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一语文期末试卷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

编印者:蔡巧红

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钥匙(yào shi ) 亵渎(xiâ) 逃遁(dùn) 模样(mó) .....

B.熠熠(yì) 静谧(mì) 獠牙(liào) 果脯 (fǔ) ....C.粗犷(guǎng ) 矫饰(jiǎo) 烙印(lào) 白皙(xī) ....D.惦记(diàn) 对弈(yì) 脊梁 (jí) 踉跄(liàng qiàng) .....2.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 A.歇憩 惴惴 没精打采 贫困潦倒 B.眷顾 悲怆 盖莫能助 灯影幢幢 C.奇诡 贫脊 铿锵有力 装模作样 D.滂沱 墟场 万事具备 萍漂四方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项研究耗费了他几乎一生的心血,功败垂成,他兴奋不已。 ....B. 科学上的发明创造都要人们付出艰辛的劳动,绝不是一蹴而就的。 ....

C. 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依依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 D. 这个罪犯的父亲就是横行乡里的痞子,如今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他父亲还坏。 ........4.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A.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始得西山宴游记》是他的《永州八记》之首篇。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C.梭罗,美国作家,曾在瓦尔登湖边建木屋居住,自耕自食,并写下了“绿色圣经”——《沙乡年鉴》。 D.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重点写江浙一带冬天的明朗、晴和、充满生机,体现了他的散文的美学特征。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细细的秋雨——大约是今年的最后一场雨吧——在窗外静静地飘洒着。

B.这种怪模怪样的衣服,你穿着走在街上、去开会、去上班,就不怕别人笑话吗? C.抓住学习的四个环节,(预习、听讲、复习、作业)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 D.“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遥想古人送别也是一种雅人深致。

6.下列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通过这次交流,中日两国科学家认为,“地震云”确是一种值得探索的地震预报

方法。

B.由于升学考试不占分值,音、体、美、劳等课程在部分学校不受重视,但这是培

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应引起学校的充分重视。 C.《红楼梦》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不知打动了多少读者的心,每一位读懂它的人都会被书中人物的命运深深牵动,恨不能与其生,与其死,但也须进得去,出得来。

D.学校和教育工作者,都应研究新时期青少年的思想动向,以预防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7.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几句话,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清人张潮在其《幽梦影》中曾说:“对渊博友如读异书,对风雅友如读名人诗文,对谨饬友如读圣贤经传,对滑稽友如阅传奇小说。”这话确有见地,人生一世,除了亲情、爱情外,友情更是不可缺的。因为: 。 A. 友情是一种广度,亲情是一种深度,而爱情则是一种纯度 B. 友情是一种纯度,爱情是一种深度,而亲情则是一种广度 C. 爱情是一种纯度,亲情是一种深度,而友情则是一种广度 D. 亲情是一种深度,爱情是一种纯度,而友情是一种广度 8.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对思想家或作家的每一部杰作的深入理解,却都会使你感到 和 ——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 和 。 A.幸福 满足 理解 意识 B.满足 幸福 意识 理解 C.幸福 满足 意识 理解 D.满足 幸福 理解 意识

9.下列修辞手法与另外三项不同的是( )

A.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

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

B.湖边的树木宛若睫毛一样,而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和山崖是它的浓密突出的眉毛。 C.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D.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10.下列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引殇满酌(拿起) 披草而坐(拔) 苏子愀然(忧愁凄怆的样子) .... B.卒莫消长也(最终) 始指异之(感到奇异)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经) ... C.渺渺兮予怀(心中的情思) 用心一也(因为) 不知东方之即白(发白,亮) ... D.外与天际(交汇) 得失俱亡(无) 弟子不必不如师(不需要) ....11.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词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的一项是( ) A.可谓智力孤危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 B.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蚓无爪牙之利 .... C.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D.可怜焦土 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1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B.一尊还酹江月 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D.用心躁也 13.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 B.李牧连却之 存亡之理 ..

C.洎牧以馋诛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

D.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盘盘焉,囷囷焉 ..14.与例句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A.箕踞而遨 B.李牧连却之 ..

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D.始指异之 ..

