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卷第2期 四川水力发电 Vo1.31.No.2 2 0 1 2年4月 Siehuan Water Power Apr.,2 0 1 2 锦屏一级水电站高拱坝4.5 m升层 混凝土施工试验研究 韦 宁 (葛洲坝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91) 摘要:由于模板变形、混凝土温度控制等原因,拱坝混凝土一般采用1.5~3 m升层进行施工。在锦屏一级水电站高拱坝 混凝土施工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混凝土浇筑效率,加快大坝施工速度,在15#坝段尝试进行了4.5 m升层混凝土浇筑。通过 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解决了模板变形、混凝土温度控制等技术难题,大坝体形和混凝土温度均控制在设计范围之内。实践 表明,高拱坝进行4.5 m升层混凝土浇筑是可行的。 关键词:锦屏一级水电站;高拱坝;4.5 m升层;模板变形;温度控制;试验 中图分类号:TV642;TV51;TV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2184(2012)02-0047-04 1 概述 依据,对其他工程大体积混凝土采用4.5 m升层 锦屏一级水电站大坝为混凝土双曲拱坝,坝 施工亦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顶高程1 885 m,建基面高程1 580 m,最大坝高 2混凝土浇筑施工 305 m,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拱坝。大坝正常蓄水 2.1做好仓面设计和资源配置 位高程1 880 m,死水位高程1 800 m,拱冠梁顶厚 4.5 m升层混凝土浇筑试验安排在15#坝段 16 m,拱冠梁底厚63 m,最大中心角93.12。,顶拱 1 616~1 625 m高程(为后浇块),共2个仓次,分 中心线弧长552.23 m,厚高比为0.207,弧高比为 别为15#一17和15#一18仓,单仓平均宽度约为 1.811。大坝设置25条横缝,分为26个坝段,横 24.45 m,顺水流方向长度约58.95 m,最大浇筑 缝间距20~25 m,平均坝段宽度为22.6 m,施工 面积1 397.8 m ,单仓混凝土方量达6 200 m ,均 不设纵缝。 采用平铺法浇筑。如图1所示,每仓分4区共9 该工程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和 个坯层(40+55 cm×2+50 cm×6)浇筑,坯层厚 木里县境内,地处高山峡谷,地质地形条件极其复 度控制在40~55 cm,上下坯层覆盖时间控制在4 杂。前期因地质条件原因使大坝基坑开挖进度滞 h以内,要求人仓强度必须达到180 m/h以上。 后,导致大坝首仓混凝土开始浇筑时间比原计划 在仓内配置了“四平四振”平仓振捣设备,并在仓 滞后9个月,严重影响到2012年首台机组发电目 外四周布设了10台喷雾机用于仓内降温。 标的实现。为实现发电目标,必须采取措施进一 2.2提高混凝土输送和浇筑速度 步提高混凝土浇筑速度,加快施工进度,赶回滞后 为充分提高缆机的吊运效率,将仓面根据4 的9个月工期。根据现场施工条件,经对施工总 台缆机覆盖范围分为4个施工区域,开仓前在两 进度进行分析后认为,若仍采用3 1TI升层的浇筑 边横缝上标示清楚。在每个施工区域内布置平仓 方案,大坝混凝土施工进度将无法满足2012年发 机和振捣臂各1台,并在仓内设置下料标识进行 电的要求。为此,葛洲坝集团锦屏施工局率先提 定位。当吊罐距离仓面高度在1.5 ITI以内时,迅 出并在右岸15#坝段进行了4.5 m升层混凝土浇 速下料,将下料时间控制在10 s内。