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社会教育在线作业满分题
单选题
第1题 (2) 分
1. 自我意识包括三种形式: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
A、自我调节 B、自我安排
第2题 (2) 分
1. 依恋的成因主要有:母亲的抚养质量和()
A、婴儿自身的气质特征 B、婴儿性格特点
第3题 (2) 分
1. 亲子依恋分为:积极的依恋和()
A、A.消极的依恋 B、被动的依恋
第4题 (2) 分
1. 从形式上看,自我是由知、情、()三方面统一构成的高级反应行使
A、心 B、意
第5题 (2) 分
1. 学前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主要由:自制力、自觉性、()和自我延迟满足四个方面构成
A、A.坚持性 B、一致性
第6题 (2) 分 ()年《纲要》的颁布,不但重申了幼儿社会教育作为单独一个领域的重要意义,而且给出了明晰的幼儿社会教育的具体内容,幼儿社会教育慢慢走向成熟。
A、1998 B、2001
第7题 (2) 分 一般而言,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主要包括确立目标、收集资料、建立体系、()、反馈等方面。
A、观察 B、实施评价
第8题 (2) 分 总的来说,社会领域的学习内容大体可分为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人际关系、行为规范和民族文化。
A、社会环境 B、家庭环境
第9题 (2) 分 ()是指人的行为、认知和环境三者相互影响,彼此交互决定。
A、三方交互决定论 B、三方决定论
第10题 (2) 分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特点包括整合性、积极性、适宜性和()。
A、以社会为中心 B、以儿童为中心
第11题 (2) 分 Mitchell于1972创办的一套操作性强而且很详尽的课程方法,幼儿教师可用此扩法和丰富儿童对其周围的世界的理解,称之为()。
A、现实课程 B、生成课程
第12题 (2) 分
1. 家庭结构主要有:核心家庭、主干家庭、()等类型
A、A.隔代家庭 B、B.单亲家庭
第13题 (2) 分
1. 幼儿园的心理环境体现在:教师与幼儿、幼儿与 幼儿()间的相互作用
A、A.教师与教师 B、幼儿 与环境
第14题 (2) 分 ()对儿童的社会教育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的“天赋良心”说把爱提到一个特别重要的地位,要求培养儿童具有“善良、博爱、怜悯、仁慈以及所有一切自然而使人感到喜悦的温柔动人的情感”。
A、卢梭 B、福禄贝尔
第15题 (2) 分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包括五个层次水平,分别是()、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A、生理需要 B、生活需要
第16题 (2) 分 幼儿社会教育()是幼儿园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首要依据。
A、目标 B、理念
第17题 (2) 分 本我的行动遵循着()原则。自我的行动遵循着现实原则, 超我的行动遵循着至善原则。A 快乐 B 自由
A、自由 B、快乐
第18题 (2) 分 自我认识能力表现在认识生理自我、行为自我、()和心理自我四个方面。
A、家庭自我 B、社会自我
第19题 (2) 分
儿童自我发展的顺序一般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命名——()
A、自我评价
B、自我赏识
第20题 (2) 分
1. 婴儿会形成哪种依恋,不仅仅取决于父母的教养活动,还与婴儿本身的()有关。 A、A.性格特征
B、B.气质特点
第21题 (2) 分
1. ()是影响儿童行为动力特征的关键因素,在很大程度上赋予儿童依恋行为以特定 A. 性格 B. 气质 A、性格
B、气质
第22题 (2) 分
1. 自我认识的对象包括自己的身体、()、自己的内心活动 A、自己的动作和行动
B、自己的言语
第23题 (2) 分
1. 学前儿童的能力结构主要有:()、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以及主导能力和非主导能力 A、运动能力
B、A.运动、操作能力和智力
第24题 (2) 分
1. 家长教养方式可以分为:()型以及宽容型。 A、民主性
B、权威性
第25题 (2) 分
1. 从内容上看,自我由物质的自我、()和心理自我三方面内容构成
A、社会自我 B、物质自我
判断题
第26题 (2) 分 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新行为主义的代表者是杜威。
正确 错误
第27题 (2) 分 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方向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生活性与道德性原则等原则。
正确 错误
第28题 (2) 分 “表现性目标”是由美国课程论专家艾斯纳提出来的。
正确 错误
