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内容填空课堂知识题(含答案)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时间:________
一、 按课本内容填空。
1.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________,它们联结着________________,也联结着_______________的情感。这句话运用了借物________________的手法,赞扬了搭石____________的精神和乡亲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好品质。 2.《将相和》一文中“将”指________,“相”指________,“和”是________之意。课文以________两国的矛盾为背景,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________到________的过程。
3.在两条腿的动物里面,________跑得最快。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是__________。科学家认为________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
4.现在很多同学都沉迷于手机网络游戏,不喜欢读书。我们可以用岳飞写的词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也可以用的词句“_____________”来劝他们珍惜时间,从小好好学习。
二、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白鹭》一文描绘了水田钓鱼图、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幅优美的图画,赞美白鹭是一首________的诗,是一首________________的散文诗。 2.虞世南在《蝉》一诗中托物言志,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
3.《珍珠鸟》一文中,作者看着在他肩头熟睡的珍珠鸟,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________。
4.《落花生》一文中,作者借______讲述了做人的道理:人要做_____的人,不要做_________的人。
1 / 10
三、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白鹤太大而__________,即使如_________的朱鹭或_________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________________了。
2.《白鹭》一文中,作者__________用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三幅优美的图画,请写出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落花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围绕花生讲述了种花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格。
4.垂緌饮清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课内诵读积累与运用。
1.诸葛亮用“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要淡泊名利,要有远大的志向。
2.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用纯用“一粥一饭,________ ,半丝半缕,_________。来提醒人们要注意节约粮食,珍惜劳动果实。
3.我从心底里知道,________也好,________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____。在____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4.这是我第一次真正______的哭,与在家里______的哭,______的哭、______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五、 按课文内容填空。
1.《长相思》是清代词人_______所作。“长相思”是这首词的词中
“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运用反复的手法,写出羁旅生活之苦;“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则表达将士对________之情。
2.第八单元我们掌握了不少读书的方法,在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___________里,我们知道要“_______好学,________下问”。宋代理学家朱嘉告诉我们:“读书有三到,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
2 / 10
代曾国藩提醒我们读书要“三有”:“第一____________,第二________,第三________。”
六、 初读课文,感知题意
1.自古以来,_________常常寄托了中国人的思乡之情。作者_________以“月是故乡明”为题,表达了他__________________。
2.“月是故乡明”出自_________的诗《______________》。本文中的第_______自然段是对这句思乡名句的简单阐释。它与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关系是_________(A.总结全文 B.首尾呼应)。
3.作者借月亮寄托自己的思乡情怀,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借月抒怀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夏日农事繁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村晚》体现牧童悠闲生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稚子弄冰》用生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全诗突出一个_____字,诗中描写孩子______的场景,充满乐趣。
4.《祖父的园子》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_______,对童年生活的_______。 5.《月是故乡明》借写故乡的_______,来表达对故乡的_____________。 6.《梅花魂》通过讲述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批评“我”
________________,“我”回国前,临别给我_______________,突出了外祖父对_______的一片赤诚。
八、 我能按原文或要求填空。
1.《落花生》的作者是_________。文章采用_________的写作方法,揭示了花生_________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____________,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蝉》中借蝉鸣来赞颂高洁品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3 / 10
_____________。
3.谈到珍惜时间,我想到了抗金将领岳飞的名言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记得陶渊明这样说______________,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______________。
4.古往今来,我国文坛涌现了多少爱国人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陆游对祖国统一的殷切期望;“山外青山楼外楼,______________?”是林升对统治者的深深谴责;“__________,
__________。纵有千古,__________。前途似海,__________”是梁启超对祖国的声声赞美。
九、 回顾所学知识并填空。
