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讲人口时,着重于人口的数量、增长率、流动以及就业、失业等问题。人口作为生产的要素,称之为人力资源。除去数量以外,明显的是要考虑人力资源的品质(quality)。我们在这里称之为,人口素质。
在20世纪末兴起的新经济、知识经济中,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即一个人所具有的知识、技能等。人力资本尽管重要,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人力资本必须附着在人身上。人力资本能否被更长时期地使用,能否被更有活力地使用,则取决于人力资源或人本身的身体素质。自然,人力资源的素质还包括文化素质,这显然与人力资本的联系更紧密。
1.人口素质的内涵——指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是“质”的规定性,与“量”的规定性相对而言。
(1)身体素质——至少应包括:身高、体重、平均寿命等。稍后会看到,这些对社会生产力有重大影响。
我国更讲究健康无病的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胃、胆、膀胱、大肠、小肠、三焦)。 计量身高、体重、平均寿命相对于五脏六腑的考察,成本要低得多。尽管五脏六腑关乎身体素质非常重要,成本高得无法使用。不见得永远不能使用。经济学问题永远是成本与收益的权衡。收益一定(如衡量人们的身体素质),成本太高无法用。
——身体素质的决定因素:是由遗传、后天营养、医疗保健卫生条件、生存环境等因素决定。 ——所有这些都建立在“经济收入、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增长速度”的物质基础之上。
(2)文化素质很难定义,以我个人看:
(a)受教育程度。教育应该以合理的课程结构为基本前提。合理的课程结构似应包括文学、历史、逻辑、自然科学、艺术(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体育等。除此以外的法律、道德等教育也在其中。
——理工科大学生与文科大学生在犯罪上的比较
——西方国家(我国现在正朝这方面变化)对生命的珍惜包括对动物生命的珍惜程度要高
一些。(事故—死人—比天大!即使动物也倍受保护:一队汽车停住等待“一只母鸭带着几只小鸭从马路上穿过。”)
——更重要的是,她关乎人力资本——关键生产要素。
(b) 社会道德水平。
——遵守法律、规章制度的自觉程度;法制观念与意识。 ——尊重传统、民俗、民间习惯 ——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对能源耗费有节约意识
(c)与人沟通、相处的能力。
——能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能倾听、理解别人的观点、意见;不同层次(上下级、长幼辈)之间同样可以沟通相处;无论是意见、观点相同还是不同,都能够和睦相处。
(d)对新生事物的认识与判断。——能够理解、能够支持新生事物。
1
对宗教的态度、的态度、对政党的态度、对法律、权力、权威的态度、对民间团体认识等,算不算文化素质?不知道。这肯定是一个有待讨论也肯定充满争论的定义。
影响文化素质的因素包括:
--社会经济制度(公有与私有经济;计划与市场经济;民主国家与不民主国家;法制与人治) --历史文化传统(提倡竞争或中庸;内敛与张扬;表现个性第一还是服从集体;对长辈、权威的态度等)
--生存的物质条件恐怕是最重要的因素(生活水平上的富有与贫穷;然后是家庭环境;生活经历(顺利与坎坷)等)
2.劳动力素质——这是从生产的角度讲,人口素质可以体现为劳动力素质,毕竟人口中的大多数为劳动力。
这里仅讲劳动力的身体素质对社会生产有重大作用。 文化素质在下面、人力资本中再探讨。
可以想见,社会生产力比较低下,生活活动主要依靠人力、畜力为动力时,劳动力的身体素质对生产的产出作用更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劳动力身体素质的作用可能不如过去那么大,仍然不可忽视。
身体素质对经济增长有重大贡献。下面引用Fogel文章来说明,身体素质之重要。(发表在AER上的文章,1999年Vo1..No.1 PP1-21)(发表在第1篇)。(另外还有一些取自于1994年Vo1.84.No.3 PP369-395)。
