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卷 第3期第35卷 年 6 月2018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mzsfxyxb@163.comJOURNAL OF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Vol.35 No.3(总第118期)June.2018南方民族研究神仙的诞辰,老人的节日——鄱阳县管驿前晏公庙庙会习俗现状考察谢 芳(南昌工程学院 人文艺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8)摘 要:鄱阳县管驿前晏公庙位于饶河之畔,主要供奉晏公、定将王等水神神灵。据载,该庙始创于明洪武年间,距今已有六百年之久。上世纪十年代以来,经由当地老人发起,晏公庙得以翻修扩建,1992年开始举办庙会并建构出酬神演戏、祝寿拜寿、大型圣宴以及“三年两头庆”的斋醮仪式等庙会习俗。庙会的筹备、组织、管理到各仪程的主要参与者,都是管驿前的老人们,他们在一年一度的神仙诞辰活动中既发挥余热实现了自我价值,又收获了集体娱乐带来的满足感。关键词:晏公庙庙会;酬神演戏;拜寿;大型圣宴;斋醮仪式中图分类号:J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1(2018)03-0017-04一、晏公•晏公庙•晏公庙庙会晏公是谁,史料记载并不一致。一说是人神,或元人晏戌仔,或宋人晏敦复;一说是物神,乃被许真君点化为神的棕怪。对此,已有研究详细梳理与讨论,本文不拟赘述。[1-4]在晏公信仰的发迹之地鄱阳县管驿前,当地老人据祖辈传述,都认为晏公是临江府清江人晏戍仔。戴根生老人:“这个老人家姓晏,叫晏戌仔。”周火根老人:“晏公是我们江西人,他姓晏,叫晏戌仔。”吴桂花老人:“老爷子姓晏,叫晏戌仔。”晏公庙位于管驿前西边,饶河之滨。现在的晏公庙是一座纵深式三进庙宇,上世纪十年代以来不断翻修扩建而成。二进庙是主庙,供奉主神晏公,面积最大,历史最悠久。关于主庙的由来,当地有一则晏公显灵化身为人外出购材造庙的传说。王玲枝老人:“很早以前是一座几个砖头搭的土地庙。老人家给一个湖北人托梦说要买树。那人问你是哪里?老人家说我是管驿前第一家。湖北人把树贩到河边,看到这个土地庙,明白是菩萨老人家买树,就问卦:老人家,是你买树就顺卦。结果就是顺卦。这人后来发了大财。”戴根生老人:“这个事我们是听老子(父辈)说的,老子是听爹爹(祖父辈)说的,很古老的事,一代代传下来的。”可知,在当地人的记忆中,晏公庙的前身是一座小土地庙,晏公显灵造庙才有了后来的二进主庙。一进庙供奉定将王,建于1944年。①老人们说,定将王依附在村中一马童身上,交代马童在庙内塑定将王金身,村民通过马童得知此乃都昌老爷庙的定将王。戴根生老人:“定将王来了七十多年,老爷庙分过来的。马童说这是定将王。”三进庙观音阁建于2004年。②周火根老人说,建观音阁是满足女信众的需求,同时也为了晏公庙的经济收益,“现在是妇女管钱,妇女相信观音,为了维持这个庙就搞了观音阁。2004年之前观音是在隔壁一个小屋里。” 晏公庙庙会始于何时,当地老人说法较为一致,称1992年是第一届庙会,此前未曾有过庙会。于老人(83岁):“1992年以前没有庙会。