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国农村中医药服务现状及研究进展

我国农村中医药服务现状及研究进展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年第8期(总第242期) 我国农村中医药服务现状及研究进展米 张忠元,王子寿,肖 蕾,卢建磊,杨静,吕雪丽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1137) [摘要]为进一步推动农村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查阅了近百篇相关文献,对农村医药服务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了分 析,包括农村中医药资源、农村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利用及其影响因素、影响农村中医药发展的、以及农村中 医药服务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进一步深化农村中医药服务研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农村;中医药服务;研究 [中图分类号] R197.62:R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424663(2008)06—0550—03 部分村卫 文献并未进一步阐述。中医药服务以门 在农村卫生工作中,长期以来中医药 分乡镇卫生院中还没有中医科, ,盲目与综合医院攀比房  J,影响了农 诊服务为主 2发挥了“简、便、验、廉”的优势,为改善农 生站还不能提供中医药服务 3民健康、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 民对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 屋、设备,可能会导致“中医特色丧失”、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了重要贡献。 1.2农村中医药人力资源。总的来说, “中医西化”。因此,应该基于区域卫生规  划,并充分考虑中医药服务的特点,加强 党和一直都重视和鼓励农村中医药 农村的中医药人员数量不足、质量偏低,事业的发展,2002年1O月颁布的《中 人才匮乏。从数量上看,近年来,全国及 对中医药适宜设备的研究,确定合适的规 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 农村的中医药人员无论是绝对人数还是 模及设备配备。 4财政投人。于贞杰l2 】等的抽样调 的决定》,对发挥中医药在农村卫生服务 占卫生技术人员的的百分比都偏低,并且 1.中的优势和作用作了重要论述…。2003 呈现下降趋势,农村中医力量不断萎 查显示:1999年一2oo2年山东省样本县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了《关于进一步 缩[ 。 ;从结构上看,农村中医药人员学 中医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呈现下降 加强农村中医药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农 历偏低、职称偏低、年龄偏大、无执业资格 趋势。从投人结构上看,对于县级医院的  村中医药工作的目标并为农村中医药事 比例偏高 8,并且学历高、职称高的中 投人明显高于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则 业的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国家的重 医药人才及年轻中医药人员流失的情况 几乎没有投人。对农村各类医疗机构的 2]。随着老一代乡村中医退休或 投人水平不合理 J。从投人方式和方向 视和扶持为农村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营造 严重 1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带来了新的发展 去世,农村中医药面临“青黄不接”、后继 上看,以机构投人为主并且主要投向房 机遇。 乏人的断层现象[13,14]。 屋、设备等硬件设施,中医药专项投人很 农村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是大家所关 H][圳。虽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从 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从经济 少E注的一个热点,近年来有不少关于农村中 利益出发,医院不愿意引进和培养中医药 1998年开始设立了农村中医药工作专项 医药服务的研究。笔者在CNKI期刊网上 人才;二是高等院校的毕业生不愿意到农 资金,但由于地方配套资金筹集困难或难 检索了近百篇相关文献(1999年一20o7 村基层工作,专项资金的投人得不到保证[23]l。 人才“下不去、留不住”;三是 以落实,年),文献分别从资源、需求、利用、等 继续教育制度、职称评审制度、《执业医师 专家们认为,要推动农村中医药事业 不同角度分析阐述了农村中医药服务的 法》等的部分规定不利于中医药人员提高 的发展,需要增加财政投人rl ],尤其是 现状、问题及对策。通过仔细阅读、筛选、 学历、职称及获取执业资格E8]。