Fogel的基本意思是,人的营养状况、身高、体重作为劳动力身体素质的重要指标,对于生产活动有重大影响。计量统计结果显示,在过去的200年中,英国经济增长的大约30%是因为“营养状况“的改善获得的。即营养状况的改善导致身体素质提高,从而提高经济增长率。
Fogel在文章中首先提到,自1700年以来,英国乃至欧洲的发病率、死亡率持续下降,大幅度地改善了人类的生理功能。这种生理上、医学技术上的协同作用使得人类获得了发展,这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从统计数据上观察,1850年之后,尤其明显。NOTE:人口数据非常难以取得,有历史记录则有数据;没有历史记录则数据空白;即使留下历史记录也不完整。
(a)从人均寿命上看:
1850年之前,欧洲国家的粮食生产不足,穷人营养不良,导致高发病率。这也造成身高的不足,主要是因为粮食不足,没有提供足够的卡路里。 英国从1871年到1901年间,预期寿命增加了4年; 从1901年到1931年间,预期寿命增加了16年。
美国从1850年到1950年间,预期寿命增加了28年。
以上以及以下的内容都与人类的食品供给越来越充足有关。马尔萨斯时代,人口增加始终受到食品供给量的制约。需要注意的是,即使马尔萨斯的“维持生存的需求、粮食”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并不是唯一的水平(不要误解马尔萨斯),可以有不同水平上的“人口与食品供给”处于均衡状态。不同的均衡“水平”,因为食品供给的水平不同,可以有较高或较低的死亡率、较高或较矮、体重较轻或较重的人。这些不同,代表着不同的社会生产力。
2
(b)从平均身高上看:
成人男性的平均身高(厘米)
(18-III指18世纪第3个25年,1751---1775年)
英国 挪威 瑞典 法国 丹麦 匈牙利 165.9 163.9 168.1 ---- ---- 168.7 167.9 ---- 166.7 163.0 165.7 165.8 168.0 ---- 166.7 1.3 165.4 163.9 171.6 ---- 168.0 165.2 166.8 1.2 169.3 168.6 169.5 165.6 165.3 ---- 175.0 178.3 177.6 172.2 176.0 170.9
18-III 18-Ⅳ 19-I 19-II 19-III 20-III 1975年
(美国1994年,男性,177cm,78公斤体重)
英国1790年,男性,168cm,61公斤体重(比现在低20%) 法国1790年,男性,163cm,50公斤体重(比现在低33%)
NOTE:研究比较这些人类身体的指标,可以对社会的医疗保险、对社会年老退休保险、失业保险制度以及经济发展的有重大意义。因为这些密切关系着社会成员的收入、营养水平以及由此决定的身体素质。
我们在CH.4提到,“医疗水平排第144位,公平性排第188位”:“中国的医药卫生总体水平被世界卫生组织排在第144位,而卫生公平性竟被排在第188位,全世界倒数第4位。这与我国的大国地位、与我国飞跃发展的经济状况,以及与我国的国家性质相差甚远,医药卫生事业的严重滞后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瓶颈。”9位医卫界院士委员“把脉”称。 我们的财政难以名实相符:公共财政部位公众服务。
(c)更为综合的指标BMI(boby mass index)。
这类研究还可以细化、深入。例如人类的BMI指标(boby mass index),指人的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例如身高1.72米,体重71公斤,则BMI=71/(1.72)2=24。 ——BMI是有效的预测人的生病率和死亡率的指标。 研究显示,挪威在1963-1979年间(数据覆盖的期间),男性年龄40-59岁,身高较矮的要比身高较高的男性死亡概率高,例如,165cm的男性比1.82.5cm的男性死亡率高71%。 在挪威调查了170万男女,BMI从11-39不等,超过80%的年龄在40岁以上的男性指标在21-29之间。
——处于21-28之间;令其死亡的相对风险为1,低于21与高于28的人,其死亡风险大幅度上升,即BMI过高过低都不好。 ——最佳为25(男女一样),即使在这一水平,身高矮的人的死亡率高于身高高的人,例如,1cm男性要比183cm死亡率高55%。176cm男性的理想BMI为25;183cm为22-24;168cm以下为26。
(d)儿童时期营养更为重要。
