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2010年语文中考模拟题 命题人 25中 林小红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抄写下面的句子,并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群山峻岭上色彩缤纷,令人眼花liao乱。

2.依次填在下面横线上最恰当的词语是( )(只填序号)(3分)

我们看她忽而 ,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 ,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 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忽而 ,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

A、双眉颦蹙 笑颊粲然 侧身垂睫 张目嗔视 B、侧身垂睫 张目嗔视 双眉颦蹙 笑颊粲然 C、侧身垂睫 笑颊粲然 双眉颦蹙 张目嗔视 D、张目嗔视 笑颊粲然 侧身垂睫 双眉颦蹙 3.修改下面划线句的语病。(3分)

随着电脑文字录入技术的应用,人们逐渐不喜欢用笔写字了。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我国正在制订中小学生汉字书写等级标准,要求学生不仅要会认会写,还要写得规范和美观。学校也要加强宣传,提高同学们对汉字书写的重要性。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4分) ①既得花窗“小异”之谐趣,无伤回廊“大同”之统一。

②且先以这样的花窗小小变化,作为廊柱无尽重复的“前奏”,也是一种“欲扬先抑”的手法。 ③是的。就回廊整体来说,这正是一个“大同小异”,大统一中的小变化的问题。

④有人会问:那么走到长廊以前,乐寿堂临湖回廊墙上的花窗不是各具一格,千变万化的吗? A.②①④③ B.①②④③ C.④③②① D.④③①② 5.在横线上填写古诗文句子。(8分)

(1) _________________,背灼炎天光。(白居易《观刈麦》)(2分) (2) 出师一表真名世 , 。(陆游《书愤》)(2分)

(3)月是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如李白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借月抒发壮志:“俱怀逸兴壮思飞, 。”又如杨慎在《临江仙》中以月喻季节更替、世事变迁:“白发渔樵江渚上, 。”(4分) 6.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10分)

为了大力提倡阅读,江城中学每年都要举办“读书节”,各个班级都将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1)请为你们班确定一个活动主题:(3分)

(2)“小演说家”明明准备在活动中作“我是如何读书的”主题演讲。他为撰写演讲稿搜集到以下三则材料,但有一则不符合他演讲的主题要求,请你帮他找出来,并说明不符合要求的理由。(4分)

材料一:现在常听人说:“多读杰作,学取技巧。”这话是不错的,但倘使他读杰作的时候,心里总惦记着,“快学技巧呀!”他在杰作的字里行间时时都发生“这是不是技巧”的问号,那他决学不到什么技巧。(节选自茅盾《论“入迷”》)

材料二:那些有学问对我有用处的书,我用吃橄榄的办法阅读,反复咀嚼,徐徐品味;那些有学问然而对我用处不大的书,我用吃甘蔗的办法阅读,啜其甜汁,吐其渣滓。(节选自李国文《我的阅读主张》)

材料三:最近,东方图书市场内各类包装精美的高价图书特别畅销,不少人买了是作为礼品送给亲戚朋友的。对此现象,有关学者认为,将包装精美的图书作为礼品送给别人,虽然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人们对文化的重视,但如果仅限于此,就会流于形式,导致读书浮华风气的蔓延。(摘自3月8日《今日早报》)

(3)你们想邀请语文王老师参加明天下午四点在班上召开的主题班会,请你将对王老师说的话写出来。(3分)

二、阅读(40分)

(一)阅读《鱼我所欲也》选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5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由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勿丧耳。 7.解释加点的词语。(6分) (1)二者不可得兼 (2)故不为苟得也 (3)故患有所不辟也 8.翻译下面句子。(4分)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9.选文中加点的“是心”指的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说出来。(2分) 1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下文中的哪句最能体现这一观点?(3分)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②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③出涕,曰:“国亡不能捄④,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弘范:元军元帅。②扞(hàn):保卫。③泫(xuàn)然:水滴下的样子。④捄:同“救”

(二)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第11—13题。(10分) 汉语遭遇“喀斯特”

①我对汉语中与洞有关的词汇很感兴趣。

②“水滴石穿”这个成语无人不晓。人们一般以为水滴石穿是一个机械的过程:水从高处落下的力量,对石头不断地造成侵蚀,日积月累,就把石头给滴穿了。如果水滴落在非石灰岩的岩石上,这种理解是对的,但如果水滴到了石灰岩上,这种理解就不对了。 ③石灰岩在地表上分布很广。在我国,裸露石灰岩的分布面积占地表的四分之一,因此水滴到石灰岩上是很普遍的一种现象。水吸收和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石灰岩反应,生成了新的可溶于水的物质。水滴不断地滴下来,不断地溶蚀石灰岩,并把溶蚀的物质冲走,这个过程称之为喀斯特作用。

