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互联网+”时代人的发展向度探析

“互联网+”时代人的发展向度探析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安徽文学 WENXUE 文 ANHUI化 纵 横 雠互联网+"时代人的发展向度探析 梁丞丞毕杨意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人的发展问题是一个既古老而又新颖的话题,一个社会无论发展到什么阶段或者是什么程度,人们对 其关注的热情始终保持不变。21世纪,人类社会全面进入了“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的出现,对人的发展 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通过全面解读“互联网+”背景下人的发展目标的定位,揭示“互联网+”对人的本质、人 的价值和人的和谐三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互联网+’’人的发展向度 人的发展问题是一个既古老而又新颖的话题,无 论一个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或者是什么程度,人们对 于人的发展问题的关注与思考的热情始终保持不变。 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和目标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 论中重要的思想,它也随着社会进入“互联网+”的时 代而进入了理论研究的前沿。 “互联网+”可以看作为在传统互联网上的升级 的结晶,它通过与传统产业的结合,极大地提高了人们 的劳动生产率,使得人类的劳动方式发生了重大的改 变,扩展了人们工作和发展空间。例如,“互联网+出租 车”构成的滴滴打车,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出行的效率; “互联网+工业”就不是简单地将互联网应用于工业产 品的流通,而是将其与新制造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 结合起来,深度融合,促使工业向智能化、网络化、集成 版。“互联网+”就是将传统的产业和行业与互联网相 化发展,以提高效率,减低成本,实现“人的”。 结合起来,赋予各行各业创新发展。“互联网+”概念的 (二)“互联网+”有助于人能力的全面发展 提出最早是2012年由易观国际董事长于扬在中国第 马克思曾提到:任何人的任务、使命和责任就是 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大会上发言提出来的,2015年3 全面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他所提到的能力包括智力 月,在十二届全国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 和体力、人体能力和集体能力、潜在的能力和现实能 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互 力、社会力等。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影响。不管是 联网+”这个概念才慢慢地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当中。并 年少还是年老.人们都十分希望能够融入到“互联 成为了热点。 网+”之中,所以他们不断地学习上网方法、智能手机 一、“互联网+”背景下人的发展目标定位 马克思曾指出,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是人的 发展最终的目标。“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具有 共享、合作、开放和共赢等特点,通过互联网+,用户能 够更加自由的、更加全面的张扬自我个性,提升自我 的能力,从而实现自我的价值,更能促使人的发展向 其目标靠近。 (一)“互联网+”有助于实现“人的”。 “仓廪实而知礼节”.基本生存需求的满足是实现 人的发展目标的首要条件,在生产力欠发达的时代, 人们为了自己的生存资料而不得不终日劳作,而且, 生产力的水平越低,人们所付出的劳动就越繁重。科 据自身的特长和兴趣,去学习、了解相应的知识,促进 技高速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利用、认识和改造自 自己个性的发展。 然的能力。进一步缩小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 二、“互联网+”对人的发展向度的影响 别,同时,科技发展和创新所带来的社会物质财富也 “互联网+”时代对人的发展向度的影响主要集中 能让他们拥有更多的条件去享受自己的幸福生活、发 于人的发展的本质向度、价值向度以及和谐向度三个 的使用方法,对这些新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促使人们不 断地提高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借助于“互联 网+”技术,人们能够快速地获取到自己所需要的信 息。从而使自己快速地成长。 (三)“互联网+”有助于人个性的充分发展 人个性的充分发展,就是指人在发展的过程中能 够按照自己的兴趣、意愿和社会的要求去相对地发展 自己,这是人的发展目标中最高的标准。而一般人要 发展自己的个性。就必须要有一个自由开放的外部环 境。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为人们提供了一个 充分展示自我个性的平台,在该平台上,人们能够根 展自己的兴趣。“互联网+”本身就是科技发展和进步 方面。 作者简介:粱丞丞(1991一),女,山东青岛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研究;毕杨意(1992一) 男,安徽寿县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研究。 娄攀l20・ 年s期总第4o4期 102 安徽文学 ANHUIWENXUE 文 (一)“互联网+”对人本质向度的影响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一般认为是对于人的本质 单方面被动地接受信息,缺乏思考的权利,但在 纵 网络社会,完全可以变被动为主动,无论是交流对象、 横 化 的比较科学的定义,马克思关于人本质的理论认为, 交流时间还是交流方式,都取决于自我,每个人都处 人的本质是人之所以为人,能区别于其他动物最为根 于中心地位,自己为自己做主,人的主人翁的意识空 本的特征,也是人与人之间能相互区别出来的根本, 前高涨,人的自我价值得到了很大认同。