以前庙里有三个斋公,庙破破烂烂的,什么都没有。”戴幹生老人(93岁):“以前没有庙会,什么都没有,只有中间一重房子,前面后面是后来造的。”戴根生老人:“我1933年出生,七八岁记事。我做小鬼时是个好小的庙,没有庙会,只是有人来拜。”二、晏公庙庙会的组织与管理自1992年晏公庙举办庙会时成立庙宇管理委员会(简称“庙管会”),历届庙会的组织和管理一直由庙管会负责。庙管会设一名正主任、两名副主任与七名委员,当选者都是村里年长且颇有威望收稿日期:2018-3-15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YS1563)和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16YS31)。作者简介:谢芳(1984-),女,湖北洪湖人,博士,南昌工程学院人文艺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民俗音乐研究。-17-2018年第3期 谢 芳 神仙的诞辰,老人的节日6月25日出版 的老人,负责庙会筹办与庙宇的日常维护。③
庙会筹备工作包括上报县级有关部门批示、召开筹备会议、联络捐资者、洽谈酬神戏班与打醮道士团体、安排庙会工作人员、准备道具与布置场所等。据现任庙管会主任詹长泉老人介绍,晏公庙归鄱阳县宗教处与道教协会管辖,筹办庙会及庙管会人员变动等事情需上报批示。筹备会议是庙管会成员的内部会议,由庙管会主任主持,商议分工与象征性酬劳。筹措捐资是大事,捐资丰盈与否不仅关乎庙会的顺利进行,还与晏公庙的存续发展密切相关。詹主任说,“晏公庙的经济来源是百姓,每年庙会很关键,赞助庙会的多,就越热闹,经济就越好。”庙管会选酬神剧种时也会考虑经济收益。据邱文举副主任与戴根生老人介绍,庙会酬神剧种是赣剧或黄梅戏,庙管会综合戏班费用、庙内经济、群众喜好以及年庙会斋醮与否等情况来定。晏公庙常选黄梅戏酬神,主要原因就是“喜欢看黄梅戏的人多,定黄梅戏,来的人就多,庙的收益就好。”
由于庙会期间事务繁杂,庙管会另请二三十位村中老人前来帮忙,这些平均年龄七十多岁的老人们根据个人能力与工作需要被安排在办公室、写缘组、签房组、香烛组、香坛组、后勤组、外勤组、观音阁与食堂组。周火根老人说:“这些老人都是六十岁以上的,平均年龄都有七十,年纪最大的是戴幹生,93岁。这些事情他们年年搞惯了,很熟悉。”此外,还有许多自愿前来帮忙的老人,“过了六十岁的都可以来,能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不具体安排。都是做义务工。”晏公庙历届庙会的顺利筹办以及庙宇的良好发展,管驿前老人是功不可没的,他们不计个人得失,不仅保障了历届庙会有条不紊的开展,更是为后辈树立了向上向善、服务社区的典范。
三、晏公庙庙会习俗的主要内容
自二十世纪十年代以来,经县府批示,由当地老人牵头,晏公庙得以陆续翻修扩建,并于1992年开始举办庙会,至今已是二十六届。年复一年的酬神演戏、祝寿拜寿、大型圣宴以及隔年一次的斋醮仪式成为该地民众的庙会习俗。
(一)酬神演戏
酬神戏向来是民间庙会的余兴节目,深受民众喜爱。时至今日,尽管通讯网络覆盖全乡,足不出户也能欣赏各类戏曲,但乡间庙会的酬神戏仍是众多乡民热衷的娱乐。
