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微生物期末复习资料

微生物期末复习资料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选择性培养基:一类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具有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的功能,广泛用于菌种筛选等领域。

菌落:单个细胞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就会在培养基表面形成肉眼可见的微生物群体,即为菌落。 发酵:在发酵工业上,发酵是指任何利用好氧或厌氧微生物来生产有用代谢产物的一类生产方式。 在生物氧化和能量代谢中,发酵是指在无氧条件下,底物脱氢后产生的还原力[H]不经过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给某一内源氧化性中间代谢产物的一类低效产能反应。 原生质体:革兰氏阳性菌经适当方法处理可完全去除细胞壁,此时剩下的部分称为原生质体。 溶源菌:含有温和噬菌体的寄主细菌称为溶源菌。 感受态:细胞处于能够吸收DNA的状态。

荚膜:某些细菌生活在一定的营养条件下时,会在细胞壁表面形成一层松散的黏液状物质,称为荚膜。

连续培养:在对数生长期的培养容器中不断添加新鲜的培养基,同时不断放出代谢物,使微生物所需的营养及时得到补充,有害的代谢产物又能够及时排除,菌体的生长不受影响的始终处于对数生长期,这就是连续培养。

主动运输:将营养物质逆自身浓度又稀处向浓处移动,并在细胞内富集的过程。

转导:借助温和型噬菌体为媒介,把提供细胞中的DNA片段携带到受体细胞中,从而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转化:某一基因型的细胞直接从周围介质中吸收另一基因型细胞的DNA,并将它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造成基因型和表现型发生相应变化的现象。

接合:指通过供体菌和受体菌的完整细胞经直接接触、传递大段DNA(包括质粒)遗传信息的现象

转染:如果将病毒的DNA(或RNA)认为地抽提分离出来,用它来感染感受态的受体细胞,并进而产生正常病毒的后代,这种特殊的“转化”方式称为“转染 类病毒:类病毒是寄生于高等生物细胞的一类最小的病原体

菌落形成单位(CFU):一个菌落通常是由一个最初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的细菌繁殖体所引起的,于是每一个菌落代表最初接种的一个活细菌

芽孢:某些细菌在生长的一定阶段,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椭圆形或者圆柱形,对不良环境条件具较强抗性的休眠体

温和噬菌体:感染细胞后,并不马上引起细胞裂解,而是以“原噬菌体”方式整合在宿主的DNA中,随寄主繁殖而延续传代的噬菌体

原生质体:革兰阳性菌经适当方法处理可完全去除细胞壁,此时剩下的部分称为原生质体 石炭酸系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被试药物能杀死全部供试菌的最高稀释度与达到同效的石炭酸稀释度比率

嗜冷菌:能在0℃以下生长的微生物 菌苔:各菌落连成一片称为菌苔

鉴别培养基:在培养基中添加某种或某些化学试剂后,某种微生物生长过程中产生的特殊代谢产物会与加入的这些化学物反应,并出现明显的、肉眼可见的特征变化,从而使该种微生物与其他微生物区别开来,这种培养基称为鉴别培养基

23原养型:24巴氏消毒法167 : 25、霉菌(Molds)85 26.平皿菌落计数法 134 27.潜伏期 (Latent phase) 107 28.噬菌斑(Plaque)104 29. 生长曲线138 30、外毒素 31、生长因子12132 硝化作用(nitrification)117 33.裂解量107

巴斯德效应:厌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葡萄糖的消耗很快;而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呼吸作用,糖的消耗速度降低,酒精产量也降低。这种呼吸抑制发酵作用的现象称为巴斯的效应。

同步生长:培养物中所有的细胞处于同一生长阶段,群体与个体的行为保持一致 无氧呼吸:无氧呼吸又称厌氧呼吸,是一类呼吸链末端的氢受体为外源无机氧化物(个别为有机氧化物)的生物氧化。

营养缺陷型:由野生型菌株突变而来的菌株

水活度(water activity)在相同温度、压力下,体系中溶液的水的蒸汽压与纯水的蒸汽压之比

半固体培养基(semi-solid medium)琼脂加入量为0.2%-0.5%而配置的固体状态的培养基 葡萄糖效应(glucose effect;glucose repression):分解代谢物阻遏过去被称为葡萄糖效应

二次生长(diauxie;biphasic growth):两种营养同时存在时,微生物首先利用其中较易利用的营养,进入稳定期后,经过短暂的适应,开始利用第二种营养物再次生长。 光复活作用(photoreactivation):将受紫外线照射后的细胞立即暴露在可见光下,菌体

的突变率和致死率均会下降,这就是光复活作用

点突变(point mutation)因为突变只发生在一个基因座位内,所以基因突变又称点突变。 菌落(strains):单个细胞在有限的空间中发展成为肉眼可见的细胞堆。