④水滴石穿在很多情况下是一个化学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的过程。化学反应的进行速度比机械的磨蚀要快得多。长江三峡地区就是一个石灰岩地区,仅靠水流的机械冲刷和磨蚀作用,四川盆地现在恐怕还是泽国。一定是发生了喀斯特作用,才把三峡切穿了,让四川盆地的众多水系有了一个出口,夺路而出。

⑤对于喀斯特作用形成的洞穴,汉语言有着精妙的解说。古人举着火把进入洞穴,感到眼前的事物越来越清晰,就有了“洞明”“洞察”;洞给人深不可测的感觉,因此引申出思想和见解的深刻、深邃,这就是“洞见”“洞晓”。然而“洞开”“洞庭”中“洞”的意思却完全不同。“洞开”是大开、大敞之意,如“门户洞开”;“洞庭”中的“洞”字有宽敞、开阔之意,洞庭湖就是广阔的湖的意思。

⑥为什么“洞”字可以表达大开大敞的意思?读一下古人游记中对洞穴的描写,似乎有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大多有“先经过一个狭小的口子,接着见到一个豁然开朗的大厅”的细节。洞穴中多大厅,有的大得不可思议。比如广西乐业的一个洞中大厅——红玫瑰大300米,宽200米,最高处达260米,这规模与人民大会堂相当,但高度要高多了。如此大的洞庭,当然可以说“洞开”啦。 ⑦洞中的大厅是怎样形成的?原来洞穴在发育的过程中,由于岩层中有夹层,岩性不一样,或岩层有各种节理和裂隙,再加上有倾斜的角度,这样洞穴发展到一定程度,由于重力作用,洞顶的岩石会发生塌陷。随着塌陷愈演愈烈,地下河又不断地运走塌下的物质,洞中的厅堂就越来越大,大厅就形成了。洞中的厅堂继续发展,洞顶越来越薄,最后彻底塌陷,大厅露出地表,这时大厅就成了喀斯特地貌中的所谓“天坑”。

⑧说起天坑,我又想起陶渊明的名作《桃花源记》,我猜想武陵渔人进入的“桃花源”应该就是一处天坑吧。 (作者单之蔷,有删节)

11.作者认为“水滴石穿”在非石灰岩的岩石上是一个 的过程;在石灰岩的岩石上既是 的过程,又是 的过程。介绍“洞开”“洞庭”等词是为了引出对 的说明。(4分) 12.文章第④段举长江三峡这个例子的作用是什么?(3分)

13.第⑥段写红玫瑰大厅的“规模与人民大会堂相当,但高度要高多了”。句中的“相当”可以换成“相同”吗?说说理由。(3分) (三)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第14—17题。(15分) 无法不对你残酷 安宁

①弟弟考上北京的大学时,与我当年一样大,17岁。母亲要我回去接他上学,我想起这么多年一个人走过的路,便坚决地拒绝了。我说:“有什么不放心的,一个男孩子,连路都不会走,考上大学有什么用?”

②弟弟不善言语,略略羞涩,普通话又说得蹩脚,扫一下眉眼,便知道是乡村里走出来的。在经历了一个艰难的旅程之后,弟弟终于站在了学校门口,我笑脸迎上来,他的泪一下子流了出来。眼前这个瘦弱青涩的少年,头发蓬松,满脸汗水,嘴唇干裂,额头上有一道轻微的伤痕,看着他我有一刹那的心疼,抬手给他温暖的一掌,说:“祝贺你,终于一个人闯到北京来了!”

③临走的时候,只给他留了两个月的生活费。我看见他站在衣着光鲜的学生群里,因为素朴而显得那么落寞和孤单。多么像刚入大学的我,因为卑微,进而自卑。我笑笑说:“北京是残酷的,也是宽容的,只要你用心、努力,你也会像姐姐那样,自己养活自己。”我知道弟弟年少,对此不会有太多的理解。他只是难过,为什么那么爱他的姐姐,在北京待了几年,便变得如此不近人情? ④一个月后,弟弟打电话来,求我给找份兼职。我说:“你的同学也都有姐姐可以找吗?”他没说什么话,便啪的挂断了电话。顷刻,母亲的长途便打了过来,她几乎愤怒地说:“你不给他钱就算了,连份工作也不帮着找,他不依靠你还能依靠谁?”我不知道怎么解释

才能让母亲明白,我只是觉得我所吃过的苦他也应该能吃。因为我们都是乡村里走出来的孩子,如果自己不能闯出一条路来,贫困不仅会把所有的希望都熄灭掉,还会留下无穷的恐惧。