晏公庙庙会酬神戏于十月初一前一晚开演,持续至初六晚结束。演出场次分日场与夜场,日场是上午九点至十一点半与下午两点至四点半,夜场是晚六点半至八点半。酬神戏安排在庙门正对面的露18-
天场地。2000年,庙管会在此筹建了一座鄱阳最大的露天剧场,戏台占地120平方米,上方镶“管驿前晏公庙万年台”字样,看台占地约两千平方米,设长形石墩八十条,可坐一千二三百人。2009年,戏台南端又建一幢占地120平方米的三层楼房,专供戏班成员住宿。詹长泉主任说:“原先是临时搭戏台,很麻烦,现在方便了。看台有座位,看戏不用搬椅子。这楼是给戏班住,以前戏班都住百姓家。”可见,庙管会的系列设施建设给演员和观众提供了诸多便利。
晏公庙庙会酬神剧种通常是鄱阳赣剧与安徽黄梅戏。赣剧是本地剧种,国家与地方为扶持与发展地方戏剧,每年会划拨经费支持庙会的赣剧演出,但黄梅戏爱好者较多,晏公庙常安排黄梅戏酬神。为满足群众喜好并兼顾庙会期间的收益,庙管会常定黄梅戏,但也有例外。庙管会副主任邱文举老人说:“如果那年要打醮,就要演本地赣剧。”
2017年晏公庙庙会的酬神戏班是安徽芜湖小百花艺术团,团长姓伍,三十多岁,出身黄梅戏世家,祖上三代以黄梅戏表演为生。据伍团长介绍,该团成立于2004年,共三十人,乐师五人,演奏高胡、扬琴、师鼓、电子琴与二胡,二十五名演员由二十至六十岁的老中青三代组成。此次庙会的演出剧目是《三凤求凰》《孟姜女》《追鱼》《宝莲灯》《珍珠塔》《秦香莲》《乌金记》《三女拜寿》《薛平贵回窑》《合同记》《薛丁山征西》《泪洒相思地》《仁义状元》等经典剧目。村委会刘主任说,“来看戏的人都是鄱阳县的老人,远的近的都有,三四十里远的也会来。”今年庙会期间天气不佳,室外温度不足十摄氏度,观演总体情况不如去年,尽管如此,现场也不乏独特景观:开演当晚刮风下雨,仍有近百人或撑伞立于看台或坐在自驾小三轮内,津津有味的看完演出;初六下午,旭日和风,观演现场达到高潮,看台半数石墩坐满了老人,两侧空地处还有不少坐在电瓶车或小三轮上的观众,开演之前邻座间拉着家常,锣鼓响起,老人们安静下来。观演过程中,老人们时而大笑时而鼓掌时而互相交流。在冬日暖阳下,老人们的幸福感与满足感溢于言表。正如刘主任所言:“庙会唱戏让这些老人聚在一起,比一人在家看电视听广播强的多。这些老人很多是村里长大的,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搬出去了,就是每年庙会回来联络一次。”
(二)祝寿拜寿
按当地习俗,十月初三为晏公诞期,是日早饭前及前一晚大家齐聚庙内举行简短的拜寿与祝寿仪式。祝寿,也称“暖寿”,初二晚饭前举行,参加祝寿拜寿的都是初一至初六在庙内用餐的管驿前老人。祝寿仪式较为简单,庙内播放唢呐乐,老人们纷纷来到晏公神像前作揖跪拜,之后再拜定将王。
-第35卷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mzsfxyxb@163.com(总第118期)
所有人拜完,大家落座就餐,祝寿仪式结束。初三一早的拜寿则因“八仙”加入而更显隆重与神圣。早八点,随着戏班成员装扮的“八仙”的出场,拜寿仪式正式开始。在乐师们的吹奏声中,“八仙”成纵队朝晏公庙走来。邱文举副主任放鞭炮,老人们侯在庙门前张望。“八仙”临近庙门,老人们纷纷拥进一进庙跪拜定将王。在詹长泉主任的引导下,“八仙”穿过一进庙径直来到二进庙晏公神像前。这时,老人们再次簇拥到晏公神像前纷纷跪拜,“八仙”只能在旁等候。詹主任试图让老人们起身往后,给“八仙”腾出跪拜空间,此举并不奏效,老人们执意完成多次跪拜后才起身让开。趁此,詹主任招呼“八仙”上前跪拜,“八仙”完成三拜后起身。在邱文举副主任的指引下,“八仙”围晏公神坛绕行一圈后返回一进庙,在定将王神像前完成跪拜。之后,詹主任来到庙门外招呼“八仙”与乐师们返回小楼,拜寿仪式结束。
