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An2+Bn的形式.由已知S6=S10可知对【摘 要】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中学历
应的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应是x=8,且公史课程教学也发生着相应的革新,其中的课程差小于零,开口向下,有最大值.于是资源开发与运用是一大重点,特别是乡土资源可知n=8时,Sn取得最大值.因为二次的合理利用显得日益迫切。如何做到将乡土资函数图像过原点,所以过点(16,0),源与当前高中历史教学有机结合,焕发有活力即S16=0。
生机的历史课堂成为一个重要的命题。笔者试变式:等差数列{an}中,S9>0,以江门市江海区外海本土名人陈少白和五大祠S10<0,则当n= 时,Sn最大。
古建筑群为例,结合自身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分析如下:设二次函数与x轴的针对乡土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进另一个交点为(m,0),则mm∈(9,行初步探析。
10),所以对称轴为x=【关键词】乡土资源;高中历史教学;运用
靠近5,因此当n=5时,Sn2∈(4.5,5),取最大值。
可见,及时是在数列中,图形的应一、乡土历史资源运用的必要性
用也是非常灵活巧妙的,这也印证了美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科书一直被国图论学者哈里的一句话:“千言万语奉为“唯一标准”,甚至是唯一可用的教学资源。不及一张图。”
但其中的不少知识距离学生的认知是比较远的,五、数形结合与概率
学生在学习理解时比较困难。乡土历史资源可数形结合思想甚至可以渗透到概率将统编教材中那些比较“遥远”、“全国性”领域。最为典型的就是几何概型。但是的知识变成学生所在家乡的,自己身边看得到、在解决一些复杂实际问题时,人们就往摸得着的事实,做到理性知识的感性化。学生往会遗忘形的辅助作用。其实,借助适借助乡土历史资源了解到自己身边的历史,并当图形解决概率问题,可能会使得抽象与教材中所学知识相结合,加深了认识的同时复杂的问题更加明了直观。
还增进了对家乡的情感,提升了学习的兴趣。
例题六:甲、乙两人约定在晚上7二、案例分析
时到8时之间在公园门口会面,并约定江门市江海区外海本土拥有不少与历史教先到者应等候另一个人15分钟,还未来学相关的珍贵乡土资源,其中的物质文化遗产即可离去,那么两人能见面的概率是多代表——五大祠古建筑群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少?
代表——陈少白精神最为突出。
此题的情景看似简单,但是如果不江门外海五大祠古建筑群为外海陈氏宗亲借助图形,实际上费解也易错。此时,的祖祠。其中包括莘隐陈公祠、泉石祠、桃溪祠、图形的优越性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定息祠、筠轩祠,五祠紧密相连,面积达4100图,以x轴和y轴分别表示甲、乙两人平方米。
到达约会地点的时间,那么两人能见面陈少白(1869~1934年),原名闻韶,的充要条件是|x-y|≤15。(x,y)的所广东江门外海人,是中国民主主义的先驱有可能结果组成的图形是边长为60的正者之一,是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对贡献甚方形,能见面的时间由图中两平行线之大,被尊为中华“国叔”,是中国近代史间部分所表示。由此便可轻松计算出所上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
求概率P=
602−452602=7
16。以上两大外海乡土历史资源为笔者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下面笔者以两个教学案例作为分析载体,针对乡土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进行初步探析:
案例一: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本课讲授对象是高一的新生,需要一个适应过渡的过程,并且所学第一课便是距离他们非常“遥远”的先秦制度,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对高中历史学习的兴趣,综上对各类题目的分析,我们不难拉近他们与所学知识的距离,成为了笔者首要发现,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适用性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借助外海五大祠作为是及其广泛的。数学并不仅仅是研究“数”导入材料,让学生产生亲切感,从而激发其兴趣。
的一门学科,也是研究“形”的一门学问。
数与形,两者息息相关,如同工匠的左膀右臂,相辅相成,才能构建一座富丽堂皇的数学城堡。其实,数形结合思想远不止局限在不等式、向量、函数、数列、概率等问题,它可能渗透到数学所能涉图1 :五大祠 图2:五大祠碑文
及的各个领域,熟练掌握数形结合,将笔者引导学生一边思考人们修建祠堂祭会对我们的解题产生莫大的帮助。而要祀祖宗的行为与先秦哪一种制度关系密切一边想培养一个人的数形结合思想,就必须预习第1课,从而顺利导入了本课的重要知识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有广阔缜密的思点——宗法制。这种导入很常见,但选用什么维,要善于联想,突破常规思维的,材料却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生从中可以更深这就及其考验一个人的数学修养。
刻地认识自己身边这一古建筑,并体味它背后总而言之,数形结合思想有其显著隐藏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意蕴。
的优越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它是解决各案例二: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项数学问题的一把利刃,掌握它,在解亥》。此课一直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点,题过程中将如虎添翼!
辛亥是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转折点。但是
科 教 创 新
本课内容知识含量大,涉及面广。为了更好将知识点系统化,同时又引起学生的兴趣,笔者便借用了外海名人陈少白的经历事迹,模拟其回忆自述设计出三个章节——“辛亥中的我”、“我与孙中山先生”、“我眼中的辛亥”。
在“辛亥中的我”这一章节里,笔者主要以陈少白先生自述其15年入兴中会、1900办报宣传、广州等事迹的方式,每一段自述后都提出相应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究思考从而梳理清楚了辛亥的过程。在“我与孙中山先生”这一章节里,借助陈少白先生之口深刻探讨孙中山的“三
民主义”。在“我眼中的辛528471浅
析亥”这一章节里,从陈中
少白先生的角度出发评价辛
山乡亥,从而引导学生探讨
市如何合理评价辛亥。沙
溪
土以上两个案例,笔者都镇
是以教材为基础,运用乡土
溪资历史资源进行教学设计辅助
角教学的。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学源实践中合理运用乡土历史资
源的途径并不止此一种,比
广在如开展以乡土历史为研究对
东 象的研究性学习,也是一种中高不错的尝试。笔者曾指导学山 生进行过“外海近代名人研
中究”、“外海近代生活变迁
薛研究”等选题。学生经过为
永历期一年的研究性学习,采取佳
实地参观、发放调查问卷、口述采访、查阅网络资料、
小组讨论等历史研究法,对
529080史 教外海的地方史进行了考察并江顺利完成了课题报告。高中门
学学生的课余时间很有限,充
市分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
江实进行合作学习,前往本土一海
区些相关的文博机构进行“近外
践距离”教学,可以使教材中
海的知识变得鲜活生动。
中中乡土历史资源内容相当
学 丰富,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广
的师,笔者认为科学合理地根东
据教学实际充分利用它们,
有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江
门
而在利用的途径上也无须固
效守唯一,将学生的活动与思
刘考有机结合、灵活设计,方
叶运式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笔
飞者期待通过这一简要探析,用
为今后更多的历史工作者深入研究乡土历史资源的运用
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推动历史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龙春霞.乡土资源与初中历史教学整合之我见[J].学周刊,2014(2).
[2]熊紫娟.如何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历史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6(5).
[3]王雪英.乡土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研究[J].求知导刊,2016(4).
185 都市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