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蚯蚓养殖技术的研究进展

蚯蚓养殖技术的研究进展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蚯蚓养殖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胡成玉,李文平

来源:《湖南饲料》 2010年第4期

胡成玉 李文平

(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临床兽医系410028)

摘要:蚯蚓是一种养殖成本低、营养价值丰富、产量高的动物,被广泛的应用和推广。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的深入发展,蚯蚓养殖技术也在不断的改进。本文从蚯蚓品种及改良、养殖方式、蚯蚓饲料、饲养管理以及采集与利用方面对国内外蚯蚓养殖技术的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蚯蚓、养殖、技术

蚯蚓又称蛐蟮、地龙,隶属于环节动物门寡毛纲,是一种雌雄异体,异体受精的动物。蚯蚓养殖最早起源于新西兰和美国,我国的蚯蚓养殖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步,但发展很快。蚯蚓最早被用作中药材一地龙,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蚯蚓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大。比如应用于环保、农畜三废治理,变废为宝,形成良性循环;改良土壤,肥沃田地;抑制农作物的病害;同时蚯蚓可以被加工为蚯蚓粉、蚯蚓液、保健品,蚯蚓粪还可以做有机肥。蚯蚓作为一种养殖成本低、营养价值丰富、产量高、而且经济效益好的动物,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推广前景。目前许多国家已发展和建立了初具规模的的蚯蚓养殖企业,如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亚、印度、菲律宾等。我国的蚯蚓养殖始于70年代末,发展于80年代。1999年7月下旬,中国科学院邀请世界蚯蚓协会爱德华兹来我国参观考察,并在北京建了世界蚯蚓协会中国分会,为我国蚯蚓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加入世界经济循环打开了通道,这必将推动我国蚯蚓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1 蚯蚓品种及改良

目前全世界已知的蚯蚓品种约2700多种,我国有160多种。我国的蚯蚓主要分为4个科:正蚓科、链胃科、巨蚓科、舌文科;主要有作中药材的参环毛蚓,其干燥体“地龙”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之一,最早的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收载的67种动物药中就有蚯蚓,李时珍著《本草纲目》虫部42卷中用蚯蚓人药的处方有40多种。另外还有用作产粪肥田的白颈环毛蚓,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一带,具有分布广、定居性较好的特点,宜在菜地、红薯等作物地里养殖;林业用的威廉环毛蚓,属巨蚓科,分布于我国大部分省;生产蚯蚓肉、蚯蚓粪的赤子爱胜蚓,属于正蚓科,如我国于1979年从日本引进的“大平2号”蚯蚓和“北星2号”蚯蚓,这两个品种同属赤子爱胜蚓,其特点是:适应性强,繁殖率高,适于人工养殖。

蚯蚓品种改良的研究日本和美国发展的较快,已发展到工厂化养殖和商品化生产。美国目前约有300个大型蚯蚓养殖企业,并在今年成立“国际蚯蚓养殖者协会”,日本目前有大型的蚯蚓养殖场200多家,从事蚯蚓养殖发的人数达2000余人,全国建立了蚯蚓协会,目前日本的蚯蚓品种有大平l号、大平2号和北星2号。近年来,随着蚯蚓产品的不断开发利用,我国蚯蚓养殖业逐渐兴起,蚯蚓品种的改良也一直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广西全州县生物技术开发实验场采用大平2号和北星2号进行杂交并经多年提纯复壮选育而成的大平三号。其优点是繁殖速度快,一般年增殖率在12000倍,最高达40500倍(大平2号年增殖为1200—3000倍,北星2号为8000~ 40000倍);产量高,每立方米养殖料可产20公斤以上鲜蚯蚓,最高可达60公斤;生长速度快,从刚孵出的幼蚓长成成蚓仅需40天(大平2号需要4~6个月,北星2号需要3~5个月);成熟早,幼蚓生长45~ 60天就性成熟(大平2号需要6个月,北星2号需要4.5个月);抗寒力强,一般蚯蚓品种在空气温度13℃以下时就

