。到了汉武帝时“燔燎 祭祀的方式改为大张灯火,开启了后世灯火娱神的先 河。灯火娱神的同时,参与祭祀的民众也从中得到了 美的愉悦,这又使娱神开始有了娱人的色彩”… 。 可见,秦淮灯彩在元宵节中的作用便是“祈福”与“娱 习途径而不能成为人上人。故制作花灯本质上是一 种为补给生活而形成的民生经济方式,造物的结果则 是为古时的民俗及民间生活而服务的。无论是艺术 价值、还是文化价值都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这一 局限性也反映在当代的花灯艺人身上。从由笔者组 织的多次访谈结果及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南京几大 花灯世家的成员多未接受过高等教育⑧,在其全职从 事扎灯工作之前多从事菜农、工人、保安等职业。而 世家传承的方式是封闭在血缘、亲缘关系的范畴内, 人”。“祈福”不仅祈求新的一年风调ii ̄J J顷,也祈求人 事和美。例如老南京人在元宵节时还会给新嫁的女 JLII! ̄灯,因“灯”中有—r”字,故有添丁的吉兆。 技艺通过口口相传、手把手倾囊相授的途径代代相 传。一方面,技艺的提升被严重阻碍了,这种阻碍不 仅反映在本地花灯世家之间的缺乏交流与沟通上,还 反映在扎灯技艺无法跨过地域界限、在更大范围内进 行交流的需要上。另一方面,由于扎灯起初是对生活 的一种补给的性质,并未被视为谋生的主要手段。如 “娱人”则是借由秦淮灯会这一活动,一边观赏灯彩, 一边进行狂欢。可见,秦淮灯彩背后服务的“事”是 “祈福”与“娱人”,是借由秦淮灯会这一“事”的表征 去完成“祈福”与“娱人”精神的体验过程。 非遗荷花灯作为表征“祈福”与“娱人”这一 “事”的道具,自然蕴含着“祈福”与“娱人”的美好内 容。非遗荷花灯的原型来自于佛教文化中的莲花灯, 若下一代对此没有兴趣,不愿继承和学习这门技艺, 且扎灯、卖灯在扣除材料费、管理费、场地费、治安费 等几乎无利可赚,那么断层的危机、技艺的失传便会 出现。 在佛教中,莲花象征着弥陀净土世界,其本质上是佛 门修成正果的宗法意识。因而,即便传到了民间,也 有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道德设定。 非遗荷花灯的“祈福”内容则被约定俗成为冰清玉 洁、品质高尚、多子多孙、婚姻美满等美好愿望,其 “祈福”服务对象多为女性,在众多秦淮灯彩中便有 了阴柔的寮寮气质。“祈福”的内容还表征在非遗荷 花灯的每个部分。例如:传统荷花灯是由主体、花苞、 荷叶、莲蓬、藕等组成,花苞多为喜庆的大红色,意为 和和美美满堂红;莲蓬意为多子多孙;藕则是希望女 儿出嫁之后还能与家里藕断丝连,包含了女方父母对 另外从非遗荷花灯本身来看,其传统制作包括了 下料、扎架子、染色、打瓣子、扎花头、裱糊、箍口、贴瓣 子、装饰等几十道工序,集剪纸、绘画、染色、裱糊、镶 嵌等多种工艺为一体,制作周期长、所需制作空间大。 部分工序加入机械化制造方式以后,虽然从一定程度 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但花灯艺人在这些程序中不再具 有主导性,手工制作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艺人个性的 融人都被消除了,尤其是花灯艺人的情感也无法在制 作过程中得以体现。所以手工制作工艺在短期内不 能偏废。如何既要保持手工制作的优势,又能提高制 作效率也是非遗荷花灯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由此可见,非遗荷花灯所面临的困境本质上是因 其“事”“物”逻辑没有被完整地建立起来,因而,处于 其中的主体——花灯艺人无法更好地顺应市场变化, 其的依恋,另一方面也是女方父母对其在夫家生活幸 福的祝愿;因藕中带有多孑L,又为路路通财之意。从 “娱人”来看,尽管秦淮灯彩包罗万象、品种繁多,但 千年以来未有大改变的只有非遗荷花灯,还继续使用 纸张来裱糊的灯彩也只剩下荷花灯了。每年的秦淮 灯会,若没有一眼望过去层层叠叠的荷花灯,那这年 无法根据大众的需求而行动,其价值依然局限在旧时 的范本之中,在当今生活的场域之中没有得以新的重 构。 从非遗荷花灯服务的“事”——“祈福”和“娱 的灯会便会逊色许多。因此,可以说非遗荷花灯的 No:5944 Gray灰度<4~4-术百家2018 3期>第16帖 咬口:81毫米南京方『F彩印日甘日·9/'/1 ̄n0 17 10£。 n 237 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艺术百家201 8年第3朗总第162期 人”米彳千, 1i千执行的时IhJ千¨场所都受到特定 LI的 制, 术与 今人f『J的日常生活发生联系 使 “祈似”干¨“娱人”足 今人之所需,其表 IF的道具则 小一定Jr1jl5 遗倚仡灯,人们 以扩展它的时 , 扩腮的它的川J途,使 对牛活米说具有更多的灾川选 择 . 