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音乐鉴赏的论文

音乐鉴赏的论文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和《英雄交响曲》赏析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原名《第五交响曲》,它是一部哲理性很强的作品,也是最能代表贝多芬艺术风格的作品。《命运交响曲》结构严谨,手法简练,形象生动,各乐章之间具有十分清晰的内在联系。整部作品情绪激昂、气魄宏大,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全曲共有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 明亮的快板、奏鸣曲式。

乐曲一开始就出现了命运敲门式的动机。 这一动机发展出惊惶不安的第一主题,它贯穿着第一乐章,推动音乐不断向前发展。第一主题激昂有力,具有勇往直前的气势,表达了贝多芬充满愤慨和向封建势力挑战的坚强意志。接着,圆号吹出了由命运动机变化而来的号角音调,引出充满温柔、抒情、优美的第二主题。

它抒发着贝多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命运动机再次闯入,引出了展开部,威风凛凛的命运再次占了上风。展开部中,转调非常频繁,这更增加了原有的不稳定性,使音乐显得更加丰富。

再现部与呈示部相同。但在这一乐章的庞大结尾处,两个主题再次汇合,音乐的气势不可阻挡,进一步显示出人民战胜黑暗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

第二乐章 稍快的行板、双重主题变奏曲式。

第一主题抒情、安详、沉思,是由中提琴、大提琴拉出。富有弹性的节奏和起伏的旋律,使这个主题具有内在的热情和力量。第二主题先是由木管奏出,然后由铜管乐器吹出英雄豪迈的凯旋进行曲。在尾声中,第一主题作了简单的展开,表现出英雄的乐观情绪,以及从沉思中获得进一步斗争的信心和力量。

第三乐章 快板、诙谐曲,是决战前夕各种力量的对比。

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发出了跃跃欲试的音调,小提琴却是无可奈何的叹息。命运主题依然凶险逼人,决战的第一阶段仍由命运取胜。但是,黑暗必将过去,曙光就在眼前,伴随着低音弦乐奏出的舞蹈主题,引出了振奋人心的乐段,它象征着人民群众在黑暗势力下的斗争信心和乐观情绪。 最后,第一主题在第一小提琴的演奏下,自由地向上伸展,乐队的音域在增大,音响在增强,一种不可抑制的力量把音乐直接导入那光辉灿烂的终曲。 第四乐章 快板、奏鸣曲式。

开始是雄伟壮丽的凯旋进行曲,先是由乐队全奏辉煌的第一主题,后是由弦乐拉出欢乐的第二主题,表现人民获得胜利的无比欢乐。到发展部的高潮时,狂欢突然中断,远远地又响起了命运的威吓声,但已是苟延残喘,再也阻挡不住历

史前进的潮流了。

于是,辉煌、明亮的第一主题再次响起,以排山倒海的气势,表现出人民经过斗争终于获得胜利的无比的欢乐。这场与命运的决战,终于以光明的彻底胜利而告终。

《英雄交响曲》分四个乐章,与以往的交响曲不同的是它的规模增加了很多。 第一乐章朝气蓬勃的快板, 乐曲一开始就推陈出新,开门见山地或者说破门而入地奏出了2个爆炸性的和弦,在弦乐组伴奏下大提琴奏出第一主题,矛盾的是,这一主题是只包含几个音符的短小的动机,即:主要的乐思建立在开始的和弦上,紧接着木管组重复主题一遍,音乐逐级加强,突然出现一次急转,在上方属调降B大调上奏出第二主题,这是一系列的短小乐思,靠其自身的力量和动力凝聚起来,形成一种前进能量。有些像乐器之间的接力或互相应答,然后经过一个木管乐器的上行音阶,被推入了一段小提琴组的躁动不安的齐奏。

经过句是一些持续不断的反复出现的主题与变化的和声,这时在又一个渐强和乐队全奏后,以一个强有力的和弦结束,接着是小提琴和长笛之间的抒情旋律,呈示部结束时,大提琴再次奏出第一主题。