基团转移:若被运输的底物分子在膜内受到了共价修饰,以被修饰的形式进入细胞质的输送

机制称为基因位移或基因转移。

合成培养基 使用成分完全了解的化学药品配制而成的培养基称为-,有时又被称为组合培养基

琼脂是最好的凝固剂之一,由石花菜等红藻加工而成,主要有琼脂糖、和琼脂胶两种多糖组成 。除少数细菌外,大多数微生物都无法降解琼脂

砂土保藏法 沙管保藏法和土壤保藏法统称为沙土保藏法

溶原转变 ( Lysogenic conversion)当温和型噬菌体感染宿主而使它发生溶原化,因噬菌体的基因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上,使后者获得除免疫性以外性状的现象称为

转导 借助温和型噬菌体为媒介,把供体细胞中DNA片段携带到受体细胞中,从而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称转导

转化 某一基因型的细胞直接从周围介质中吸收另一基因型细胞的DNA,并将它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造成基因型和表型发生相应变化的现象称为转化 接合 是指通过供体菌和受体菌的完整细胞经直接接触、 传递大段DNA(包括质粒)遗传信息的现象

原生质体融合 是通过人工方法,使遗传性状不同的两个细胞的原生质体发生融合,并产生重组子的过程,亦称为“细胞融合”

初级代谢产物 初级代谢生成的对微生物的生存是必须的中间产物称为 - 次级代谢产物 对微生物的生存、生长或繁殖不是必须的代谢产物称为-

22.为什么缺 水 比 饥 饿 更 易 导 致 生 物 死 亡 ?118

(1)水直接参与一些反应,如蓝细菌利用水作为C O2的还原剂(2)作为机体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的介质。代谢物只有先溶于水才能反应(3)营养物质的吸收、代谢产物的排泄都需通过水,特别是微生物没有特殊的摄食器官和排泄器官,这些物质只有溶于水才能通过细胞表面(4)由于水的比热高,又是良好的热导体,能有效的吸收代谢释放的热量,并将热量迅速的散发出去,从而有效的控制细胞的温度。

23.将酵母菌接种到含有葡萄糖和最低限度无机盐的培养液中,并分装到烧瓶A和B中,将烧瓶A放在30℃好氧培养,烧瓶B放在30℃厌氧培养,经过一段时间后,问:269 (a)哪个培养可获得更多的ATP? A (b)哪个培养能得到更多的酒精? B (c)哪个培养中的细胞世代时间更短?B (d)哪个培养能获得更多的细胞量? A

(e)哪个培养液的吸光度更高?

24、微生物学的建立必须要有哪些前提条件?(课件)Van Leeuwenhoek, Louis Pasteur, Robert Koch在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中有哪些重要的贡献?7-13

前提条件:首先要有精密的观察仪器,还要有分子生物学的基础(如遗传学)以及生物技术为前提条件。Van Leeuwenhoek第一个详细描述微生物的形态; Louis Pasteur(1)用曲颈瓶实验成功否定“自生说”(2)创立了加热灭菌技术:巴斯德消毒法(3)发明了疫苗;Robert Koch(1)明确了微生物和疾病之间的关系:科赫法则(2)建立了微生物纯培养技术

25、什么是微生物?主要包括哪些类群?

微生物并不是生物分类学上的名词,它是包括多有形体微小的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或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总称。微生物是一群进化地位较低的简单生物,其类群十分庞杂,有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立克次体、衣原体和支原体,真核类的酵母菌、霉菌、担子菌、原生生物和显微藻类,还有不具细胞结构的病毒和类病毒等。

26、在传统的分类鉴定方法中,微生物的哪些特征可以作为其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1)形态特征(2)生理和生化特征:①营养来源②代谢产物③与温度和氧气的关系⑶血清学反应⑷生态特性⑸生活史⑹对噬菌体的敏感性

27、试从细胞大小、结构、运动及繁殖方式等方面比较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结构与功能 核膜 核仁 DNA 基因中的内含子 方式 有性生殖 一串重组方式 质膜 内膜 核糖体 气泡 呼吸系统(氧化磷酸化) 细胞壁主要成分 细胞大小 鞭毛 非鞭毛 微管

28、了解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对于细菌分类、噬菌体感染、抗生素和溶菌酶等对细菌的作用原理有何意义?39-41,105

琼脂有哪些物理和化学性质使之成为最有效的固体培养基凝固剂?126 什么是酶活性调节和酶合成调节?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1、195、

分支代谢途径中存在哪些反馈控制类型?各自有何特点? 1)协同或多价反馈控制 特点:分支代谢途径的几个末端产物同时过量时,该途径的第一个酶才会受到反馈阻遏或反馈抑制

