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双氧水泄漏应急救援预案

双氧水泄漏应急救援预案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双氧水泄漏应急救援预案

目的

为了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预防和救援相结合的原则,以突发事件的预测、预防为重点,以对应急事件过程处理的快捷准确为目标,统一指挥、分级负责,一旦发生双氧水泄漏的突发事件,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特制定本制度。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化合车间双氧水泄露的应急救援。

双氧水储存罐分布情况

双氧水储存罐分布于污水值班室南侧

双氧水的特性、储存、健康危害及症状 双氧水的性质

一般性质:双氧水学名过氧化氢,其水溶液为无色透明液体,有微弱的特殊气味。纯过氧化氢是

淡蓝色的油状液体。是一种强氧化剂,漂白、防腐和杀菌作用强,碱性介质中作用更强。 毒性:双氧水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无毒的,但对皮肤、眼睛的粘膜有刺激作用,浓度低时可产生漂

白和灼烧的感觉;浓度高或长时间接触时,可使表皮起泡或严重损伤眼睛;其蒸气进入呼吸系统后可刺激肺部,甚至导致器官严重损伤。

助燃性:任何浓度的双氧水均不可燃,但它是一种强氧化剂,当金属离子、酵母菌、灰尘等杂质混入后,特别是当浓度高时,易分解产生大量氧气,故而易引起其它可燃性物质的燃烧,其引燃过程中分解与氧化的结合。双氧水较长时间与可燃性物质接触也会引起可燃物的燃烧。 爆炸性:由于双氧水分解能放出氧气和热量,温度和浓度越高分解越快。一旦引发了分解,分解

放出的热会使物料温度升高,更加速了双氧水的分解,产生更多的气体,这些气体随温度升高而膨胀,此时容器若密闭则会产生高压,从而导致容器爆炸。虽然双氧水在常压下一般不会爆炸,但其分解产生的氧气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可燃蒸气或气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此混合物一经引发(如火花、静电等),即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双氧水在阳光直射下,亦可导致剧烈分解,甚至爆炸。 双氧水的储存

双氧水的储存应定期清洗储存罐,防止杂质富集造成双氧水分解或总碳超标。 双氧水储存罐在夏季应有防暑降温措施,具体参见《防暑降温管理制度》。 安全部应定期对双氧水储存罐的阀门、管道进行检查。 双氧水储存罐区应有“禁止烟火”等安全标识。 双氧水的健康危害及主要症状 急性健康危害

a)吸入:蒸汽会造成眼睛、鼻子及喉咙之刺激感。

b)皮肤接触:会造成刺痛及暂时性变白,冲洗干净2-3小时会恢复,残留会造成红肿及起泡。 c)眼睛接触:会造成严重之伤害及有目盲之可能性,此症状可能历时一周或更久才出现。

d)吞食:会伤害胃及喉咙,可能导致食道及胃出血。 慢性健康危害

a)吸入:导致慢性呼吸道器官疾病。 b)皮肤接触:导致皮肤病。 c)眼睛接触:导致眼疾。

主要症状:刺激感、皮肤刺痛及暂时性变白、红肿、起泡、眼疾、胃出血。当为腐蚀性伤害时,

严重时可造成失明、组织坏死、肺水肿。 双氧水的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应该佩带防毒面具。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相应的防护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应急救援预案的启动

当双氧水储存罐发生泄露时,启动本预案,具体参见《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应急物资准备

公用工程部以及指挥中心、各救援小组必须有联络的通讯工具,并且必须保证畅通。 污水岗位应设置观测风向的简单装置或者指定会观测和识别风向的人员观测风向。 在岗位门口配备至少十套防毒面具和配套的正压式氧气呼吸机和空气呼吸器。 应急救援预案的装备

