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化校园可缓解师生心理疲劳,释放工作和学习压力。通过环境的景观化处理使校园在满足感官愉悦的同时,可为校内师生提供娱乐、交流、休闲的场所,达到削减压力、疏松心理的作用,具有人文韵味的景观还寓教于乐,这是校园的一种文化潜力。 (二)景观化校园反映了校园文化与文脉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其发展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校园作为学校的物质财富之一,其环境本身是文化的一种表现。景观化校园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出发,继承并改善校园的物质环境,对校园特色的形成有一定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校园文化。校园环境又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它提供了空间场所,记载了历史沧桑,展现了校园精神,孕育了校园文化。因此,景观化校园对于反映与烘托校园文化有重要作用。
景观化校园强调文脉,它是环境艺术追求的目标之一。文脉是指“特定空间范围内的个别环境因素与环境整体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连续性,即和谐的对话关系”。景观化校园在注重校园文化的同时尊重校园历史。通过环境再创造,协调新旧景观,形成有机的校园整体。这对于联络校友感情、突出校园的特色、创造校园品牌有重要作用。
(三)景观化校园是校园形象价廉物美的解决方案
许多校园改造好大喜功,动辄大手笔、大动作,但景观化校园强调改良。通过对原有景观的改造及新建景观的补充,充分利用有限资金创造良好的环境景观和校园形象。
景观化校园尊重自然。针对校园的自然环境组织功能、营造空间、渲染氛围,减少对自然的人工处理及伤害,并充分利用自然的特色恩赐,体现校园环境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连续。景观化校园尊重文脉,强调对话与互动。通过环境手段使新旧景观互为补充,风格有继承又有发展。植物是有地域特点的。景观化校园强调植物景观的作用,主张通过有地域性的植物种植形成校园特色。路易斯·康说:“学校之初,乃是一个人坐在大树下,当时他不知自己是老师,他与别人谈论他的知识,这些人也不知他们就是学生”。可见,校园植物对烘托人文环境,创造场所精神也有相应作用。因此,植物种植作为一种廉价的环境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校园地域特征和人文风貌。
三、校园景观中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一)校园绿化的作用
优美的校园绿化能培养同学们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生命的激昂和生活的丰富多姿,给人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使同学们学习轻松,老师们工作舒适。优美的校园绿化环境不仅会在闲暇时给同学们带来自然享受,还可以激发写作上的灵感。勿庸置疑,校园绿化环境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异常重要的。 (二)校园绿化的基本原则
1、整体性:校园绿化应纳入学校各项工作的整体规划之中。大块绿化的设计,应考虑能给人以整体感。
2、艺术性:校园绿化主体要体现艺术性,要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既要注重整体规划,又要注意局部景点的艺术魅力。
3、实用性:所种植物必须着眼于长远规划,在节省经费、净化环境方面,都要有其突出的优点,争取以最少的投入,获最大的效益。 (三)校园绿化植物选择的基本原则
1、校园主体绿化植物应该有本校特色。所选树种、花种要因地制宜,适合本地生长。树种选择既要适应生态环境,又要能体现传统文化。不仅要考虑到易成活、耐修剪、寿命长,又要顾及到物种的多样性,体现教育特色和地方特色,突出个性化。
2、绿化树种应丰富多彩,以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并丰富学生的知识。若条件许可,应种植不同叶型、树型、花型、果型和不同花期的树种,但应注意不宜种植多刺、有恶臭、易引起过敏的树种。
3、要注重树木的环保效应。树木、草地、花卉均可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吸收有毒气体(如二氧化碳等)。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降温、滞尘、减噪、杀菌、增加空气湿度等生态功能。
针对目前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大学城及大学新校区,本文试从校园文化的角度阐述
校园景观设计中文化的表达和特色体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摘要:校园文化景观的主旨是以人为本,将校园环境各要素以人本主义为思考原则来组织,使学校环境真正尊重人,关心人,塑造人。大学校园的文化景观设计能否成功涉及到方方面面,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思想——办教育的思想办大学的思想, 我们应当从这些思想中
去寻找设计的理念,这样才有可能做出优秀的校园景观设计来。
关键词:大学校园;文化景观;构成要素;原则;手法
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形势下,各地校园面积迅速扩张,大学城处处拔地而起。在扩张与兴建的过程中。作为重要的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播地的大学,如何让文化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物,用非语言的手法来表现,并让人在景观中得以感受并对人产生影响,