无 无 单分子,裸露,没有组蛋白 稀有 无丝,没有减数和有丝 不连续过程,无减数,只有部分遗传互补体重组 转化、转导、结合 细胞质结构 常缺少固醇 简单,有中体,无线粒体 70S 有些种有 常含固醇 复杂,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叶绿体(光能生物) 80S,线粒体和叶绿体的为70S 无 原核细胞 核结构、功能 有 有 组成多个染色体,通常与组蛋白结合 普遍 有地,有微管,纺锤体,有减数 连续过程,减数,全部染色体互补体的重组 有性生殖,准性生殖 真核细胞 原生质体膜或中提的一部分,无线粒体 在线粒体中 肽聚糖,脂多糖,脂蛋白 鞭毛亚显微大小,每根鞭毛由分子大小的一根纤维组成 滑动 可能没有 几丁质,纤维素或没有细胞壁 鞭毛或线纤毛,纤维大小,由微管成分组成(9+2型,有膜) 滑动 广布于鞭毛、纤毛基体、有丝纺锤体器和中心粒 一般小,直径通常小于2um(1~10um) 通常大,直径从2um到大于10um 2)合作反馈控制 特点:该类控制体系和协同反馈控制类似,但该体系中的末端产物都有较弱的控制作用,当所有的末端产物同时过剩时,会导致增效的阻遏或抑制,当只有一个末端产物过量时,紧接着分支点后的反馈控制立即起作用,该末端产物的合成,代谢将转向细胞仍需要合成的其他产物继续进行3)累积反馈控制 特点:4)顺序反馈控制特点:5)同工酶控制 特点:

以乳糖操纵子为例,图示并解释酶诱导的作用机制。191乳糖操纵子的诱导机制: 当缺乏乳糖等诱导物时,其调节蛋白(即lac阻遏物)一直讲话在操纵基因上,抑制着结构基因上转录的进行。 当有诱导物—乳糖存在时,乳糖与lac阻遏物相结合,后者发生构想变化,结果降低了lac阻遏物与操纵基因的间的亲和力,是它不能继续结合在操纵子上。操纵子的“开关”打开后,转录、翻译就可顺利进行了。 当诱导物耗尽后,lac阻遏物可再次与操纵基因结合,这时转录的“开关”被关闭,酶就无法合成了。

+-试比较大肠杆菌F、F、Hfr和F’菌株的异同,并图示这四者之间的关系。

+

F菌株:F因子以游离状态存在,可于染色体进行自主复制,且细胞表面有相当数量的

-性线毛。 F 菌株:不含F因子,无相当数量的性线毛。

- Hfr菌株:F因子整合在宿主染色体的一定部位,并与宿主染色体同步复制。发现Hfr 与 F

+-菌重组的频率要比F菌与 F菌重组的频率高得多。 F ′菌株:因为F因子整合到染色体上

是一种可逆过程,当 F因子从 Hfr菌染色体上脱落时,会出现一定概率的错误基因交换,从而使 F因子带上宿主染色体的遗传因子,这时的 F因子称为F ′因子。

什么是转导?试比较普遍性转导和局限性转导的异同。236-239表5-3-3 借助温和型噬菌体为媒介,把供体细胞中DNA片段携带到受体细胞中,从而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称转导

相同点:均以噬菌体为媒介,导致遗传物质的转移。 不同点: 比较项目 普遍性转导 局限性转导 能够转导的基因 供体菌的几乎任何一个基因 供体菌的少数基因。 噬菌体的位置 不整合到寄主染色体的特定位置上 整合到寄主染色体的特定位置上 转导噬菌体的获转导噬菌体可通过裂解反应或诱导转导噬菌体只能通过诱导溶源性细菌得 溶源性细菌得到 得到。 转导子是属于缺陷溶源型的 转导的物质有供体的DNA,也有噬菌体转导的物质 主要是供体菌的DNA DNA,但以噬菌体为主。

比较项目 转导的发生 噬菌体形成 内含 DNA 转导性状 普通性转导 自然发生 错误的装配 只含宿主染色体 DNA 供体的任何性状 局限性转导 人工诱导 前噬菌体反常切除 同时有噬菌体 DNA 和宿主 DNA 多为前噬菌体邻近两端的 DNA 片断 转导子的性质 转导子是属于非溶源型的

++++----有两个细菌培养物,培养物1:F基因型ABC;培养物2:F基因型ABC。

(1)若先使两个培养物发生接合,有可能产生怎样的基因型?

+

(2)若先使F变成Hfr,然后再使两个培养物发生接合,有可能产生怎样的基因型?1)1与2接合后,供体细胞基因型仍为A+B+C+,仍是F+。受体细胞转变为F+,基因型仍为A-B-C-。2)当F+变成为Hfr时,1与接2合后,受体细胞的可能基因型种类较多,如A+B-C-,A-B+C-,A-B-C+等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