而且更重要 在他看来,人的本质就在于人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当 的是每个人都还是个信息源,可以自由地参与信息的 中,即其社会性。人的本质,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 生产与传播.创造出现实社会中难以实现的图景。发 系的总和。人在劳动的基础上,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 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信息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和价 来进行共同的活动和交换活动,便发生了一定的关系 值。 和联系,这就是一种新的,其他动物没有的一种属 (三)“互联网+”对人和谐向度的影响 性——社会性,所以人的本质特征就在其社会性。 从人与人的关系这方面来看,由于人具有社会 “互联网+”作为一种以互联网作为平台的社会经 性,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当中,所以互动好的人 济发展的新形态,它在优化和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变 革商业模式和创新创业方面存在巨大的优势。它使得 际交往是促使人全面发展有力的手段.也是每个人和 互联网成为了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基础元素”, 谐发展的前提。反之,如果人际关系恶劣,则会阻碍人 正在重构着人类的生活方式.极大的影响着人们的社 的和谐、全面的发展。在“互联网+”社会,改变了传统 会交际活动。比较典型的就是.“互联网+”给人们创造 人与人的交往方式,它打破了时空和人际交往的 了新的消费形态,大量释放了消费潜能,变革了生产 障碍,出现了新的交往方式,有力地促进了人与人关 关系。同时,人们还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快捷方便地 系的和谐发展。譬如在现实社会的传统交往中,人与 选择相应的服务和产品,极大地丰富了人的社会关 人的交往对象固定,而且交往时.需双方都满足的交 系,影响了人的本质向度。 流方式、时间和地点,所以受到很多的,但是“互 (二)“互联网+”对人价值向度的影响 联网+”社会就可以克服这些弊病,它扩大了交往的空 人生价值是指人作为价值客体对社会或他人的 间范围、克服了交往的时空障碍。在互联网上你可以 意义和作用。人生的价值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劳动的 不断地和你认识的人交往,也可以和不认识的人交 价值、能力的价值和生命的价值。互联网从其自身上 往,还可以和国外的,甚至是世界上任何的一个角落 讲它是科技史上一个巨大的进步,但同时也是现代人 的人交往。不管男女老少。在交往过程中.你不需要关 的一个典型的劳动成果和结晶,是人生价值的劳动体 注你的身份特征、权力大小、地位的高低等等.自由地 现,而“互联网+”与其他传统产业的结合,使得传统的 选择交往的对象,真正地能做到人与人平等的交往. 制造业更加智能化、科技化.这样就能使得现代的人 同时在互联网上,你可以畅所欲言,不必拐弯抹角,也 类在相同时间内创造出更多的劳动产品,对社会的贡 无需顾及社会中的偏见,为人们之间的交往营造了一 献就越大。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提供丰富的信息 个和谐轻松的交往环境,拉近了人与人心灵之间的距 资源,人们坐在“网络”前就可以“周游”世界各地,了 离,有力地促进了人与人和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 解全球各地的风土人情和新闻时事,开阔了眼界,扩 “互联网+”时代下人的发展呈现多种新的特点。 展了认识的范围。同时,“互联网+”社会的智能化能使 全面分析“互联网+”时代下人的发展的目标定位.准 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出来.从而将自己更多 确揭示“互联网+”对人的发展的三维向度的影响,对 的时间用于从事其他的自己喜欢的工作,人的认知能 于推动认识人的发展的新问题,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 力提高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就是人自身能力价值的提 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高。因此,从人生价值中的生命价值来看。“互联网+” 的出现,极大地丰富和满足了人的需求,是对人生存 参考文献 ・ 权的尊重和维护,也是对人的生命价值的肯定。、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自我价值指人作为价值客体时对作为价值主体 1995. 的满足、尊重和维护。在自我价值当中,人既是价值的 [2]刘远传.论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 客体,同时也是价值的主体。马克思曾指出:“现实生 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5). 活中的每个人在为别人提供服务的目的是为自己服 【3]马文保,雷玉翠.论人的发展与人的价值实现统一的意义 务,每个人都把另一个人当做他自己的手段来相互利 [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 1(1). 用。”在“互联网+”时代,正如上面所说,极大地提高了 f4】康雁冰.“互联网+”条件下人的主体性发展探析[J].教育 人的自我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本身就是自我价值 与教学研究,2016(1 01. 的提高,身处“互联网+”社会。有利于增强人的主体 [5】杨蔚,刘道鹏.试论人的和谐发展的现实维度【J].中国特色 性、自主性等,在传统媒体如电视、电台前,人们只能 社会主义研究,2007(2). 1o 20 年s期总第 。4期l主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