15.选出下列选项中“以”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至丹以荆卿为计

A.然后以六和为家 B.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C.不赂者以赂者丧 D.举以予人 二.填空题 (共6分,每空0.5分)

16.《六国论》作者是北宋散文家 ,与其子 、 并称 。 1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 ,字 ,号稼轩,南宋词人。 18.课文《 》,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 ,北京人,满族,中国现

代作家,作品有话剧《 茶馆 》、《 》,小说《 》,《四世同堂》。 19.《江南的冬景》作者 ,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作品有《 》、《屐

痕处处》。

三.名句默写(共4分,每句0.5分)

20.是故 , 。闻道有先后, ,如

是而已。

21. ,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 22.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 。 23.看万山红遍, ;漫江碧透, 。 四.现代文阅读(共18分,其中27题4分,其余每小题2分)

(一)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

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 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 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 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24.文中标有横线的地方都是叠音词,应依次填入的正确的一组是( ) A.轻轻 薄薄 淡淡 弯弯 B.静静 淡淡 薄薄 柔柔 C.轻轻 淡淡 薄薄 柔柔 D.静静 薄薄 淡淡 弯弯 25.文中的词语极富表现力,作者选用了一系列的动词来描写月光,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个,试加以分析鉴赏。

26.月光朦胧、柔和的原因是什么?“酣眠”、“小睡”分别比喻什么?作者为什么说“恰是到了好处”?

27.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两项是( )( )

A.选段①主要描写荷塘上的月光,选段②则主要描写月光下的荷塘,两段共同营造

出了优雅、明朗、幽静的意境。

B.选段①抓住荷塘景物的特点,运用夸张、拟人、借代、排比、通感的修辞,形象

逼真地写出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C.选段①第一句中,“曲曲折折”“田田”不仅绘出了事物的状态,而且使语气舒

缓,能产生音韵和谐的美感。

D.选段②中月光和树影交错,把岸边树、塘中荷连结在一起,构成了丰富而美丽的

图案,于是荷塘在其映衬下更显得风情绰约了。

E.选段②最后一句把光影效果比作名曲,由视觉上的美感延伸到听觉上的愉悦,使

美的感受产生共鸣与强化,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二)

田野中的哭声

东方欲晓,晨曦初露,我坐在田野里,同大自然倾心交谈。在那归真返璞、美不可言的时刻,正值人们或酣梦未醒,或睡眼朦胧之际,我在绿茵茵的草地上,曲肱而枕,向我看到的一切探询什么是美的真谛,让眼前的一切告诉我,什么是真实的美。

当想像把我同人世隔绝开来,幻觉揭掉了遮蔽住我主观意识的物质破布时,我感到自己的灵魂在升华,致使我与大自然相亲相近,它为我阐释大自然的奥秘,让我通晓自然界万物的语言。 我正在此情此景中,一阵微风从树丛枝叶间徐徐而来,它像一个贫苦无告的孤儿在....长吁短叹。我问道:“习习的微风啊!你为什么叹息?”它答道:“炎炎烈日迫使我逃

进了城里,可是在城里,我那纯洁的躯体却沾满了病菌,人类那有毒的气息也死缠着我不放。因此,我才这样忧伤。” 我回眸向万紫千红的花儿望去,只见它们籁籁滴下的不是露珠,而是泪水。我问道:“美丽的花儿呀,你们为什么要哭?”其中一朵花儿抬起它那俏丽的脸,说:“我们哭,是因为人们将来到这里,掐断我们的粉颈,把我们带进城里。我们是自由的人,他们却要把我们像奴隶一样卖掉。晚上,我们蔫了,他们就会把我们丢进垃圾堆里去。人类残酷的手将使我们离开故土——田野,我们怎能不哭泣?”

过了一会儿,我听到溪水像失去儿子的母亲似地在号哭,于是我问道:“甘美的溪水呀,你为什么哭泣?”它答道:“因为我不得不流进城里,但在那里,人们却鄙视我,他们用葡萄酒代替我饮用,而用我去为他们洗涤污垢。不久,我这冰清玉洁的身体就会变成污泥浊水。我怎能不号哭?”

随后,我侧耳细听,又听到鸟儿仿佛号丧似地在唱一首悲歌,我就问道:“漂亮的鸟儿呀,你们在为谁号丧唱挽歌?”一只小鸟走近我,站在枝头上说:“人带着一种该死的器具,像用镰刀割草似地把我们消灭掉。我们正在相互诀别,因为大家都不知道谁会幸免于难。我们走到哪里,死神就跟随到哪里,我们怎能不号丧唱挽歌呢?”

旭日从山后冉冉升起,为树丛戴上一顶顶金冠,我不由得想:“人类为什么要破坏大自然创建的东西呢?”

28.第3段中“此情此景”指什么?