除特殊情况 筑生产性试验,通过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解决了 外,缆机不行走大车。缆机在仓内卸料完毕,平仓 模板变形、混凝土温度控制等技术难题,总结出一 机在10 s内及时进行平仓。同时,加强拌和系统 套4.5 m升层混凝土快速施工方法,为锦屏一级 管理,实现拌和楼等候混凝土运输车的要求,避免 水电站大坝全面采用4.5 m升层方案提供了科学 出现“车等楼”现象。 收稿日期:2012-03 13 通过对混凝土浇筑各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2 Sichuan Water Power固 韦 宁:锦屏一级水电站高拱坝4.5 m升层混凝土施工试验研究 2012年第2期 图1仓面施工工艺流程图 个4.5 m升层试验仓的混凝土人仓强度分别为 280.1 m /h、249.5 m /h,满足施工要求。 2.3缩短冷却水管铺设时间 测模板变形情况。实测结果为:15#一17仓大坝 模板最大变形量为20 mm,位于第9坯层上游面 模板距14#横缝6 m的位置,15#一18仓大坝模板 按照设计要求,4.5 m升层混凝土内需铺设3 层冷却水管,第1层布置在施工缝面上,其他两层 分别布置在距施工缝面1.5 m、3 m的层面上,其 最大变形量为6 mm,位于第9坯层上游面模板距 14#横缝9 m的位置。混凝土浇筑完毕,对15#一 17仓成型坝体上下游面18个测点进行了检测, 中上面两层冷却水管必须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铺 设。冷却水管采用HDPE管,柔韧性好,能够根据 布管要求快速铺设。在浇筑过程中,各区同一坯 层覆盖时间长短不一,通过充分利用各区的覆盖 时间差铺设冷却水管,保证浇筑不停歇,从根本上 消除了冷却水管铺设对混凝土浇筑的影响。 3模板变形控制 体形偏差为一10~21 mrn;对15#一18仓成型坝 体上下游面15个、钡 进行了检测,体形偏差为一 11~14 mm。观测成果表明,4.5 m升层悬臂大模 板刚度和强度满足要求,结构安全可靠,大坝成型 体形满足施工规范要求。 4混凝土温度控制 4.1 温控标准 4.5 1TI升层混凝土浇筑采用悬臂式大模板, 单套模板比3 m升层模板重量增加约70%;此 外,4.5 m升层浇筑混凝土会对模板产生更大的 侧压力,致使模板变形控制难度大大增加。为解 决模板变形问题,保证大坝体形满足设计要求,采 取了以下措施:根据《锦屏一级水电站拱坝混凝土温度控制 技术要求》(A版),提出了4.5 m升层混凝土温 控标准:混凝土允许最高温度为27℃,出机口温 度为5 cI=~7 cI=,浇筑温度为5℃~11 cI=,层间问 歇期按10~14 d控制。 4.2混凝土配合比 (1)优化模板设计方案。通过由加强型爬升 锥、悬挂螺栓、预埋蛇形筋等组成的锚固系统固定 15#坝段4.5 m升层试验每仓第1坯层采用 C 35W14F250三级配富浆混凝土,第2~9坯层 模板,摒弃传统的拉条加固方式,减少模板附近的 钢筋用量,降低模板周边混凝土的浇筑难度,减小 混凝土振捣对模板的影响;采用双支点双轴杆的支撑方式增强模板刚度。 (2)加强模板变形监测。为获取混凝土浇筑 时4.5 m升层模板的变形量,同时采用在14#、15 #横缝上定点拉线和全站仪实时测量两种方式观 均采用C 35W14F250四级配混凝土,施工配合 比见表1。 4.3 浇筑温度控制 15#坝段4.5 m升层混凝土浇筑在2010年5 月底进行,此时已进入夏季施工,气温高,混凝土 浇筑温度控制难度较大。为保证混凝土浇筑温度 满足要求,采取了以下措施: 圜Sichuan Water Power 第31卷总第151期 NJl!lzk5 ̄ 2012 ̄Yf-4月 (1)严格控制混凝土出机121温度。大坝混凝 土由布置在右岸1 885 m高程的2座2×7 m 拌 升。通过采取加快浇筑速度、缩短坯层覆盖时间、 对坯层及时覆盖保温被、实时进行仓内喷雾等措 施防止热量倒灌,有效地控制了浇筑时段的混凝 土温度回升,浇筑平均温度分别为9.1 oC、9.7 和楼供应,通过采取骨料预冷、混凝土加冰等措 施,将混凝土出机口温度控制在5 c【=一7℃范围 内。