⑤我最终还是答应母亲,给弟弟一定的帮助。但也只写了封信,告诉他所有可以收集到兼职信息的方法。这些我用了四年的时间积累起来的“财富”,终于让弟弟在一个星期后,找到了一份在杂志社做校对的兼职。在他领了第一份工资后,我去赖他饭吃,他仔细地将要用的钱算好,剩下的,只够在学校食堂里吃顿“小炒”,但我还是很高兴,不住地夸他。他低头不语,忽然像吐粒沙子似的狠狠吐出一句:“同学们都可怜我,这么辛苦地自己养活自己;别人都上网聊天,我还得熬夜看稿子;钱又那么少,连你工资的零头都不到!”我笑道:“可怜算什么,我还被别人耻笑过呢!在现实面前,你如果不用心、不努力,连腰板都挺不直的。”

⑥之后的日子,弟弟很少再打电话来。有一次我打电话去,他不在,他的舍友很惊讶地说,他从来没有说过有个在北京工作的姐姐。我知道弟弟仍无法理解我的残酷,但我深知,嘲弄和讥讽,自信与骄傲,都是要经历的,只有这样,他被贫穷折磨着的心,才会愈加坚韧顽强。

⑦学期末,我们再见面,是弟弟约的我。在一家算得上档次的咖啡吧里,他很从容地请我“随便点”。面前这个衣着素朴但充满自信的男生,嘴角,很持久地上扬着;言语,也是淡定沉稳;眉宇里,竟是有了点男人的味道,终于不再是那个说话吞吐遇事慌乱的小男孩。在这短短的半年里,他做过校对,卖过杂志,当过家教,刷过盘子,而今,他又拿起了笔,记录青春里的欢笑与泪水,并因此赢得更高的报酬和荣光。他的成熟,比初到北京的我,整整提前了一年。

⑧外面飘起了雪花,我们细细地品味着苦中带甜的咖啡,慢慢地欣赏着这个美丽的城市。 14. 阅读文章,概括“我”对弟弟所做的几件残酷的事。(每件事不能超过12个字)(3分) 答:① 我拒绝回家接他上学; ② ③ ④

15.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④段加点的“愤怒”都写出了什么。(4分)

16.文章第②段和第⑦段都有对弟弟的具体描写,请问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17. 阅读文章,说出作者对弟弟“残酷”的理由,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作者这种做法的看法。(4分) 三、写作(50分)

18.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树上有一只很诱人的苹果熟了。因为太高,踮起脚来都够不着,只好搬来梯子。就在我伸手欲摘得一瞬,苹果突然脱枝而落,摔在地上,成了一团果泥。这便是生活中所谓的无奈——眼看到手,却又失去。但不算白费力,至少,我知道了这只苹果不属于我。如果这时从木梯上下来,再去摘其它树上的也还不晚。

是的,生命中任何一次探索,从本质上讲,都是成功的。这一点引起你哪些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 参: 一、 1. 缭 2. A

3、在“重要性”后面加“的认识”。 4、D

5、(1)足蒸暑土气(2)千载谁堪伯仲间(3)欲上青天览明月 惯看秋月春风 6、(1)(3分)示例:读书伴我成长;与好书同行;创建书香班级;读书与修养

(2)(4分)第三则不符合要求。因为第三则是对社会上读书浮华风气的批评,与演讲的主题无关。 (答出“第三则不符合要求”得1分,说明理由得3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3)(3分)示例:王老师,您好!明天下午四点,我们班在教室里开读书节主题班会,请您到场指导。(称呼、时间、地点、邀请目的各一分,扣完为止) 二、 (一)

7、(1)同时得到。 (2)苟且获得。 (3)通“避”,躲避。

8、如果人们喜爱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一切可以用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能采用的呢? 9、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的想法(或“舍生取义”的想法)。 10、“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二)

11.机械 化学 物理 洞中大厅成因(每空1分,共4分)

12.具体地说明喀斯特作用的速度比机械的磨蚀要快得多。

13.示例:“相当”表示红玫瑰大厅和人民大会堂的规模差不多,但仍有差别。如果换成“相同”则表示两者完全一样。故不宜调换。 (三)

14. 我拒绝回家接他上学;我只给他留两个月的生活费;我没有直接帮他找份兼职;弟弟诉苦时教他自强(弟弟诉苦仍然没有资助他)。(3分,每个要点1分。)

15.(1)母亲对我做法的不理解(2)我对弟弟残酷得不近人情(4分,每个要点2分。)

16.(1)通过两段文字对于弟弟的具体描写的对比,充分的表现出弟弟历经磨难而成熟起来(2)表明我对弟弟的残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4分,每个要点2分。)