1.你的同桌小明最近迷上了“网游”,你想劝他趁年少抓紧时间学习,免得将来后悔。你可以用岳飞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空悲切”来劝他。
2.中国的诗词博大精深。诗词能叙事,林杰说:“家家乞巧望秋月,________________。”诗词能绘景,王之涣说:“白日依山尽,________________。”诗词能抒情,林升说:“暖风熏得游人醉,
________________。”诗词能言志,陆游说:“________________,家祭无忘告乃翁。”
3.《落花生》一课告诉我们:人要做________________,不要做________________,而对别人________________的人。
十、 根据原文填空。
1.“________,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________,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出自_____写的《_________》。
2.《鸟的天堂》写了作者____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______,所以只看到了___,没有看到_____;第二次是在_____,看到了_____,所以他赞叹说:“_______”
4 / 10
3.《四季之美》是按照_______的顺序来描述景物的。春天最美是_____,夏天最美是_______,秋天最美是________,冬天最美是______。
4.《慈母情深》一文写出了___。我还能写出两句关于这个主题的诗句:__,_________。
十一、 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1. 手捧着_________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_________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
2. 曾国藩告诉我们,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_________,第三要_________。而冰心在《忆读书》一文中告诉我们的是“读书好,多读书,_________”。
3. 纳兰性德的《_______》中,夜是这样的:风一更,______,聒碎乡心梦不成,___________。“聒”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陆游的“死去元知万事空,_____________”,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____”,都表现了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十二、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观书有感》表现作者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渔歌子》描写渔夫捕鱼情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清代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呼吁国家重用人才。
4.在学习上,我喜欢用“________,_________”来激励自己多学多问。只有勤学苦练,才能获取真才实学。
5.“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一句话表达了三层意思,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示儿》是宋代诗人____的一首_____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遗憾和强烈的__________。
5 / 10
2.《己亥杂诗》中表达诗人渴望人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题临安邸》一诗中,蕴含讽刺意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落花生》这篇散文借物喻人,告诉我们要学习花生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质,全文的中心思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火箭的最大速度能达到4万千米每小时,是声速的30多倍。”这句话采用了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突出了火箭的速度极快,给读者鲜明的印象。
十四、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山居秋暝》一诗中,属于静态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动态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就某一场景进行动态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读书”,苏轼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诗句)曾国藩说:有恒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可以借助资料了解_____________,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蕴含的______________,如了解了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的历史背景,就能体会陆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伤痛和林升“______________”的愤慨。(填诗句)
十五、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直把杭州作汴州。 3.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______。
4.黄昏的空中________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________。那是________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________。
6 / 10
5.不饱食以终日,________________,
6.《将相和》一文中,将指_____,相指_______,将相不和是因为________,将相和好是因为相_______,将____________。
十六、 补充句子或按要求填写。
1.爱亲者,不敢恶于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事功到自然成。 3.悠悠天宇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本来看好我们国家的男子篮球队的,可自从开赛以来,球队一直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歇后语),令我失望透了。 5.写一副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七、 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写一句有关春天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一句有关夏天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一句有关秋天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一句有关冬天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四季之美》的作者是日本的_________。被后世誉为“______”。文章分别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不同的美,体现出作者的________之情。