29.“微风”、“花儿”、“溪水”、“鸟儿”悲伤痛苦的原因概括起来有三点,请写出

来。

30.“大自然创建的东西”指什么?

31.不符合文章内容的是哪一项 ( )

A.作者与大自然倾心交谈,是为了探询美的真谛。

B.作者认为物质文明破坏了大自然的纯洁和谐,是大自然的敌人。 C.作者追求的是纯洁的美,和谐的美,真实的美。

D.本文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以及人类社会的深层的思考。 五.文言文阅读(共7分,其中32题1分,其余每小题2分)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 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32.下列词语中加点词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子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正襟危坐(端正) ... B.下江陵(向下游到) 顺流而东(向东进发) .. C.酾酒临江(斟酒) 渔樵于江渚之上(江中小岛) ....D.驾一叶之扁舟(小船) 渺沧海之一粟(眼泪) ...33.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② 此非梦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③固一世之雄也 ④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⑤驾一叶之扁舟 ⑥ 渺沧海之一粟 ⑦哀吾生之须臾 ⑧ 羡长江之无穷

A.①②⑦⑧\\③④⑥ \\⑤ B.②⑦⑧\\①③⑤⑥ \\④

C.①③④⑥ \\②⑦⑧\\⑤ D.②④⑥ \\①③⑦⑧\\⑤

34.下列句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A. 终葬于先人之北,然后惟其所愿 .B.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C.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D.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35.翻译下列句子:

(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六.作文(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个成语叫“人定胜天”,意思是人类凭借自身的智慧和力量,足以战胜自然。长期以来,人们为人能胜天而沾沾自喜,而骄傲自豪,这是过去普遍的认识。 其实我们可以换一种思路:地球是我们的家园,人是大地之子,大地是我们的母亲。儿子和母亲之间非得一个“战胜”一个不可吗?能不能和谐相处呢? 请以“对‘人定胜天’的再认识”为话题,就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等问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答案:

一.选择题

1.C (A:模,mú;B:獠,liáo;D:脊,jǐ) 2.A (B:概莫能助;C:贫瘠;D:万事俱备) 3.C 4.C (绿色圣经——《沙乡年鉴》作者是利奥波德) 5.A (B:街上后面用逗号;C:括号改破折号,去掉逗号;D:逗号在引号之外) 6.C(A:地震云是方法,搭配不当;B:把“这”改成“开设这些课程”;D:句式杂糅,应删除“预防”或“减少”) 7.D 8.D 9.C (ABD三项都是比喻,C项用了通感) 10.C

(A:披,拨开;B:曾,竟,简直;D:不必,不一定) 11.B (ABC:两个都是古今异义) 12.D (A:“趣”同“趋”;B:“尊”同“樽”;C:“冯”同“凭”) 13.A

(B:前者指秦军,后者助词,的;C:前者指因为,后者指而,表目的;D:前者语气词,后者指„„的样子) 14.C (例句:名作动;A:名作状;B:使动用法;D:意动用法) 15.A (例:把;B:凭借;C:因为;D:表目的,用来) 二.填空题

16.苏洵、苏轼、苏辙、“三苏” 17.辛弃疾、幼安

18.想北平、舍予、龙须沟、骆驼祥子 19、郁达夫、沉沦 三.名句默写

20.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术业有专攻 21.长桥卧波、不霁何虹 22.行动处如弱柳扶风 23.层林尽染、百舸争流 四.现代文阅读 24.D 25.“泻”:照应“月光如流水的比喻”中的“流水”这个喻体,增强动感,表现了月辉

照耀、一览无余的情景。“浮”:水汽轻轻升腾,慢慢扩散、弥漫,以动静写静景,表现了月光的朦胧、淡雅。“洗”:表现了月光洁白柔和而又鲜艳欲滴。“笼”:表现了月光下叶子与花的轻飘柔美的姿容,衬托了月光的朦胧和柔和。(任选其一,言之成理即可)

26.原因是天上有一层淡淡的云。“酣眠”比喻朗照,“小睡”比喻淡淡的云遮住了满

月的意境。这种朦胧柔和的恬淡正合作者此时的心境,所以说“恰到了好处”。

27.A、B

28.面对美的大自然,抛弃世俗观念,同大自然相亲相近,倾心交谈。 29.①它们被污染;②被摧残、抛弃;③被扼杀、毁灭。 30.自然的纯洁之美、和谐之美、真实之美。 31.C

五.文言文阅读 32.C 33.B 34.B

35.(1)像浮游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粒谷粒。 (2)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