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唯一的红军

唯一的红军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1、《唯一的红军》

-----第三课时(深化课文)

1课文介绍

《唯一的红军》是选修二第一部分的第一课,文中讲述了老红军在战争年代的经历,大家从中受到启发而修建马路,开荒种地,教育青少年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从老红军身上学习他们敬劳敬业,不怕苦的精神,以及舍生忘死为人民谋利益的奉献精神。本文是一篇小说,重点围绕小说的三要素,即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为线索展开的,因此重点围绕小说三要素介绍本文。

2 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课文学习,能够回答相应的问题

(2)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让学生懂得现在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

要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与此同时,学习老红军不怕吃苦、英勇坚强、舍生忘死、为了其他人的利益而奉献自己的精神。

3 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以小说的三要素为出发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心理变化。

4 教具:黑板,粉笔 , 教科书。

5 教学过程:(1)课前测评 : 以抽签的方式测试课文中的形近字组词。

请两个学生朗读课文,第一个学生读书时,另外一个学生找出所读错的部分,结束后以同样的方式进行第二个同学的测试。

(2)导入新课:我记得小时候读过一篇文章,讲的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儿在长征途中很不容易得到一包干粮,在桥上照顾伤员时,干粮不慎掉进河里被水冲走了,为了不拖累大家,饿了三天,为了不让别人发现,她在包里塞满了杂草,等别人发现时她已经面色苍白,无力走路了,它仅仅是13岁的小女孩

儿,都有着这样感人的精神。而本文的是一名真正的军人,我们来看一下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3)提出问题:文中出现的人物是谁?

老红军讲的故事我们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长征途中老红军的表现是怎样的?

开荒时老红军为什么发火?

老红军在“我们”心里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们应该学习老红军的怎样的精神?

(4)总结课文大意:本文讲的是一个老红军讲长征途中的故事,“我们”受到启发修路,开发荒地种植玉米小麦。可是最后我们开荒胜利了,但老红军却去世了。

(5)中心思想: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老红军是一个受欢迎,受人爱戴,有毅力,坚强,舍己为人,心软,处事小心谨慎,有爱心的人。我们应该向老红军学习。战争年代的人,吃不饱穿不暖,他们都能如此,作为如今丰衣足食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加努力学习,珍惜每分每秒,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努力成为家长心目中、教师心目中、以及周围人心目中“唯一的红军”。 6、巩固练习:带领学生复述课文,总结课文,完成相应的练习。

1. 为什么说老红军是唯一的红军?(①是方圆几百里唯一的红军②在我们心里地位高,不可替代)

2 . 一起完成课后第六大题(根据课文内容讨论下列问题) 7、布置作业:⑴课后练习 ⑵ 背《升国旗仪式》

8、板书设计:(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总结)

1. 唯一的红军

情节 人物(老红军)形象 老红军讲故事 有威严,受尊敬,地位高,受欢迎

(“我们”感动并受到启发修马路)

老红军的故事 (体现老红军的本色和奉献精神)

开发荒地 (“我们”放火烧荒-老红军发火-烧成灰烬-老红军去世)环境 :和平建设时期

有毅力, 坚强,舍己为人,心软 爱花草树木 小心翼翼 “慈爱” 第一课

《唯一的红军》

汉语教研组:如格叶木·阿不拉海提说 课 稿

高二汉语组如格叶木·阿不拉海提进行说课 选修2第一课《唯一的红军》 深化课文

说课时间:2017年2月24日 上课班级:高二(9)班

2017-2-21 说课

说课小结:

1、 目标明确,点明主题。 2、 对课文分析有条理 3、 导入部分欠缺

4、 作业布置分层布置不合理 5、 说课稿排版顺序不正确

1017-2-24公开课

听课教师对本次课堂的评价:

⑴热依那老师:教学重难点比较突出,讲解的有条理。教态自然,能够正确点拨学生。

⑵穆叶莎老师:学生思路跟不上。

⑶阿孜古老师:上课方式新疑,层层紧扣。但出现老师自问自答的现象,板书太密。

⑷李林冠老师:按小说三要素讲的比较透彻。

⑸依再提老师:测试时批改互动较好,导入以故事形式很吸引学生,安小说三要素分析课文,重难点比较突出,总结的很好。但是应该讲课文中出现的句型,关联词模仿造句,应该引到学生多回答问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