17.理由(示例):①姐姐深知嘲弄与讽刺,自信与骄傲,都是要经历的,只有这样,弟弟被贫穷折磨的心,才会愈加坚韧顽强。②姐姐是让生活来教会弟弟如何生存,想让弟弟尽快的成熟起来。看法(示例):①看似残酷的方式,却是姐姐特有的爱的表现。②姐姐是个很懂得教育的人,在物质上没有给弟弟太多的帮助,却给了弟弟不尽的精神财富。(言之成理即可。)评分标准:4分,“理由”,2分;“看法”,1分;语言通顺, 1分。

中考模拟试题(语文)

作者(来源):番达 发布时间:2006-06-09

基础知识 (30分)

一.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按要求作答。(共30分。第1~20题,每小题1分;第21~25题,每小题2分)

1.加黑字注音都正确的是( )。

A.摁倒(èn) 蝉蜕(duì) 栈桥(zhàn) 荒谬(miù) B.雕镂(lòu) 胆怯(qiè) 芳醇(chún) 翘首(qiào) C.瞥见(piē) 纤维(xiān) 蓦地(muò) 肆虐(nüè) D.慵懒(yōng) 眩目(xuàn) 凫水(fú) 琼枝(qióng) 2.没有错别字的是( )。 A.峻峭 聆听 樱花 莫名其妙 B.清洌 闲暇 闪烁 谈笔风生 C.峰烟 祖籍 禅师 巧妙绝伦 D.腹诽 忙碌 愣住 两全齐美

3.形声字的形旁位置完全相同的是( )。 A.剔 赚 麸 掷 B.盔 孽 峦 窠

C.戳 颧 甥 鹦 D.圈 辩 阁 裹 4.加黑字字释都正确的是( )。

A.修长(长) 聊叙(姑且) 变卖典质(当) 惩前毖后(谨慎) B.示众(表示) 赴汤蹈火(踏) 秀颀(高) 户枢不蠹(蛀蚀) C.迢迢(远) 莫名惊诧(名字) 翔实(详细) 敝帚自珍(破旧) D.掩映(遮蔽) 置之度外(限度) 匿名(隐藏) 深恶痛疾(痛恨) 5.与画横线词语依次成反义词的是( )。

(1)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 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2)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A.渺小 宽裕 B.庸俗 阔绰 C.卑劣 慷慨 D.狭隘 宽厚

6.画横线词语的感情色彩在句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 B.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

C.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D.假使有一知半解的人,并无数学知识,而根据《圣经》这一段或那一段妄肆批评或者驳斥我的著作,我不但不预备答复他们,而且还要轻视这样的无知的见解。

7.根据句意,依次填空最恰当的是( )。

(1)卢进勇( )地把手插进那湿漉漉的衣服。他觉得那同志的胸口和衣服一样冰冷了, 在左腋窝里,他摸出了一个硬硬的纸包,递到那个同志的手里。

(2)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 )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A.惶恐 慈善 B.惶惑 仁慈 C.惊惶 慈祥 D.惊异 慈爱 8.对复句层次和分句关系分析正确的是( )。

(1)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2)而且结构坚固,(3)所以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4)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A.① || ② | ③ || ④ B.① | ② || ③ || ④

递进 因果 递进 递进 因果 递进 C.① || ② | ③ || ④ D.① || ② || ③ | ④ 递进 因果 并列 递进 因果 并列 9.依次填写关联词语最恰当的是( )。

( )他在哈佛尔还有亲属,( )他不愿回到他们身边,( )他欠了他们的钱。 A.虽然 但是 因为 B.如果 那么 因为 C.因为 所以 而且 D.即使 不是 就是 10.没有语病的是( )。

A.在旧社会,穷苦的劳动人民受着三座大山的压迫,党把劳动人民从水深火热中将他们拯救出来。 B.两天两夜没停的牛毛细雨又下起来了。 C.我国的棉花生产,过去一直不能自给。

D.王愿坚在小说《七根火柴》中,成功地塑造了无名战土的形象。 11.对修辞方法依次作出正确判断的是( )。

(1)从锭子上取下穗子,也像从果树上摘下果实,劳动以后收获的愉快,那是任何物质享受都不能比拟的。 (2)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会后乱说。

(3)这就是整个宇宙吗?不,这还只是构成宇宙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点点。

(4)有时候缚了几转,又被它从网里滑脱,拍的一声跌在地上了,蜘蛛只好怅然地在网上望一望。 A.对比 排比 比喻 夸张 B.比喻 对比 设问 拟人 C.夸张 排比 反问 比喻 D.排比 对比 夸张 比喻

12.按要求变换句式有误的是( )。

A.游览者来到园里,都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

变换成双重否定句:“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B.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变换成陈述句:像这样的教师,我们会不喜欢她,会不愿意和她亲近。 C.大家都认为于勒分文不值。

变换成被动句:于勒被大家认为分文不值。 D.你站出来!你出来讲!