史= 蛰的是,朵淮灯会这一要“事”,已经成为南 京 众节口,卜活小lI丁或缺的庆祝盛典,作为条淮灯会 的t , 遗倚化灯小仅是中罔非物质史化遗产之 ·,也足南京民众小地义化娱乐牛活的币 成部 分,发腱伸遗倚仡灯势 必 。发展非遗简化灯,小 仅嘤继续保持若 物化过程中所使用的各利-_r具、材 料、,i 活乍产经验、丁.艺技能等,更要使传,R的上体 “灯彩 人”后继 人 . 三、服务设计思维的导入 没汁 设汁的产:物一佯, 诞生与发J廷郜‘ 宏观 社会、经济的发腱脉络基本一致。服务设汁是伴随着 后1-业利:会的刮来『nj涎乍的,后T业社会 受的经济 形式足服务经济,为之而服务的没计,其内容也从物 质产^^设汁为主发展过渡到非物质产品的}殳计 主 的阶段,卜h行形产。 的设汁扩展剑包括体验、情感等 内的服务——尤彤产品的设计,因而服务设计 桃 “为服务If,l ̄行的设计”。“服务”是“为 某种利 益的需爨 进行的渚如知识和技能的应jI J;足·项或 一系列的 动,足服务捉供荷通过使用一系列的钳 于段实施行满足某一特定群体需求或利益的过程;足 一币Il服务提供并‘j-服务使用背之问达成的契约火系, 它能够促使 行为了 一利益日标 f创造ffI价 值”  .最后,“服务”还是一种体系,足一什 “ ”,为了iI:这什“枣”得以顺利完成,并存过程之巾 满足与“ ”牛H_火的各 利益和需求,获得一定的价 值 j体验,就必须进行为“事”的设计,通过有彤的、 几形的设计使得系统中的利益相_炎者发生 l 动 }}1此IJr ,服务设汁思维包含以卜儿个特 : -,服务设汁思维具有系统性的特 这一特 使得应川服务设计思维之后,可以以全』n) 的视角 太分析暾个项¨,构建满足项一cm,J利益』 毕者需求 的“ ~物”系统 例;“1,本义巾的非遗荷化灯,如 ¨听爪,将 置 ‘事…‘物”系统之中,就能得¨{ 舰 今,fi} 巾 遗简化灯的 设计目标—— 参与性、 分享件及趣咪性 ,服务没计思维具有共创的特征..这是服务 没汁/f 川r』e他设汁的.·个重要特征,通常的没汁 产 没计都 _今¨jI绕着设计的终端使JI J 15i.米腱外 的,In 服务没计蛰满足需求的对象不仅是终端使川 服务对象, 包含整个服务流程中小Hn勺利镒 j 字 ,例 :服务的提供者 此,服务的完成过程 小是…设汁师令牛义负责的,而是由整个流 Ifl小 的 HU I)II"f:if) (:I I()1)I I、 、I{T 口 利益卡}i天肯米共 完成的 邶幺, 小窠IIII 太 最终设计的战果小是南设计帅颅 n,J,l 址flJ终端f 一刚肯共卜1]完成的 非遗简花灯 址 没 帅 j终 端使川者之『甘J :动的道具 手工艺彗尊代 王业瓣代 % 溉务时代 : 谚爝漕 i 鬻 ; 女。 粤 赫 一 商1 =图1 非遗荷花灯产品服务系统分析 第 ,服务设汁思维具,t/体验的特 "}迂务设 的内容包含体验情境的营造以搜 j之激发的感 ‘卡ll 情感反应。存服务设计叶J,体验址 川 ‘ 触^ 工之nlJ 相互作川的綦础上形成的,』… 曼划触 l,I勺州澈冬 j 到 个服务系统rf1玄,与悔个服纡系统发,卜 7 动川 户与触点之 日:动的结果会 JI1 的 海之I『JJ 成 印象,这些深刻的印象聚集起米, 川川J 】rl 钉 的各种联系相巧:作用,形成新的联系 j总义,他 川 广t味先的印象加以升华,从 形成J 以忠 划 、在奉案巾,这个触点足 遗 化灯人乏 他川的 情境。 综l 所述,将服务设计思维 人l{。 简化灯l I'j 设汁之中,可以获得以_l卜形成儿助,』』 , : IIiI 的策划成 果:如 2所示 ,处丁 字塔顾J川 址 Ill J ,j L价 值在于町以指导整个设计过 例『』I1:小菜-I-乃rj 剑注重参与件、分享性及_鼬味 I,I,J没 }I f,Jj,将II:遗 倚花灯这一服务触点的设汁转化为模块化的晰决,』‘ 案。处] 金字塔【{l1 的是系统』 , rIlIlIJj}迂杼系统 的构建,在本案中为 遗荷花灯、他川 境、他川流 等系统元素及其之『日j关系的设汁 、处r 塔底层 的是触点层,触点是服务的载体或道 , 小菜-ff'最 最曼的触点为非遗荷花灯的设¨一 图2 非遗荷花灯设计分析框架 四、设计的呈现与反思 (一)非遗倚花灯的再设计‘ 脱 按照 文的推导,本案中 遗 化灯 以恢块化 的力‘式供终端用.I1 参与设汁及 ,彤成 IJJ体验效 口 陈嘉嘉基于服务设计思维的非遗荷花灯再设计研究 HUNDRED SCH00LS IN ARTS 238 果,使非遗荷花灯成为日常生活中可量化产品,实现 参与性、分享性、趣味性的实用体验功能。