进入冬眠,大平3号在空气温度为3℃时仍能交配繁殖;川蚓一号蚯蚓:本品种是四川用环蚓、赤子爱胜蚓、大平一号蚓多元杂交提纯复壮而成的一代良种;进农6号蚯蚓:又称秸秆蚯蚓,该品种是河北邯郸薛进军博士经多年研究培育而成,适宜各种农作物处理的一个蚯蚓品种,能在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秸秆中集中饲养的一个品种。进农6号蚯蚓的特点是:食量大、生长快、繁殖率高、养殖简便。

2蚯蚓养殖方式

蚯蚓有其特有的生活习性:“三喜三怕”——喜温、喜湿、喜空气。怕震动、怕触动、怕光;蚯蚓一般在夜晚出来觅食,对周围环境反应十分敏感,适合生活在15—25℃、湿度为60%~ 70%、pH值为6.5~7.5的土壤中,条件不适时,就会爬出逃走。因此选择一个最适合蚯蚓的环境是蚯蚓养殖技术的重要环节之一。

2.1传统养殖方法:蚯蚓的养殖最早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菜地,田地,农田养殖法可以将室内养殖和室外养殖结合起来,其效果更佳。可以利用大田、园林、牧场等辽阔的土地来养殖蚯蚓,不仅大大降低养殖成本,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利用蚯蚓来改良土坡,促进农林牧各方面综合增产。其缺点是在农业上广泛应用的农药、化肥可能对蚯蚓造成极大地危害,故在农田养殖蚯蚓时就应考虑这个矛盾和采取必要的措施。

2.2室内养殖方法:逐渐发展为用箱、盆、筐、罐、砖池、温床等进行室内养殖,其优点是养殖简便、易照管、搬动方便,温度和湿度容易控制,便于观察和统计,很适宜养殖的科学和实验,其缺点是仅适用于小规模的养殖,难于在生产上应用,而且每平方米的产量只有30kg左右。

2.3立体养殖方法:随着蚯蚓市场需求的增加,以往的养殖方式已经不能再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蚯蚓逐渐向工厂化、规模化、集约化转型。因此一种最新的养殖方式出现了——网箱进行立体繁殖。据资料显示,采用网箱进行立体繁殖蚯蚓其产量比过去提高30%一

50a/o.lOOOkg粪料一般可以产出30kg左右的鲜蚯蚓,与平面养殖相比,立体养殖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和场地,增加饲育量和产量,而且又便于管理,长年养殖。

3 蚯蚓饲料研究

3.1蚯蚓的饲料来源很广,凡是无毒的有机物质经过发酵腐熟之后,均可作为蚯蚓的饲料。近年来,随着蚯蚓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如何通过改善蚯蚓的饲料营养水平来提高蚯蚓的产量受到广泛关注,蚯蚓饲料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过程:

3.1自然条件下的饲料,在没有人工有意识养殖蚯蚓之前,蚯蚓主要通过消化瓜果农田中的有机垃圾或者家畜的粪便来获得营养。其缺点是利用率低,适口性差,蚯蚓难以消化。

3.2人工养殖下的饲料,主要分为”三性”饲料,即动物性饲料:猪牛粪;植物性饲料:各种秸秆、树叶、杂草等;水果性饲料:西瓜皮、烂水果、桔子等。第一、三类饲料大体占70%,第二类饲料约占30%,通过这样搭配之后,拌匀,堆沤,发酵腐熟即可作为蚯蚓的饲料。

3.3微生物添加剂发酵饲料,将配置好的饲料边混合边加入发酵水(lOOkg水中加lkgEM有效微生物:光和菌、乳酸菌、酵母菌、芽孢杆菌、醋酸菌、双歧杆菌、放线菌七大类微生物中的10属80种有益微生物共生共荣),经过一个发酵周期之后在粪料中加入营养促食液(lOOkg生水、2kg尿素、3g糖精、4ml菠萝香精、40ml醋精混合即可),摊开两天之后即可使用。实践证明,发酵后的饲料具有适口性好、无臭味、营养丰富的优势,而且饲料发酵的周期也大大的缩短,目前在大型养殖场主要是利用该种技术发酵饲料进行养殖。