变换成疑问句:你能不能站出来?你能不能出来讲? 13.按文学体裁给课文分类正确的是( )。

①《社戏》 ②《白杨礼赞》 ③《听潮》 ④《老杨同志》 ⑤《有的人》 ⑥《孔乙己》 ⑦《谁是最可爱的人》 ⑧《回延安》 ⑨《在烈日和暴雨下》 ⑩《变色龙》

A.②③⑥⑨ B.①④⑥⑩ C.④⑤⑥⑦ D.①⑧⑨⑩ 14.对作品、作者及作者所生活的朝代(或所属国籍)判断有误的是( )。 A.《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 B.《捕蛇者说》的作者,是我国唐代的著名文学家柳宗元。 C.《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著名的文学家莫泊桑。

D.《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节选自《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是清代杰出的小说家。 15.在文学常识方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作品内容的侧重点不同,散文分为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

B.诗歌形式多样,就体裁说,有旧体诗和新诗,例如《沁园春 雪》是一首旧体诗。 C.小说的故事情节通常包括起因、经过、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

D.按照不同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戏剧分为话剧、歌剧、舞剧等,例如《白毛女》是一部话剧。 16.下面的文字,排列顺序与原文一致的是( )。

①春天象小姑娘 ②春天象刚落地的娃娃 ③春天象健壮的青年 ④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⑤笑着,走着 ⑥领着我们—上前去 ⑦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⑧花枝招展的 ⑨它生长着 A.①④⑤③⑦⑥②⑧⑨ B.③⑦⑤①⑧⑥②④⑨ C.②⑧⑨①④⑥③⑦⑤ D.②④⑨①⑧⑤③⑦⑥ 17.分别与诗句的上句衔接都正确的是( )。 上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 随风潜入夜 天门中断楚江开 日出江花红胜火

下句 ①斜风细雨不须归 ②孤帆一片日边来 ③润物细无声 ④铁马冰河入梦来 ⑤风烟望五津 ⑥碧水东流至此回 ⑦春泉江水绿如蓝 ⑧当夜乃发生

A.①⑧④② B.⑥⑤②⑦ C.②⑧⑦⑥ D.④③⑥⑦ 18.古诗文中加黑字读音有错误的是( )。

A.予何恃而往(shì) B.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yì) C.行拂乱其所为(fú) D.子子孙孙无穷匮也(kuì) 19.读下边的语句,句中停顿恰当的是( )。

A.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B.前人之述|备矣。

C.其岸势犬牙|差互。 D.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0.下面的句子与原文完全相同的是( )。 A.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有光。

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D.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21.画横线词语没有结合句意解释的是( )。

A.凡有田夫野老,蚕妇村氓,除了几个脑髓里有点贵恙的之外可有谁不为白娘娘抱不平,不怪法海太多事的? 贵恙:这里指封建思想。

B.鲁达听得,跳起身来,拿着那两包臊子在手,睁着眼,看着郑屠道:“洒家特地要消遣你!” 消遣:这里是戏弄、捉弄的意思。 C.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折腰:这里是鞠躬,倾倒的意思。

D.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鼎沸:这里是喧闹的意思。 22.提取句子主干有误的是( )。

A.那是幽静的和平的愉悦的神秘。(那是神秘)

B.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扑面的吹来。(清香吹)

C.卢进勇把剩下的六根火柴一根根递到指导员的手里。(卢进勇递) D.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衣服获得称赞) 23.修改病句有误的是( )。 病句:

①我们积极响应党支部向全校同学发出的争当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

②十九世纪末年发生的震撼世界的义和团运动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斗争。 ③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分子的充分作用。

④在小组会上解决这次争端时,几位同志相互做了深刻的自我批评,态度都很虚心诚恳。 修改:

A.我们积极响应党支部向全校同学发出的争当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的号召。 B.十九世纪末年发生的震撼世界的义和团运动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运动。 C.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广大知识分子的作用。

D.在小组会上解决这次争端时,几位同志相互做了深刻的批评,态度都很虚心诚恳。 24.分析句子修辞方法的作用最恰当的是( )。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A.这句运用比喻,形象地揭示了语言在人民反抗侵略者,争取自主斗争中的重要性。 B.这句运用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人民牢记自己语言的好处。