不难看出,“八仙”不仅主导着拜寿仪程,还强化了拜寿空间的神圣性并激增了老人的跪拜热情。“八仙”的降临将原本静态的神圣空间转换为动态,静坐神坛上的晏公与定将王因“八仙”的跪拜被“激活”并与前来贺寿的各路仙人相交,老人们似乎感受到晏公与定将王的“现身”与“显灵”,并坚信此刻跪拜祈愿更易通达神灵。93岁高龄的戴幹生老人说:“今天是菩萨老人家生日,这时候拜很灵的,八仙都来拜了。”
(三)大型圣宴
大型圣宴是晏公庙庙会的又一独特景观,刘主任说:“庙会最后一天的千人宴,(鄱阳)很多庙都没有。”在管驿前,庙会圣宴是地方大事,家家户户都会参与。近些年,赴宴者越来越多,酒席从最初的几十桌增至二百多桌,两千多人的宴席场面十分壮观。
圣宴之前,庙管会需提前预估赴宴人数、酒席桌数与食材用量并安排场地与分工。圣宴凭餐劵入席,100元一张劵,供一人用。晏公庙庙会赴宴者就是捐资者,捐一百来一人,捐几百上千者,则会携数位亲朋好友一同前来。初五下午,庙管会通过资助名单与金额大致估算赴宴人数并据此做好各项准备。初六上午十一点,赴宴者陆续前来。赴宴者以管驿前居民为主,也有部分定居外地的管驿前人,还有一些与管驿前人有亲属关系、朋友关系的外地人。与庙会前几日都是老人在场的情景不同,圣宴日来了许多携孩童赴宴的中年人,据了解,这些中年多是管驿前老人的家属。吴老人:“我买了三张劵,明天叫女儿女婿,一张劵来一个人。”于老人:“我儿子女儿都来,每年我都叫他们来吃酒。”老人认为,晏公赐予的圣宴能消灾解难保佑平安,“不是要吃这一餐酒,到馆子里没有吃吗?大家是为了让菩萨保护全家平安。菩萨很灵,大家都信,好多人出钱来吃酒。”晚辈平安是老人的最大心愿,每年庙会安排子孙前来吃酒已成惯例。由此可见,庙会圣宴不仅凝聚了管驿前老人的信仰,还饱含了老年人对下一代的关爱。
(四)斋醮仪式
斋醮仪式是晏公庙庙会的主要宗教活动,并非每年举行,逢一、三、五等奇数届才会安排,俗称“三年两头庆”。仪式由鄱阳道教协会的专职道士主持,受聘道士一行十人,八位道长与两位乐师。仪式持续七天,九月三十(小月为九月二十九)开始,十月初六结束。斋醮仪式以迎神——祈愿——祛灾——游神——送神的程序展开。仪式前还需净厨斋戒与铺设坛场。九月三十,村民协助道长铺设各式神坛,供诸神安坐。全村还在五处分立幡杆,并扎白鹤、灯笼和挂草帽,作为迎神入坛之标识。净厨斋戒之事,不仅庙内如此,各家各户也依此行事。周火根老人说:“打醮要吃素,只有初六落酒吃荤。不止庙里吃素,全村在家都吃素。”
十月初一,斋醮科仪正式开始。是日一早,五六位男性村民与道士一同前往管驿前村头渡口取水,两位村民抬“祈雨亭”走在队伍前端,道士们行鼓乐法事。到达村头渡口,一位村民拿宝瓶下河装水,供后续法事用。返回庙堂后,道士们开始借地旋坛及其他法事,至第二日凌晨两点结束。初二、初三以迎神、祈愿为主。初二凌晨四点,庙堂内的道士们藉由唱经、走步、跪拜、洒水与奏乐的相互配合迎接应帖而来的各路神仙。这两日的祈愿仪式有两项,一是通达民情,法师借助咒语、仪轨向神明宣读全村人的生庚八字,祈求神明保佑村庄人丁兴旺;二是朝天宝忏,法师替众人向神明忏悔身前所犯罪孽并祈求神明赦免。