建议制定 要增加农村中医药工作专项经费投 综合分析和归纳整理,笔者对农村中医药 相应并采取措施鼓励高校毕业生、中 人n 。尹爱田等[圳则建议变“机构投人” 服务的现状和研究进展有了比较全面的 医药人才到农村基层工作,鼓励农村中医 为“项目投人”并对投人——产出的效果 了解,希望能够从中借鉴思路和方法,为 药人员提高学历、职称E .1 。 进行评价,但并没有从不同投人方式的优 下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1农村中医药服务资源 .1.3房屋、设备资源。县中医院“先天不 劣比较角度来说明改变投人方式的原因 足”、底子薄,与同级的综合医院相比,普 和必要性。 1.1农村中医药服务网络。县中医院、 遍规模小,硬件设施差l5 ;乡村两级中医 2农村居民中医药服务需求与利用及其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作为农村三级中医 药更是基础薄弱 引,房屋、设备等简陋、 影响因素 19,20J,不利于吸引患者,阻碍 2.医疗预防保健服务网,是农村居民接受中 陈旧、落后 ̄1需求与利用的基本情况。 医药服务的主要医疗机构。然而我国的 了中医药服务的发展,形成恶性循环。 农村中医药服务网络还不健全,覆盖还不 .2.1.1需求、利用水平。对杭州周边农 多数文献提出中医药硬件条件比较 村[ 、湖北省武当山镇[ 引、浙江省农村的 全面,部分县还没有设立县中医院 ,部 差,但对硬件的配备应该达到什么标准, 调查研究[ ]均表明,农村居民中愿意接 基金项目:2006年Igt)ll省科技厅资助项目《中医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编号:2006R16—018) ·55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J认为 伪劣或变质中药饮片的使用对中医药服 受或实际接受中医药服务(将中西医结合 性等)两个方面。另外,温丽群等 3利用产生了不利影响,冲击了 服务量的一半计人中医药服务)的比例偏 群众的中医基础知识对中医服务需求也 务的需求、o, .35 】。监督 低,均未超过30%。山东省农村[ J的抽 有一定的影响。由于研究的重点、角度、 正规的中医药服务需求 2各文献所归纳的影响因素并 执法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查处菲法 样调查显示农民年人均就诊人次为2.1 方法的不同,保障农村中医药事 但是能够为同类研究提供一些素 行医者和不合格药品,次,中医就诊人次仅为0.54次;有研究表 不一致, 明1988年的中国农村中医药服务调查, 材和启示。业的健康发展。 34.57%的农村居民倾向接受中医药服 赵延奎等[28】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建立 4农村中医药服务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务,而2001--2002年十省市中医医疗需求 了山东省农村中医药服务利用水平的数 农村中医药工作是我国农村卫生工 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 745 x人均收入(千 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服务调查结果这一比例已下降至 学模型(中医支出=1.23,79%[驯。各地的管理者和专家十 126×中医就诊次数+48,595), 重要基础。目前,以上研究表明:农村居民对 元)+61,众多研究结果也起到了 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利用水平较低,并且 量化了人均收入、中医就诊次数对中医支 分重视该类研究,需求和利用的水平在下降 出的影响;而且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积极作用,但该类研究还存在着以下一些  2,1.2需求、利用特点。赵延奎等通过 文化程度、对中医药知识的掌握程度、医 问题:1缺乏系统研究和综合评价。卫生服 单因素分析发现,有慢性病病人的家庭对 疗支出程度、村卫生室的中医生数量、地 4.中医药服务的信任程度和选择意向低于 方对中医药事业的财政投入影响了 务研究是在全面了解资源、需求、利用及 无慢性病病人的家庭 3。 ;于贞杰等的研 山东省农民对中医药服务的信任程度和 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对卫生服务进行综 o ;于贞杰等的研究[。‘ 则通过lo. 合评价,并以此作为制定卫生的依 究结果也表明慢性病病人对中医药服务 利用率 3的实际利用率也低于非慢性病病人 3“。 gisitc回归分析探讨了农村慢性病患者利 据。农村中医药服务的研究也应该遵循 这一结果与人们通常认为的中医药服务 用中医药服务的影响因素。以上文 这样的研究模式。现有的文献大多是从 2s,3o,31】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影响因 中医药服务的某一个方面进行研究(如人 在慢性病治疗方面有优势、慢性病病人更 献[愿意利用中医药服务的认识有一定差距, 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论更具有科学 力资源、财政投入或居民的利用)进行探 需要引起重视。房耘耘 j通过分析不同 性,虽然是针对山东省农村的研究,研究 讨,缺乏系统、整体的分析研究 即使有个 地区两周中医就诊率发现,经济发展水平 结论不能外推,但可以作为横向比较。 