实测15#一17和15#一18仓混凝土出机口平 均温度分别为6.2 oC、6.1 oC,监测成果见表2、3。 ℃,满足设计要求。15#一17和15#一l8仓混凝 土入仓温度和浇筑温度监测成果见表2、3。 4.4混凝土通水冷却 (2)尽量减少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温度回 表2 15#一17仓(1 616—1 620.5 m高程)出机口温度、入仓温度与浇筑温度监测表 大体积混凝土主要通过冷却水吸收水化热的 方式降低坝体温度。根据设计要求,在每个4.5 m升层试验仓内按1.5 m×1.5 m(垂直间距×水 为32.6 mm,外径为40 mm,支管内径为28 mm, 外径为32 mm,单根支管长度不大于300 m。根 据现场实际,采用1台制冷能力为360 m /h的冷 平间距)布置3层HDPE冷却水管,其中主管内径 水机组进行通水冷却,通水冷却成果见表4。 表4 4.5 m升层试验混凝土控温阶段通水冷却成果统计表 15#一17 15#一18 17#一19 14#一21 280.1 4.5 249.5 226 99.1 95.6 83.9 11.3 l1.8 l3.5 l1.9 3.O 183.6 95.4 通水冷却成果表明:在控温阶段,冷却通水进 水温度控制在11 oC~14.8 oC之间,通水流量控 制在1.67~2.23 m /h之间。 4.5混凝土内部温度监测 144 h,平均温升13.5℃,最大温升15.3 oC,最高 温度为24.6 oC,小于设计允许的坝体最高温度, 温控效果良好,说明冷却水管布置合理,采取的温 控措施有效。相邻坝块的混凝土内部温度监测结 果表明,4.5 m升层仓对相邻坝块的混凝土内部 温度影响小。 4.6 同相似环境3 m升层仓的对比 为准确详细地掌握4.5 m升层混凝土内部温 度变化,在每仓混凝土内部埋设27支永久温度计 (分3层埋设,层间隔为1.5 m,每层上中下游各3 支)进行监测,典型测点温度变化见图2、3。监测 成果表明: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出现在第88~ 17#一19、14#一21仓均为3 m升层仓,15#一 17、15#一18仓分别与这两仓在浇筑时间和气候 Sichuan Water Power叨 韦 宁:锦屏一级水电站高拱坝4.5 m升层混凝土施工试验研究 2012年第2期 环境上相似,故选择以上4仓进行对比分析。 (1)入仓强度及浇筑温度对比。 从表5可以看出,15#一17、15#一18两仓的 O 人仓强度和浇筑温度合格率均比3 111升层仓高, 说明通过精心组织施工,4.5 m升层可实现高强 度入仓,对浇筑温度控制更有利。 加 O O m O O J●-■■● ●, 一一 J p \ J :■ ’’_0■ _——●■— ●C-‘ 一 ^●●^_ 一 ̄2- ・-一 ^’ …一●—-●‘.-■.一 ■ - ~■ 聒 J ■ ■ ■ I - 蜞 I 2010.5.26 —2010.6.5 2010—6.15 2010.6—25 2010.7.5 2010.7—15 2010—7—25 2010-8.4 2010—8・14 时问 p T15.1618 25—1—h Tl5.16l8 25—5—.卜-TI5—1618,25-9 图2 15#一17仓典型混凝土内部温度过程线 - 。■■●●●~ 一一一 \ 1—i面一 ;・… -●.J ■●●■L●~…’一‘ . 一‘ ~ 媸 赣 帔 一一 …’t,●■ ——涵一■一…0 _--’-●‘●●●~ 蜞 图3 15#一18仓典型混凝土内部温度过程线 (2)通水控制对比。 15#一17仓最高温度出现前平均通水流量为 出现前平均通水流量为1.88 m /h。在控温阶 段,4.5 m升层仓冷却水通水流量比3 1TI升层仓 2.02 m /h,15#一18仓最高温度出现前平均通水 的通水流量提高约15%。 流量为2。