展开部音乐转入了降E大调的关系小调c小调以及C大调,第二主题和那段上行音阶相互映衬,第一主题在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上重新以新的调性出现,音乐突然合奏,并开始了一系列转调,它引出了一段类似赋格开头的乐段,并导向了一个巨大的高潮,在那里出现了一系列的刺耳的、不协和的和弦,这一高潮突然中断,并出现了远关系调上的新的抒情主题,先由双簧管奏出,再由长笛奏出,但这时第一主题重又出现,肯定了自己的存在,虽然抒情主体又反复,但使人感到音乐正在走向再现部,在经过了一段乐队全奏后,管乐持续奏出和弦,伴随着暗示第一主题的弦乐及其震音,好像按捺不住,一只圆号轻轻地奏起了第一主题,于是音乐进入再现部。我们看到,在展开部,呈示部中的大部分乐思得以进一步发展,以更加复杂的形式重新出现在听众面前,音乐的动力使其主动向一些错误的方向前进,好像左冲右突之后突然降落在一个巨大的、破坏性的不协和和弦上,并来回反复几次,之后好像经过思考和推敲,音乐逐渐平静下来,在一个远关系调上听到一个新的抒情的旋律,这一汹涌的高潮和平静的到来把音乐最终导向了辉煌而令人不安的再现部。

再现部里,还是大提琴奏第一主题,紧接着音乐出人意料地在圆号上转入F大调,在经历了长笛上的D大调之后,音乐回到主调并奏出第二主题后进入尾声,这一结尾的长度几乎像一个第二展开部,以变化后的第一主题开始,经过一系列的转调和一段持续很长的渐强,把音乐带到了对第一主题的抒情陈述,先由圆号奏出,然后由小提琴组再由低音乐器更有力地奏出,最后由小号和圆号在结束之前又简短地出现了那段上行音阶,留有余味之中,音乐果断地结束了。

这段奏鸣曲式写成的第一乐章让我们惊讶地看到,交响乐在“英雄”这里变得充满了意志的力量,第一和第二以及后来出现的抒情主题分别阐述了一种态度,那是勇敢坚毅、彷徨不安和宁静祥和的对比,最后乐曲肯定了第一主题的英雄性的战斗信念。贝多芬的英雄气质显露无遗,他用他的丰富的音乐语言和高超的音乐技术以及无比宽广的想象力为我们留下了这段让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的乐章。

第二乐章极柔的柔板,三部曲式,以一首葬礼进行曲出现,低沉、悲痛的音乐构筑了凝重而肃穆的气氛,在中段穿插了铜管组的代表英雄意志的那种坚定的短落,最后第二乐章在沉痛哀悼的行进中结束。这是对失去生命的悼念和对英雄献身的肯定。

第三乐章活泼的快板,扩展的三部曲式,这个谐谑曲乐章以大量的四分音符和跳跃的节奏,赞颂了充满活力的生命脉动,作为与肃穆的第二乐章的对比,正因为生命的活力的可贵,才证明英雄主义的无畏和值得尊敬,同时也是作为乐曲进入第四乐章省里的赞歌的一种准备。

第四乐章是极快板,变奏曲式,使用了11次波澜壮阔的连续变奏,贝多芬用连线、32分音符、绚丽多彩的和弦和疾风暴雨般的快速推进,热情歌颂了伟大的英雄主义的胜利,歌颂了自由和凯旋。天马行空的风格在此发挥得淋漓尽致,最后乐曲在一片欢腾中结束。

这部交响曲使其早期听众无人怀疑贝多芬正在用这首音乐重新界定交响曲的性质。全曲浑然一体、震撼人心。英雄性的构思和形象成为整首交响曲的主导,从一个统一的题材和构思出发形成一个统一的发展过程,各个乐章之间是连贯的,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末乐章的变奏曲式的运用使乐章更加庞大同时也大量运用复调手法,赋予这种古老的技术以新的内涵。急速的远关系调转换也使乐曲的和声更加绚丽多彩。乐曲的幅度比这之前的交响乐的幅度大大提高,用以表现这种英雄气质显得更加合理。而整部交响曲的构筑是缜密的,第一乐章着重英雄性、战斗性和上下求索,第二乐章是对英雄为理想献身的一种沉痛和悼念以及肯定,第三乐章是对生命活力的表现和赞颂,第四乐章是对经过斗争获取胜利的凯旋的歌颂。整部交响曲气贯长虹、如火如荼般的想象力,歌颂了坚定的信念、正义的理想,歌颂了伟大的英雄主义,歌颂了为正义的理想而献身的勇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