别系统性的研究(如山东省农村中医药服 高的城市的中医门诊服务利用水平比经 3影响农村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因素 务的研究),也不是从资源、需求、利用及 济落后的农村高得多。这与人们以往的 国家重视中医药事业,强调“中西医 其相互关系的角度来进行设计、收集资 认识也是不同的。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中 并重”的方针,也出台了许多扶持中医药 料、分析和评价。 医药在农村、在慢性病治疗上的优势未能 发展的,但在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度 4.2研究重点尚需突出。门诊服务是中 得到充分发挥,文献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 上还存在一些不利于中医药发展的因 医药服务的重点和主要组成部分,最能体 因并未进行深入分析。 素 】,文献研究集中反映了以下几个方 现中医药服务的特色和优势。对中医药 门诊服务进行深入分析,最能了解中医药  2.2中医、西医的医疗费用比较。文献 面:一通过中、西医次均医疗费用[” 。。]和中、 3.1人才培养。继续教育制度、职称评 服务的现状及发现存在的问题。而大多 西药处方费用¨ 】比较,发现中医药门诊 审制度、《执业医师法》等的部分规定不利 数文献对中医药门诊和住院服务都进行 服务费用低于西医药门诊服务、中医院门 于中医药人员提高学历、职称,获取执业 了研究,虽然在内容上显得更加全面,但 诊费用低于综合医院门诊费用。而郭通 资格 8 J及提升临床技能。应采取积极措 是容易模糊焦点,反而不能凸现问题所 道 】等为了增强中 西医费用之间的可 施鼓励中医药专业毕业生到农村工作;在 在。 比性(消除不同病种的差别),选择18个 继续教育、职称晋升上给予相应的优惠政 4.3缺乏分析性研究。大多数文献采用 病种对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的次均门 策,激励在职中医药人员提高学历、职称; 、的是定性研究和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只有 诊费用进行了抽样调查,统计分析结果显 建立“农村名老中医带徒”制度,提高中、 少数文献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了分析性 示中医费用最低、中西医结合费用其次、 青年医生的临床诊治水平[ 。 研究。缺乏分析性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 西医费用最高。研究结果进一步说明了 3.2中医药管理标准。在疾病诊治与验 外推性受到了影响,还有待进~步的验 中医药服务价格低廉。 效,医疗事故鉴定,医师资格准入,中药新 证。 2.3影响农民利用中医药服务的因素。 药研发、评审与推广,中药制剂的使用,医 4.4建议比较宏观。文献的建 文献[25,27,32]通过定性研究或描述性研究 院管理等方面[5,i7,i8,36,37],用现代医学的 议比较宏观,多是原则性的或方向性的, 分析了影响农民利用中医药服务的因素, 标准评判中医学,这不符合中医药自身的 缺少具体措施,操作性不强。 主要包括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文化程 特点和规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医药事 5农村中医药服务研究的建议 度、医疗保险等)和对中医药的认知(口 业的发展。 文献复习为我们提供大量的素材、思 感、服用携带是否方便、价格、疗效、安全 3.3监督执法。在农村,非法行医、假冒 路以及方法上的借鉴。在吸取现有研究 · 551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经验的基础上,农村中医药服务的研究应 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第一,在 药队伍的思考[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 [26]柴云,徐增光,王保郧等.武当山镇农村 报,2004,6(1):5~6 居民中医药利用及倾向研究[J].陕西中 医学院学报,2005,28(1):67~68 龚玉秀等.农村中医药人 系统研究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全面了 [12]王新奎,黄华,解农村中医药服务资源、需求、利用现状 及其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农村中医 才的培养机制探讨[J].医学与哲学, [27]俞志新,李水根.浙江省农村中医药服 2007,28(8):79~80 务需求与利用调查[J].中医药管理杂 志,2002,12(4):14~l8 药服务进行综合评价,为的制定提供 参考依据;第二,突出研究重点。着重研 究农村中医药门诊服务,抓住重点、深入 分析,发现问题;第三,定性定量方法相结 [13]郭明,齐洪善.开展乡村医生中医药知 识培训,夯实农村中医药基础[J].中医 [28]赵延奎,陈祥华,刘成风等.农村居民中 药管理杂志,2002,12(5):60 医药服务利用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5,(8):504~506 [14]杨永厚.农村中医药发展现状与对策  陈珞珈等.中国中医医疗服务需求与利 [J].中国初级卫生保建,2006,20(12):90 [29]~合,增强研究的科学性和研究结果的可靠 9l 用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 版社,2003.7 性;第四,细化建议。