05 m /h;17#一19仓最高温度出现前平 均通水流量为1.66 m。/h,14#一21仓最高温度 (3)内部温度发展情况对比。 从表6可以看出,4.5 m升层仓最高温度出 表6 4.5 m升层仓与相似环境下3 m升层仓混凝土内部温度发展对比表 现时间较3 m升层仓晚,升温幅度也较大;虽然 温度控制在设计要求范围内。 5施工效率分析 4.5 m升层仓混凝土最高温度较3 m升层仓大, 但是通过调整冷却通水温度和流量,仍可将最高 (下转第70页) 圃Sichuan Water Power 第31卷总 t3 J期 四川水力发电 2012年4月 I — / 1 ff n 1■ — 憎r‘ \ ^j l I 『 ,。 _一 ● | I cS 1 ● 量 量 卜' _I , …l { . 7- ’ 3 … 弋 ’ ● . t~J 『 / ./ . \ / = I L0 Cq Lr) I l\\l\ ● I//l K 一/l H●●●■ R A—A 图5钢管吊装过程中平台与简易电梯布置示意图 测并做好记录。 6结语 全风险。 (4)采用高精度的激光投点仪控制钢管安装 中心,有效解决了竖井钢管安装精度控制,简化了 安装程序。 锦屏二级水电站单条竖井钢管安装计划施工 工期为8个月,目前,已完工的4条竖井实际施工 工期为5~6个月,钢管安装质量优良,未发生人 员及设备安全事故,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 会效益。 作者简介: 锦屏二级水电站竖井段压力钢管的安装由于 采用了合理的技术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采用双吊点单向移动式起重机吊装钢 管,有效的解决了竖井钢管的垂直运输问题,降低 了安全风险,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了安装进度。 (2)根据竖井压力钢管安装特点设置施工作 业平台,作业平台分为三层,通过多组钢丝绳及挂 钩悬挂在已安装完毕的钢管上管口,施工时便捷、 稳定,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3)采用简易电梯,有效的解决了施工人员 李东(1975-),男,河jE定州人,项目经理,高级工程师,学士,从 事金属结构制安技术及管理工作. (责任编辑:李燕辉) 上下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电梯上安装有防坠 落装置对电梯运行全程进行防护,有效降低了安 (上接第50页) 采用4.5 m升层方案,能够减少备仓和浇筑次数, 减少设备转仓次数和时间,提高施工效率。以17 #坝段1 634~1 733 m高程为例,3 m升层施工周 期为8 d,4.5 m升层施工周期为10 d;全部采用3 化管理,能够大幅度提高混凝土人仓强度,缩短坯 层覆盖时间,有利于混凝土内部温度控制;(2)采 用4.5 m升层悬臂大模板,能够解决模板变形问 题,满足大坝体形要求;(3)4.5 m升层仓的冷却 通水流量比3 m升层仓提高约15%,可以将混凝 土最高温度控制在设计范围以内;(4)4.5 133升层 m升层方案需时264 d,全部采用4.5 m升层方案 需时220 d,采用4.5 m升层方案,可以缩短工期 44 d。分析结果表明,在高拱坝结构较为简单的 部位全面采用4.5 m升层方案能够较大地提高施 工效率。 6结语 仓对相邻坝块的混凝土内部温度影响小;(5)将 4.5 m升层的混凝土间歇期调整为8 d较为适宜。 试验结果表明:在锦屏一级水电站高拱坝施工中 采用4.5 m升层浇筑混凝土是可行的。 作者简介: 通过4.5 m升层混凝土浇筑生产性试验可以 得出以下结论:(1)强化浇筑过程控制,进行精细 韦宁(1982一),男,广西桂林人,助理工程师,学士,从事水电工 程施工技术工作. (责任编辑:李燕辉) U SichHan Water Po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