C.这句运用比喻,形象地揭示了人民只要记住自己的语言,就能重新获得自由的道理。 D.这句运用比喻,形象地说明了语言是人民争取自由的关键。 25.对文体知识,判断有误的是( )。

A.论据和论点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论点以论据为基础,依靠论据来证明;论据以论点为统帅,始终为论点服务。 B.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实体事物,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抽象事理。

C.记叙一件事情往往要涉及许多方面。有些方面最能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主要的,要详写;有些方面同表现中心思想没有关系,是次要的,要略写。

D.议论文的论证方式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论雷峰塔的倒掉》是一篇立论性的议论文,《“友邦惊诧”论》是一篇驳论性的议论文。

阅读 (40分)

二、阅读说明文,完成26~36题。(9分)

(一)海豚是鲸类的一种,生活在海洋中,体长二米多,体型像鱼。它的游泳本领很高明,每小时能游五十三至一百公里,在水中可一口气潜入上千米的深海。

海豚的大脑是很发达的。有人认为海豚比猿猴还要聪明。有人将海豚与猴子放在一起训练,让它们学习开闭电源开关,猴子需训练二百次才学会,而海豚只需训练十五到二十次。海豚与黑星猩一起学会了一种游戏,黑猩猩中断十个月不玩就忘了,而海豚中断了两年,还记忆犹新。

海豚的神经系统、感觉器官与其它动物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它的大脑左、右两半部,可以交替工作和休息,因此它可以日夜睁眼游泳、捕食。海豚的头部还有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定位机构。因此,它能迅速准确地发现三公里外的物体,还能识别物体的大小、形状。(4分)

26.在文中用横线画出第三段文字的中心句。(1分)

27.第二段中,用海豚和猴子学习开闭电源开关作比较,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每豚和黑猩猩作比较,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8.第三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1分) A.从现象到本质 B.从原因到结果 C.从特点到用途 D.从整体到部分 E.从主要到次要 F.从概括到具体

29.简要说明第一段中加黑词“一口气”“上千米”在句中的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二)大豆原产于我国,在古代称为“菽”,已有五千年栽培历史。本世纪初,大豆还只有我国和我国近邻的一些国家种植,近几十年,世界上到处引种,成了栽培面积扩大得最多的作物之—。目前,我国大豆播种面积有一亿多亩,产量( )世界第三位,大豆品种众多,我国现有的品种不下五十种,无霜期在一百天以上的地区,就可以种植大豆,我国北起黑龙江的最北部,南至两广,大豆分布极广。东北地区,黄河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三大集中产区。大豆色泽有黄、青、褐、黑和双色五种,子粒大小差别很大:小粒品种百粒重只有四五克,大粒品种百粒重可达五十克,小粒的重量约是大粒的十分之一。大豆的花多在上午8—9点钟开放,开放时间只有—个多小时。全株的花开完大约需要半个月。(5分) (摘自《中国的大豆》)

30.“世界上到处引种”的“引”字与前面的__________字相照应。(0.5分) 31.“产量( )世界第三位。”应选用(占、居)字。(0.5分)

32.把“我国现有的品种不下五十种”中的“不下”去掉,写出一个不改变原意的句子。(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大豆的花多在上午8—9点开放”中的“多”是不能改成“都”的,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4.对“大豆的花多在上午8—9点开放,开放时间只有一个多小时”一句,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第______________种。(0.5分)

①这句话错了:因为8—9点最多只有一个小时,怎么能开放“一个多小时”呢?

②这句话是对的:因为“8—9点钟”是指花初开的时间,“一个多小时”是指一朵花开放的全部时间。 35.明明说大豆的花“开放时间只有一个多小时”,怎么又说“全株的花开完大约需要半个月?(0.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文中说明大豆的“子粒大小差别很大”时,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两种说明方法。(1分)

三、阅读议论文,完成37~42题。(8分)

①科学的规律是铁面无私的,只允许人们遵守,不容违反,没有精细、严格的科学精神,就不能取得任何科学成就。②[ ]精字当先,严字当头,精密地推理论证,精细地测量计算,精确地搞好试验,[ ]能在科学规律面前获得自由。③科学研究中,在同一现象面前,粗心的人不以为然,或视而不见;细心的人则抓住不放,以此为追求新发现的端倪。④在这个粗心与细心之间,差距天上地下。⑤德国化学家维勤在研究一种铝矿石时,漫不经心,失掉了发现“钒”的机会;瑞典化学家肖夫斯特姆抓住苗头不放,精心研究,终于发现了“钒”。⑥德国化学家李比希研究海藻时粗心大意,浅尝辄止,与新元素“溴”失之交臂;法国化学家波拉行破除常规,细致钻研,成了“溴”的发现者。⑦1873年,英国人欣克把π推算到707位;可是后人发现,他推算到528位就算错了,以后接着

