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出淤泥而不染

出淤泥而不染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

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染者尤为洁;智巧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尤为高。

—— 洪应明

很多年轻人在一起时,都会互相比附,但所比的往往是“有没有勇气做坏事”“

“我们都敢抽烟,也都没事,你怎么不敢 ?”

“我们都敢一起去赛车而没有发生什么危险,你怎么不敢?”

有时候,即使别人不煸动,人也很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而做坏事。不仅年轻人如此,年纪大的人也不例外。比如,看到大家都闯红灯,自己也便跟着去闯;看到别人贪污受贿,自己也跟着贪污受贿;看到别人疯狂抢购某种物品,自己也跟着疯狂抢购;等等。这类事情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们很容易被身边的人所感染和误导,并常常因此而犯下大错,遗憾终生。只有那些能够摆脱这种利诱的人,才能够做出大事业。

曾国藩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他攻陷太平天国的都城南京之后,看到这里因战乱而变得经济凋敝,民不聊生。于是,他采措施复秦淮河的游乐事业,舞榭歌台,什么特种营业都有。

曾国藩本来是一个十分谨慎、严肃的人,但为繁荣游乐业,便听从部下的建议,亲自到秦淮河去逛,以示提倡。不过,他并不像别人那样去享乐,只是去做做样子而己。

据说,他在游逛时碰到一个妓女,艺名“少如”。她颇有文才,曾要求曾国藩送她一副对联。曾国藩便想用她的艺名“少如”两个字嵌入联中,选写出上联:“得少住时且少住。”意思是能在这里偷闲休息片刻就不妨休息片刻。

写完上联后,曾国藩想考考少如的文才到底如何,便要她亲自对出下联。为料,这女子很调皮地开了曾国藩一个玩笑,提起笔来写道:“要如何处便如何。”

这个故事也许并不真实,但曾国藩为了繁荣经济而亲前往烟花之地,并且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却是历史上传为佳话的事实。

点评:

认同群体行为和社会潮流是人类的一种通性,种种来自外部的诱惑,常使人格未成熟的人失去立场,与庸劣顽愚的人同流合污。这种现象,其实并不是适应社会,而是自甘堕落。曾国藩为提倡娱乐而亲自逛秦淮河的做法,虽然并不值得今人效法,但他的精神还是颇有借鉴意义的。

有能力、有修养的人,一定会辨别是非,即使与他人同流,但也具有不合污的勇气和自制力。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自主自立的精神,能自我升化,这是人格成熟、高尚的表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