6.《四季之美》按______顺序,依次描写了春天______,夏天______,秋天______,冬天______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______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生命的无限热爱。
十八、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猎人海力布》讲述了主人公海力布________、_______这两件事,歌颂了海力布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2.《牛郎织女》寄托了人们_______________的美好愿望。
3.我们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也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把故事内容
7 / 10
变得精短、简单一些。
4.唐代诗人林杰写下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人们乞求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
十九、 我能根据提示填写名言、歇后语和诗句。
1.爸爸常常告诫我:“天行健,________________。”
2.六月的天,犹如_______________。听,外面已雷声隆隆,一场暴雨即将来临了。
3.我知道成功不是一朝一夕的没有捷径可走,只能一点一滴脚踏实地地努力,所以我把“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名言作为座右铭。
4.古往今来有许多诗人赞美过儿童的纯真可爱,有的写出了儿童张伞使风时的天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写出了儿童剥莲蓬时的稚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的写出了儿童放牧归来休憩时的悠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 积累与运用。
1.《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著名诗人_______。杂兴是对不同景物抒发_______的即兴诗。《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这首诗是第31首,写农家夏日_______,是一幅_______图。这首诗描述了_______的劳动生活,从侧面反映了_______。语言平淡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2.《祖父的园子》是我国著名女作家______的作品,原名_______。本文选自她的自传体长篇小说_______。课文以第_______人称讲述了_______和_______在园子里的生活。
3.《月是故乡明》通过讲季羡林_______在家乡玩耍所见的美景,离乡后所见之月逊色于_______之月,借_______来寄托离乡后对家乡的_______。
8 / 10
答案
1、(1)踏 故乡的小路 乡亲们美好 喻人 无私奉献 一心为他人着想 (2)廉颇 蔺相如 和好 秦赵 完璧归赵 渑池会见 负荆请罪 不和 和 (3)鸵鸟 猎豹 光 (4)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多少事,从来急 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2、枝头图 空中低飞图 精巧 韵在骨子里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花生 有用 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
3、嫌生硬 粉红 灰色 寻常 郭沫若 清田独钓图 清晨望哨图 黄昏低飞图 收花生 吃花生 议花生 不图虚名 默默奉献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4、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当思来处不易 恒念物力维艰 “精彩极了” “糟糕透了” 爱 爱 心酸 撒娇 发脾气 打架
5、纳兰性德 山一程 水一程 风一更 雪一更 故乡的思念 《论语》 敏而 不耻 心到 眼到 口到 要有志 要有识 要有恒
6、月亮 季羡林 浓浓的思乡之情 杜甫 月夜忆舍弟 一 B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7、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弄 敲冰 热爱 留恋 明月 热爱和思念 弄脏《墨梅图》 绣有梅花的手绢 祖国
8、许地山 借物喻人 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不要做只讲体面 居高
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 盛年不重来 岁月不待人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西湖歌舞几时休 天戴其苍 地履其黄 横有八荒 来日方长
9、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 穿尽红丝几万条 黄河入海流 直把杭州作汴州 王师北定中原日 有用的人 只讲体面 没有好处
10、那雪白的蓑毛 那铁色的长喙 素之一忽则嫌白 黛之一忽则嫌黑 郭沫若 白鹭 两 傍晚 大榕树 鸟 早晨 群鸟纷飞的景
象 ‘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时间(季节) 黎明 夜晚 黄昏 早晨 母亲对孩子的爱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11、暖和 闲逸 有识 有恒 读好书 长相思 雪一更 故园无此声 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但悲不见九州同 不拘一格降人材
12、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读书是一件很好的事 尽量多读一些书 要读一些好的、有用的书
13、陆游 绝笔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勿忘告乃翁 壮志未酬
9 / 10
爱国之情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暖风熏得人憔悴 只把杭州作汴州 不计名利 无私奉献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列数字 作比较
14、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这满园的
春色哪里能关得住啊,你瞧,不就有一枝红杏已经悄悄地探头出墙了吗? 旧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精思子自知 无不成之事 写作背景 情感 但悲不见九州同 直把杭州作汴州
15、家祭无忘告乃翁 暖风熏得游人醉 不拘一格降人才 偶见 恩惠 清澄 生命 不弃功于寸阴 廉颇 蔺相如 廉颇嫉妒蔺相如 顾全大局 知错就改
16、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滴水能把石穿透 切切故乡情。 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上联:一干二净除旧习 下联: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17、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
树梨花开 清少纳言 日本散文鼻祖 春 夏 秋 冬 喜爱 时间 黎明 夜晚 黄昏 早晨 大自然
18、解救小白蛇 解救乡亲们 舍己为人 向往自由、渴望幸福生活 摘录和删减 改写和概括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19、君子以自强不息 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20、范成大 不同感受 繁忙的景象 田园耕织 农家 农民的辛苦 萧红 张乃莹 《呼兰河传》 一 祖父 “我” 小时候 家乡 月亮 思念
10 /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