儿童时期发育迟缓、营养不良(我国农村有多少这样的儿童,不可计数)导致后来的年轻人、成年人、老年后的慢性疾病率高,自然劳动生产力下降。(择偶、后代、自己的身体、子女的身体„„)
——研究发现,收入每减少10%,婴儿死亡率上升6%还多(弹性)。
3
——食品不足,营养不良的重要表现之一是“婴儿死亡率”高。调查发现,在最富裕的20%的国家中(全世界分为5组,每组20%),婴儿出生时的死亡率为4/1000,而在最贫穷的20%的国家中,该指标为200/1000(此与医疗条件也有关)。 *有的研究显示,人类寿命极限为857;后又说大大高于85岁。但如何延长寿命比较一致:不吸烟、改善营养状况、多锻炼、进行必要的医疗诊治。
——我个人认为,乐观心境、舒畅的心情是健康的有利条件。
讲以上内容,目的在于,劳动力身体素质的大幅度提高,对于经济增长、劳动生产率有大作用。
国外的研究远远领先于我国(为什么?):如上的研究的介绍,仅仅是最易听懂的内容,研究在国外已经深入。社会福利、公共财政如何形成?应在此类研究中获得启迪。
3.人力资本理论
我们将人口的文化素质“扭曲为”经济学范畴的人力资本,再考察人力资本。由于人力资本的获得的主要途径是正规教育,稍后再进一步“偏离”——研究教育投资。 简单介绍,Solow, Schults, Mincer, Lucas, Paul Romer, Becker。(在讲“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时已经谈过)
(1)人力资本的定义——指人具有的知识、技术。“是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在CH.4已经定义过。
(2)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或物质资本的最大差别不在于资本的形式、内容,而在于资本产权性质上的不同。
一切非人力资本,只要买入,其获利的使用权、所有权一并归为购买者,买一工厂、买一机器、公路等。但是,人力资本的承载者是人,人力资本内存于其身体之中,是一种获利能力。承载者不可能出卖、也不乐于将其人力资本——获利的能力出卖。所以,对人力资本的工资、报酬、收益被视为人力资本的租金,即使在长期的雇用关系中,也只是一系列短期相加起来的租金契约。
雇用了一个人,利用其人力资本获得收入,但此人的人力资本所有权并不归属于雇用此人的老板,支付的工资仅仅是租用人力资本的租金。此外,与物质资本不同,雇用此人,不等同于可以有效率地使用其人力资本,这要看雇与被雇之间“关系”处理得好坏(管理制度、薪酬制度等)。
(3)人力资本投资或教育投资——(以前讲过)
人力资本的获得主要有两个途径,一为正规的教育,上学,为此要花钱,当你把上学、接受正规教育视为积聚人力资本过程,此乃投资。另一为“干中学”,其最主要的形式是“on the job training”,即岗位培训。
自然,一切工作、经济活动都可以积聚人力资本。中高层管理人员、中高级工程师、设计师在其岗位上的边干边学(learning-by-doing)也是相当重要,也是企业的一种巨大投资(这些人工作中的失误直接导致企业成本的上升)。
4
但是,当你考虑到人力资本是一种储存于人体之内的无形能力时,就有了更宽泛意义上的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一切能够使承载人力资本的人更健康、更富活力、寿命更长的投资,均可视为人力资本的投资。由此就有了社会医疗保健,乃至改善居住环境、饮水卫生、传染病防治等一切投资都可以包括在人力资本投资之中。因为这些投资最终使得人力资本的获利增强、使用寿命延长、强度提高等。 书中提到,用于劳动力国内流动的费用(投资)、用于移民入境的开支均可计入人力资本投资。
NOTE:关于教育的投资是否全部计入人力资本投资是从一开始(1960年)就有争议的。为什么?因为欧洲、美国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从一开始并不是为了培养“生产能力”,而是为了使人更优雅、更礼貌、更文明,这是一种典型的消费活动,而非生产性活动或投资。
那时大学设置的课程有(哈佛学院1636年建立):语法、逻辑、修辞学(rhetoric)、几何(为训练智力,后来认为不是)、天文学、伦理学、算术、形而上学(空谈,metaphysics)和自然科学。另外,在学习圣经时还教希伯来语、希腊语与古代史。
美国最开始建大学是仿效英国的牛津与剑桥大学,处于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下,最开始是在宗教团体下资助建立,
1636,哈佛学院(Harvard College),