因而实现 模块化的结构是本案设计的重点。就传统非遗荷花 灯的结构来看,半球型的骨架是其主要的特色,在此 骨架之上进行装裱、贴花瓣、嫁接花苞、荷叶、莲蓬等, 因而,骨架即是非遗荷花灯的主体。经过对于可能性 骨架结构的探索与试验,排除了可变形机构、折纸结 构等方式,确定了由节点加带弧度的框架组合成主体 骨架的模块化构成方案(如图3、4)。 图7 非遗荷花灯拓展的最终方案 这个结构最后形成的视觉效果必须要具备非遗荷花 一 图 3 非遗荷花灯骨架设计的可能性探索 图4非遗荷花灯骨架设计的模块化构成 然而,在实际验证过程中,这个方案并不能很好 地实现本案的设计目标,用户在组建的过程中耗时、 灯的特质。如图5、图6为再次探索的过程,图7为 最终确定得模块结构。 (二)体验流程的设计呈现 如图8所示,本案设计了一套用户参与的流程,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所需选择相应的材料包,来制作 同大小和复杂程度的非遗荷花灯,制作的方式即为不 同模块之间的快速拼插。 舔 一 ■ 露 图8体验流程的设计呈现 费力。同时,就组合过的主体骨架而言,虽然与传统 非遗荷花灯的半球型骨架基本保持一致,但由于结构 (三)使用情境的营造 整个非遗荷花灯的体验服务系统的使用情境如 图9所示,在这个开放空间内,一方面用户可以阅读 承重及平衡的原因,节点设计的体量过大,影响了整 体的美观。并且也无法在其基础上便捷地装上花瓣, 从而不能回归传统的裱糊工艺。 随即设计的重点就是在创造骨架的基础上,以提 高模块间的组合效率为目标而进行的模块结构设计, 非遗荷花灯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切身体验 来感受创造的愉悦。 图5 非遗荷花灯模块化结构的探索 图9使用情境的设计呈现 (四)反思 本案是一次对传统非遗文化产物的再设计探索。 不同于以往针对物本身的再造物,本案试图将已有的 图6非遗荷花灯模块化结构的探索 物纳入今日的叙事框架之中,并应用服务设计思维, 将“事…‘物”纳于同一体系之中,从而获得了小同以 239 l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艺术百家2018年第3期总第162期 HUNDRED SCH00LS IN ARTS 口 往、带有一定创新性的结果。新的设计强调了艺术和 服务的结合,强调了产品与使用者的互动,尝试开拓 非遗荷花灯的创新局面,激发年轻人继承非遗荷花灯 手艺的积极性,推动非遗荷花灯的可持续发展。 就整个设计的过程而言,虽然应用了服务设计思 维,但并没有彻底地去执行服务设计的完整做法。第 一①许叻在《宗法意识下的秦淮花灯艺术研究》一文中以秦淮花灯 的起源与发展为线索,详细说明了宗法意识在其中的体现。 ② 汉书《光武帝纪》:“六月已未,即皇帝位,燔燎告天”。 ③南京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贺丹在其学位论文《手艺的坚守—— 南京秦淮灯彩世家手艺传授方式考察与研究》中记载了柯氏、 曹氏、陆氏三家秦淮灯彩世家的的传承普系,从中可以很清晰 ,在设计的不同阶段,并没有真正地将用户纳入设 计过程中来,仅将其作为验证的对象,还没有实现共 同创造的理想环境。第二,设计师对于造物本身的探 地看到每位家族成员的受教育情况。 ④ 国际服务设计联盟、全球第一位服务设计教授比尔吉特· 麦格于2017年6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办的“中国服务设计 内部会议”上发言,将服务设计分成策略层、系统层、触点层三 个维度。 索精力远远大于对于整个体验服务系统的探索,故在 体验流程及情境的设计上还有不足。第三,体验的内 容过多地聚焦于有形设计之上,对于无形设计的探索 还不深入,例如如何跟上信息时代的设计要求,另外 对于非遗荷花灯虚拟制作平台的探索并没有展开。 参考文献: [1]韩梅.元宵节起源新论[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版),2010,40(4). 尽管本案有一定的缺憾,但依然不啻为一次可贵的尝 试,或许可以为花灯艺人打开设计思路提供有益的参 [2]陈嘉嘉.服务设计——界定·语言·工具[M].南京:江苏 凤凰美术出版社,2016. 考,使得今后的设计更贴近人们新时代的生活需求。 (责任编辑:张超) Redesign of Immaterial Culture Heritage of Lotus Lantern Based on Service Design Thinking CHEN Jia—Jia (1.School of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0023; 2.School ofIndustrial Design,Nanjing University ftohe Arts;Nanjing,Jiangsu 210013)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the immaterial culture heritage of Lotus Lantern as the starting point,explores the thing ̄ logic behind its historical context,and analyzes the plight at present.Then it introduces service design thinking to an- alyzing the possibility of combining it with the modern life,tries to build product service system in order to provide meaningful refere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culture and creative product design. Key Words:Service Design;Immaterial Culture Heritage of Lotus Lantern;Redesign (上接第221页) [16]叶秀山.“有人在思”——谈中国书法艺术的意义[A]. 育出版社,1998. [19]叶秀山、王强、刘树勇、梅墨生.与叶秀山先生谈书法 [J].书法研究,1996,(O1). 说“写字”——叶秀山书法谈从[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2013. [20]叶秀山.哲学要义[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 [21]彭砺志、王腾云.叶秀山书法美学的哲学向度与西方视角 [J].中国书法.2017,(05). [17]宗白华.中西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A].美学散步 [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18]邓以蛰.书法之欣赏[A].邓以蛰全集[C].合肥:安徽教 Ye Xiushan ̄Aesthetic Ideology on Calligraphy LIU Zong—chao,FAN Yu—guang (College ofArt,Hebei University,Baoding,Hebei 071002) Abstract:Ye Xiushan is a famous philosopher and a calligraphy aesthete in Chinese contemporary society.He uses faire trace to elucidate calligraphy with western philosophical angle of view,which has brought refreshing atmosphere to calligraphy aesthetics.The article categorizes Ye Xiushang aesthetic views in three aspects:the analysis of calligra- phy aesthetic property and appreciation,the unique discussion of calliraphy origgins,and its international status and promotion.Ye Xiushang application of western philosophy to illustrate calligraphy aesthetics will prove to be worthy and meritorious with the progress of society and traditional cultural integration in the world. Key Words:Ye Xiushan;Calligraphy aesthetics;faire trace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