第29题 (2) 分 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生态系统模型,认为生态环境由若干镶嵌在一起的联系四个系统组成,这四个系统分别是内部系统、中介环境、外在系统和宏观系统。
正确 错误
第30题 (2) 分 弗洛伊德认为,如果在肛门期发生停滞现象,婴幼儿则可能出现洁癖、吝啬、固执等特征的肛门便秘型或肛门排泄型人格。
正确 错误
第31题 (2) 分 普遍性目标是根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的需要,对课程进行总括性和原则性规范与指导的目标。
正确 错误
第32题 (2) 分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主要涉及的知识包括社会学、伦理学、地理学、经济学、文化学、心理学、历史学的知识
正确 错误
第33题 (2) 分 广义的社会教育是指一切社会生活影响于个人(身体发展)的教育。
正确 错误
第34题 (2) 分 学会生存与学习,是当代教育的两大主题,对处于社会性素质形成关键期的幼儿实施社会性教育,无疑是现代幼儿教育的重要一环。
正确 错误
第35题 (2) 分 狭义的社会教育:正式教育以外的一切文化教育。
正确 错误
第36题 (2) 分 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和生态心理学家杜威于1979年出版了《人类发展生态学》一书,提出了著名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
正确 错误
第37题 (2) 分 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功能主要包括诊断功能、改进和形成性功能,区分优良和分等鉴定功能,导向功能,以及激励功能等方面
正确 错误
第38题 (2) 分
“行为目标”是以设计课程行为结
果的方式对课程进行规范与指导的目标,它指明了课程结束后学生自身所发生的心理变化。
正确 错误
第39题 (2) 分 1924年,清颁布了《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其中强调使蒙童“远于浇薄之恶风,习于善良之规范”
正确 错误
第40题 (2) 分 生成性目标是以设计课程行为结果的方式对课程进行规范与指导的目标,它指明了课程结束后学生自身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正确 错误
第41题 (2) 分 17世纪的杜威十分注重儿童的德行教育,比如:节制、整洁、礼节、尊敬长辈、诚实、不损害他人、不嫉妒、落落大方和爱劳动。
正确 错误
第42题 (2) 分 社会领域课程应促进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的双向发展,通过人与自己、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三个领域的活动,掌握初步的社会知识,培养社会情感,发展基本的社会技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规范,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世纪人才。
正确 错误
第43题 (2) 分 “表现性目标”是由德国课程论专家艾斯纳提出来的,它是指每一个学生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的个性化表现,它追求的是学生反应的多元化,而不是反应的同质性。它关注的是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某种程度上首创性的反应形式,而不是事先规定的结果。
正确 错误
第44题 (2) 分 社交测量法指研究者通过某种特定方法以了解某一特定团体的社交结构以及该团体内人际交往模式的方法。
正确
错误
第45题 (2) 分 科尔伯格把儿童的行为发展划分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三个水平等级。
正确 错误
第46题 (2) 分 30年代,国民公布了幼稚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将社会和常识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领域,并提出了社会领域教育的目标。
正确 错误
第47题 (2) 分 被称为“现代德育认知发展理论之父”,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是科尔伯格。
正确 错误
第48题 (2) 分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提出了幼儿期主要经历的三个阶段,每个幼儿都面临着信任对不信任,自主对羞愧、怀疑,主动对内疚这三对矛盾。
正确 错误
第49题 (2) 分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婴儿从出生到12—18个月,经历着人生发展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幼儿对他人、对世界的信任感。
正确 错误
第50题 (2) 分 陈鹤琴创办的五指教育,包括幼儿园教育的五个领域:健康、(社会)、科学、(艺术)、语文。
正确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