也成了摆在设计与建设者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大学代表的是一种理念,一群为了知识而聚集在一起,是非功利的,自在自为的。它本质上受交往意愿所驱动,是制度化了的一种特定交往机构,大学并不直接参与物质的生产,而是促进作为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互相作用和互相理解,从而实现知识的传承;激发一个人的潜能和认识自己“之所以在”,并共同创造薪火相传、爱智慧的大学精神氛围。而空间和实体是文化的载体,大学的精神往往要靠这些载体来认知和传承,这是大学的“集体记忆”, 如果这些物化的精神被过早地去除,那大学形象赖以支撑的结构基础就会付之阙如[1]。高品位的大学校园,是自然、空间与人三位一体的系统,它“以物和心取得调和的自然共生型社会系统为目标”, 一如千年前的书院,远离市井的喧嚣,择山林幽胜之地而居,以为藏息悠游、涵咏熏陶之所,此最为育人[2]。大学校园的文化景观设计能否成功涉及到方方面面,从国家的标准、学校的要求、经济的支持、功利的作用到设计的能力等等.不一而足,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思想——办教育的思想办大学的思想, 我们应当从这些思想中
去寻找设计的理念,这样才有可能做出优秀的校园景观设计来。
1校园文化景观概念与研究意义
文化景观这一概念首先是在人文地理学科中被提出的,它是人文地理学科研究的重要方向。1925年地理学家索尔在他的《景观形态学》一书中提出:一个特定的人类群体,在他的文化的支配下,在其长期的活动区域中,必然创造出与其相适应的地表特征。这种创造的地表文化面貌的总和,就称为文化景观。他强调了景观的文化性。美国人H.J德伯里进一步把文化景观定义为“由各种文化特征集合在一起所构成的,它是人们对其一地区文化的各种印象和感觉的集合。”[3]。文化景观是人们在大地上层示自身的审美趣味、价值趋向、个性特征而留下的痕迹。而将文化景观置于大学这个特定的空间环境中,也就产生了大学文化景观这个概念。校园文化景观是校园中各种可见的、有形的、自然的文化特征,它们显示在校园空间中,反映一定群体的精神风貌、审美情趣、价值趋向。其作为人类空间设计的特殊产物——育人的场所,它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文化价值观念的主流,尤其反映了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学生在与其反复“对话”中不断得到塑造,形成了相应的文化价值观念,拓展了自身的生活视野。现代人的大部分行为方式就是在校园文化景观这个“模子”里塑造出来
的。校园文化景观积淀着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的价值,蕴含有巨大的潜在教育意义。学生不仅通过景观掌握一定群体的环境知觉,而且同时从景观中领会特定文化的空间设计,潜
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2校园文化景观研究方法
大学校园里的地貌、地形、水、构筑物、建筑、植物、雕塑小品、山、水、园路等景观元素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景观,不仅体现了学校本身的历史,地位与文化层次,也时刻会对大学生产生影响。景观本身就是一个包含丰富教育意义与教育价值的文本。一处好的大学校园文化景观往往积淀了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的价值,蕴含有巨大的潜在教育意义。学生不仅从景观中领会特定文化的空间设计,而且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品格、情感和价
值观。
2.1 自然条件是文化景观的物质内容,同时它又影响文化的形成
自然条件是形成文化景观的基础。不同的地域有不同自然条件,自然条件可归纳为当地的气候、水资源、地理和地形、土坡、植物、空气、动植物种群、生态系统,这几方面相互作用。景观设计的过程是一个改造自然又受制于自然的过程,对这几方面进行调查和评估,充分研究与利用当地自然条件,体现了对文化的尊重和利用。景观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系统的一部分,设计会改进或毁坏这些自然系统,会使得生物多样性增加或减少。设计中的选择亦会影响大的生态环境。应考虑通过改善微气候来保护环境的活力,应该有效地利用这些
当地的自然条件,来形成与众不同的文化景观。 2.2 学校形成的聚落类型,反映了特殊的人地关系
学校是文化交流、研究与知识传播的场所,是大学生长期生活与学习的地方,担负着育人的主要功能。育人的意向性使得校园里的大学文化和城市里的市民文化及其他文化有很大不同。特定的使用功能及文化需求决定了在设计中必须采用相应的设计形式。只有空洞形式的美感和流行风格的设计不是成功的设计。很多校园景观做得气派,很有形式的美感,各部分功能也很完善。但看上去更像是城市景观或大型企业工厂,其原因很重要一点就是缺乏校
园特有的文化内涵。
相反,当人们置身于有一定特色的大学校园一中,常常会被某种强烈的场所感所打动,或在学校经过几年的学习生活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总是对学校中的环境或其中的某一区域历历在目,甚至没齿难忘。这种记忆及情感来自于具有明显的文化特征的特定的地点、特定的
建筑与特定的人群相互积极作用并以有意义的方式联系在一起所构筑的场所。 因此必须认真研究大学人群的文化取向、审美品位和生活需求。要深入挖掘不同地方、不同学校的人文内涵与精神特质,来做好整体方案的构思和细部设计的选择。空间、边界、中心、节点、细部要作有人性化的设计,在典型景观区设计的选址方面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与文化需求,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设计中应多采用与校园文化有关联性的景观元素,如水体、亭台、纪念雕塑、石头、文人题字,梅兰竹菊等更能引起知识分子的共鸣与回味。恰当地安排好这些景观元素,往往能够起到点题的作用。除建筑外,如何营造安静读书与思想交流的户外空间,也是设计者应该着重考虑的,当这些场所能成功地吸引师生
们在这里进行学习与交流时,人与
风景便共同构成了最为独特和悦目的文化景观[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