初四、初五的良度喜关与安龙奠土都是祛灾仪式。良度喜关专为村中15岁以下孩童而设。先由道士在庙内做法,念诵孩童的生辰八字与渡关,待念诵完毕,庙门外已候多时的村民们一拥而入,随道士转庙三圈,每圈须从庙门穿过,此时庙门如同“关口”,顺利过关预示着孩童平安渡过成长阶段的各种灾害。保村太平的安龙奠土仪式,先由主祭道士在地上画出九宫八卦图,并将五帝神牌、盛鸡血的碗与插燃香的香炉置于图上,八卦图南北方还分别置一神案与纸扎“太岁”,随后,道士们开始安神等系列科仪,祈求风调雨顺。仪式最后是“跑太岁”,由一人手持“太岁”纸扎绕村跑一圈,一群敲锣打鼓的村民尾随其后,跑完之后仪式结束。初六以游神、送神为主。早九点,众神从晏公庙出行巡街,村民们抬着事先备好的各式纸扎一同随行,沿街居民纷纷置案恭祭。待队伍巡街返回后,村民们将庙会所备的纸扎一并拿到河边烧掉,以示祭水送神。晚七点,各家各户集体放
-19-
2018年第3期 谢 芳 神仙的诞辰,老人的节日6月25日出版 河灯、祈平安,斋醮仪式正式结束。
通过七天的田野考察,笔者对管驿前晏公庙及其庙会习俗有了较全面的认识。晏公庙的日常管理者以及历年庙会的组织筹办者,都是管驿前的老人们,酬神戏的观众与拜寿仪式参与者也是老年人,大型圣宴的中年赴宴者也因各家各户老人的安排而聚集,斋醮仪式的诸多仪节只有老人能够参与,游神巡街时老年人的身份还因独特装扮而被凸显。晏公庙庙会对于这些老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神而庆的这份信仰带给他们的是精神寄托,义务劳动带给他们的是价值认同感,老友齐聚的集体娱乐带给他们的是惬意与欢愉。
注释:
① 庙碑前言云:“纪元甲申年(公元1944年,33年),有江神中水府济远定将王,自鄱阳湖老爷庙而入。导附人言广治疾病,善风鉴之求,谈医理,论卦象。灵显绕城。士大夫为之折服,善男信女无不顶礼膜拜,虔诚者络绎于途,助赞所建,由是扩庙增殿,规模空前。”② 《祈建观音阁前言》:“原观音阁建于乙亥年(公元1995年),信众供奉观音菩萨以来,万民祈祷,有求必应,香火旺盛,威震八方。而原阁宇面积狭小,烟生烛雾,有损佛堂洁雅。兼之地势低洼,连年遭受洪水侵袭。农历甲申岁(公元2004年)
20-
花月,在晏公庙管委会的统一规划下,由葛假妹、陈毛来、刘芳树、戴斌生、陈泉荫、邱春贵、徐三林、周火根、邱望贵、徐汉林、徐金初,等人牵头和管驿前众信弟子及广大善男信女的大力捐资,在庙后院基地动工兴建仿古式阁宇……。”③ 现任庙管会成员有:詹长泉主任(67岁)、邱文举副主任(67岁)、徐选举副主任(岁)、许松林委员(76岁)、朱富根委员(76岁)、徐东汉委员(81岁)、叶火根委员(68岁)、戴发生委员(66岁)、段水荣委员(62岁)、王玲枝委员(73岁)。参考文献:
[1]饶琴.鄱阳湖晏公信仰研究——以鄱阳县管驿
前晏公庙为个案[D].中山大学硕士论文,2009.[2]唐,张玉莲.明清江西萧公、晏公信仰入
黔考[J].宗教学研究,2013(4).
[3]宋希芝.水神晏公崇信考论[J].江西社会科学,
2014(11).
[4]胡梦飞.明清时期京杭运河沿线区域的晏公信
仰[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
责任编辑:李凡生
-