4饲养管理

蚯蚓是一种夜行性动物,喜阴、喜湿、喜温,怕光、怕噪音,因此养殖蚯蚓的环境必须严格遵循蚯蚓的生活习性。

4.1蚓种的选择,蚯蚓种的选择必须针对蚯蚓的用途进行选择,比如参环毛蚓宜用作中药材,湖北环毛蚓宜用作水产饵料,威廉环毛蚓宜用作改良土壤,疏松下层泥土,白颈环毛蚓宜用作肥沃田地,改善作物的生长环境,爱胜蚓属由于营养价值高,肉质肥厚宜用作生产蚯蚓粉。其蛋白质含量高达70%,与进口鱼粉相当,其中精氨酸含量比鱼粉高2~3倍,色氨酸含量是牛肝的7倍,还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和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4.2环境的管理,①保持密度,蚯蚓的正常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种蚓密度,一般情况下,青蚓放养密度以1500条/m2左右为宜,赤子爱胜蚓个体小,以20000~ 30000条/m2甚至更多为佳。②保持湿度,蚯蚓生长适宜湿度为65%~70%,夏季:早晚各洒水一次;冬季:每隔一天一次。③保持足够的饲料④防止蚯蚓逃跑⑤敌害防治。

5蚯蚓的采集与利用

5.1蚯蚓的采集,蚯蚓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性成熟的蚯蚓每隔七、八天产卵一次,一只卵可孵出三、四条小蚯蚓,2~3个月成熟,4~6个月可繁殖十倍,寿命为1—3年。经过养殖实践证明,合理采集可使全年的蚯蚓产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目前在蚯蚓市场,蚯蚓的采集主要有以下几种:光照驱赶法、干燥逼趋法、红光夜捕法、水驱法等方法。

5.2蚯蚓的利用,①鲜蚯蚓,近几年来,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西欧和美国等,从营养和保健的角度出发,吃蚯蚓成了时髦的事。在我国的和浙江一带,也有蚯蚓食品和蚯蚓菜谱。蚯蚓的烹调以蒸、炒、炸、煎为主,红烧蚯蚓味道鲜美,胜过海鲜.还可加工成蚯蚓蛋糕、蚯蚓面包、蚯蚓干酪等。②地龙干,为了提高蚯蚓的临床疗效,改变作用的部位和趋向,使患者乐于服用,常用炒、酒制、滑石粉制、甘草水制等处理以达到上述效果。加工好的地龙干应贮藏在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有炒地龙、酒地龙、滑石粉制地龙、甘草地龙等。③蚯蚓粉,实践证明,干蚯蚓粉含蛋白质65%~ 70%,可以代替鱼粉。另外,蚯蚓粉可用于治疗高烧、哮喘等疾病。④蚯蚓液,蚯蚓的体腔液中含有多种蛋白水解酶和纤溶酶,对蛋白质的分解有较强的活性。蚯蚓液作为新型的蛋白饲料添加剂,可促进畜禽的生长和提高抗病能力。⑤蚯蚓保健品,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从蚯蚓体内提取多种有效成分(如蚓激酶、地龙素等)制成防治疾病的保健品,如抗脑血栓的百奥蚓激酶、龙津胶囊等;抗癌新药“福乃康”等;

6讨论

蚯蚓被达尔文称之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动物”,既可以加工成为蚯蚓粉,又可以提炼成为蚯蚓液和保健品,可以清热息风、平喘、活血通络等,近年来将其应用于食品、保健及饲料等行业也屡见不鲜。蚯蚓养殖是一种周期短,经济效益好,易饲养,见效快,如管理好每亩可产2~3吨,或产量更高,达到5吨,利润在5000—8000元以上。随着应用领域的和应用数量的增加,蚯蚓在现代生产和研究中扮演着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蚯蚓养殖不但可以成为部分农民发家致富的途径,而且其有效成份在医学领域对某些疾病具有很好的效果,同时蚯蚓能处理垃圾,据有关资料显示,培育1吨鲜蚯蚓,能吃掉有机垃圾及粪肥等80吨,变废为宝,使生态食物链“加环”,形成良性循环。开发蚯蚓蛋白源,促进特种水产养殖等产业发展。总之,蚯蚓分布广,适应性强,繁殖快,抗病力强,用途巨大,而且生产成本低,养殖方法简单,养殖蚯蚓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我国广大农村和城市进行蚯蚓的养殖及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