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鸭病毒性 1流行特点 炎的诊断与洽疗 黄色渗出液和纤维素絮片。 4预防措施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 致死性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等特征。 4.1饲养管理 1。1易感动物。本病主要发生于1~3周龄雏鸭,特别是5 ~4.1.1对雏鸭采取严格的隔离饲养,尤其是4周龄以内的雏 鸭。育雏、育成、肥育均应严格划分。 1O日龄雏鸭最多见,成年鸭有抵抗力可成隐性经过。 1.2传染源。病鸭和带毒鸭是主要传染源。 1.3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病毒的传 播多由从发病场或有发病史的鸭场购入带病毒的雏鸭引起, 4.1.2供给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严禁饮用野生水禽栖息 的露天水池的水。 4.1.3鸭舍、运动场每天清扫,定期消毒;用具要定期清 洗、消毒。 4.2预防接种 4.2.1用鸭肝炎鸡胚化弱毒疫苗给产前2~4周的种鸭肌肉 也可通过人员的参观、饲养人员的串舍以及污染的用具、垫 料和车辆等传播。鼠类也可机械性地传播本病。 1.4发病时间。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主要在孵化季节, 北方多在4~8月发生。 1.5发病诱因。饲养管理不当、鸭舍内湿度过高、密度过 大、卫生条件差及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均可诱发此病。 2临床症状 注射免疫2次,每次1 ml,间隔2周每次1 ml。 4.2.2苗鸭刚进鸭场,应立即注射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免 疫;或在1~5日龄注射鸭病毒性肝炎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黄 进行被动免疫。 5治疗方法 病初雏鸭精神萎糜,不食,行动呆滞,缩颈,翅下垂, 眼半闭呈昏迷状态,有的出现腹泻。不久,病鸭出现神经症 5.1 当雏鸭群刚开始流行病毒性肝炎时,立即给每只雏鸭 肌肉或皮下注射康复血清或高免血清0.5 ml,能够防止感染 发病和降低死亡率。 状,不安,运动失调,两翅下垂,身体倒向一侧,两脚痉 挛,数小时后死亡。死前头向后弯,呈角弓反张姿势,俗称 “背脖病”。有的病鸭出现腹泻,排出黄白色或绿色粪便,喙 5.2一旦发现雏鸭已感染鸭病毒性肝炎,应立即用鸭病毒 性肝炎高免血清和庆大霉素混合肌肉注射,每只鸭注射1 ml,并用威力克和活力素混合饮水3~4 d,可有效控制雏 鸭继续发病和死亡,鸭群可逐步恢复健康。 063500河北省滦南县第二中学063500河北省滦南职教中心 史秀云 李凤雅 端和爪尖淤血,呈暗紫色。 3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特征性病变在肝脏。肝肿大,呈黄红色或花斑 状,表面有出血点和出血斑,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胆汁呈 、一 、 褐色。髀醚有时肿大,外观也类似肝脏的花斑。多数肾脏充 血≮肿胀。心肌如煮熟状。有些病例有心包炎、气囊中有微 一 0 J 鸡粪中含有的未被消化和吸收的营养 成分是鱼的良好饲料,所以在靠近鸡场或 有条件的地方利用鸡粪养鱼是十分经济的。 1 池塘条件 2.3施肥。7 d后停喂豆浆,只用鸡粪。每周1次,每次每 667mz施100 。7、8月份减至80 。施肥前2 d,按鸡 粪的to% ̄m入生石灰拌匀,进行发酵、消毒。然后加2倍 水稀释,绕池泼洒。同时根据气温、水体情况酌情增减鸡粪 数量。 每池面积0.1 hm 左右,水深1~1.5 m,池底淤泥30~40 cm。放鱼前8 d每 667m2用生石灰150 g清塘。清塘后第3 d 按每667 m2 250 kg鸡粪施入基肥。 2技术要点 2.4管理。每半月每667m 用生石灰20 kg溶于水,全池 泼洒1次,并加水1次,进行水质调节。每半月使用漂白粉 1次,使池水浓度达到1 mg/kg。从7月份起,每月按浓度 2.5 mg/kg使用粉剂敌百虫,预防寄生虫鱼病,直到9月初。 3效果分析 2.1鱼苗放养。先用8mg/kg硫酸铜溶液 对鱼体消毒15 min,然后每667 mS(亩)按 从6月中旬投放到9月底起捞,0.6 hm2池塘鱼种 2 020 kg,鱼种规格为36尾/kg。用精饲料培育鱼种成本 4.80元/kg,而利用鸡粪则可将成本降至3.05元。由此可 见,鸡粪可以变成可以被鱼再利用之宝,提高了经济效益, 增加了养殖户收入。 ’ 洁 白鲢夏花5 000尾,鳙鱼夏花2 000尾, 草、鲤鱼夏花各1 500尾进行放养。 2.2投饲。前7 d用豆浆投喂,每天3次, 上午2次,下午1次,每次每667ms用豆饼 1.5 。 072550河北省徐水县农业局 徐・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