在全面分析、系 [15]吴元黔,吴志刚,翟原明等.改革办学模 统评价的基础上,探讨促进农村中医药服 尹爱田,郑文贵等.农村居民中 式,大力培养农村中医药人才[J].贵阳 [3o]赵延奎,中医学院学报,2007,29(5):10~l2 务利用和农村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具体措 医药服务认知水平与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5,(8):496~498 施和办法,力求做到切实可行、操作性强。 [16] 刘丽娜.贵州省六盘水市农村中医药基 [参考文献] [1]桑滨生.关于我国的中医药[J].中 医药管理杂志,2006,14(6):1~3 志,2004,14(5):21~24 宋春燕,尹爱田.农村慢性病患 本情况调查及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 [31]于贞杰,者利用中医药服务意愿的调查分析[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11):742~ 745 [17]江淑安.加强农村中医药人才建设的建 议[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7, (85):71 [2]王志勇,王国辰等.中国中医药年鉴[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O6.12 [32]房耘耘.中国中医医疗服务需求的基本 现状与分析(I)[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 志,2001,8(1):2~4 [3] 朱佳卿.中医药在我国农村卫生保健中 [18]张早华,范为宇,李宇友等.农村中医药 的作用[J].亚太传统医药,2006;(11):lO ~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中国中 医药信息杂志,2007,14(1):l3~l5 l4 [33]郑健,魏修华.加强中医药在农村医疗 保健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2007,9 (17):185 9]傅燕霞,张宏星等.积极探索,抓住关 [4]郑文贵,王培永,尹爱田等.农村中医药 [1人才闯题及解决思路[盯.中国卫生事业 管理,2005,(8):501—503 键,切实做好农村中医药工作[J].中国 初级卫生保健,2003,17(5):17~18 [34]郭通道,成昌慧,王银燕.中医药在新型 农村合作医疗中的低廉优势评价研究[J] . 高翠芹.农村推广应用中医药的难点与 [5] 王德春.关注中医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0][J].红旗文稿,2007,(20):22~24 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4,(4):63 中国卫生经济,2007,26(11):4~26 2[6] 肖卫国,田乃定.农村中医药市场现状及 [21]房耘耘,程薇.中医医疗机构补偿机制 [35]温丽群,老膺荣.开展群众中医服务需 其发展建议[朝.湖南中医药导报,2O04, 10(6):96~97 及相关问题[J].中国卫生经济, 2002,21(9):56~57 求及中医基础知识调查,夯实中医药强省 战略基础[J].科技管理研究,2007(7):42 ~ 于贞杰,尹爱田,赵延奎.农村中医投入 [7]董晓辉.浅谈当前中医药发展面临的危 [22]43 机及其原因[J].中医药导报,2007,13 (9):4—6 与中医资源配置[J].中国卫生事业管 [36]《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 理,2005,(8):499~501 辑室.加强中医药传统文化研究,促进中 医药事业发展(一)[J].南京中医药大学 学报,2O07,8(3):.125~129 [8]裴丽,曹霞.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与教育 [23]刘成风,尹爱田,赵延奎等.因素对 模式[J] 中国民间疗法,2O07,15(10):5 ~农村中医药事业的影响[J].中国卫生事 业管理,2005,(9):554~555 7 [37]邓琼华.论中医药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J].内蒙古中医药,2007,(8):8 2[9]袁长津,郭子华,李凡成.提高我省农村 [24]尹爱田,郑文贵,赵延奎等.农村中医药 中医药人员学历层次对策探讨[J】.湖南 中医药导报,2003,9(12):3 5 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J].中国卫 [38]柯飞,吴两新,杨乃彦.中医药在的 生事业管理.2005,(9):552~553 现状及展望[J].海峡药学,2007,19(8.): llO~ll4 [10]张玉生.天水市农村中医药现状调查 [25]沈燕萍,鄢圣英.对杭州周边农村地区 [J]一中医药管理杂志,1999,9(2):41~42 [11]刘世云.中医药高等教育面向农村中医 中医药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中医 药信息杂志.2006,13(12):1~2 [收稿日期]2008 04.15 (责任编辑刘书文) ·55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