公司配备应急救援装备,这些装备必须保证充分,并定期由安全部进行检查。 常备的应急救援的装备参见《重大事故救援预案》。 紧急服务信息

医疗急救电话120或就近医疗机构的医疗条件,外部联络时请参见《外部单位联络表》。 指挥中心应清楚发生双氧水发生泄露的具体地点及危害程度,可参见《危险目标分布图》。 现场人员在撤离现场时,应向上风向方向撤离。 应急反应和救援

当双氧水储存罐发生泄露时,事故现场人员参见《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行报警。 人员救援

当现场作业人员遭遇泄露的双氧水腐蚀时,救护组应对被腐蚀人员进行如下急救:

人员皮肤被双氧水腐蚀时,应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注意患者保暖并且保

持安静。救护人员应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

双氧水进入眼睛时应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0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后立即就

医。

若有误服双氧水人员时,应立即漱口并给饮用牛奶和蛋清后就医。

因双氧水泄露爆炸而产生的伤害,轻伤人员在事故现场清洗、包扎护理并根据情况转送医院,重

伤人员经简易清洗包扎后立即由120急救转送医院。 事故现场处理

较大泄露未着火

a)当现场作业人员遭遇双氧水泄露时应迅速向上风向撤离现场至安全区。现场由治安组进行隔离,严格出入,进行交通管制和疏导交通,并保护事故现场。 b)参加救援人员应佩戴防护器具,着防护服,做好自我保护工作。

c) 双氧水发生泄露后,抢险小组应按照查明泄露部位、关闭泄露源、转移泄露介质、稀释泄露介质、人员撤离等顺序进行。

d)若是罐体上部阀、管泄漏,应立即用消防水喷淋稀释保护,利用根部阀管,启动泵,进行倒罐处理;同时关闭地沟到排污总管阀,将泄漏液引入应急槽。

e)若是在罐根部阀门处大量泄漏,应立即穿戴防护器具在消防水的掩护下强行关闭阀门。 f) 若是贮罐根部泄漏,强行关阀有困难或泄漏点在根部阀与罐体之间,此时应在消防水幕掩护的同时,采取向泄漏点缠绕擦布等措施,减少泄漏量,便于组织抢修。

g) 在泄漏未消除前,治安组应加强周围警戒,禁止车辆通行。作业时要使用铜质工具,严禁使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防止发生火灾爆炸。 泄露已起火

a)应采取多方面的喷淋,消防冷却保护。

b) 若是在阀门根部大量泄漏起火时,应立即用消防水炮进行冷却掩护,抢险救援人员应穿避火服进行强行关阀。

c)在关阀难以实现或泄漏点在根部阀与罐体之间,此时可采取向罐内顶水的办法,减少泄漏量。 d) 如关闭阀门或顶水措施成功,泄漏点得到有效控制,用干粉、水流灭火,火势扑灭后,密切注意环境可燃气体浓度,持续控制一切火源。

e)火势过大,可在控制火势冷却措施保护下,用蒸汽将气态介质稀释。

f) 若是罐区上部阀管发生泄漏着火,应采取下部倒罐的办法,对上部火势进行控制、冷却使其稳定燃烧,并关闭有险情罐与相邻罐的连通阀,冷却保护有险罐与相邻罐。 g )在灭火过程中若储存双氧水的容器已变色或发出声音,必须立即撤离现场。 已发生爆炸

a) 根据爆炸后现场的具体情况,组织对未爆炸的贮罐进行冷却保护。 b) 对燃烧的部位进行冷却,掩护清场、扫除外围。

c) 采取切断物料并经确认后再进行灭火,防止发生二次爆炸。 d)加强对周边环境可燃气体浓度监测。

e)加强观察,注意保护现场人员安全,必要时及时组织人员撤离。

现场如有人员伤亡,善后处理小组妥善处理善后事宜,包括家属的安抚与事故的理赔工作。 协调组负责妥善地处理和外界职能部门的联系,配合并参与上级职能部门对双氧水泄漏的调查工作,

并做进一步的跟进。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应完成整个事件的报告以及后续整改问题的制定,落实,执行与审核。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