1693,威廉和玛丽大学(在南方,William and Mary 那时称college), 1701,耶鲁(Yale), 1740,宾夕法尼亚,
1746,普林斯顿(Princeton),
1754,哥伦比亚(最早叫King’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17,布朗(Brown), 1766,鲁特盖斯(Rutgers),
1769,达特茅斯(Dartmouth, 曾子墨的母校)。
19世纪上半叶(1850年以前),美国借助赠予土地以资助各州建立学院、大学。后来,对于只建文科教育的大学提出批评,并提出应建立农业科学、机械科学类型的大学,这对美国农业发展以及工业化至关重要。
1862年有一法案通过,“The Morrill Act of 1862”,即土地赠予法案,给各州30,000英亩公共土地(1英亩=6.07亩;1亩=667平方米;深圳大学1500亩,3万英亩于120个深圳大学),从土地上所获得的收入用以资助至少一所州大学以培养农业与机械方面的人才。这一时期有大量的大学建立。
美国的奖学金制度乃由德国进口,因为当时许多美国教授去德国学习并获取博士学位。他们把在德国举行的学术讲座、博士论文制度引入了美国。
大学对任何国家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一国之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一国人力资本存量有多少、品质有多高,主要取决于大学办得如何。
大学最重要的是学术自由,不可以统一、划一,要多思考、多研究。
4. 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主要将其视为一种生产要素,无疑是与GDP增长显著正相关的。例如,q=f(L,K,E)以E代表人力资本,取“人均接受正规教育的年数”,去估计人力资本的作用。
5
5.教育对经济增长乃至经济发展的作用
尽管教育是获得人力资本的主要途径,但人力资本的积聚主要是高等教育、中专、大专等正规教育。人力资本主要是当作“要素”,与科学技术成果等密切相关。
但是,教育则包括小学、初中、高中直至最高学位的教育。讲到教育的作用,绝不仅仅是指高等教育!要知道,现有的经验研究结果显示,教育投资,其回报率最高的阶段是接受过教育4年这一阶段。这是从全社会角度讲的。
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总体来讲是,一个社会的受教育水平提高,实质上是将经济活动发生的环境改变了,使得经济活动得以更顺地进行,效率提高。
具体言之,分为教育的内在利益与外溢利益。
内在利益:提高劳产率;改变闲暇与工作之价值判断;降低失业率;福利待遇水平高等。
教育的内部利益(internal benefits)——接受教育者自身的好处。 (1)提高劳动生产力(率)。因为工资确定是由劳产率或边际生产力(所值)确定,上学多,劳产率提高,→工资高。劳产率——在现代社会,先是有无生产率的区别,然后才是高与低的区别。
(2)提高智力资本再生产的生产力。
(3)女性家务劳动时间下降→劳务品质上升→经济学家认为,因为HC存在,所以效率高。 其他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认为,恰恰相反——受过良好教育的妇女,不喜欢家务劳动,所以笨手笨脚,效率低。
(4)对闲暇(工作的对立物)的价值评判改变(升值)。全部生命,每天24小时分为工作VS闲暇。Do what you have to do is wosk & do what you like to do is leisure。
闲暇的机会成本是,因为闲暇而失去工作带来的利益,即工资。当教育程度↑→劳产率↑→工资↑
闲暇的机会成本上升,昂贵,以便宜代替昂贵,多工作,少闲暇,此乃“SE”替代效应。 当然还有收入效应(IE),HC↑→收入↑→有条件多享受闲暇。通常SE>IE。
(5)时间成为经济决策的重要因素(因为时间乃稀缺资源,工资越高,时间因素越重要)。 (6)可供选择的职业范围扩大(可以再训练、转行)。 (7)失业率低(可以去观察统计数据),更能适应技术变化。 (8)工作条件好,福利待遇高(统计表明,人们也意识到此)。 (9)休闲方式增加,审美价值、人生效用增加。
教育的外部利益(external benefits)(受教育者与授教者均未直接享受,而且第三方社会享受到的好处)
外溢利益(spill-over effer or benefits)——为什么是外溢?
