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一中王海侠 盛唐诗人岑参有诗云:“忽如一夜春展风来,千树万树梨 见和问题,即使提出的问题漫无边际,也不批评、讽刺、挖苦, 花开。”如果把眼前正在轰轰烈烈开展的新课程改革比作忽来 并引导其他同学为他的大胆发言、进步而感到高兴。这样经过 的一场春风的话,那么这场春风将要吹开的朵朵梨花就是学 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就爱说,敢说,爱问,敢问,无拘无束畅 生全面提高的综合素质,而在这综合素质之中最主要的就是 所欲言,极大的引发了质疑的愿望。 创新精神的培养。当今社会充满着竞争,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 三、教授方法。学会创新 之地,要不断地创新,而新课程改革正是适应也体现了这一社 常言道:“授之以鱼,不若授制之以渔”,语文教学亦如此, 会要求,要求学生具有合作探究的能力,而这探究即是对学生 达尔文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学生能大胆 创新精神的要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作为一名语文 主动质疑,这不意味着已达到了目标,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质疑 教师,在深化教学改革的同时,有如下几点体会。 的同时,逐渐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真正学会创新。比 一、创设环境。营造创新氛围 如,在讲授戏剧和小说单元时,让学生尝试表演,让学生在熟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语文课堂常见的现象是老师台上 悉课本,认真研究剧情的基础上,将作品中的人物生动地表演 滔滔不绝,学生台下昏昏欲睡,或者是你讲我记,毫不相干,语 出来,这样学生对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人物鲜明的个性以及 文课如今已经在“中小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名单上名列榜 各种表现手法都在表演的过程中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课 首。要想改变这种现状,首先是要刨设一种宽松的课堂环境, 堂就是人的课堂,就是情感的交流所。不能平平淡淡,死气沉 为学生营造一个创新的氛围。心理学、教育学研究表明:一个 沉的度过,教师应该教给学生各种方法,把课堂还给他们,真 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自由、轻松自在时,才能 正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规律。当然,凡事总有 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才可能有丰富自由的想象。课堂 个度。不可为了投其所好而刻意为之。 是一个舞台,是学生的用武之地,教师不要只做演员,而要多 四、丰富阅读。拓宽创新空间 做导演,让学生做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绝不能像家长一样指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科的这种 东划西,发号施令,强迫命令学生做这做那。 特点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因此,学生 要明白对学生指责、埋怨、强迫命令,就等于在师生之间 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仅立足于课内是远远不够的, 挖鸿沟,只能增强相互之间不理解、不信任的程度,只能降低 还必须向课外延伸。美国教育学家华特曾说过教师完全不必 教学效果。为了保护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始终拥 “照本宣科”,而要活用教材,突破单篇课文的束缚,不断从课 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教 文延伸辐射开来,使学生感受到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 师要首先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以亲切和蔼的态度 处处有语文,使学生获得创新的源泉。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 让学生有亲近的感觉;尊重学生,让学生有平等的意识;倡导 读,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狭小的课 对话,鼓励学生质疑精神,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展 堂,走进广阔的社会,如组织学生参观游览、感受生活、社会调 开。这样,创新教学才能顺利进行。 查等实践活动,拓宽学生创新的空间。 二、鼓励质疑。培养创新意识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思维是现行教育的重要课题,它 “学贵有疑”、“学起于疑”,疑是探索创新的起点,疑是探 融入教学的各个方面,是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基础,是时时都 索创新的动力,疑会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学生在生疑、质疑、释 进行的一种教育。语文教学应肩负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 疑中进行有效的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诱导学 担,要把创新思维的培养当成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去落实,找 生善于思考学会生疑,鼓励大胆质疑,再无疑处起疑,这才能 促进学生的进步与提高,也是创新的开始。因此,教师要鼓励、 准创新思维训练的切入点,为学生今后实践中勇于创新、敢于 指导学生勇于质疑,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乐于创新。尊重学生提 开拓奠定基础。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会得到展现,就不会成为死 出的每一个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获得自己去创造成就的勇气 读书的学生,语文课堂教学也会精彩不断。 和信心。因此,教学中就应十分注意鼓励启发学生大胆发表意 (上接第128页) (2)写出要用到的点的坐标,向量坐标。 要加强综合法的训练,让学生对比,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求出平面的法向量的坐标。 (4)通过计算解决具体 选用方法,哪种方法简单就选用哪一种方法,以上是我在教学 问题。 实践中的一些个人体会。 综上所述,法向量是解决立体几何知识的一种方法,它具 参考文献: 有一定的规律性,它的难点是建系,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加 『1严11萍:浅谈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2010一O1—08. 强这一方面的训练,让学生掌握这种方法,当然。我们也还需 【21连辉华:浅析向量在高中数学中的角色.2009—04—14. 163教育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