计算的20年完全是白费工夫,真是一时疏忽,后功尽毁。⑧我国著名科学家

钱学森说:“科学是严肃的、严格的、严密的,是不允许马虎的,所以科学技术工作者必须首先有良好的科学工作习惯,要有条理。”这句话应当成为科技人员的座右铭。

37.在文中用横线画出这段文字的论点。(1分) 38.填人第②句的[ ]中最恰当的关联词是( )。(1分)

A.只要 就 B.只有 才 C.如果 就 D.因为 所以 39.第③句运用了________的论证方法。(1分)

40.文中属于事实论据的有第__________句,属于道理论据的有第____________句。(1分) 41.文中加“△”’的词“后功”所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简析第①句中加黑词“只”的表达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记叙文,完成43~48题。(12分) 种瓜小唱

种瓜,有花有叶有实,很_________人。春天,孩子找来几粒种子,颜色土黄,状如小指甲,表皮网路凸起,全不似冬瓜、西瓜、南瓜的籽儿。它到底能结什么瓜,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梦。不管!想想来日瓜棚下收获的喜悦,我就赶忙在院角播种了。 瞧,小生命伸开油绿的巴掌,拱破地皮儿了!我的心也随着膨胀起来。那些日子,在潇潇春雨里,我谛听它细长身肢舒展的声音;在盛夏的薰风里,我观察它伸出卷须时,生命在颤动。浇水呀,施肥呀,松土呀,搭架呀,小心侍候到夏末,见到小黄花儿了!看,[它擎着黄亮的铜喇叭,吹着收获的序曲。]我想入非非了,想到瓜儿的硕大、沉重和甜味…… 万万没想到,赶到纽儿(指瓜果等刚结的果实)长大,却是几个苦瓜!

我播种希望,收获了失望;我渴望甜香,得到了苦涩。我叹息,我懊恼,我自责。但我转念一想,苦瓜毕竟也是收获呀!南方人不是很喜欢吃苦瓜吗?它的样子挺特别:好似披了青蛙皮的纺锤。颜色是绿中透黄,黄里含橙。剖开表皮,裹着种子的是血红的瓤子。是不是它浸了我的苦辛,吮了我的心血,才生得这般模样呢?也许是的。

忽然我的思绪飘远了:大自然有苦瓜、苦茶、苦菜、苦杏仁;人世间,一辈子在事业上苦斗,但未尝过庆捷甜酒的人,总是有的罢?他们为后人在岔路口插了若干“此路不通”的木牌。失败者生命的轨迹,为成功者提供了捷径。失败使后人变聪明。还有,谁能断言,苦后不甜?你瞧,在漫长的航程里,苦海、苦船,可远方总有彼岸。蜜蜂在哪采了苦粉,别歇翅,定会找到甜香四溢的花园。而且,有趣的是,苦瓜瓤竟是甜的?看来,苦中有甜,艰辛的劳动中有甜滋味,这话不是没有根据吧?

噢,仔细尝尝自己种的苦瓜吧,苦瓜配上姜、辣椒,别是一番滋味。苦味人心,清心明目,使人冷静地回味思索,也促人盼望明春那播种的季节早来,跃跃欲试。是的,人不嫌弃苦味,它是甜的陪衬。但人总不会习惯天天吃苦瓜。吃着苦的,想着甜的,生命就有了希望,活着就有了力量。 赶明年,我想种甜瓜了。

也许,秋后又收获了苦味,那么,我还是要嚼碎它,咽下去。前面还会有播种的季节。生命有限,可只要还有时间,就别让土地撂荒了。是不是?(12分) (作者:韩静霆 略有改动)

43.根据文意为文中空白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它们的字母依次写在括号内。( )(2分) A.疑惑 B.迷茫 C.迷离 D.诱惑

44.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描写苦瓜的样子和表皮颜色的语句。(2分)

45.作者写“我的思绪飘远了”,他由苦瓜联想到与“苦”有关的自然界的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联想到人世间__________ 的人。(2分)

46.文中画横线句子与下列哪一选项所表达的意思相一致?选择理解准确的一项,将字母写在括号内。( )(1分) A.未尝过庆捷甜酒的人,总是有的罢? B.谁能断言,苦后不甜?

C.有趣的是,苦瓜瓤竟是甜的?

D.苦中有甜,艰辛的劳动中有甜滋味,这话不是没有根据吧?

