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简单计算
教学目标
1.掌握同分母分数的简单加、减计算方法。
2.通过直观操作,理解简单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互动,质疑,解疑的能力。
3.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同时感受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在学习分数的简单计算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学会了简单的同分子或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但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分数,受整数加减法的影响,学习分数的简单计算会有些困难,所以本节课借助直观图帮助学生从分数的含义上理解分数加减法算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同分母分数的简单加、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活动1【导入】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分数里分别包含几个几分之一或几个几分之一是多少。【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巩固分数的组成,渗透新课所要运用的知识,为学习新知做铺垫。】
二、活动2【讲授】探究新知 1、认识同分母分数。 课件出示分披萨的情境图。
将一个披萨平均分成2块,取其中的1份是多少? 将一个披萨平均分成4块,取其中的1份是多少? 将一个披萨平均分成4块,取其中的2份是多少? 将一个披萨平均分成4块,取其中的3份是多少? 出现: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 观察这几个分数,你发现有什么相同点?
平均分的份数相同也就是分母相同,把这样的分数叫做同分母分数。 学生举例说出一组同分母分数。引出课题:分数的简单计算 2、情境引入
实验小学三年级的同学们参加实践活动,制作了精美的披萨:
(1)从上面的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童意吃
31了这个披萨的,琪琪吃了这个披萨的。
66(2)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问题1:一共吃了这个披萨的几分之几? 问题2:童童比琪琪多吃这个披萨的几分之几? 问题3:还剩下几分之几? …….
3、探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师有意识地选择第1、2个问题,要求学生列出算式。
请每位同学试着算一算,然后和小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1)探究同分母分数的加法 生汇报
生:用份数说明算理。
4111生:3个加1个是4个也就是。
6666提出:结果为什么不是
4? 12生用图操作验证答案。
让学生举出几个同分母分数相加的算式,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用省略号表示这样的算式还有很多很多。 (2)探究同分母分数的减法
31-你是怎么想的? 661112生汇报:3个减1个剩下2个,就是。
6666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帮助孩子理解算理 让学生说算理
让学生举出几个同分母分数相加的算式,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用省略号表示这样的算式还有很多很多。
4、请同学们观察这两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算式,在计算时你发现有什么规
律?
先观察、发现规律,再小组归纳方法。
学生汇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设计意图:本环节注重学生思考和合作交流,在互动中质疑,解疑。要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充分相信学生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经历、
体验、发现、提升,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归纳的能力。】
三、活动3【练习】巩固练习 基础训练
1.看图计算并说明理由。
2531+ = - = 8866 此题让学生通过直观几何到算理,算法的梳理,进一步巩固算理。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2625145+ = - = + = + = 88776699此题是体会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的方法的便捷,提高计算速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能力提升
同学们折纸飞机。小英折的占总数的一共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分数加减发在生活中的应用。 拓展延伸
23小丽折的占总数的两人折的8,8,
此题培养学生思考,归纳总结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分三个层次,基础训练、能力提升、拓展延伸,使
学生经历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练习,同时把激励和竞争带进练习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正确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四、梳理建构
从知识、能力、数学思想方法等方面进行梳理。
【设计意图:通过梳理使每个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形成知识体系。培养归纳,梳理建构的能力。】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100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过程与方法:经历圈一圈、涂一涂等多种操作活动,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把一些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时,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教学难点:在活动中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圆片等。 教学过程:
一、链接生活,探寻起点 1、链接生活说分数 (1)看到
1,你想到了什么? 4(2)感受并积累:数学与生活的完美结合使得看似简单的数有趣起来、丰富起来!
(3)观察图片:图中的红色部分能用
1来表示吗? 4(4)感受并孕伏:数学与图形的结合使得看似复杂的数学问题直观起来、好玩起来! 2、感受文化识分数 (1)其实,生活中关于
1、关于分数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你们知道吗,4在三千多年前,分数就已经出现了。
(2)我国很早就有了分数,最初用算筹表示。后来印度出现了和我国相似的分数表示法。再往后,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就把分数表示成现在这样了。 二、动手操作,再识分数 1、观察课题思目标
看到这样的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2、简单入手研分数 (1)确定研究思路:
课件出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4只大嘴猴,每只大嘴猴能分到( )。 (2)激活认知冲突
假如苹果的个数在不断增加。(课件出示:把一箱苹果平均分给4只大
嘴猴,每只大嘴猴能分到( )个。) (3)尝试动手操作
①思考是研究问题的第一步,想一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疑问?你有什么好办法?
②老师用圆形代表苹果,为每位同学都准备了一箱数量各不相同的苹果。请大家用彩笔分一分、涂一涂表示每只大嘴猴分到的苹果。 ③展示汇报 :
看起来大家都已经有结果了!请不同学生上台展示、讲解,其余学生观察、质疑。
④质疑总结:
同一道题目有这么多种答案,你们觉得合适吗?我们能不能在这些方法当中找到一个统一的答案吗?我们来看看这些方法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课件出示:把一箱苹果平均分给4只大嘴猴,每只大嘴猴能分到( )。) 3、举一反三悟分数
(1)辨析:判断下面图中的涂色部分是否能用
1来表示。 4(2)质疑:只是判断还远远不够,认真的观察比较,也许会有更深刻的理
解。刚刚能用
1表示的图中,所分物体的总个数都不一样,为什么其中的一份41都可以用来表示呢?
4(3)提炼:
因为他们都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4)讨论:今天学习的
1来表示。411与前面学习的,到底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呢? 44(5)引申: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这样的一个整体? 三、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1、分一分、涂一涂找到“12个圆”的几分之一。
2、画一画、分一分、涂一涂找到“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五、回归生活,感受深刻
你能结合生活实际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来说一句话吗? 六、全课总结,升华认识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你还有什么疑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