(1)孩子的品质上升(身高、体重、血色素、认识能力(三岁以前);16岁以后,职业、收入——统计表明,父母受过良好教育,孩子更好)
为什么是外溢?这是一支未来的劳动力队伍,更健康,劳产率更高,社会并未支付,是他
6
们的父母支付。
(2)受教育者自身更健康——此时的劳动力队伍。
(3)配偶与家庭其他成员更健康——至少节约社会医疗保健费用。 (4)生育率下降(发达国家非好事,发展中国家乃大好事)。 机制:孩子VS非孩子,HC↑→工资↑→时间价值↑,“孩子”变得格外昂贵(SE),也有IE——富了,多要孩子。
(5)就业时双向选择更具效率(文凭是副产品,毕业学校、专业、推荐信),若无文凭——“隔山买老牛”——选错人才,双方均支付高昂代价。(学校有筛选功能——自我筛选和学校筛选)
(6)储蓄率上升——马歇尔说过,只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当他们的收入可以与支付家庭费用才结婚生子——现在有许多人(不少人)生了孩子无钱养。
(7)犯罪率下降--教育↑→收入↑→犯罪的成本↑。设犯罪收益一定,成本高,犯罪率则下降。
成本有三:
△直接成本(实施工具、费用、经费)
△机会成本(用于犯罪失去的时间而失去用此时间挣的收入;精神成本也不可估量) △惩罚成本(被侦破而*量刑定罪——*身份、地位、收入等均失去;、老总地位高、收入高,为何还犯罪——?)
第一,被侦破的概率低(若视为小概率事件,则可放心大胆去;在人治(搞好与领导、同级的关系至关重要)、不民主导致新闻媒体被垄断,被揭露的概率大大下降。易为也)
第二,的机会成本支付主要在第一次,而真正的发生,从经验事实看,要几年时间挣扎,一旦有了第一次,则几次严重。
(8)技术传播更快——有利社会生产力上升 (9)社会和谐程度上升——亚当·斯密
社会受教育程度上升,被政治领导人误导的概率下降——“”误导
(10)家庭内部生产力上升,导致男人找配偶,其受教育程度要比容貌更重要。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可更好理解男人的奋斗,对挫折也可以助力解决,所以更易增加收入。Clinton为典型——其实男人受过好教育,也可以指导配偶多收入。
(11)消费选择更有效率——既定收入下,改变消费组合可获更多TU。 (12)婚姻选择更有效率(成本低,时间花费少,产出高)。高收入、名人的婚姻经过介绍的多,比自己去邂逅更少花费时间——只有收入低、时间不值钱的人才花费大量时间去谈恋爱。
成本
(1)个人成本——学杂费,食宿等生活费用,其它文化活动等;
——上学期间的“时间机会成本”,大学4年,4年高中毕业的工资收入即
为上大学的时间机会成本。
(2)社会成本——直接成本:拨款、补贴、基金,其它资助、投入。
——间接成本:因为办教育放弃的收入。如,教育储蓄免税(利息税),父
母所得税的减免;也包括,因办教育而少收的税收(教育部门免交所得税、财产税、营业税);学校土地没有税金收入等。
7
收益:
(1)个人收益——因为受教育而多获得的收入(受过与未受过;多受过与少受过之间的比
较) (2)社会收益——受教育者本未获得、但被社会所得到的利益(外溢利益是,但难以计算)。可以计算的是“受教育,多收入,多交税”,所以社会收益为“征收上来的税收”。例如,受过教育的人所缴纳的税收。(高中、大学、硕士„) 下面计算,高等
教育投资的收益率。
高等教育投资的个人收益率,即解下列方程的“r”(≡ 投资收益率) (1)(ChWs)t(1r)t30t(WhWs)t(1r)t
t143△Ch≡高等教育的直接费用
△Ws≡放弃的收入(高中生工资) △Wh≡大学毕业生收入
计算社会收益率,在净收益上加上纳的税。
(2)W’s=Ws+Ts Ts≡高中生的收入所支付的税金 W’h=Wh+Th Th≡大学生的收入所支付的税金
(3)计算社会成本,社会支付给大学生的,而大学生本人未承担的部分。
C’h=Ch+Sh Sh≡社会支付给大学生的人均数额。 (4)(C'hW's)t(1r)(W'hW's)t(1r1)t
1tt3t1043通常C’h>Ch(大学生仅支付全部成本的一部分),而且,Th>Ts(高收入的人支付更高税金)。 由于(5)C’h-Ch> Th-Ts,即“社会支付的成本”大于“大学生比高中生多支付的税金”(相当与社会收益),即“社会多支付了”,所以社会收益率(r’)<个人收益率(r)→r’ 即“社会成本”大于“大学生比高中生多支付的税金”总额,则社会收益率则低于对应的个人收益率。 有可能的是,在某些情况下,教育补贴较低,而所得税(收入税)非常高,则不等式(5)可能改变为“小于号”,即由“大于”变为“小于”,结果是,社会收益率高于个人收益率。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