47.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语言形象生动,真切地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的感情。(2分)

48.最后一段中“生命有限,可只要还有时间,就别让土地撂荒了”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 不要让土地荒芜,要抓紧时间播种。它的深层含义是什么?请简要回答。(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文言文,完成49~61题。(11分)

(一)①十年春,齐师伐我。②公将战。③曹刿请见。④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⑤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⑥乃入见。⑦问:“何以战?”⑧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⑨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⑩公曰:“牺牲

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49.解释文中加黑词语。(1分)

①间: ②乃: ③徧: 50.对加黑字选择恰当的义项。(1分)

A.请求 B.请(您) C.请示 ①曹刿请见( ) ②战则请从( )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5分)

④狱: D.请(让我) 51.下面句中的“属”与上文句中“属”意思相同的是( )。(0.5分)

A.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B.神情与苏、黄不属 C.属于作文以记之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52.句子译文正确无误的是( )。(0.5分)

A.何以战? (凭借什么来作战呢?) B.齐师伐我。 (齐国攻打我。) C.神弗福也 (靠神也不会有好运气。) D.可以一战。 (可以打一仗。) 53.上文中句⑧和句⑩正好验证了曹刿说的_________________。(0.5分)

54.上面文字中曹刿的话,表现了他认为作战必须首先__________________的战略思想,这实际与孟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是一致的。(1分)

55.对上面文字表述的中心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0.5分) A.写长勺之战前夕,曹刿不顾乡人的劝阻,积极请战。

B.通过二人的对话,说明大臣的拥护、神灵的保佑和人民的支持是战争取胜的必要条件。 C.通过战前曹刿与乡邻的分歧及国君的对话,表明曹刿深谋远虑。

D.通过曹刿与国君关于战前准备的对话,说明取信于民是取胜的先决条件。

(二)若夫日出而林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

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56.给文中加黑字注音。(1分) ①夫: ②朝: 57.解释文中加△的词。(1分) ①霏: ②时:

58.文中描写晦明变化的短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0.5分) 59.写出文中描写四时景物的语句。(1分)

①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在上文横线处写出欠缺的句子。(0.5分)

6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括号内,正确的画“√”,错误的画“×”)。(2分) ①上面文字表现了醉翁亭周围自然景色的变化带给作者无穷的乐趣。( )

②上面文字中两组“……者,……也”都是判断句式的标志,可译作“……是……”。( ) ③上文开头的“若夫”是发语助词,表示引出作者的议论。( ) ④上面文字中的“而”都是连词。( )

作文 (50分) 题目:初中生活剪影

要求:1.写成记叙文,内容真实、具体,适当运用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2.字数600~800字。

模拟试题 基础知识

一、1.D 2.B 3.C 4.A 5.B 6.D 7.B 8.C 9.A 10.D 11.B 12.B 13.B 14.C 15.B 16.D 17.D 18.B 19.U 20.A 21.C 22.D 23.D 24.A 25.C 阅读

二、(一)26.海豚的神经系统、感觉器官与其它动物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 27.海豚比猿猴聪明 海豚的记忆力强。 28.F

29.“一口气”修饰潜入,潜水速度快, “上千米”修饰深海,说明潜水的深度,突出海豚游泳本领高。突出了海豚的肺活量大和潜水能力强,有助于读者了解认识海豚。 (二)30.原 31.居

32.我国现有的品种不少于五十种(或……五十种以上) 33.前者是人多数的意思,后者是全部的意思。 34.②

35.这是因为全株的花不是在同一天开放的。 36.列数字、作比较

三、37.科学的规律是铁面无私的,只允许人们遵守,不容违反,没有精细,严格的科学精神,就不能取得任何科学成就。 38.B 39.对比论证 40.⑤⑥⑦ ⑧

41.从π值528位后所用的20年时间。

42.说明取得科学成就的唯一方法是严格遵守科学规律,强调科学规律是铁面无私的。 四、43.D C

44.好似披了青蛙皮的纺锤 绿中透黄,黄里含橙 45.苦茶 苦菜 苦杏仁 苦斗 46.B

47.渴望收获,热爱“小生命”的喜悦(的感情)

48.不浪费光阴,不虚度年华;在有限的生命中抓紧时间,努力奋斗;使人生丰富而充实。 五、(一)49.①参与 ②于是就 ③同“遍”,遍及,普通。 ④案件 50.①A ②D 51.D 52.A

5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54.取信于民 人和 55.D

(二)56.①夫fú ②朝 zhāo 57,①霏:散了 ②时:季节 58.林霏开 云归 岩穴暝

59.①野芳发而幽香 ②佳木秀而繁阴 ③风霜高洁 ④水落石出 60.而乐亦尤穷也 61.①√ ②× ②× 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